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鸬鹚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鸬鹚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鸬鹚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鸬鹚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鸬鹚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鸬鹚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从二战后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看,上述现象体现了A.发达国家仍是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B.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打破了地域限制C.经济合作已否定了意识形态的对峙D.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参考答案:D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得到包括德国等国家的支持,排除A;材料并非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B;目前,意识形态的对峙依然存在,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可知区域集团间的经济合作推动了东欧、中亚等地区国家的发展,这有利于增强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故D正确。2.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参考答案:D3.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图1、图2为苏联工业化时期宣传其成就的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该海报A.客观地宣传了纺织业取得的巨大成就B.展现了工业化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成果C.反映纺织业为苏联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参考答案:D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海报宣传纺织工业的成就,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故答案为D项。海报的宣传内容不符合事实,不是客观宣传,排除A项;纺织业作为轻工业的组成部分,发展落后,排除B项;纺织业发展落后,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参考答案:A本题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从材料“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分析,其目的是要借助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的“金融手段”和C项的“制定法规”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排除。故选A项。5.清朝入关后,要求汉族男子改穿满族服装,允许汉族女子保留传统服装。辛亥革命后,北方汉族妇女也开始穿旗袍,其样式不断翻新。但是,1933年5月《女子月刊》上发表了“乡下老太婆”的文章,其中写到,过去满人灭明,尚能“男降女不降,而现在糟透了,女子也降满人了”。材料表明A.东北的寒冷及游牧生活产生了旗袍B.社会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存在冲突C.辛亥革命使女性主体意识最终确立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服装有复古趋势参考答案:B材料“过去满人灭明,尚能‘男降女不降,而现在糟透了,女子也降满人了’”反映了对汉族妇女穿旗袍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感,体现了社会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存在冲突,故B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东北的寒冷及游牧生活产生了旗袍,故A错误;汉族妇女穿旗袍并不能说明女性主体意识最终确立,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服装有复古趋势,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过去满人灭明,尚能‘男降女不降,而现在糟透了,女子也降满人了’”,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冲突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6.一般认为,唐朝以前,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实行“诸应分田者及财物,兄弟均分”。明清更是规定:在分配遗产时,“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非婚生子),依子数量与半分”。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2,4,6

A.嫡长子继承制逐渐解体

B.三纲五常观念受到冲击2,4,6

C.庶子与嫡子关系趋于平等

D.妻妾逐渐处于平等地位参考答案:C7.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个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C.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睦邻外交——中美建交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等级或层次,欧元启用是西欧一体化的一个主要步骤,而西欧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A项符合题意;B项中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继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的过渡,从20年代中期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项中的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并列关系;D项中的三大战役是二战后不同战场的转折点,并列关系。后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描述的关系。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历史事实变迁的关联的正确把握。8.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政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国王接见议员都说要“接待十二位国王”,可知当时议会对国王权力有一定的制约,符合题意的是B项,AC项时间与1621年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排除D项。9.有人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是因为这本书(

)A.用文学打动了人心

B.描写了现实生活C.歌颂人性,反对神性

D.批判宗教信仰参考答案:C10.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B11.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参考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煤的广泛应用和海外市场的扩大,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成为世界的中心,A、B、D三项都与“煤的广泛使用”无关,可排除。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12.“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参考答案:C经济重心南移。由题目中的信息“东南……为寒士之新土”即可选出C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的比较,故排除A项;B项中“耻于”、D项中“退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瓦解,故A项错误;门阀政治萌芽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其经济基础就是世族经济,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一直实行,故C项错误;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D项错误。14.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反映了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参考答案:D15.维多利亚是英国著名的女王,她从18岁起执政,统治了英国整整63年(1837—1901),她统治的时代是英国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时代。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

)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B.日不落帝国的发展

C.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福利国家建成参考答案:D16.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参考答案:C17.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参考答案:A18.下表是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它反映出当时湖州地区县

名镇

名乌

程乌镇

南浔

菁山

妙西归

安菱湖

埭溪

练市

双林安

吉马家渎

递铺

梅溪长

兴四安

和平

合溪

水口阜塘德

清塘栖

新市武

康三桥埠

上柏埠孝

丰若干A.自然经济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C.农耕经济衰弱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参考答案:B19.《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A.防止个人专断,实行两党政治

B.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C.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政府

D.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制度参考答案:C20.“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参考答案:D略21.1946年7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世界上的原子能发展和使用,要由一个国际原子发展机构来管制,任何把核燃料用于武器发展的违约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其主要目的是A.由联合国控制核武器及技术

B.促进各国和平利用核能

C.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

D.避免美苏进行军备竞赛参考答案:C22.18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妥协,帮助美国走出了濒临分裂和崩溃的困境;1803年,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之间的妥协,化解了宪政危机,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司法审查原则。这说明美国宪政史上A.妥协促进了共和政体的确立B.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C.分权制衡原则是妥协的产物D.党派之争催生司法审查制度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中的“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妥协,帮助美国走出了濒临分裂和崩溃的困境”和“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之间的妥协,化解了宪政危机”,说明在美国宪政史上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故答案为B项。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分歧在于联邦制和邦联制,不在于共和政体,妥协的结果是美国确立联邦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不同政治派别在分权制衡原则上存在分歧,因此也就不存在妥协,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党派之争对确立司法审查原则产生影响,而不是对司法审查制度本身的确立产生影响,排除D项。23.以下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违背的是

①“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

②“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却并未对此作出真正的贡献,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力量。”

