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场实习报告_第1页
刘家场实习报告_第2页
刘家场实习报告_第3页
刘家场实习报告_第4页
刘家场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家场实习报告篇一: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域普通地质实习报告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域普通地质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一节交通位置第二节自然地理与经济第三节区域地质概况第四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及学员第二章地层第一节寒武系第二节奥陶系第三节志留系第四节泥盆系第五节石炭系第三章沉积相第一节岩石类型第二节相标志第三节沉积相分析第四章地质构造第一节褶皱第二节断裂第三节构造形成机制分析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一节构造层的划分第二节地质发展简史第六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第一节现代河流地质作用特征第二节地下水地质作用特征参考文献第一章前言第一节交通位置实习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松滋刘家场至宜昌一带,主要实习点位于松滋刘家场至洈水一带。刘家场是湖北省南部边境的一个小的工业城镇。刘家场地属荆州松滋市,南距湖南澧县边山河约23千米,北与宜都县松木坪相邻。自沙市轮渡过江,经弥市、松滋市至刘家场约96千米,由江陵绕枝江县经枝江大桥过江至刘家场,约123千米,交通四通八达,甚为便利(见图1-1)。第二节自然地理与经济刘家场镇位于武陵余脉的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处于江汉平原西南边缘的低山丘陵区,为鄂西武陵山山脉东延的余脉。区内主要的山势大致近东西向延伸,镇周围最高山峰海拔高度均在500米以下,如帽子山406米,关木山442米。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最顶峰达米,刘家场以东即为低矮丘陵。镇西地形大致呈一箕状盆地,有三条溪流别离自西南、西北和北方前后相汇于镇区,再向东注入洈水。溪水清浅,平时可涉渡。刘家场镇为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型工矿业城镇,主要矿产有煤、石灰石、磷、和重金石矿等;重要的工业包括水泥、磷肥、发电、陶瓷和军事工业等;主要的农业种植为玉米、水稻和棉花等。商业也很发达,人口近十万。境内有沙渔、雅澧两条省道穿过,还有松宜地方铁路与焦柳铁路、长江枝城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第三节区域地质概况实习区北邻长江三峡,西部及南部与鄂西南山地、湘西北武陵山地相连,东接江汉平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扬子稳定陆块中段。区内震旦系至第三系散布普遍发育齐全,化石丰硕,从来是地质学界很是重视的中扬子代表性地域之一。区内震旦纪和古生代底层主要出露为海相沉积,它们呈条带状围绕着以前震旦纪花岗岩、片岩和片麻岩为基底的黄陵背斜周缘、以三叠系为核部的仁和坪向斜周缘、以寒武系为核部的刘家场背斜周缘散布。由海相一海陆交彼此一陆相沉积组成的中生代底层主要散布在西北部的秭归盆地。区内的新生代底层均为陆相沉积,主要散布在宜昌、枝城和刘家场周围。区域构造的主要特征是:1以褶皱变更为主,构造线自西向东呈北东至近东弧形延伸;2褶。。皱多呈不对称状,北西翼或北翼较陡,局部倒转;。3与褶皱同期的纵向逆冲层多出现褶皱的陡倾翼,断面偏向南或西东;。4区域性大断裂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北北西、南北向六组;古褶皱、断裂构造作用主要形成于印支至燕山期,尤以后者最为重要。第四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及学员一、学习的主要任务一、学习利用地形图、罗盘和用后方交汇法肯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二观察中、上寒武统各组的地质特征。3、观察新神洞的岩溶地貌。4、观察奥陶系各组的地质特征。五、观察现代河流沉积的相关特点。六、观察志留系各组的地质特征。7、观察泥盆系各组的地质特征。八、观察石炭系各组的地质特征。九、对红花园组——大湾组一段分层描述和制图。10、观察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1一、观察重晶石矿。1二、野外地质填图。二学员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勿探11001班的全部学生和带队老师。第一章地层第一节寒武纪寒武纪(Cambrian)是在地质时间上约为亿年前古生代初期的一段地质时间。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始寒武纪(亿年前)、中寒武纪(亿年前)、和后寒武纪(亿年前)。