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创新机制第一章创新机制1第一节创新与创新思维第一节创新与创新思维2一、创新与创造一、创新与创造3(一)创造什么是“创造”?古今中外有着众多的解释,而在这些解释中则主要强调了创造的两个基本特质——新颖性与适用性。如韦氏大词典解释为“产生”,指“新的、从前没有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则将之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在他们的解释中都十分强调创造的新颖性。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创造是“新颖和价值的统一体”、“新颖而且适于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提供新的、第一次创造的、新颖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等等,在他们的解释中则既强调了创造的新颖性,也强调了创造的适用性。(一)创造什么是“创造”?古今中外有着众多的解释,而在这些解4(二)创新什么是“创新”?即更新、革新。从创造的众多说法中可以看到,新颖性是大家都公认和强调的第一特性,而适用性则是部分学者提到的第二特性,当然也还可以有第三或第四个特性和更多的特性,这样,关于创造的解释就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方面,从创造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特性出发,用“创新”一词更能突出和体现创造的本质;另一方面,“创新”也能包含适用性和其它特性,并且是在原有适用性的基础之上,突出和展现了新的适用性。“创新”一词以其所具有的内涵深刻明确,外延宽广,适用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用来说明甚至替代“创造”。(二)创新什么是“创新”?即更新、革新。从创造的众多说法中可5二、创新的表现与类型二、创新的表现与类型6(一)创新的表现1、发明2、发现3、发展(一)创新的表现1、发明7(二)创新的主要类型1、按照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划分(1)物质创新(2)精神创新2、按照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划分(1)科技创新(2)产品创新(3)管理创新(4)文艺创新……3、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划分(1)结构创新(2)过程创新(3)内容创新(4)外观创新(5)语言创新……(二)创新的主要类型1、按照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划分8三、创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三、创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9(一)创新思维与习常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指没有有效方法可供直接利用,或没有确定规则可供遵循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为水平思维法,它以变换前提和观点为特征,即当思考者从原有前提和观点出发,推不出所期望的结论时,便会尝试变换前提或观点去进行推论,以探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习常性思维是指有着既定方法可供借鉴或利用,存在确定规则可以遵循的日常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为垂直思考法,即从一个固定的前提出发,遵照思考者惯常的推论定势一直往下推衍,直至获得结论。(一)创新思维与习常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指没有有效方法可供直接10左脑思考法和右脑思考法有人根据生理结构把人类思维划分为左脑思考法和右脑思考法,即认为左脑的功能主要体现为语言性的逻辑思考和推论能力;而右脑的功能则主要体现为语言性的直觉和想象力等。因此,创新思维即右脑思维,习常性思维即左脑思维。左脑思考法和右脑思考法有人根据生理结构把人类思维划分为左脑11联系与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有:一是它们是思维系统不可分离的两个侧面;二是它们互为前提,习常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是习常思维的升华;三是它们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两者的性质不同,习常思维是常规性思维,追求确定的规则、进程和方法;创新思维是开拓型思维,追求独到和新颖。二是两者的思维形态不同,习常思维是平稳不息的思维,创新思维则是时断时续的思维。联系与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有: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2(二)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二)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131、求异性(独特性)即与众不同,独具卓识。创新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是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发掘人们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的问题,和对似乎完美无缺的惯常现象和已有权威理论进行分析、怀疑和批判的特有行为。科学怀疑是构成求异性的关键,它既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又是科学思维发展的环节和手段,起着开拓思路、促进创新的重要作用。1、求异性(独特性)即与众不同,独具卓识。创新思维是一种求14铅笔雕刻艺术铅笔雕刻艺术15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6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7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8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92、连动性(关联性)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其主要形式有:(1)“纵向连动”,即看到某一现象后,不是停留在现象上,而是向其纵深进行连动,去挖掘和探究其内在机理。(2)“逆向连动”,即看到某种现象后,立即从其反面去进行思考。(3)“横向连动”,即看到某一现象后,就联想到与之相似、相近或相关的事物。(4)“多向连动”,即看到某一现象后,就从多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联想。2、连动性(关联性)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其主要20树叶雕刻树叶雕刻21创新机制培训课件22创新机制培训课件23创新机制培训课件24创新机制培训课件25创新机制培训课件26创新机制培训课件27西瓜雕刻西瓜雕刻28创新机制培训课件29创新机制培训课件30创新机制培训课件31创新机制培训课件32鸡蛋壳雕刻鸡蛋壳雕刻33创新机制培训课件34创新机制培训课件35创新机制培训课件36创新机制培训课件373、发散性(辐射性)即立足基点,多方扩散。