③“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④“就像1911年所表明的那样,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积弱而崩溃,而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24.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参考答案:C25.宋朝某一中央官员负责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户口、赋税等事务,该官员的官职是()A.宰相 B.三司使 C.枢密使 D.通判参考答案:考点: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材料涉及的是负责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户口、赋税等事务,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该职责属于三司使的职责;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三司使的职能是负责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户口、赋税等事务;故选B.26.有学者指出,“克利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种制度固然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政权,但许多时候却是由一帮鸡鸣狗盗之徒在管理着国家”。由此可见,该学者A.客观分析了雅典全体居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影响B.完全否定了公职人员由抽签产生的政治制度C.认为轮番而治往往使素质低下的公民参与管理D.将克利斯提尼视为把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第一人参考答案:C“全民政治”指所有的公民参政,并不是所有居民,雅典的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无公民权,排除A项;据“这种制度固然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政权”可排除B项;“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体现了雅典民主轮番而治的特点,再根据“许多时候却是由一帮鸡鸣狗盗之徒在管理着国家”可知,C项符合题意;把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是梭伦,排除D项。27.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参考答案:C28.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参考答案: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故A正确;宗法制讲究嫡长子继承关系,故B正确;宗法制下体现血缘关系的继承关系,故C正确;D不属于血缘关系的选举,符合题意。29.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C.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今天,美俄两个大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相互遏制、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成为其最终确立的标志。可见与二战后美苏“冷战”不同,“新冷战”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的对抗,故选C。A、B、D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新冷战”3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D.所谓“天”就是天理

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1895年,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从营制、装备、训练、机构和军事学堂来看,新建陆军实为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1901年4月,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停止科举,鼓励官僚乡绅捐资办学,发展近代新式教育。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如颁布实施《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等,派人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等国际经济活动,既开阔了国人的经济视野又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郭剑林《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材料二、袁世凯为了早日实现当皇帝的美好愿望,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下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我们认为,不管袁世凯有没有以接受《二十一条》作为获取日本支持这种动机,也不管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时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却是铁的事实。仅从这一点看,袁世凯就逃脱不了与《二十一条》的干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袁世凯卖国的罪名是任凭你怎么洗也洗不掉的,如果一味要坚持洗下去的话只会越洗越黑。——苏金有《应还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袁世凯》(1)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材料一、二对袁世凯的评价有何差异?(8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袁世凯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4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袁世凯编练新军,废除科举办新式教育,发展工商业,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4分)。材料二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出卖民族利益,阻碍了中国民主化进程(4分)。(2)一方面,世界发展潮流的推动,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进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等。(2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封建专制观念的根深蒂固(2分)等。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袁世凯的评价分析能力。(1)注意问题中的角度限定“近代化”,材料一肯定了袁世凯在近代化方面的作用,而材料二则否定了在近代化方面的作用。(2)从时代潮流的发展、思想观念、个人因素等角度分析。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商周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原于氏族,同一氏族的后代,属于同一个姓。“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能结婚。但是,女子用姓,男子不称姓。“氏”是为了区别氏族内部不同家族而出现的。其来源有地名、官名、兄弟排行等等。但是,“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只有贵族出身的男子才能称“氏”。……“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以来姓氏已不再有别,姓亦是氏,氏亦是姓。《史记》叙事称人,氏亦称姓,姓亦称氏,即是明证。氏与姓皆只是冠人名别父系或母系亲缘而已,氏亦不复是尊贵与地位的象征,百姓也称“氏”,姓亦不再是女子的专称。于是姓氏合一。——pujr的博客《探究春秋人名姓氏及称谓的意义》材料二广义的人名除名字外,还有字、号等称谓。辛亥革命以前,称字称号的风气颇盛,尤其是在文人雅士圈子内。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字、号骤减,只用名的风气日炽,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王泉根《当代中国人取名用字的时代性与地域特色》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有关姓氏、称呼变化的信息,并予以说明。参考答案:信息一: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由男女有别、“氏”由贵族男子专用转变为“姓”和“氏”的使用男女合一、身份合一,姓氏合一。(2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经济发展、变法运动使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奴隶主贵族的衰落、地主阶级的兴起,部分平民地位的上升,严重冲击了身份等级制,促进姓氏使用发生变化。(4分)信息二:辛亥革命以来个人名号由多样化转变为单一化。(2分)说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名号多样化被当着封建传统遭到反对;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革命运动都提倡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平民化、工农化,具有文人雅士特色的名号多样化自然不合时宜。(4分)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在论述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方面的信息,材料二是在论述辛亥革命前后的姓氏方面的信息。在做题时主要是突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变革、社会的变革使姓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辛亥革命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移风易俗也导致了姓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恩养”政策。对于进入东北地区的汉人,要求“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对于劫掠汉人财务者,“悉行擒拿,贯其耳鼻”……在女真人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侵害妇女之事屡屡发生,如“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事件,以杀两人,罚四人,革职一人结案。“自申年八月至酉年闰三月,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在东北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成功在于采取了“恩养”归降汉人的政策,并通过认同中原文化来争取汉人之心、创建“中原”帝业。虽然,努尔哈赤在征战的过程中对拒不投降的汉人实行野蛮的屠戮……。但是,我们应该对努尔哈赤整合女真人与汉人之间民族关系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何博《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1)据材料概括努尔哈赤的“恩养”政策。(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努尔哈赤“恩养”政策的意义。(7分)参考答案:(1)由材料中的“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悉行擒拿,贯其耳鼻”、“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可以归纳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