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_第1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_第2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_第3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_第4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文学论文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从先秦文学开始,经历了漫长又久远发展历程的文学总括。它包括了各种题材:诗词、歌赋、散文、戏曲、小说、骈文、传记等。透过中国古代文学我们可以看到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其文体而言,主要包括诗歌、词曲、散文、小说、戏剧等诸多体裁,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就其主体而言,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又包含其他少数民族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就其成就而言,在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明清小说、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等方面均取得辉煌成就,中国古代文学的广泛传播,对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及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是以古代文学作品及相关历史文献为基础,以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为背景,以文献考证及丰富的批评理论等为核心方法,在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及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深入阐释和研究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与文化传统,在文学语言、文体特征、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它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持续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重要影响现实意义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即使在上古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所崇拜的也不是希腊、罗马诸神那样的天上神灵,而是具有神奇力量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间英雄。例如在“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三则最著名的古代神话中,女娲、后羿和大禹等神话人物其实就是人间的英雄,氏族的首领,他们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他们以巨大的力量克服了自然界的种种灾难,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是完全不同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故事则反映了先民们征服时间、空间阻隔的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精神。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古代诗歌《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至迟在孔子出生以前就已基本编定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收入诗歌305篇,内容非常丰富,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具体地说,《诗经》描写了下列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周部族的历史;二是描写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三是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四是反映了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五是叙述爱情和婚姻。《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都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另一部著名的诗歌总集是《楚辞》。主要作者是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整个生命熔铸成的伟大诗篇,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执著的人生追求融会成激越的精神力量,奇特的想像和瑰丽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屈原的作品闪耀着伟大人格的光辉和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楚辞》的其他作者宋玉、贾谊等人的作品都继承了屈原的传统。楚辞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独特文体。《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2000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尊为学习的典范。先秦散文与汉赋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史官的建制,史官的记录成为史书,也就是所谓的历史散文。先秦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左传》是“春秋三传”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种,相传为鲁国左丘明传孔子《春秋》而作。叙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诸侯角逐、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进程。从春秋末年开始,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动,“士”的阶层兴起、壮大,成为最活跃的社会力量。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展开论辩,形成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产生了以论说为主的诸子散文。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此时的散文主要是语录体,代表作是《论语》。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散文已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体过渡,代表作是《孟子》、《庄子》。第三个时期是战国后期,散文发展成专题论著,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明白,说理深入浅出,有些篇章描写人物对话、举止,相当生动,体现出人物个性。《孟子》和《庄子》的内容大多是论辩之辞,是争鸣风气盛行时典型的散文形式。《孟子》是孟珂及其门人所作,其中心内容是宣扬儒家的“仁政”说,抨击暴政,主张“民贵君轻”。他善于运用先纵后擒、引人人毅等论辩技巧来折服论敌,也善于用巧妙确切的比喻、寓言来说理,所以既理直气壮又循循善诱,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是庄周及其后学所作。《庄子》的主要内容是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礼乐制度,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回到清静无为的原始社会去。《庄子》散文具有变幻诡奇、汪洋恣肆的风格特征,在论说时大量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庄子·天下》),即寓言和幻想,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抒情色彩。尤其是内篇中《逍遥游》等篇,想像奇特,笔力酣畅,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恢宏瑰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荀子》和《韩非子》都是比较严谨的学术论文集,它们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荀子》中比喻和辞藻丰富多彩,《韩非子》中的寓言生动精警,具有较强的文学意味。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描写,不歌而诵。赋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它产生于战国后期,接受了纵横家游说之辞及楚辞的巨大影响,到汉代达到鼎盛阶段。