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护理常规教学内容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1.gif)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教学内容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2.gif)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教学内容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3.gif)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教学内容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4.gif)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教学内容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23bd07380e8b113972376669f27d015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2)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10、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2、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作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13、关心患儿,做好了心理护理。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二、肺炎喘嗽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1、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d、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13、关心患儿,做好了心理护理。b、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4)、饮食护理
a、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b、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c、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d、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b、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6)、临证(症)施护
a、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b、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
c、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d、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2、健康教育
(1)、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2)、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3)、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三、鹅口疮
以口腔黏膜舌上布满白屑为主要临床表现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6)、临证(症)施护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清洁消毒。
c、注意口腔清洁,可用2%苏打水或清热中药擦洗口腔,每日3~4次,半小时内不宜进水、进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口腔黏膜、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吸乳情况。
b、出现烦躁、口臭、流涎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吸乳时啼哭、吞咽时呼吸困难等,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偏凉服。
(4)饮食护理
a、乳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b、食物以微温为宜,禁食过热,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c、虚火上浮者,选用清淡滋补食物,少食多餐。
(5)、情志护理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大声哭闹。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6)、临证(症)施护
a、心脾积热证患儿多喂服温开水。
b、疮面遵医嘱用冰硼散外涂。
c、口臭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2、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及患儿用品的清洁消毒。(2)勿滥用抗生素。(3)介绍患儿、乳母的适宜饮食。三、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服食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6)、临证(症)施护(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b、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c、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
a、中药汤剂宜温服
b、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4)、饮食护理
a、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b、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c、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d、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e、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5)、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期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6)、临证(症)施护
a、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b、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c、温热泻患儿,可饮谈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
d、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2、健康指导
a、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b、推荐适合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c、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四、疳证因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营养失调所致。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5)、情志护理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衣被柔软,注意冷暖,防止交叉感染。
c、加强皮肤和口腔黏膜护理,防止压疮及口疮的发生。(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面色、精神、体重、腹胀、肢温、哭声、饮食、毛发等情况。
b、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不消化的食物。
c、观察患儿有无咬牙吮指、柔眉挖鼻。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宜护理
a、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生冷、油腻及硬固食物。
b、疳气证善食易饥、多食多泻的小儿,应酌情控制进食量。1、护理要点
(5)、情志护理
a、关心患儿,注意情志疏导。
b、对性情急躁、脾气怪癖的口儿应耐心诱导,使之配合治疗。(6)、临证(症)施护
a、疳气证,可给予捏脊疗法。
b、疳积证,在腹胀痛时,可用手掌在患儿腹部及脐周顺时针按摩。
2、健康指导-a、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纠正口儿偏食、吃零售和饮食不节的不良习惯。
b、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补充患儿在生长发育中所需之营养物质。
c、指导患儿饮食及用品的清洁消毒方法。
d、纠正患儿咬牙吮指、揉眉挖鼻的不良习惯。五、水痘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愈后不留疤痕为主要临床表现。(5)、情志护理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执行呼吸道及接触隔离,至水痘结痂、脱落为止。
c、注意避风,衣被宜柔软舒适,以防复感外邪。
d、高热期应注意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邪毒外泄。