具体表现为:(1)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面对一个问题时,能够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或答案。(2)善于灵活置换影响事物质与量的相关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3)善于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不钻“牛角尖”,立即转到另一方面。(4)善于在多种答案中探寻最佳方案。3、发散性(辐射性)即立足基点,多方扩散。具体表现为:384、跨越性(超常性)即打破常规,跳跃发展。主要表现为:(1)超越常规,打破一般的逻辑推导规则和通常的实践进程,另辟蹊径,寻求新的路径。(2)跨越时间进度,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前进性。(3)跨越转换角度,省略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跳跃性和灵活性。4、跨越性(超常性)即打破常规,跳跃发展。主要表现为:395、综合性(系统性)即广收博纳,水乳交融。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是建立在各种思维基础上的整体,是人类各种智慧的体现和升华,其形式主要有:(1)对大量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的综合。(2)对前人智慧的巧妙结合。(3)对多个事物或对象的有机组合(4)对多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交替融合。5、综合性(系统性)即广收博纳,水乳交融。创新思维是一种复40三、创新思维的发展模式创新思维发展模式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科学创造的基本步骤和进程的必要内容,有不少学者曾对该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讨,其中英国心理学家澳勒斯在1926年提出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认为,科学创造一般都按照“准备——酝酿——明朗——验证”四个阶段进行。准备期——是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课题,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材料和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的阶段;酝酿期——是在搜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的基础上,提出试探性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的阶段;明朗期——是在对各种试探性方案进行分析后,摆脱旧经验和旧概念的束缚,提出新的认识成果,产生新的观念或新的思想的阶段;验证期——是通过相应的手段与方法,对所产生的新观念或新思想进行检验证实的阶段。三、创新思维的发展模式创新思维发展模式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科学创41第二节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第二节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42一、创新思维的内外系统性一、创新思维的内外系统性43(一)创新思维内在系统的主要
构成因素创新思维的内在系统是指创新主体的认知风格、知识背景、动机和人格等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创新思维内在系统的主要
构成因素创新思维的内在系统是指441、智力品质和认知风格具体可包括:(1)敏感性,即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3)灵活性,即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即善于产生新的思想;(5)再构性,即善于进行意义、关系和方法的转换;(6)洞察性,即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也可以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智力品质和认知风格具体可包括:452、知识技能和动机有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着创新思维的成果和水平;而动机则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及理解程度,有好奇心,有热情和兴趣常常被视为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2、知识技能和动机有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463、人格因素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富于创造的个体一般具有以下人格特征;(1)不轻易与别人雷同;(2)求知欲旺盛;(3)有深究事物运动机理的好奇心;(4)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5)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个问题;(6)富有幽默感;(7)知识面广,善于观察;(8)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谨性。上述人格特征不可能完整地体现于某个人身上,但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创造者,则会体现出不同的组合。3、人格因素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富于创造的个体一般具有以下47(二)创新思维外在系统的
主要因素(二)创新思维外在系统的