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如汉初贾谊《鹏鸟赋》、《吊屈原赋》,东汉张衡《归田赋》,汉末赵壹《刺世疾邪赋》等。另一类则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西汉中叶,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于是以歌功颂德为目的的大赋应运而生。汉代大赋的代表首推司马相如,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大赋的另一位重要作家是西汉末年的扬雄,其代表作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扬雄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成为后人心目中大赋的典范作家。汉赋(主要指大赋)产生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强大的统一帝国——一汉,汉赋的恢宏气度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力量的高度自信,对自己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肯定,也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热爱,事实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进行整体把握的思维特征。唐诗宋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诗国中最为辉煌的高峰。自从汉代以来,五、七言诗经过了长期的发展阶段,随着强盛繁荣的唐代的到来,中国诗歌也进人了巅峰时期,产生了古代文学中最为光辉的唐诗。唐诗篇什繁富,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55000多首,堪称古代诗歌的宝库,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唐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盛唐期间唐诗出现了全面繁荣的高潮。由于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们可以由多种途径实现人生的追求。诗人们描绘了塞外大漠的奇异风光,塑造了边关健儿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保卫祖国、建立功勋的人生理想。相对而言,边塞诗更鲜明地体现了盛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诗歌中的体现就是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李白热情地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追求解放,追求自由,虽然受到现实的限制却一心要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中华民族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的典型体现。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杜诗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那个时代提供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杜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核心精神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沉郁顿挫,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而对后代诗歌的审美趋向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居易为首,主要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在艺术上则以语言通俗流畅、风格平易近人为特征。另一个流派以韩愈为首,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就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和诗人艺术个性的独特性而言,中唐诗坛有如百花齐放,比之盛唐诗有过之而无不及。唐诗确实是一座光华推魂的艺术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瑰丽光辉的闪光点。中华民族为人类文化贡献了如此美丽的瑰宝,永远值得我们骄傲。词这种特殊的诗体产生于初盛唐,到晚唐五代时已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出现了温庭筠、韦庄、李煜、冯延巳等著名词人,但尚未能与五、七言诗相抗衡。真正成为一代文学之圣,并在古代诗歌史上堪与唐诗交相辉映的是宋代的词。宋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后人往往把宋词划分为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两大流派,但事实上这两种词风在宋代并不是始终平分秋色的。从晚唐以来,词在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因而被称为“艳科”。伴随着这种题材走向和轻柔靡曼的音乐,其风格倾向也自然而然地以婉约为主。北宋的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当然词人们在题材走向、风格倾向等方面仍是争奇斗艳、各呈异彩的。李清照与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也分别以清新、清空和深密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婉约词的词风。到北宋中叶,苏轼首先对革新词风作了巨大贡献。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题材领域,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并且使词的语言风格出现了豪放、高妙、飘逸的新因素。靖康事变发生后,侵略者的金戈铁马使婉约词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复存在,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也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影响,他们继承、发扬了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丰富了豪放风格。从那时起,豪放词与婉约词双峰并峙,平分秋色,这种局面不但持续到宋亡,而且也成为元、明、清历代词坛的基本格局。元曲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但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元杂剧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以下五类:一,爱情剧。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等。二,公案剧。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及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等。三,水浒剧。,代表作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四,世情剧。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救风尘》、郑廷玉的《看钱奴》、秦简夫的《东堂老》等。五,历史剧。代表作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关汉卿的《单刀会》、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场面紧凑,高潮迭起。元杂剧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散文,而元杂剧则以叙事为主,这就使文学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更直接地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更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元杂剧的成功宣告了戏剧小说等叙事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元杂剧的作者多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文人、演员等,观众更是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它的兴盛意味着文学在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都进一步走向民间。明清小说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为那个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提供了全景式的历史图卷,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成为一部形象化的政治、军事教科书,包涵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蕴。