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1第一节工具痕迹概述第一节工具痕迹概述2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
指犯罪嫌疑人利用一定的工具破坏、侵害客体时,引起承痕体的受力部位发生塑性形变或断离而形成的形象痕迹。简称“工痕”。一、工具痕迹的概念3
二、工具痕迹的特点(一)立体性(二)稳固性(三)多变性
(四)附着物、分离物多二、工具痕迹的特点4
三、工具痕迹的作用(一)根据工具痕迹推断工具种类。(二)分析推断作案手段,刻画作案人条件。(三)揭露伪造或伪装现场,鉴别案件性质。三、工具痕迹的作用5
(四)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五)检验鉴定工具痕迹,认定或否定嫌疑工具,为破案、诉讼提供证据。(六)提取检验现场上工具的分离物及工具痕迹和嫌疑作案工具上的微量附着物,有利于全面分析、利用工具痕迹,为侦查破案提供更多的信息。(四)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6
四、工具痕迹的形成由造痕体(即工具)、承痕体(即被破坏客体)、作用力三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四、工具痕迹的形成7
(一)工具1、工具的种类。(1)一般工具:(一)工具8
(2)专业工具:(2)专业工具:9
(3)代用工具是指那些本不属于工具但被作案人当作工具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如哑铃、砖石、棍棒酒瓶等,常被作案人用作打击或撬压工具。(3)代用工具10
(4)自制工具
(4)自制工具11
2、工具的机械性能。3、工具的特征2、工具的机械性能。12
(二)被破坏客体1、被破坏客体的种类。2、被破坏客体的机械性能与痕迹反映。硬度弹性塑性脆性(二)被破坏客体13
(三)作用力作用力是工痕形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造成工具痕迹多变性的主要因素。1、施力的方式。2、施力的大小。3、施力的方向、角度。4、力的作用点。(三)作用力14第二节工具痕迹的分类
以作用力的结果(即痕迹的形态)、作用力的性质、作用力的方式来划分工具痕迹。第二节工具痕迹的分类以作用力的结果(即痕迹的形态15
一、按痕迹的形态分
(一)凹陷状痕迹一、按痕迹的形态分16
(二)线条状痕迹(二)线条状痕迹17
二、按作用力的性质分:
(一)动态痕迹:(二)静态痕迹二、按作用力的性质分:18
三、按作用力的方式分撬压痕迹打击痕迹擦划痕迹剪切痕迹刺切痕迹割削痕迹三、按作用力的方式分19第三节常见工具痕迹的
形成方式及特征反映第三节常见工具痕迹的
形成方式及特征反映20
一、撬压痕迹概念:是指作案人持工具以杠杆作用方式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一、撬压痕迹21
(一)形成机理,即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特点是:在撬压痕迹中,每撬压一次就能形成距离接近的两处痕迹,这一般在破坏处能同时发现。(一)形成机理,即杠杆原理:22
(二)撬压的基本方式1、扩缝撬压(二)撬压的基本方式23
2、拆离撬压:2、拆离撬压:24
3、扭转撬压。3、扭转撬压。25
4、夹持撬压4、夹持撬压26
(三)常见的撬压工具及其痕迹特征1、螺丝刀(三)常见的撬压工具及其痕迹特征27
在形成撬压痕迹时,头部的痕迹特征最为明显,常能反映出大边的长短,刀口角的大小,有时可反映出小边的长度。螺丝刀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在大边、小边、腰边及大小面上形成小沙眼、凸起点、凹坑、小缺口、沟痕、磨刷线以及刀口的磨损、卷边、缺损等特征,在形成的撬压痕迹中,这些特征会相应地反映出来,成为检验鉴定的主要依据在形成撬压痕迹时,头部的痕迹特征最为明显,常能反映出28
2、剪刀2、剪刀29
双刃撬压痕迹特征双刃撬压痕迹特征30
单刃撬压
单刃撬压31
3、铁棒。
可分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角形及多棱形、锥形等。一般痕迹中反映局部形状有弧形、V形、U形、一字形和不规则形等。3、铁棒。32
4、钢丝钳。
为剪切工具,有时在案件现场会伴随剪切出现或单独出现撬压的情况。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头部撬压,一种为柄部撬压。4、钢丝钳。33剪切痕迹概念课件34