主要因素48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创新思维的知识背景,也称为“领域”,是产生创新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应领域的知识做基础,即使有创新的天赋,也难于在该领域有创新的成果。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创新思维的知识背景,也称为“领域”,是49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称为“场”,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特定社会环境会的影响。如宽松和谐、进步发展的社会环境(如古希腊时期、欧洲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近代几次重大科技革命时期等)常常会激发创造者的创造热情,为创造者提供良好的创造机遇和条件,从而催生出大量的创新思维。反之则不然。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称为“场”,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主要表50(2)社会组织对创新成果评价的影响。如某种创新思维虽然有其“新”的内涵和特点,但却脱离社会现实,因而难于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如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思想、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等);此外,创新思维价值的大小和人们对其价值的认可度等,也决定着创新思维的命运。(2)社会组织对创新成果评价的影响。如某种创新思维虽然有其“51(3)人际氛围的影响。创新思维的形成常常不是一种个体行为,首先,群体创新就是一种集体行为;其次,个体创新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他人来进行,他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进来,但却能对创造者产生间接影响,如创造者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对前人和他人知识与思想的借鉴、继承和发展;与他人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受到的启发,与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为等等,都会对其创新思维产生相应的影响。(3)人际氛围的影响。创新思维的形成常常不是一种个体行为,首52二、创新思维的形成动因二、创新思维的形成动因53(一)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因(一)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因541、整合原理创新思维常常是以各种常规思维方式作为要素而构成的整合思维,各种思维方法和各种研究内容密切配合,水乳交融,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创新思维的品格恰恰产生于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如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既有逻辑思维的理智,又有形象的扩展,还有灵感思维的直接;既有类比、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又有超越这些方法的发散和统摄等。1、整合原理创新思维常常是以各种常规思维方式作为要素而构成的552、流动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商品在流通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动物在竞争中才能生存;人的思维在不停的流动中才能形成能级结构。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内在动因之一,就在于思维的合理流动。这种流动主要表现为:(1)按兴趣和爱好流动。永不间断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不断更新的兴趣,是创新者最显著的个体特征之一。强烈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通过深入钻研从而最终形成创见。(2)向智力结构的更高层次流动。越是高智能的思维,越能创造好成果和大成果。只有不断提高创造者的智能,丰富创造者的知识,开阔创造者的眼界,才能更好地激发创造者的思维创新能力。2、流动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商品在流通中才能体现其价值563、调节原理创新思维常常产生于适当的目标调节之中。一方面,创新者确定的创新目标原来可能是合理的,但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目标可能就会变得不尽合理,这就需要对创新目标进行相应的调节,甚至更换原有目标,使之适应发展的需要。当然,如果创新者确定的目标本来就是不合理的,则更需要及时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创新者的创新目标虽然保持着合理性,但是由于创新者的能力或其他条件所限而难以实现,也应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3、调节原理创新思维常常产生于适当的目标调节之中。57(二)创新思维的外在动因(二)创新思维的外在动因581、信息轰击原理一个人对外界的接触面越广,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越大,诱发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状态下,很难做到有所创新。因此创新者要置身于广阔的信息交流场中,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和多记,接受大量的和高质量的信息轰击,才能有效诱发其创新思维。1、信息轰击原理一个人对外界的接触面越广,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592、群体激智原理创新需要相互启迪,需要团队的配合,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来激发创见。如“头脑风暴法”就是群体激智的一种典型方法。2、群体激智原理创新需要相互启迪,需要团队的配合,通过群体603、环境压力原理环境压力包括自然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自我压力等。压力作为一种势能,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动能。正确使用压力和把握压力的“度”,常常能够激发斗志,增强成就感和求知欲,使之成为创新的强大动力。3、环境压力原理环境压力包括自然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自61图片鉴赏鼠标大观图片鉴赏鼠标大观62一、炫彩鼠标一、炫彩鼠标63创新机制培训课件64创新机制培训课件65创新机制培训课件66创新机制培训课件67二、人体鼠标二、人体鼠标68三、汽车与飞机鼠标三、汽车与飞机鼠标69四、异型鼠标四、异型鼠标70创新机制培训课件71五、生物鼠标五、生物鼠标72创新机制培训课件73创新机制培训课件74创新机制培训课件75六、新功能鼠标六、新功能鼠标76七、另类鼠标七、另类鼠标77三、创新思维的形成途径三、创新思维的形成途径78(一)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中拓展
思维视角思维的肯定视角是指在思考一种通常容易被否定的事物或观点时,首先要设定它是好的、正确的、有益的和有价值的,然后再沿着这种视角去寻找能够肯定该事物或观点的路径和依据。每一项失败中都会包含着成功的因素,历史上有不少新发明都是“将错就错”的产物。思维的否定视角则是指在思考一种通常容易被肯定的事物或观点时,把它设定为是坏的、错误的、有害的和无价值的,并由此去寻找能够否定该事物或观点的路径和依据。(一)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中拓展
思维视角思维的肯定视角是指在79(二)在“今日——往日——来日”