刘家场地域寒武系层系完整,散布普遍,露头较好,主要围绕着黄陵背斜、长阳背斜和松滋刘家场背斜散布,下统尤黄陵背斜东、西翼出露较佳,主要为陆棚相一台地相沉积,中一上统除黄陵背斜东、西翼及长阳背斜外,在刘家场背斜南、北翼出露也较完整,主要为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本区寒武系厚度较大,达千余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较少,且主要发育于下统下部,其中蕴藏较丰硕的多金属、稀有元素、磷和膏盐等矿产资源。下统生物化石丰硕,中统化石较少,上统仅发现少量牙形石和腕足类化石。一、中寒武统(一)覃家庙组覃家庙组散布于刘家场背斜核部及两翼,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白、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灰黄、黄褐色薄至中层长石石英砂岩,下部被覆盖。出露厚度约300米。按照岩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四段:一段:为灰色、黄褐色薄一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部以黄灰色、薄层状和含泥质较多为特征,并含石盐、石膏假晶:上部以灰色、浅灰色、中一厚层状泥晶一粉晶白云岩为特征。本段厚约100米。极少发育波痕、交织层理、冲洗面等沉积构造,未见泥裂等暴露标识,微生物岩超级稀少。二段:灰黄色、黄褐色薄一中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厚约5—10米,露头上岩石风化较强烈、长石常风化为白色斑点状高岭石。本段岩性特殊、易于识别,在区内散布稳定,是以良好的标志层。中上部发育大量波痕、交织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少量蒸发岩假晶,是微生物岩的主要发育层位。微生物岩为中一厚层层厚20〜150cm。三段:灰一深灰色中一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少量泥质白云岩。以泥晶一粉晶结构为主,夹数层砂屑、砾屑、粉屑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本段中见较多波状、柱状叠层石。本段厚约80米。发育少量波痕、交织层理等沉积构造,微生物岩较发育。四段:浅灰色、黄灰色中一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与深灰色中一厚层白云岩互层,以最顶部的半米厚黄灰色泥质白云岩与其上覆盖三游洞群相区别。本段厚约120米。。微生物岩少,但结构特殊。一、覃家庙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家场地域的覃家庙组属于寒武系中统,目前仅发现三叶虫及个别腕足化石。在覃家庙组一段中有两种岩性:一是灰色、中层状的泥粉晶白云岩,结构为晶粒结构。二是灰黄色薄层状泥质白云岩,结构也是晶粒结构。在沉积构造上呈现为水平层理。岩石中有石膏假晶(图2-1).食盐假晶(图2-2)。化石含量少,可见该地层不适合生物化石的形成。从地层特征可看出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潮平的朝上带的蒸发环境。覃家庙组二段的岩石主要为碎屑岩、砂岩(细沙)和黄褐色、肉红色中厚层状的长石、石英岩屑砂岩(Sio275%长石10%〜20%)沉积环境为潮平环境。覃家庙组三段的岩石为褐色、粉晶粒屑白云岩。在此处的碎屑灰岩,这主如果由于风暴而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潮平潮汐水道的潮夹带。覃家庙组四段的岩石主要有灰色、厚层状的泥质白云岩,为粉晶结构;灰色、中厚层状叠层白云岩和泥晶、粉晶灰岩。此处的岩石因风化而形成刀砍纹现象。(二).三游洞组刘家场地域的三游洞组属寒武系地层,主要散布在刘家场背斜的南、北翼,其中,发育有较多的古溶洞,如古神洞、新神洞等。该组的主要岩石为灰色厚层至块状的泥-粉晶白云岩、灰色中厚层状的砾屑白云岩、灰色厚层状的砂屑白云岩、灰色厚层状的泥晶白云岩、灰色厚层状的叠层石白云岩。局部见交织纹理,发育柱状,半球、波状状叠层石篇二: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域普通地质实习报告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域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姓名:胡泽文班级:油工11005班序号:7指导老师:王老师肖老师日期:二0—二年七月二十日TOC\o"1-5"\h\z言1交通位置1行政计划和自然地理状况1区域地质概况2以下自己根际情况列目录刖言—、交通位置实习区位于峡东湖北省西南部松滋刘家场至宜昌一带,主要实习点位于松滋刘家场至洈水一带。刘家场是湖北省南部边境的一个小的工业城镇。刘家场地属荆州松滋市,南距湖南澧县边山河约23千米,北与宜都县松木坪相邻。