《水浒传》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严厉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凶恶,热情歌颂了起义的英雄,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性格各异的典型人物。《水浒传》所描写的造反是以“忠义”为行动准则的有限度的反抗。所以在《水浒传》中,歌颂反抗与宣扬忠义是并行不停的,这正是传统文化精神两面性的体现。《西游记》是明代出现的神话小说,它一方面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了蔑视统治者的权威,反对不合理社会秩序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又肯定孙悟空等人护法取经,体现了维护既定秩序的观念,这一点与《水浒传》一样,反映了传统文化精神的两面性。《金瓶梅》是出现于明代后期的世情小说,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全书旨在暴露世态人情,其主要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值得肯定的形象。《金瓶梅》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在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但是《金瓶梅》虽然暴露了西门庆等人疯狂地追逐财富和情欲的罪恶,却缺乏严肃的批判精神,书中有许多露骨的淫秽描写,格调低下。《金瓶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道德规范彻底崩溃时人们的迷茫,是文化转型前夕的失序社会的艺术体现。清代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以批判科举考试制度,讽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林人物的丑态陋行为主要内容,深刻地揭露了官场腐败、社会黑暗以及封建道德的虚伪和残酷。《儒林外史》以严肃、公正的态度,高度概括的手法,生动冷隽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隐藏在人物言行和社会现象后面的丑恶本质,它的讽刺艺术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古代文学的光辉总结,堪称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对封建的国家政治制度、家庭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以及依附于这些制度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封建官僚家庭的叛逆者的形象。《红楼梦》一方面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发扬了崇尚理性、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并以审美观点使家庭日常生活升华进人诗的意境;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吴敬梓和曹雪芹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目光洞察了封建制度的弊病,揭露了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但他们是怀着悲凉和惋惜的心情看待这个历史趋势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是他们为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传统唱的一曲挽歌。两部小说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封建制度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对于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类型则仅仅提出了朦胧的希望。然而,这种来自传统文化内部的反省意识正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最初步履,是宣告中国文化即将转型的一线曙光。三、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影响杰出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永久的魅力。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存在着“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特殊情况,当它的某种样式在某个时代达到巅峰状态后,其艺术成就很难被后人所超越,从而成为后代作家永久性的艺术典范,并成为后代读者永久性的审美对象。唐诗宋词中的名篇警句至今脍炙人口,元杂剧、明清小说中的故事、人物至今家喻户晓。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而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广泛、深刻地反映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内容(例如唐诗对唐代书画、舞蹈艺术的描绘和宋诗对禅宗思想的表述都极为成功),所以它的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近年来,《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说〈红楼梦〉》等百家讲坛栏目迅速掀起了中国古代文学新的百家争鸣,这对于解读中国文化,传承古代文明,推动中华民族走上迅速发展、和平崛起的伟大复兴之路有着极其深刻的精神意义。四、中国各时期的文论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草创时期、独立发展时期、成熟时期、总结时期、转变时期。每章都有“总论”,概述该时朗文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一些有一定历史地位但又不作专门介绍的文论家的基本观点进行介绍。全书还有一个绪论,介绍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包括古代文论的性质、内容、思维、特点、理论偏向等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理论表现形态。从宏观上了解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对于理解后面各章的具体内容有帮助。了解各时期文学理论的中心内容和理论特点,对于具体文论家的理论观点也很有好处。(一)先秦两汉文论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草创时期。先秦文论以阐述文学性质、功能、原则为主要内容,即主要围绕对诗书礼乐的评价而展开。诸子百家之中,儒、道、墨、法等各家除了儒家对文艺采取肯定态度之外,其余各家均采取否定的态度,但道对文艺的否定却又包含着肯定的因素。考生须了解儒、道、墨、法四家的文艺观点,特别是儒家(包括孟子和荀子)和道家的文艺观点。两汉文论主要是围绕着对《诗经》、屈原、汉赋、《史记》的研究、评价而展开,在研究和评价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儒家文论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但也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由于它揭示了文艺创作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先秦文论基本莫定了儒道互补的古代文论发展框架和体系,对后世文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了解这种影响,对理解各个时期的文论有帮助。但先秦两汉文论还处在与其它的学术浑浊未分的状态,特别是在先秦,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甚至诸子的一些理论观点也不是专门论文艺问题的,却又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考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一特点。(二)魏晋南北朝文论这是古代文论的独立发展时期。考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学衰落,思想解放;玄学的兴盛;创作的繁荣。(2)文学理论在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文论家对各个范畴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较深的阐释。这一时期的文论不仅有了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而且文学理论有较全面的发展,但仍属于杂文学观念阶段。(三)唐宋金元文论这是古代文论成熟并多元发展与熔炼臻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论成就主要在诗文理论方面。在诗论方面,初唐时期主要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观点;盛唐诗歌发展达到鼎盛,但理论上的总结是在中唐之后,意境理论的逐步成熟,是这一时期诗论的特点。