e、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抓破皮疹。注意口腔、眼、鼻腔黏膜和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加强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水痘透发的疏密、部位、形态、色泽等变化。
b、出现痘大而密、痘色紫暗、痘浆浑浊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高热不退皮肤发生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a、中药汤剂宜温服。
b、扫毒炽盛证宜偏凉服。1、护理要点
(5)、情志护理患儿因瘙痒严重而哭闹时,应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情绪激动。
(6)、临证(症)施护
a、扫毒炽盛,高热伤津者,应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b、大便秘结者,可给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润肠通腑之品。
c、肤痒甚,可在疱疹未破溃处遵医嘱涂擦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破溃处宜保持干燥。
2、健康指导
a、水痘流行期间应做好预防工作。
b、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c、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六、痄腮
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护理要点(5)、情志护理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执行呼吸道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后1周
c、急性发热期,有睾丸肿大者,应卧床休息。
d、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使用甘草银花液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腮部肿痛程度、体温、脉象、神志、睾丸等情况。
b、出现高热不退、睾丸肿痛、少腹剧痛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突发壮热、头痛项强、呕吐、嗜睡、昏迷、抽搐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a、中药汤剂宜温服。
b、高热者偏凉服。
(4)、饮食护理
a、饮食宜清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b、尽量避免多咀嚼食物。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c、多饮水、禁食肥腻、酸性食物。
d、热毒蕴结者,宜多进清凉饮料,有利于退热及毒邪的排出。
(5)、情志护理
a、保持情绪稳定,因积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减轻。
b、向患儿及家长宣教有关本病的知识,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利康复。
(6)、临证(症)施护
a、温毒袭表证患儿应多饮水。可局部冷敷或遵医嘱使用青黛散或金黄散加麻油调敷腮腺肿胀处。
b、热毒蕴结证出现高热不退时,可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退热。
c、邪窜肝经证出现睾丸肿痛者,采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局部冷敷。
2、健康指导
a、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以及病后终身免疫的特点及隔离时间。
b、指导家长学会观察病情,出现症状时立即就医。
c、加强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c、多饮水、禁食肥腻、酸性食物。七、紫癜以皮肤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主要临床表现。
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污秽浊气、油漆、花粉等刺激。
c、床铺平整清洁,衣被柔软舒适,不揉搓皮肤。
d、注意口腔护理,用软牙刷刷牙,忌锐利玩具,限剧烈活动,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磕碰。
e、紫癜面积较大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皮肤出血倾向,出血的部位、颜色、分布面积及关节肿痛消长情况。
b、注意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舍象、二便及伴随症状。
c、腹痛剧烈伴有血尿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七、紫癜
d、出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尿血量多、烦躁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a、中药汤剂宜温服。
c、观察用药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4)、饮食护理
a、禁食坚果和冷硬多刺食物。
b、忌食辛辣、海腥发物和煎炸、炙烤、硬固之品。
c、多食润肠通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d、若发现紫癜与某些食物有关,应忌食之。
e、有胃肠道出血时应暂禁食。
(5)、情志护理向患者介绍本病知识,减轻紧张及恐惧理,保持心态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健康指导
a、推荐适宜饮食,合理喂养,掌握饮食宜忌。d、出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尿
b、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c、指导生活护理,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被。汗出谨防风邪,拭汗勿用冷湿毛巾,避免受凉。
d、教会家属使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e、患儿在脾切除术后2年内,应定期随诊,遵医嘱用免疫增效剂,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f、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b、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中医儿科护理常规教学内容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2)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10、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2、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作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13、关心患儿,做好了心理护理。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二、肺炎喘嗽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1、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d、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13、关心患儿,做好了心理护理。b、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4)、饮食护理
a、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b、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c、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d、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b、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6)、临证(症)施护
a、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b、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
c、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d、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2、健康教育
(1)、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2)、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3)、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三、鹅口疮
以口腔黏膜舌上布满白屑为主要临床表现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6)、临证(症)施护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清洁消毒。
c、注意口腔清洁,可用2%苏打水或清热中药擦洗口腔,每日3~4次,半小时内不宜进水、进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口腔黏膜、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吸乳情况。
b、出现烦躁、口臭、流涎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吸乳时啼哭、吞咽时呼吸困难等,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偏凉服。