二、打击痕迹概念: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利用碰撞作用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二、打击痕迹35(一)形成机理当持一定的工具打击客体时,工具的动能就会转移给客体而使其产生变形,形成打击痕迹;打击痕迹的形成程度取决于打击力的大小和客体本身的强度及弹性,而打击力的大小则由下列公式反映出来:
F=ma=m△v△t(一)形成机理△v△t36
(二)打击的基本方式按打击方向可分为垂直打击、倾斜打击。按打击力的大小可分为轻微打击、适中打击、较大打击及很大打击。剪切痕迹概念课件37
1、垂直打击1、垂直打击38
2、倾斜打击2、倾斜打击39
(三)打击痕迹的特点能反映出工具的凸凹点、边棱上的卷边、缺损等特征。在痕迹底部的痕止缘上,反映工具边棱上的细节特征。痕迹壁上一般反映出的细节特征为线条状特征。另一个特点,表现为每次打击可以在客体表面的相应部位形成一处痕迹。(三)打击痕迹的特点40
(四)常见打击工具及其痕迹特征1、铁锤。2、斧子。3、棍棒4、砖头、石块(四)常见打击工具及其痕迹特征41
三、擦划痕迹概念: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在客体表面实施压划作用时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三、擦划痕迹42
(一)形成机理(一)形成机理43
(二)擦划痕迹的基本类型
根据其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伴生擦划痕迹和单独擦划痕迹两种。
1、伴生擦划痕迹。伴生擦划痕迹,即伴随其他的工具痕迹同时出现的擦划痕迹。其中伴随打击痕迹和撬压痕迹出现的做最常见。(二)擦划痕迹的基本类型44
2、单独擦划痕迹。现场单独出现擦划痕迹的情况并不常见,特殊情况下,如以一定的工具擦划物面上的文字符号,或者作案人无意之中使工具和客体按擦划的方式接触等。2、单独擦划痕迹。45
(三)擦划痕迹的特点
以其中的线条来反映工具相应部位的凸凹特征,凸起线条反映工具凹陷特征,凹陷的线条反映工具的凸起特征。同时,线条之间的间距反映了工具上凸凹特征的位置关系,线条的高低、深浅反映了工具上凸凹特征的高低深浅,线条的宽窄反映了工具上凸凹特征的宽窄,至于线条特征对工具凸凹特征的反映程度,则取决于擦划痕迹的形成条件。(三)擦划痕迹的特点46
(四)擦划工具及其痕迹1、擦划工具2、擦划痕迹的变化(四)擦划工具及其痕迹47
(1)线条痕数量多少的变化(1)线条痕数量多少的变化48
(2)线条痕间距的变化(2)线条痕间距的变化49
(3)单一线条痕有无的变化(3)单一线条痕有无的变化50
(4)单一线条痕形状的变化(4)单一线条痕形状的变化51
3、影响擦划痕迹变化的因素。(1)压力大小的改变(压力小时形成的擦痕)(压力大时形成的擦痕)3、影响擦划痕迹变化的因素。(压力小时形成的擦痕)(压52
(2)接触角度的改变。前角(2)接触角度的改变。53
偏角偏角54
侧角侧角55
四、剪切痕迹概念:指作案人利用钳剪工具刃口实施剪切作用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四、剪切痕迹56
(一)形成机理剪切作用是指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很近的外力,同时施加于客体的两侧所产生的作用。
(一)形成机理57
(二)剪切的基本方式1、从刃口咬合情况看。可分为对口咬合剪切与错口咬合剪切。(二)剪切的基本方式58
2、从刃口与客体中心轴的关系看。分直剪和斜剪直剪斜剪2、从刃口与客体中心轴的关系看。分直剪和斜剪直剪斜剪59
3、从剪切时的作用力看分拉剪、顿剪、扭剪、转剪。3、从剪切时的作用力看分拉剪、顿剪、扭剪、转剪。60
(三)剪切痕迹的特点1、一次对一个客体实施剪切可以形成两个断头,而一次对数个客体实施剪切时可以形成双倍的断头,当然在未剪断的情况下,可以在客体的两侧形成两处痕迹。(三)剪切痕迹的特点61
2、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断头都有两个剪切坡面,且多呈相向斜坡状,中间最高部位为立顶。两坡面的夹角为峰角,坡面上分别形成纵向线条痕。2、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断头都有两个剪切坡面,且62
3、一次剪切产生的两个断头分别是由剪切工具的里外刃所形成,每个断头上峰角大小反映了剪切工具里外刃咬合时刃口咬合角的大小。立顶的形状能反映出剪切工具的刃口咬合方式,一般情况下,立顶正直的为对口咬合工具形成,立顶向一边倾斜的为错口咬合工具形成。3、一次剪切产生的两个断头分别是由剪切工具的里外刃所形63(四)常见剪切工具及其痕迹特点1、钢丝钳:(四)常见剪切工具及其痕迹特点64
65剪刀剪刀66
3、断线钳3、断线钳67