的流变中拓展思维视角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今日的事物从往日的事物发展而来,又向明日的事物发展而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看眼前,不顾过去和将来,在立足今日的前提下,既要强化“往日视角”,注意把握事物和观念的起源,探寻其发展规律;又要强化“来日视角”,思索事物和观念的未来发展,预测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实现思维创新。(二)在“今日——往日——来日”
的流变中拓展思维视角任何事80(三)在由“自我”向“非我”的跨越中
拓展视角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用“我”的目的、“我”的需要、“我”的态度、“我”的价值观念、“我”的感情偏好、“我”的审美情趣等作为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判定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用“自我”的围墙禁锢了头脑,框定了思路,并习以为常。因此,要有所创新,就要突破“自我”的思维框架,由“自我”向“非我”拓展。由“自我”向“非我”的跨越是多层次的,不仅要突破个人的狭隘眼界,也要突破小团体的狭隘眼界,还要突破民族的乃至“人类中心”的狭隘眼界。当然,事物总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虽然强调“非我”,但并不否定“自我”,在正确对待“自我”的前提下,也要善于从“自我视角”反观自身,挖掘自己的潜力。(三)在由“自我”向“非我”的跨越中
拓展视角人们在观察和思81(四)在同异的比较中拓展
思维视角任何事物之间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只是有时相同性明显而差异性不明显,或者差异性明显而相同性不明显而已。创新思维的起点往往表现为能够敏锐发现别人不注意的事物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在同异比较中拓展思维视角的基本路径有:(1)求同视角。即从一个相同点上着眼,把不同事物组合起来,使之获得新的性质与功能。(2)求异视角。即从不同点上着眼,对相同的事物进行分解,从而形成创新。(3)求合视角。即着眼于把各种相同的或不同的事物、观点综合起来,以促成创新。(四)在同异的比较中拓展
思维视角任何事物之间既有相同性又有82(五)在有序与无序的对比中
拓展思维视角任何事物都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因此,创新思维的形成既需要无序思考,也需要有序思考,在有序与无序的对立中激发出新的思路。(1)无序视角。即打破事物的固定程序,如种种既定的法则、规律、定理、守则和常识等,通过“混沌型”的“胡思乱想”来激发创新思维。(2)有序视角。即按照事物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或思维的逻辑顺序,排除偶然性,确定必然性,促发创新。如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就是有序视角的运用典范。(五)在有序与无序的对比中
拓展思维视角任何事物都是83第三节创新思维的障碍第三节创新思维的障碍84一、思维定势一、思维定势85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1、开锁大师的故事2、英、美鞋商推销鞋子的故事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1、开锁大师的故事86思维定势对创新的影响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创新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思维障碍,而最主要的思维障碍就是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或思维习惯,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当遇到有关问题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思维定势下,思维受到固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很难进行发散和联想,自然也就难于促发创新。思维定势对创新的影响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创新过程中常87二、思维定势的表现与突破二、思维定势的表现与突破88(一)书本定势及其突破即在思考问题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知识为标准的思维模式。当然,书本知识肯定是有用的,而且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当书本知识与客观实际之间出现差异时,仍然死抱住书本知识不放,就会成为思维障碍。突破书本定势的路径主要有:①培养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②注意在实践中进行证实和学习;③超越专业领域,开阔视野空间,做“T型”人才。(一)书本定势及其突破即在思考问题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运用书89这样制作的插座怎么样?这样制作的插座怎么样?90(二)权威定势及其突破即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现与权威相违背的观点,就认定是错误的,就要极力反对,这就是权威定势。权威定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儿童走向成年人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和知识技能的差异所导致的“专业权威”。如何突破权威定式①学会审视权威;②敢于怀疑权威。(二)权威定势及其突破即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91杯子可不可以不当杯子使用?杯子可不可以不当杯子使用?92创新机制培训课件93(三)从众定势及其突破即随大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波逐流,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想,我也怎么想。另一种是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屈从于群体压力。从众定势使人丧失自我,难于创新。从众定势的突破①不轻易“随波逐流”;②勇于反潮流。(三)从众定势及其突破即随大流,主要有两种方式:94原来还可以这样睡觉原来还可以这样睡觉95(四)经验定势及其突破通过长期实践活动而积累起来的经验固然值得重视和借鉴,但经验只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感性认识,并未全面完整地反映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完全按照经验办事,就会墨守成规,失去创新能力。经验定势的突破①善于否定经验②培养升华理论的能力(四)经验定势及其突破通过长期实践活动而积累起来的经验固然值96不像盘子的东西也是盘子不像盘子的东西也是盘子97(五)非理性定式及其突破指偏离了理智的引导而处于非理性因素的支配下,无法清醒、正确地控制事物和问题。能够影响思维的非理性因素有很多,如爱好、感情、欲望、情绪、潜意识、一时的冲动等等。