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浅析_第1页
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浅析_第2页
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浅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浅析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浅析一、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纷乱,为维护论文联盟http传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立张,儒家有必也正名乎,法家有综核名实,墨家有以名举实等等,这其中,有一个流派提倡循名责实学说,他们提倡的正名实,是要正相互之是非,使名实相符。他们与各家不同之处,是正名实的方法,他们重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争辩的内容,又多半集中于与社会政治无关的哲学问题上,故称名家。因这一流派以狡辩著称,其中心论题又是所谓名和实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叫辩者、察士。名家代表是公孙龙和惠施。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中国古代哲学家,战国末年赵国人,他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能言善辩,代表著作〔公孙龙子〕,他的重要思想都保存在这里书中。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到当前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迹府〕是后人聚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其余五篇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最主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他也是离坚白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公孙龙子〕中,公孙龙重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他的特点就是夸张这种矛盾,并否认两者的统一,所以最后得出违犯常理的结论。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他在和别人论辩时,经常使用诘难句式,以揭露对方的矛盾,使其屈从,而针对对方的问题,他又能巧妙答辩,而且将深深的哲理蕴含在简洁的语句中。他的论辩标新立异,犀利灵通,能够说是狡辩,而在狡辩之中更突出了他的论辩之才。在他的著作〔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提出白马非马的观点,他通过三点论证证明了这个命题。第一,他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他指出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是强调马不取其确定的颜色,它实际上是包含各种颜色的。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白马是专取其确定的白色的,不包含黄色、黑色等非白色。三者内涵各不一样,所以白马非马。第二点,他说: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能够应有马,而不能够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能够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能够,但是假如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能够,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此次,他又强调了马和白马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含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含白马,有相应的颜色区别。由于马与白马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第三点,公孙龙说: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他强调说,马与白马共性的不同。马的共性,是一切马的实质属性。而白马的共性则包容了白的颜色。这样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二、白马非马的片面之处通读了全篇后,个人以为:按白马非马的逻辑,能够得出红马不是马,黄马不是马,黑马不是马也就是说,只要是有颜色的马都不是马,那岂不是世间无马了?白马非马命题肯定是错的。在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公孙龙没有正确认识事物的实质,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他从根本上否认白马是马,也就违犯了客观实际,进而导致了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狡辩论。辩证法用运动、变化、普遍联络的方法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孤立的方式看问题。他就是将马的形状与颜色孤立起来了,而没有考虑他们是同一个事物的共同特点,所以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仅仅只是片面看问题,没有弄清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像瞎子摸象一样,毛病地割裂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其余辩证关系,是主观混同概念的结果,不符合辩证法的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的观点。是狡辩的典型。我们成认: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是确实有区其余,由于马与白马这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都不同,马的外延比白马广,它包括了白马,包含红马、黑马、黄马等等在内的所有马。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说是相蕴含的关系,在哲学上也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一般和个其余关系上看,马和白马是有区其余,马是一般,是对所有的马如白马、黑马、黄马等一般性质或共性的概括;各种详细的马则是个别,是马的一种。它们一个是抽象的靠理性思维去概括的,一个是详细的能够通过感性认识直接感悟的。白马与马又是互相联络的,一般的马只能通过详细个其余马而存在,离开了详细个其余马是找不到一个抽象的马的;详细个其余马又都属于一类,有其共有的一般性质,不表现共性的详细颜色的马。后来,他沿着同样的原理提出的鸡三足、火不热等辩论,坠入狡辩的深渊中。荀子批驳他为此惑于用名以乱实也。邹衍也批评他是害大道、不能无害君子。在实际生活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决不能像公孙龙那样割裂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其余辩证关系,主观任意割裂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络,捉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认另一个方面。三、白马非马的可贵之处固然说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听起来很荒唐,所表达出的观点也是地地道道的狡辩论,从哲学上来讲,他也违犯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合的原理。他也不像惠施那样强调实是相对的、变化的,反而强调名是绝对的、不变的。但是个人以为,学习研究白马非马,能够让我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辩证法,也能有效戳穿狡辩论。公孙龙在哲学史上看到了马和白马的区别,白马是个别,马是一般,就这一点说,他的命题具有合理的因素。他提出白马非马,从其讨论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个角度讲,他看到了个性与共性的不同,符合辩证法讲的个别与一般相区其余原理,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也是难能可贵的。这是对事物实质的一种表现,也算是对事物实质的一种感性认识。他能够开拓逻辑领域,建立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发展中,起到了纠正名实混乱的作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创始性。从逻辑学上讲,公孙龙发现了名词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从马的外延说,马这个名词包含白马在内,但就马的内涵说,马这个名词指马的实质属性,和白马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概念是有区其余。不能把这两个名词混谣雷同起来。这也算是公孙龙的一个奉献吧。http四、离坚白〔公孙龙子〕另有一篇〔坚白论〕。其重要命题是离坚白。以为对于坚白石,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论文联盟http;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强调视觉与触觉的差别故坚白石二。假设有坚而白的石,他设问说: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这段对话是从知识论方面证明坚、白是相互分离的。有一坚白石,用眼看,则只得其所白,只得一白石;用手摸,则只得其所坚,只得一坚石。感觉白时不能感觉坚,感觉坚时不能感觉白。所以,从知识论方面说,只要白石没有坚白石。这就是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的意思。他的关于名与实的关系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关于共相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之上的。他以为共相是一种独立存在。他的坚白论就是企图论证一块白石头的白色和坚硬性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他首先从关于坚白石的感觉来进行分析,企图说明,坚与白能够相互分离,然后再说明它们能够离开人们的意识而存在。他说: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坚白论〕〕又说: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同上〕这是说,看的时候感觉不到坚硬性,而只感觉到白色,这时候坚硬性等于没有。触的时候感觉不到白色,而只感觉到坚硬性,这时候白色等于没有。或者感觉到白色,或者感觉到坚硬性。感觉到的与感觉不到的是相互分离的。相互不联在一起,所以说是分离。而分离就是藏在本身之中。〔公孙龙自己解释说藏是指自藏有相当于潜存之意〕公孙龙的这两段话是说坚白石的白色和坚硬性是能够相互分离而存在的。他又说:且犹白,以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同上〕这里所说的神即精神作用,也就是指意识;火就是光。这是说,例如白色是靠着眼睛和光看见的。但光自己没有见物的作用,那么光和眼睛合在一起也不能看见,只能是意识在看见,而意识自己也是没有见物作用的。所以白色是和视觉分离着的。公孙龙在这里是在说明白色等共相是能够离开人类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公孙龙在这里犯了一些逻辑毛病。由于由眼睛离开了光不能见物和光自己没有见物作用这样的前提,不能推出,眼睛和光合在一起也不能看见。〕由这一些话能够清楚地看出来,公孙龙主张像白色这一类共相是客观存在的,因之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五、狡辩论公孙龙能够说是古今中外狡辩论的有名代表。狡辩论是一种利用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否认客观真谛的思维方式,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更确切地说,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老是要拿出一大堆得根据,所以,在外表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彩,而且随时能够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彩来。能够这样说,每一种毛病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狡辩手法的。我们要真正制服狡辩论,必需从分析他们的狡辩特点下手。狡辩论的重要特点是:一、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主义和片面论。二、常见的表现是夸张事物的某一侧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强词夺理,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转换命题,虚构论据;机械比附,不分是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