宋代由于道学思想的影响,诗论观点较复杂,其中成就较高的是作为对唐宋诗总结学的严羽的《沧浪诗话》。此外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观点也很有见地。在古文理论方面,主要是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主张,欧阳修的“文道”观。韩愈古文理论则在专节作介绍。(四)明清文论这是古代文论的总结时期。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发展成熟,理论上也有高度的总结。这一时期文学理论不再局限在正统的诗文理论。所以,这一阶段分为明清诗文理论、明清戏曲理论、明清小说理论三章(四—六章)。诗文理论:明代作为中国传统诗文理论总结的准备阶段,一方面是文道合一观点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文学解放思潮的产生;一方面要求创新,另一方面却提倡复古。湾代的诗文理论主要是对传统诗文理论的总结,而在总结中又出现各种的理论派别如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等。戏曲理论: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戏曲理论发展成熟,在戏曲创作、表演、鉴赏方面都出现了很精彩深刻的理论观点。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戏曲创作论,关于戏曲创作目的的“助风化”的观点,关于戏曲创作题材主张“奇”的观点,考生在学习中都应注意理解。小说理论:明清的小说理论关于小说的特征主要通过小说与史传的“虚构”与“实录”的实质区别来认识和阐述;关于小说的语文特征主要强调其“通俗性”,关于小说情节主要强调其完整性;关于小说人物形象,经历了由李贽的“传神论”到金圣叹的“性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关于小说功能则强调小说的史鉴功能。古代小说理论的形态主要是评点。(五)近代文论中国近代文论是古代文论的转变时期。近代文论的“变”主要体现在文学思想、观念上的变专制的封建文学为“国民文学”。变杂文学体系为纯文学体系,由独抒性灵走向创作“自由”论。这其实是一个古代文论近代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共同完成的。而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观念,是完成这一变化的途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融会中西,从理论上构建了近代新貌。因此这一个“变”是中与西交融的变,是旧向新转化的变,包括了形式、性质、思想基础、发展方向等方面。但在变化之中,仍然保持着民族特色。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场变革并未建立起系统、深刻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它又毕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观念,宣告了旧的文论体系的即将退位,新的文论体系正在建立。三、理解教材内容的重点任何时代的文论都是由具体的文论家的文学思想和文论观点组成的考生在学习中应该结合各理论发展时期的特点和考纲的要求理解文论家的理论观点。(一)先秦两汉文论重点先素时期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对立互补,影响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因此先秦时期的文论的重点是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1、先秦儒家文论主要是孔子的诗论。孔子艺术观的思想基础是以仁为核心,以中和为指导,鲜明地主张艺术从属于伦理道德、政治观念及其制度。孔子诗论的重点是两个方面:一个关于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从个人而言学诗是为了修身(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整个社会而言,诗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二是关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孔于在对《韶》、《武》的评价中,表达了内容与形式应该尽善尽美的观点。对于“质文”,孔子主张“文质彬彬”,同样是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2、道家文艺思想主要以庄子为代表。道家文艺思想的特点是否定文艺却又道出了文艺创作的某些规律。其重点内容:庄子所谈论“心斋、坐忘”实际是一种审美态度,庄子所说的“天额”、“解衣般礴”是崇尚自然朴素的审美风格,庄子提出“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启发了后人在文学创作中应超越语言。3、汉代的文论著作主要是《毛诗序》,这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毛诗序》发展了儒家诗论,其理论内容主要是三方面:(1)提出了情志并重的观点,这对于先秦的“诗言志”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有其特别的理论内涵及意义。(2)发展了孔子关于诗的社会功能的观点,进一步强调诗的“风化”、“美刺”的作用。(3)总结了诗的体裁和表现手法——诗之“六义”:风赋比作兴雅颂。(二)魏晋南北朝文论著作的文论家的理论重点1、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及作家的专论。它所提出的“文气”说是中国文论史上最早揭示作家的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在古代文论史上是一个有创见的新课题,在文学风格理论上也是一个创举。其理论缺陷是强调作家的先天禀赋,忽视了社会习染对作家风格形成的作用。《典论·论文》最早对文体进行了区分,还批评了在文学评论中的某些不良倾向,分析其主、客观的原因,提出了“审己以度人”的正确的批评态度。曹丕的文论体现了人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被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在中国文论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陆机写《文赋》是要解决写作中“意称物”与“文适意”的问题。《文赋》道次论述了创作中的想象活动和灵感(应感)的特征及在创作中的作用。《文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它强调诗的抒情性,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特点,所以对后世的影响很大。3、《文心雕龙》是我国文论史上独一无二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巨著。其中“割情析采”是其理论的重点部分。《神思》专论文学创作的想象构思,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的关系,包括了神思的特点,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活动的规律,想象力的迟速等问题。这是古代文论史上较全面地阐述创作中的想象构思的理论。《知音》论述文学鉴赏与批评问题。刘勰批评鉴赏中的三种不良倾向,指出了创作过程是“情动而辞发”,鉴赏过程是“披文以人情”。并且相当完备地论述了在鉴赏中要达到“知音”必须掌握的方法与步骤,步骤与方法。《体性》对作家才性与风格,《风骨》论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风骨,对中国文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4、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分品论诗的理论批评著作。其《诗品序》发展了前人的“物感说”;一是把“气”的概念引入“物感说”;二是所言之“物”不仅指自然之物,更重要的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在诗论史上,钟嵘是第一个把“味”当作诗歌的艺术审美标准的理论家。他的“三义”说,对“兴比赋”作了新的解释,特别是以“文已尽而意有余”解释兴,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三)唐宋金元文论著作和文论家的理论重点1、皎然《诗式》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取境”问题。其“取境”理论包括了“诗情缘境发”;取境即创造诗的艺术境界;取境之时,“至难到险”,却又似不思而得。皎然还对诗的“境”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具体深刻的论述。从创作说,诗之境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化境,从欣赏说,必须透过语言文字,把握内在心灵的东西。2、韩愈的古文理论包括了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闳中肆外、务去陈言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特别是文以明道、不平平则鸣等问题。其”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有积极意义,也有历史局限性。3、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是对诗的“韵味”作了深入的探讨。