自沙市轮渡过江,经弥市、松滋市至刘家场约96千米,由江陵绕枝江县经枝江大桥过江至刘家场,约123千米,交通四通八达,甚为便利(见图1-1-1)此地画地图二、行政计划和自然地理状况刘家场镇地属荆州松滋市。位于江汉平原西南边缘的低山丘陵区,为鄂西武陵山山脉东延的余脉。区内主要的山势大致近东西向延伸,镇周围最高山峰海拔高度均在500米以下,如帽子山406米,关木山442米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最顶峰达米浏家场以东即为低矮丘陵。镇西地形大致呈一箕状盆地,有三条溪流别离自西南、西北和北方前后相汇于镇区,再向东注入洈水。溪水清浅,平时可涉渡。三、区域地质概况实习区北邻长江三峡,西部及南部与鄂西南山地、湘西北武陵山地相连,东接江汉平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扬子稳定陆块中段。区内震旦系至第三系散布普遍发育齐全,化石丰硕,从来是地质学界很是重视的中扬子代表性地域之一。区内震旦纪和古生代底层主要出露为海相沉积,它们呈条带状围绕着以前震旦纪花岗岩、片岩和片麻岩为基底的黄陵背斜周缘、以三叠系为核部的仁和坪向斜周缘、以寒武系为核部的刘家场背斜周缘散布。由海相一海陆交彼此一陆相沉积组成的中生代底层主要散布在西北部的秭归盆地。区内的新生代底层均为陆相沉积,主要散布在宜昌、枝城和刘家场周围。区域构造的主要特征是:。1以褶皱变更为主,构造线自西向东呈北东东至近东西弧形延伸;。2褶皱多呈不对称状,北西翼或北翼较陡,局部倒转;3与褶皱同期的纵向逆冲层多出现褶皱的陡倾翼,。断面偏向南或西东;。4区域性大断裂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北北西、南北向六组;。5褶皱、断裂构造作用主要形成于印支至燕山期,尤以后者最为重要。四、学习的主要任务一、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组地质特征二、学习利用地形图、罗盘,用后方交汇法肯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3、观察新神洞的岩溶地貌4、观察寒武系三游洞组和奥陶系地质特征五、观察二叉河的现代沉积六、观察志留系的地质特征7、观察泥盆系一石炭系的地质特征八、观察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九、观察重晶石矿。五、人员的组成及实习安排、时间油工11005班前体学生及带队老师,第一章地层第一节寒武系本区寒武系层系完整,散布普遍,露头较好,主要围绕着黄陵背斜、长阳背斜和松滋刘家场背斜散布,下统尤黄陵背斜东、西翼出露较佳,主要为陆棚相一台地相沉积,中一上统除黄陵背斜东、西翼及长阳背斜外,在刘家场背斜南、北翼出露也较完整,主要为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本区寒武系厚度较大,达千余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较少,且主要发育于下统下部,其中蕴藏较丰硕的多金属、稀有元素、磷和膏盐等矿产资源。下统生物化石丰硕,中统化石较少,上统仅发现少量牙形石和腕足类化石。一、中寒武统篇三: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域普通地质实习报告编写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域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刖言一、实习地域概述一、地形地貌描述实习地刘家场是属于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处于湖北西南边境,该地是鄂湘两省三市(荆州、宜昌、常德)五县(市)(松滋、宜都、五峰、石门、澧县)的边缘结合部。刘家场大背斜位于峡东鄂西南荆州市松滋,江汉平原西南边缘的低山丘陵区,为鄂西武陵山脉余脉。区内主要山势大致近东西向延伸,地理方位北纬29°56’—30°10’,东经111°25’一111°35’,高程在100—500米。镇周围最高山峰海拔均在500米以下,如帽子山406米,关木山442米。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山峰为米,刘家场以东为低矮丘陵,全镇大致呈一箕状盆地,有三条河流别离从西南、西北、北方前后汇与镇区。在向东注入洈水。溪水清浅,平时可以涉渡。二、交通条件及情况实习地位于峡东地域松滋至宜昌一带。主要的实习地带为刘家场至洈水一带。刘家场是湖北南部边境的一个小工业区。地属荆州松滋市。南距湖南约23千米。北与宜昌松木坪相连,经沙市轮渡过江,经弥市、松滋至刘家场约96千米。由江陵绕至江县枝域大桥过江到刘家场约123千米。交通四通八达。实习的主要任务:一、观察实习地的地层,从寒武系至石炭系的地层,其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二、观察地质环境。正断裂和重晶石矿床。主要时间安排:12日上午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组地层;14日上午观看新神洞和观察下寒武统和奥陶系。15日下午观察志留系和泥盆系,16日下午观察石炭系,17日观察正断层,18日画奥陶系南津关组一红花园组剖面柱状图,19日上午观察重晶石矿床。