(4)饮食护理
a、乳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b、食物以微温为宜,禁食过热,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c、虚火上浮者,选用清淡滋补食物,少食多餐。
(5)、情志护理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大声哭闹。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6)、临证(症)施护
a、心脾积热证患儿多喂服温开水。
b、疮面遵医嘱用冰硼散外涂。
c、口臭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2、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及患儿用品的清洁消毒。(2)勿滥用抗生素。(3)介绍患儿、乳母的适宜饮食。三、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服食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6)、临证(症)施护(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b、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c、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
a、中药汤剂宜温服
b、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4)、饮食护理
a、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b、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c、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d、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e、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5)、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期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6)、临证(症)施护
a、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b、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c、温热泻患儿,可饮谈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
d、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2、健康指导
a、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b、推荐适合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c、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四、疳证因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营养失调所致。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5)、情志护理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衣被柔软,注意冷暖,防止交叉感染。
c、加强皮肤和口腔黏膜护理,防止压疮及口疮的发生。(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面色、精神、体重、腹胀、肢温、哭声、饮食、毛发等情况。
b、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不消化的食物。
c、观察患儿有无咬牙吮指、柔眉挖鼻。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宜护理
a、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生冷、油腻及硬固食物。
b、疳气证善食易饥、多食多泻的小儿,应酌情控制进食量。1、护理要点
(5)、情志护理
a、关心患儿,注意情志疏导。
b、对性情急躁、脾气怪癖的口儿应耐心诱导,使之配合治疗。(6)、临证(症)施护
a、疳气证,可给予捏脊疗法。
b、疳积证,在腹胀痛时,可用手掌在患儿腹部及脐周顺时针按摩。
2、健康指导-a、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纠正口儿偏食、吃零售和饮食不节的不良习惯。
b、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补充患儿在生长发育中所需之营养物质。
c、指导患儿饮食及用品的清洁消毒方法。
d、纠正患儿咬牙吮指、揉眉挖鼻的不良习惯。五、水痘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愈后不留疤痕为主要临床表现。(5)、情志护理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执行呼吸道及接触隔离,至水痘结痂、脱落为止。
c、注意避风,衣被宜柔软舒适,以防复感外邪。
d、高热期应注意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邪毒外泄。
e、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抓破皮疹。注意口腔、眼、鼻腔黏膜和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加强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水痘透发的疏密、部位、形态、色泽等变化。
b、出现痘大而密、痘色紫暗、痘浆浑浊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高热不退皮肤发生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a、中药汤剂宜温服。
b、扫毒炽盛证宜偏凉服。1、护理要点
(5)、情志护理患儿因瘙痒严重而哭闹时,应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情绪激动。
(6)、临证(症)施护
a、扫毒炽盛,高热伤津者,应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b、大便秘结者,可给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润肠通腑之品。
c、肤痒甚,可在疱疹未破溃处遵医嘱涂擦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破溃处宜保持干燥。
2、健康指导
a、水痘流行期间应做好预防工作。
b、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c、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六、痄腮
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护理要点(5)、情志护理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执行呼吸道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后1周
c、急性发热期,有睾丸肿大者,应卧床休息。
d、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使用甘草银花液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腮部肿痛程度、体温、脉象、神志、睾丸等情况。
b、出现高热不退、睾丸肿痛、少腹剧痛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突发壮热、头痛项强、呕吐、嗜睡、昏迷、抽搐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a、中药汤剂宜温服。
b、高热者偏凉服。
(4)、饮食护理
a、饮食宜清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b、尽量避免多咀嚼食物。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c、多饮水、禁食肥腻、酸性食物。
d、热毒蕴结者,宜多进清凉饮料,有利于退热及毒邪的排出。
(5)、情志护理
a、保持情绪稳定,因积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减轻。
b、向患儿及家长宣教有关本病的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人事部门服务质量计划
- 2025年砼空心砌块(承重型)项目建议书
- 地理-河南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中国科考船行业市场概况、投资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2025版)
-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原则
- 2025年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板卡项目建议书
- 豪华车租赁长租合同
- 企业文化推广致辞
- N-Octylnortadalafil-生命科学试剂-MCE
- Lenvatinib-N-oxide-Lenvatinib-impurity-10-生命科学试剂-MCE
- 电力变压器计算单
- 化工车间开停车风险分析
- 红外测温培训
- 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质性研究(陈向明)PPT精选文档
- 市政小三线施工方案(共22页)
- 静压桩机、钻孔灌注桩、沉槽机CAD图形
- 野外土名描述实例
- 红旗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
- 总监办标准化管理规定
- (完整版)装饰装修工程监理细则(详解)最新(精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