非理性定势的突破①经常反省②控制情绪(五)非理性定式及其突破指偏离了理智的引导而处于非理性因素的98好与不好总是相对的好与不好总是相对的99(六)自我中心定式及其突破即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仅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去评判事物。自我中心定势的突破①自我否定②转换立场(六)自我中心定式及其突破即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仅用自己100鼠标之外的世界鼠标之外的世界101(七)先入为主定式及其突破即把先接受的事物人为地进行强化和肯定,并以之去排斥或否定后来接触的事物。先入为主定势的突破①不要简单地用先接受的东西去排斥后来的东西②要善于对先后碰到的事物或问题进行客观的比较。(七)先入为主定式及其突破即把先接受的事物人为地进行强化和肯102不同的视角,体现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视角,体现不同的特色103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104第一章创新机制第一章创新机制105第一节创新与创新思维第一节创新与创新思维106一、创新与创造一、创新与创造107(一)创造什么是“创造”?古今中外有着众多的解释,而在这些解释中则主要强调了创造的两个基本特质——新颖性与适用性。如韦氏大词典解释为“产生”,指“新的、从前没有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则将之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在他们的解释中都十分强调创造的新颖性。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创造是“新颖和价值的统一体”、“新颖而且适于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提供新的、第一次创造的、新颖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等等,在他们的解释中则既强调了创造的新颖性,也强调了创造的适用性。(一)创造什么是“创造”?古今中外有着众多的解释,而在这些解108(二)创新什么是“创新”?即更新、革新。从创造的众多说法中可以看到,新颖性是大家都公认和强调的第一特性,而适用性则是部分学者提到的第二特性,当然也还可以有第三或第四个特性和更多的特性,这样,关于创造的解释就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方面,从创造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特性出发,用“创新”一词更能突出和体现创造的本质;另一方面,“创新”也能包含适用性和其它特性,并且是在原有适用性的基础之上,突出和展现了新的适用性。“创新”一词以其所具有的内涵深刻明确,外延宽广,适用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用来说明甚至替代“创造”。(二)创新什么是“创新”?即更新、革新。从创造的众多说法中可109二、创新的表现与类型二、创新的表现与类型110(一)创新的表现1、发明2、发现3、发展(一)创新的表现1、发明111(二)创新的主要类型1、按照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划分(1)物质创新(2)精神创新2、按照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划分(1)科技创新(2)产品创新(3)管理创新(4)文艺创新……3、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划分(1)结构创新(2)过程创新(3)内容创新(4)外观创新(5)语言创新……(二)创新的主要类型1、按照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划分112三、创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三、创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113(一)创新思维与习常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指没有有效方法可供直接利用,或没有确定规则可供遵循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为水平思维法,它以变换前提和观点为特征,即当思考者从原有前提和观点出发,推不出所期望的结论时,便会尝试变换前提或观点去进行推论,以探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习常性思维是指有着既定方法可供借鉴或利用,存在确定规则可以遵循的日常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为垂直思考法,即从一个固定的前提出发,遵照思考者惯常的推论定势一直往下推衍,直至获得结论。(一)创新思维与习常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指没有有效方法可供直接114左脑思考法和右脑思考法有人根据生理结构把人类思维划分为左脑思考法和右脑思考法,即认为左脑的功能主要体现为语言性的逻辑思考和推论能力;而右脑的功能则主要体现为语言性的直觉和想象力等。因此,创新思维即右脑思维,习常性思维即左脑思维。左脑思考法和右脑思考法有人根据生理结构把人类思维划分为左脑115联系与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有:一是它们是思维系统不可分离的两个侧面;二是它们互为前提,习常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是习常思维的升华;三是它们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两者的性质不同,习常思维是常规性思维,追求确定的规则、进程和方法;创新思维是开拓型思维,追求独到和新颖。二是两者的思维形态不同,习常思维是平稳不息的思维,创新思维则是时断时续的思维。联系与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有: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16(二)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二)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1171、求异性(独特性)即与众不同,独具卓识。创新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是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发掘人们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的问题,和对似乎完美无缺的惯常现象和已有权威理论进行分析、怀疑和批判的特有行为。科学怀疑是构成求异性的关键,它既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又是科学思维发展的环节和手段,起着开拓思路、促进创新的重要作用。1、求异性(独特性)即与众不同,独具卓识。