主要时间:XX年7月11日至乂乂年7月20日第一章地层及沉积环境第一节寒武系一、中寒武统(一X覃家庙组一段一、地层特征⑴、岩性:灰色、灰黄色中层状一薄状的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其中还夹有鲕粒白云岩。⑵、沉积构造:层面上可见食盐假晶。⑶、化石特征:稀少二、沉积环境分析:化石稀少说明该地域处于生物稀少地带,如滨海、深海。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说明该时间研究区域处在高能浅滩环境;食盐假晶说明该地处于温度较高的地方、可见阳光,如滨海地带。综合分析以为:该区为滨海潮上带。(二).覃家庙组二段一、地层特征(1X岩性:棕黄色中层状一薄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含量超过75%、长石含量不足25%),夹有少量的粉砂J-L-L石。(2X沉积构造:层面上可见波痕、层间可见大型交织层理。(3X化石特征:稀少(4X沉积环境分析:化石稀少说明该地域处于生物稀少地带,如滨海、深海。中粒长石砂岩及粉砂岩说明该时间研究区域处于高能浅滩环境,波痕及大型交织层理反映高能环境。综合分析以为该环境为滨海潮下带。篇四:刘家场地质实习学习笔记——第一、2周——张学林刘家场地质实习学习笔记目录:第一章地层观察TOC\o"1-5"\h\z第一节水岩屋1第二节新神洞4第三节丁家冲9第四节三溪口11第二章构造观察第一节松木坪电厂15第二节李家湾17第一章地层观察第一节刘家场镇水岩屋XX年8月17日下午礼拜五多云转晴一、实习线路刘家场饭馆(基地)——水岩屋二、实习内容罗盘的利用。地形图的识别。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三、具体内容罗盘的利用。罗盘的作用测量:①方位角②坡度角③判断岩石的产状(偏向、倾角)地形图的识别。具体例子图:刘家场地域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粗黑线:骨干道黑长方条:居民地(散户)白长方条:村落实深黑色线:河流虚深黑色线:季节性河流淡黑色线:等高线观察中寒武统秦家庙群。中寒武统秦家庙群第一段岩层厚度:约100米岩石特征:为灰色、浅灰色薄一一中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部以灰黄色,薄层状和含泥质较多为特征,并含石岩、石膏假晶;上部以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泥晶一粉晶白云岩为特征。沉积环境:中寒武统秦家庙群第二段岩石厚度:约20米岩石特征:灰黄色、褐黄色薄中层状长石石英砂,露头上岩石风化较强烈、长石常已风化为白色斑点状高岭石。本段岩性特殊、易于识别,在区内散布稳定。沉积环境:海洋滨岸中寒武统秦家庙群第三段岩石厚度:约80米岩石特征:灰一深灰色中一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少量泥质白云岩。以泥晶一粉晶结构为主,夹数层砂屑、砾屑、粉屑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多见波状、柱状叠层石。中寒武统秦家庙群第四段岩石厚度:约120米岩石特征:浅灰色、灰白色、粉晶白云岩夹风化后褐黄色薄层泥质云岩,叠层石白云岩,中一厚层状,亮晶、鲕粒白云岩。沉积环境:潮间带四、感受。今天是咱们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很好,咱们一行人搭车从刘家场饭馆来到了水岩屋,沿途的风光很不错,咱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观察中寒武统的秦家庙群。张老师很敬业,给咱们细致的讲述了罗盘的利用方式、地形图的识别和陪咱们一路沿着山路观察了秦家庙群的四个段。通过本次实习我能够识别中寒武统秦家庙群的不同岩性,学会了利用罗盘、识别地形图。第二节刘家场镇新神洞XX年8月18日上午礼拜六晴一、实习线路。刘家场饭馆(基地)——新神洞二、实习内容。一、溶洞沉积现象观察。二、奥陶系地层观察。三、具体内容。一、溶洞沉积现象观察。(上寒武统三游洞群)主要散布于刘家场背斜的南、北翼,其中,发育有较多的古溶洞,如古神洞、新神洞等。本群主要为一大套浅灰、灰黑色原层至块状粉晶一细晶白云岩,夹砂屑、砾屑白云岩及硅质条带,顶部为灰色厚层颗粒灰岩夹浅灰色薄层白云岩。局部见交织层理,发育柱状,半球状叠石,厚约300米。二、奥陶系地层观察。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第一段岩石厚度:约100米岩石特征: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亮晶砂屑灰岩、浅灰白色粉晶砂屑灰岩。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第二段岩石厚度:岩石特征:底部厚度约3米,浅灰色块状藻礁灰岩灰黄色中层状,瘤状泥质灰岩,浅灰色泥晶砂屑灰岩互层。沉积环境:开阔海域、浅滩。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第三段岩石厚度:约100多米(100米180米)岩石特征:灰白色厚层状,亮晶砂屑灰岩夹灰白色、黄灰色中一薄层白云质灰岩。