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课历史知识点_第1页
第13~22课历史知识点_第2页
第13~22课历史知识点_第3页
第13~22课历史知识点_第4页
第13~22课历史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科学技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经济、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宋时期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比欧洲早约400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有配方记载,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不仅使他们的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起了一定作用。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2、文学:宋词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派”两宋之交李清照“婉约派”南宋辛弃疾

豪放派3、绘画:

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元朝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书法: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隋唐时期颜真卿、柳公权《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颜劲柳骨”宋元时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四家”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培根你知道培根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哪三种吗?从三种发明以及它的运用和传播中你领悟到什么?能不能具体说说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的力量和影响?答;培根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是指:印刷术、火药和火药武器、指南针我想到:(1)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2)三大发明是全人类的遗产,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3)中国人最早发明火药和火药武器,且未能飞向宇宙;(4),有罗盘针,可中国没能成为海上强国,倒是西方列强依靠罗盘针的指引逼近我们的家门口。力量和影响:1、印刷术传到欧洲,大量的书籍、文学作品被印刷出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2、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3、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朝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同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太祖朱元璋①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建文帝看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威胁自己的统治,建文帝下令削藩。3、明成祖朱棣①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②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答:①明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③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意义:(1)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2、背景:明朝中期,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3、过程: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后又率部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4、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2、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背景:清初,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更改。。2、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雍正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最盛(3)危害: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央集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早建立于何时?何时发展到顶峰?试比较秦朝、汉朝、明朝、清朝加强专制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答: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于秦朝。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政治都注重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明朝时,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六部和三司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立卫厂等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清朝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思想文化都推行文化专制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秦朝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禁止发挥个人观点。清朝时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思想。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控制:目的:从思想上控制人民,加强君主专制。相同的有: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这种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后果?答:后果: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答:史实: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②隋唐时,称台湾为流求,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③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④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⑤近代台湾军民抗击西方侵略,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⑦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25日,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综上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事实。二、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2、经过: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攻打雅克萨,沙俄被迫投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3、《尼布楚条约》(1)时间和地点: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2)作用: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东南(台湾)1624年

1661~1662年

1683年

168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期1689年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两次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列举出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答: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打败沙俄侵略军。从倭寇对我东南沿海的骚扰、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国澳门和台湾、沙俄对我国东北侵略行径中,你发现自明朝中期以来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一阶段中国在抗击侵略方面还能够取得胜利?你从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中领悟到什么?答:变化:明朝中期以来,中国走向闭关锁国,逐渐与世界隔离;而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后,殖民者开始对外侵略。取胜原因:当时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还比较强,东西方的差距还刚刚被拉开;康熙、郑成功等杰出人物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率领军队和民众对侵略者进行坚决抵抗。领悟: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民族利益的关键;面对侵略,要敢于抗争。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3、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册封达赖、班禅,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二、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1)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20乾隆帝时下令调兵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3)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2、清朝乾隆年间,不堪忍受沙俄迫害的土尔扈特部众在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3、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四、台湾府的设置1、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

2、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斗争可用图示归纳为:请说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恩威并重三、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含义: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行业: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评价:稀疏地出现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的政策1、主要表现: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2、原因:a、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d、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3、影响:①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明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