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何场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何场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眉山市何场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眉山市何场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眉山市何场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何场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材料认为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D.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转向了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的宪政改革导致了革命的形势,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故D正确。立宪派是在预备立宪失败后才转而支持革命的,故A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属于《辛丑条约》影响,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背景2.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了中西文明的转型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体现了明朝后期“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并存,故A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B、C两项次之;中国文明的转型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明朝后期”,故D项的表述错误。3.《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参考答案: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解读的关键是从“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切入,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科技是建立在生产生活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的经验科学;西方西方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研究基础之上的理论实验科学,故A说法错误,排除;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是在1540年﹣1610年,中国的明朝末年.且不符合题意所以C排除;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所以D说法错误,也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熟记课本知识的能力.4.中国优秀的罗马法专家、原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枬先生在《罗马法原论》中指山:“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规范。”这体现出罗马成文法A.强调人在立法中的地位B.否定习惯法中神的意志C.使人权有了法律保障D.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5.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参考答案:B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观察图片,该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兼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一方面减轻了岷江两岸的水害,同时也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广大田地,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故选B。6.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参考答案:D7.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参考答案:A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根本”、“调整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中,到1952年,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B不正确;同样,到1952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业,C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为了实现、物价和经济的稳定为主,人民收入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故D错误。正确答案为A。8.西欧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王权进一步加强,司法和军事等权利已开始被中央掌控。此时的社会应处于A.封建制度产生时期

B.封建等级制时期

C.等级君主制时期

D.君主专制时期参考答案:C9.美国史学界权威小阿瑟·施莱辛格教授在《自1776年以来美国与世界的碰撞》一书中把美国历史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评为“失败”。把尼克松评价为“接近伟大/失败”。把克林顿评为“平庸”。其中因为这三位总统都曾被众议院提出弹劾,这主要体现了A.法律至上的原则

B.分权制衡的原则C.两党政治的残酷

D.联邦制的优越性参考答案:A10.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上的全球化,故A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多元多体”意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多种力量的增长,而非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11.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参考答案:A【详解】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从而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答案为A项。B、D项分别是中国经济总量增加的外部与内部有利因素,但都不是最主要的,排除;C项发生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计划经济体制后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排除。【点睛】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最早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12.回顾欧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知:1970年,欧洲一体化组织被称作EuropeanCommunities;1995年,则被称作EuropeanUnion。从EuropeanCommunities到EuropeanUnion称呼的变化,显示出该组织(

)A.实现了区域性货币联盟

B.地域已囊括并冲出欧洲走向世界C.完成了地区政治一体化

D.合作的规模、领域日趋广泛深入参考答案:D1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参考答案:A14.19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中国本土已经推行了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在台湾也展开了。台湾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也改变了清政府的治台政策,即由“以防台而治台”变为“以防外患而治台”。关于台湾的洋务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导致了“台独”势力的形成C.有利于增强清政府的国防力量

D.可以驳斥了“日本是台湾近代化功臣”的观点参考答案:B台湾的洋务运动在本土之后开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台湾的洋务运动和“台独”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以防外患而治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此次运动是清政府主持下进行的,和日本没有关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奢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这说明列宁A.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B.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C.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D.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参考答案:B材料“1920年12月”“列宁”“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不应该奢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反映了列宁注意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农业的地位和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故A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列宁的保守,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1920年12月”“列宁”“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不应该奢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是关键。16.“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

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

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

A.剪辫易服

B.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近代交通

D.采用机器生产参考答案:A18.秦亡汉兴为历史一大变局,“天命论”或“逐鹿说”(依靠个人智力与体力)是汉代人提出的重要解释。汉初围绕君主的作为,“逐鹿说”有相当的共识;东汉时“天命论”成为维护东汉王朝的有力武器,并成为班固编撰《汉书》的指导思想。这说明A.汉代强调命运不可违B.史学开始为统治者服务C.得天下者由人心决定D.统治需要影响历史解释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解释【详解】汉初“逐鹿说”和东汉时期“天命论”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因此可以判断统治需要影响历史解释,故D正确;汉初主张“逐鹿说”,是君主个人的作为影响历史变局,故A错误;奴隶社会时期,史学就已经为统治者服务,故B错误;“天命论”认为得天下是“天命”所决定,排除C。【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19.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A.皇权走向了衰落B.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C.出现“垂帘听政”D.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表明李世民时期皇后不参与国事,唐高宗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说明唐高宗时期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B正确;结合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A错误;C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并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材料说明皇后参政的问题,与外戚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0.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图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属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参考答案:C21.下表是1840—1913年间,外国列强在苏州设厂的数量和资本情况,其中1894—1913年间大幅增长是由于时间(年)工厂数(家)资本额(千元)1840--1870728021870--18941648291894--1913136103153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转变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D.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势力大增参考答案:A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正确;题干是列强在华设厂,不是中国民间设厂,故B项错误;题干未体现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比较,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买办等群体的变化,排除D项。22.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A.英、荷的重商主义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参考答案:C罗斯福新政。从材料“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国家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这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故选C。23.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年1938年1973年英国13.3%28.8%41.5%法国8.9%23.2%38.8%美国8.0%19.8%31.1%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参考答案:B24.1952年,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周恩来在此阐释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求同存异”参考答案:A25.“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明清之际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明A.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B.礼教束缚解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参考答案:C26.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

②实行内阁责任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27.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28.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据材料,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相似的宪法是A.1787年宪法

B.1875年宪法

C.《大日本帝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答案:C29.有学者说:“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下列事件属于“反思和怀疑”的有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俄国十月革命③罗斯福新政④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D30.《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6分)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清世宗实录》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三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四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⑴材料一、二表明,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对内对外政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同后果。(4分)⑵材料三中所述事件错误的实质是什么?(2分)该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危害?(4分)⑶材料四表明,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这一举措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⑷从上述经济政策的实施或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4分)参考答案:⑴政策:对内-重农抑商;对外-海禁或闭关锁国。(4分)相同后果: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机遇,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4分,答出相关意思即可;注意“相同”二字,分别叙述得分减半)⑵实质: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2分,答出相关意思即可)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社会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4分,答出相关意思即可)⑶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影响: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获得大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⑷启迪: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制定政策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4分,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和材料二“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中可以得出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施的对内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些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同后果。(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中可知这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材料“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对农村产生的影响。(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政策的实施或调整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制定政策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中国大清皇帝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材料三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3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2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2分)(4)根据材料五,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2分)它的颁布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意义?(1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表现: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注重为国家献身。(3分)(2)材料二特征:皇帝一人掌握国家权力(君主专制)。材料三:议会掌握国家权力(2分)(3)表现: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成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列举其中任一条给2分)(4)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意义:是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初步基础。(1分)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的信息,雅典的权力“由全体人民掌握”,“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从中逐一概括其表现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的信息,“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可见其注重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三的信息,“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见其注重议会掌权。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辛亥革命使传统政治制度体系崩溃指君主专制的结束。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领域说明即可。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4)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五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从中概括其原则即可。第二小问,从法制建设领域说明即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措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33.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

如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