创新思维是一种求118铅笔雕刻艺术铅笔雕刻艺术119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0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1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2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32、连动性(关联性)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其主要形式有:(1)“纵向连动”,即看到某一现象后,不是停留在现象上,而是向其纵深进行连动,去挖掘和探究其内在机理。(2)“逆向连动”,即看到某种现象后,立即从其反面去进行思考。(3)“横向连动”,即看到某一现象后,就联想到与之相似、相近或相关的事物。(4)“多向连动”,即看到某一现象后,就从多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联想。2、连动性(关联性)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其主要124树叶雕刻树叶雕刻125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6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7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8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29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0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1西瓜雕刻西瓜雕刻132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3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4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5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6鸡蛋壳雕刻鸡蛋壳雕刻137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8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39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40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413、发散性(辐射性)即立足基点,多方扩散。具体表现为:(1)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面对一个问题时,能够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或答案。(2)善于灵活置换影响事物质与量的相关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3)善于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不钻“牛角尖”,立即转到另一方面。(4)善于在多种答案中探寻最佳方案。3、发散性(辐射性)即立足基点,多方扩散。具体表现为:1424、跨越性(超常性)即打破常规,跳跃发展。主要表现为:(1)超越常规,打破一般的逻辑推导规则和通常的实践进程,另辟蹊径,寻求新的路径。(2)跨越时间进度,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前进性。(3)跨越转换角度,省略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跳跃性和灵活性。4、跨越性(超常性)即打破常规,跳跃发展。主要表现为:1435、综合性(系统性)即广收博纳,水乳交融。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是建立在各种思维基础上的整体,是人类各种智慧的体现和升华,其形式主要有:(1)对大量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的综合。(2)对前人智慧的巧妙结合。(3)对多个事物或对象的有机组合(4)对多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交替融合。5、综合性(系统性)即广收博纳,水乳交融。创新思维是一种复144三、创新思维的发展模式创新思维发展模式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科学创造的基本步骤和进程的必要内容,有不少学者曾对该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讨,其中英国心理学家澳勒斯在1926年提出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认为,科学创造一般都按照“准备——酝酿——明朗——验证”四个阶段进行。准备期——是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课题,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材料和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的阶段;酝酿期——是在搜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的基础上,提出试探性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的阶段;明朗期——是在对各种试探性方案进行分析后,摆脱旧经验和旧概念的束缚,提出新的认识成果,产生新的观念或新的思想的阶段;验证期——是通过相应的手段与方法,对所产生的新观念或新思想进行检验证实的阶段。三、创新思维的发展模式创新思维发展模式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科学创145第二节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第二节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146一、创新思维的内外系统性一、创新思维的内外系统性147(一)创新思维内在系统的主要
构成因素创新思维的内在系统是指创新主体的认知风格、知识背景、动机和人格等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创新思维内在系统的主要