他指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有“韵味”之诗应该“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要创造有“韵味”应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这些艺术原则虽不是专门论述的,每一个原则都包含着深刻的艺术规律。4、严羽的《沧浪诗话》主要是针对宋代诗坛忽视诗歌的审美特征而发的。《沧浪诗话》指出了“诗有别材”、“诗有别趣”,所以学诗写诗要用“妙悟”的思维方式,而“妙悟”以“熟参”为重要条件,“熟参”之时须“以识为主”,诗歌的理想楷模是盛唐时期,故“以盛唐为法”。严羽的诗歌理论在诗论文上有重大的贡献,同时也有其理论局限,应对他作出恰当的评价。(四)明清文论著作和文论家的理论重点1、明清诗理论的理论重点(1)袁宏道道次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所谓性灵是即情即景的抒发,性灵的特点是露、谷、趣。(2)王夫之作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承上启下的卓然大家,他主张“诗道性情”。其最突出的观点是关于诗歌创作中的“情景相生”、“景中情,情中景”关系和“以意为主”的辩证观点。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既是中国古曲诗学的总结,又具有新思想新理论。(3)叶燮的《原诗》是清初影响不大但理论贡献最大的诗论著作。《原诗》的“理事情——才胆识力”说,对诗歌创作的主、客观关系阐释得十分深刻,具有鲜明的历史针对性、理论的系统性、理论方法的灵活性等理论特色。(4)王士禛的“押韵”说对清代中后期的诗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神韵”说并无明确的理论表述,却可以从作家修养、创作中的美学旨趣、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去理解。(5)袁枚的“性灵”说主张诗本乎性情,注重灵机。其“性灵”说的意义体现了当时社会争取个性解放的要求,对明清文学的浪漫主义作出新的理论贡献。(6)桐城派是清代最正统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提出了写作过程中的“三相济”,姚鼐首创的散文风格学上的明柔阳刚之美的理论,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在风格学上有突出的贡献。明清戏曲理论成就最高的是清代的李渔,他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集大成者。其戏曲理论的最大特色是舞台性。他提出戏曲创作“结构第一”,并围绕结构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对戏曲人物、语言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论述。2、明清小说理论的重要观点(1)李贽的“童心”说是其文学思想核心,在文学批评史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他肯定了《水浒传》为“发愤之所作”,有深刻的意义,但把《水浒传》的客观效果归之于忠义,也有局限性。(2)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所表现的理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小说理论文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成就突出表现在小说创作理论方面,包括了性格论、动心说,格物一因缘生法说,特别是其小说性格理论深刻而精到。(五)近代文论家的重要文论观点1、刘熙载的文学理论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精神。

特别是他对于文艺创作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的观点,在当时难能可贵。同时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观点,强调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决定其作品的精神品位,也较深刻。2、梁启超是文学改良运动的最得力的鼓吹者。文学改良运动的成就主要在“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强调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并对小说的本质特点进行了探讨,如“熏、浸、刺、提”。但他把社会变革的理论寄托在小说的影响身上,把小说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则是偏颇的。3、王国维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最后一座丰碑。

他于文学创作起源提出了天才说、游戏说,于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提出了苦痛说、古雅说,于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提出了境界说。在境界中又区分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理论的形成一是来源于对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把握,二是来源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剖析。其文论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之功不可没,应给予准确的评价。以上只是极粗糙地勾勒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但要学好本课程不能只注意重点,必须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按考纲的要求来突出重点,没有通读的基础,就无法更好地把握重点。附:古代文学作品作者文学运动和文学体例中国古代文学家文学作品1.先秦作家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2.汉代作家作品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4.唐代作家作品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5.宋代作家作品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6.元明清作家作品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回。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清代遂宁人,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著有《船山诗草》及《补遗》,共26卷。胡传淮所著《张问陶年谱》(2000年巴蜀书社出版)、《张问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对了解张问陶的生平事迹可资借鉴。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吴趼(ji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古籍名著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2.《诗经》《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3.《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4.《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5.《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卷,选入教材的有《察今》。7.《山海经》《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8.《战国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9.《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10.《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11.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史书。其中中学课本涉及到的有:《史记》(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新唐书》(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明史》(清?张廷玉等)。12.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共辑录清代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3461种,79309卷,分装为36000多册,按经(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史(记述历史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技术著作)、集(历代作家诗文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中国古代文学运动1.初唐四杰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人在初唐文坛较有成就,扭转了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