沉积环境:局限海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第四段岩石厚度:约175米篇五:刘家场地质实习总结(第1周)——邹会明刘家场地质实习总结八月,一个盛暑难耐的时段,却给咱们的暑假画上一个难忘而充实的句号。按照学校的教程安排,咱们在刘家场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咱们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步骤,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和了解刘家场地域地质发展进程。同时了解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熟悉一些常见的矿石,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稳定的基础。八天的野外实习,咱们体验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有知识的收获,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从带队老师的身上,我明白了经验和知识的来之不易,要把知识学到像老师们那样熟悉透彻,得需要多少个像这样在野外奔走的日夜啊,这其中的辛苦尤其是咱们这几天的行程可以解读得完的。八月十七日,是咱们实习的第一天,上午开了个简单的实习动员会议,领取了相关实习工具(一把锤子,一个罗盘,一个放大镜),中午便迎来了咱们在实习基地的第一顿午饭。传说中的十人四菜一汤还真没让咱们失望,暂且不说菜的味道如何,我只知道当饭局进行一半左右的时候菜已经被解决掉了,虽然大家都只吃了个半饱,但像这样一大家子一路用饭的机缘并非多,所以大家的兴致仍是超级高的。下午一点半钟,咱们的实习旅程便揭开了序幕,目的地是水岩屋。在这里,咱们学会了罗盘的利用、地形图的识别,最重要的是观察了中寒武统覃家庙群的地层。覃家庙群散布于刘家场背斜核部及两翼,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白、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灰黄、黄褐色薄至中层长石石英砂岩,下部被覆盖。出露厚度约300米。按照其岩性不同,可分为四段。在这里,咱们了解熟悉了正断层、隔槽式褶皱组合及岩石波痕,同时,咱们还知道了天坑和叠层石的形成。在这样一种学习与游玩并存的气氛中,咱们结束了第一天的实习课程。在野外实习的时候有点累,回到实习基地,咱们便早早的结束了四菜一汤,把晚餐给解决了。饭后你的生活才是一天里最潇洒的光阴,没有学校里繁多的作业与课程,也没有早晚自习,大家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有结伴出去逛街的,有打篮球的,但是最为特色的还属咱们班的班牌了,天天晚上至少会有两人在打升级,乃至于还成立了升级委员会。牌桌上你攻我挡,好不热闹。第二天实习是从七点开始的,六点钟咱们早早的吃过早饭便准备行装候车。在接近四十分钟的车程后,咱们来到了实习地新神洞。今天咱们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溶洞沉积现象的观察,还有一个就是奥陶系地层观察,走进新神洞,咱们感受到了夏日里的另一番清爽,流水加上溶洞,让咱们禁不住赞叹神州大地的魅力与伟大力量。据了解,这里的溶洞发育在上寒武统的三游洞群,而三游洞群恰好以灰色白云岩为主。三游洞群里古溶洞发育较多,下有古神洞,中有观音洞,上有新神洞。今日咱们游历的新神洞便为其中之一。新神洞探测深度五千米,开发长度一点三千米,拥有一绝三奇十大看点。一绝乃高十六米宽七米的〃天宫搭幕",三奇为边石坝、迎宾瀑布和乾坤神柱。游览完了神奇的天作溶洞,接下来的岩石世界里便开始了历史的穿越之旅。整个奥陶系咱们学习观察了八个组的地层构造。首先是南津关组,南津关组与宜昌黄花场层型剖面岩性有所不同,可分为四段:一段含较多的页岩,形成生物屑、砂屑灰岩与黄褐色页岩互层;二段以厚层一块状灰、叠层石灰岩为主,夹条带状泥晶灰岩、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灰岩;三段为砂屑灰岩,含硅质条带泥晶灰岩等,夹数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四段为大型交织层理的陆屑、砾屑、生物屑灰岩及鲕粒状灰岩。南津关组的化石主要集中在下部页岩和灰岩中,主要有三叶虫,牙形石等。其顶、底界限的划分主要考虑生物组成的特点,底界划分在牙形石等开始出现的层位,顶界划分在牙形石的消失和腕足类大量出现的层位之底,本层厚175米。本组的主要沉积环境为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两种相类型及多种亚相和微相类型。局限台地相中包括云坪、灰云坪或云灰坪、灰坪、潮渠和潮沟等微相类型。开阔台地相包括滩和滩间海等亚相类型。第二个是分乡组,分乡组下部主要为灰色中层亮晶砂屑灰岩、核形石砾屑灰岩等,产小型灰礁;上部为泥晶生物屑灰岩、亮晶藻屑灰岩、薄层瘤状灰岩、厚层叠层石灰岩等与黄褐色页岩互层,化石丰硕,本层厚71米。第三个是红花园组,该组岩性以中-厚层亮晶砂屑、生物屑灰岩为主,夹2~3层黄褐色页岩,厚40~55m。灰岩中,由海绵、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