构成因素创新思维的内在系统是指1481、智力品质和认知风格具体可包括:(1)敏感性,即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3)灵活性,即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即善于产生新的思想;(5)再构性,即善于进行意义、关系和方法的转换;(6)洞察性,即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也可以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智力品质和认知风格具体可包括:1492、知识技能和动机有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着创新思维的成果和水平;而动机则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及理解程度,有好奇心,有热情和兴趣常常被视为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2、知识技能和动机有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1503、人格因素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富于创造的个体一般具有以下人格特征;(1)不轻易与别人雷同;(2)求知欲旺盛;(3)有深究事物运动机理的好奇心;(4)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5)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个问题;(6)富有幽默感;(7)知识面广,善于观察;(8)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谨性。上述人格特征不可能完整地体现于某个人身上,但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创造者,则会体现出不同的组合。3、人格因素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富于创造的个体一般具有以下151(二)创新思维外在系统的
主要因素(二)创新思维外在系统的
主要因素152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创新思维的知识背景,也称为“领域”,是产生创新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应领域的知识做基础,即使有创新的天赋,也难于在该领域有创新的成果。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创新思维的知识背景,也称为“领域”,是153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称为“场”,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特定社会环境会的影响。如宽松和谐、进步发展的社会环境(如古希腊时期、欧洲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近代几次重大科技革命时期等)常常会激发创造者的创造热情,为创造者提供良好的创造机遇和条件,从而催生出大量的创新思维。反之则不然。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称为“场”,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主要表154(2)社会组织对创新成果评价的影响。如某种创新思维虽然有其“新”的内涵和特点,但却脱离社会现实,因而难于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如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思想、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等);此外,创新思维价值的大小和人们对其价值的认可度等,也决定着创新思维的命运。(2)社会组织对创新成果评价的影响。如某种创新思维虽然有其“155(3)人际氛围的影响。创新思维的形成常常不是一种个体行为,首先,群体创新就是一种集体行为;其次,个体创新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他人来进行,他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进来,但却能对创造者产生间接影响,如创造者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对前人和他人知识与思想的借鉴、继承和发展;与他人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受到的启发,与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为等等,都会对其创新思维产生相应的影响。(3)人际氛围的影响。创新思维的形成常常不是一种个体行为,首156二、创新思维的形成动因二、创新思维的形成动因157(一)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因(一)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因1581、整合原理创新思维常常是以各种常规思维方式作为要素而构成的整合思维,各种思维方法和各种研究内容密切配合,水乳交融,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创新思维的品格恰恰产生于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如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既有逻辑思维的理智,又有形象的扩展,还有灵感思维的直接;既有类比、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又有超越这些方法的发散和统摄等。1、整合原理创新思维常常是以各种常规思维方式作为要素而构成的1592、流动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商品在流通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动物在竞争中才能生存;人的思维在不停的流动中才能形成能级结构。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内在动因之一,就在于思维的合理流动。这种流动主要表现为:(1)按兴趣和爱好流动。永不间断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不断更新的兴趣,是创新者最显著的个体特征之一。强烈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通过深入钻研从而最终形成创见。(2)向智力结构的更高层次流动。越是高智能的思维,越能创造好成果和大成果。只有不断提高创造者的智能,丰富创造者的知识,开阔创造者的眼界,才能更好地激发创造者的思维创新能力。2、流动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商品在流通中才能体现其价值1603、调节原理创新思维常常产生于适当的目标调节之中。一方面,创新者确定的创新目标原来可能是合理的,但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目标可能就会变得不尽合理,这就需要对创新目标进行相应的调节,甚至更换原有目标,使之适应发展的需要。当然,如果创新者确定的目标本来就是不合理的,则更需要及时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创新者的创新目标虽然保持着合理性,但是由于创新者的能力或其他条件所限而难以实现,也应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3、调节原理创新思维常常产生于适当的目标调节之中。161(二)创新思维的外在动因(二)创新思维的外在动因1621、信息轰击原理一个人对外界的接触面越广,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越大,诱发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状态下,很难做到有所创新。因此创新者要置身于广阔的信息交流场中,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和多记,接受大量的和高质量的信息轰击,才能有效诱发其创新思维。1、信息轰击原理一个人对外界的接触面越广,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1632、群体激智原理创新需要相互启迪,需要团队的配合,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来激发创见。如“头脑风暴法”就是群体激智的一种典型方法。2、群体激智原理创新需要相互启迪,需要团队的配合,通过群体1643、环境压力原理环境压力包括自然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自我压力等。压力作为一种势能,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动能。正确使用压力和把握压力的“度”,常常能够激发斗志,增强成就感和求知欲,使之成为创新的强大动力。3、环境压力原理环境压力包括自然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自165图片鉴赏鼠标大观图片鉴赏鼠标大观166一、炫彩鼠标一、炫彩鼠标167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68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69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70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71二、人体鼠标二、人体鼠标172三、汽车与飞机鼠标三、汽车与飞机鼠标173四、异型鼠标四、异型鼠标174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75五、生物鼠标五、生物鼠标176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77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78创新机制培训课件179六、新功能鼠标六、新功能鼠标180七、另类鼠标七、另类鼠标181三、创新思维的形成途径三、创新思维的形成途径182(一)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中拓展
思维视角思维的肯定视角是指在思考一种通常容易被否定的事物或观点时,首先要设定它是好的、正确的、有益的和有价值的,然后再沿着这种视角去寻找能够肯定该事物或观点的路径和依据。每一项失败中都会包含着成功的因素,历史上有不少新发明都是“将错就错”的产物。思维的否定视角则是指在思考一种通常容易被肯定的事物或观点时,把它设定为是坏的、错误的、有害的和无价值的,并由此去寻找能够否定该事物或观点的路径和依据。(一)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中拓展
思维视角思维的肯定视角是指在183(二)在“今日——往日——来日”
的流变中拓展思维视角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今日的事物从往日的事物发展而来,又向明日的事物发展而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看眼前,不顾过去和将来,在立足今日的前提下,既要强化“往日视角”,注意把握事物和观念的起源,探寻其发展规律;又要强化“来日视角”,思索事物和观念的未来发展,预测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实现思维创新。(二)在“今日——往日——来日”
的流变中拓展思维视角任何事184(三)在由“自我”向“非我”的跨越中
拓展视角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用“我”的目的、“我”的需要、“我”的态度、“我”的价值观念、“我”的感情偏好、“我”的审美情趣等作为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判定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用“自我”的围墙禁锢了头脑,框定了思路,并习以为常。因此,要有所创新,就要突破“自我”的思维框架,由“自我”向“非我”拓展。由“自我”向“非我”的跨越是多层次的,不仅要突破个人的狭隘眼界,也要突破小团体的狭隘眼界,还要突破民族的乃至“人类中心”的狭隘眼界。当然,事物总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虽然强调“非我”,但并不否定“自我”,在正确对待“自我”的前提下,也要善于从“自我视角”反观自身,挖掘自己的潜力。(三)在由“自我”向“非我”的跨越中
拓展视角人们在观察和思185(四)在同异的比较中拓展
思维视角任何事物之间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只是有时相同性明显而差异性不明显,或者差异性明显而相同性不明显而已。创新思维的起点往往表现为能够敏锐发现别人不注意的事物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在同异比较中拓展思维视角的基本路径有:(1)求同视角。即从一个相同点上着眼,把不同事物组合起来,使之获得新的性质与功能。(2)求异视角。即从不同点上着眼,对相同的事物进行分解,从而形成创新。(3)求合视角。即着眼于把各种相同的或不同的事物、观点综合起来,以促成创新。(四)在同异的比较中拓展
思维视角任何事物之间既有相同性又有186(五)在有序与无序的对比中
拓展思维视角任何事物都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因此,创新思维的形成既需要无序思考,也需要有序思考,在有序与无序的对立中激发出新的思路。(1)无序视角。即打破事物的固定程序,如种种既定的法则、规律、定理、守则和常识等,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库房备货与仓储物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抵账合同范本:风险控制策略3篇
- 2025年度协议离婚原因探讨及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责任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农业项目建设、运营与移交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专业家政服务人员安全责任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接送机服务与企业团建合同
- 检测与传感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勘察设计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版权买卖合同:知名歌手专辑的版权购买与发行3篇
- 饲草料加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2篇)
- 高位肛瘘的护理查房
-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 《健康教育学》疾病预防
- 教育培训机构合规运营指南
- 广场管理工程物业管理方案
- 幼儿园安保培训记录表2018年秋
- 保障房出租运营方案
- 高血压急症的急救与护理pt
- 【表格】新员工岗前培训记录表
- 医学伦理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会议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