五、刺切痕迹刺切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利用劈的作用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五、刺切痕迹68
(一)形成机理劈是指三角形的工具进入客体时,工具对客体的作用力方式。在进入客体时,工具的刃侧对客体产生张力,工具的刃口对客体产生压力,这两种力的合力,被称为劈破力。劈破力的大小与人的作用力及工具的结构有关:F=PL/H(一)形成机理69(二)刺切的基本方式从刺切的方向分,可以将刺切分为直刺切和斜刺切。(二)刺切的基本方式70
(三)刺切痕迹的特点工具对客体从一侧向另一侧刺切,其结果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客体的一部分被分离下来,第二种是在客体上形成贯通形刺切痕,第三种是在承痕体上形成非贯通形刺切痕。(三)刺切痕迹的特点71
当承痕体的一部分由于刺切被分离时,在客体及其分离物上都会形成刺切痕,尤其是客体上的刺切痕比较明显,这种刺切痕一般有痕起缘和痕迹面,而无痕止缘,整个痕迹面多呈斜坡状,而且末端较长,在痕迹面上有刺切工具的豁口、卷刃形成的线条痕。当承痕体的一部分由于刺切被分离时,在客体及其分离物上都72当客体被刺切形成贯通形刺切痕时,该痕的痕止缘向外翻卷,在痕迹的另一侧出现翻卷形成的毛茬。这种刺切也无明显的痕止缘,刺切工具的特征可以在痕起缘和痕迹壁上得到反映。当客体被刺切形成贯通形刺切痕时,该痕的痕止缘向外翻卷,在73
(四)常见刺切工具及痕迹特征刺切工具的类型比较多,在此我们只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刺切工具进行介绍。1、匕首和刺刀。(四)常见刺切工具及痕迹特征74
2、菜刀和斧头2、菜刀和斧头75
六、割削痕迹割削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利用切削作用破作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一)形成机理六、割削痕迹76
(二)割削的基本方式
1、按割削的工具不同分为锯、锉、钻。2、按割削的动力来源不同分为电动割削和手动割削。3、按割削的方向不同分为单向割削和双向割削。(二)割削的基本方式77
(三)割削痕迹的特点
锯的特点锉的特点钻的特点(三)割削痕迹的特点78
(四)常见的割削工具及其痕迹特征1、锯及其痕迹特征(1)锯开线的宽度(2)断面上的展平面面积(3)断面上的梯纹间距(4)锯屑形状和大小(四)常见的割削工具及其痕迹特征792、锉及其痕迹特征。
被锉客体断面或接触面上线痕的粗细反映了锉的规格的大小。大号锉形成的锉痕中线条痕粗大,小号锉形成的锉痕中线条细小,因为锉痕中的线条痕的粗细反映了锉的齿刃的大小,而齿刃的大小决定于锉的规格的大小。2、锉及其痕迹特征。80
3、钻及其痕迹特征。钻是用旋转方式割削客体的,所以在被破坏的客体上多形成孔洞,称钻孔。在钻孔附近,有时会出现圆弧形印压或划动的痕迹。3、钻及其痕迹特征。81第四节现场工具痕迹的勘验
第四节现场工具痕迹的勘验82一、发现工具痕迹
(一)从现场中心去发现(二)在作案人破坏的客体上发现
(三)从现场的出入口和来往路线上去寻找(四)在嫌疑人住所及其周围发现一、发现工具痕迹83
二、确定工具痕迹(一)区别案前形成的痕迹(二)区别案后形成的痕迹
(三)区别动物造成的痕迹(四)区别自然造成的痕迹二、确定工具痕迹84
三、提取工具痕迹
(一)照相法(二)提取原物法(三)制模法(四)提取工具痕迹的附着物三、提取工具痕迹85
提取工具痕迹附着物的方法有:1、吸引法。2、敲击法。3、拨离法。4、粘取法。提取工具痕迹附着物的方法有:86四、记录工具痕迹
(一)记录的内容(二)记录方法包括笔录、照相、绘图、录象四种方法,记录时力求做到客观、准确、全面。四、记录工具痕迹87第五节工具痕迹的分析第五节工具痕迹的分析88
一、推断工具种类(一)推断工具种类的一般方法
(二)按照工具痕迹的种类进行归口分析1.推断撬压工具2、推断打击工具3.推断剪切工具4.推断擦划工具5.推断刺切工具6.推断锯、锉、钻的种类一、推断工具种类89
二、分析揭露伪造现场
(一)先与后的矛盾(二)有与无的矛盾(三)轻与重的矛盾(四)大与小的矛盾(五)里与外的矛盾(六)新与旧的矛盾二、分析揭露伪造现场90
三、串并案件
(一)工具痕迹的一致
(二)手段与习惯的一致三、串并案件91
四、分析作案人的个人特点
(一)分析作案的动作习惯特点(二)分析嫌疑人的身高
(三)分析嫌疑人的职业特点四、分析作案人的个人特点92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93第一节工具痕迹概述第一节工具痕迹概述94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
指犯罪嫌疑人利用一定的工具破坏、侵害客体时,引起承痕体的受力部位发生塑性形变或断离而形成的形象痕迹。简称“工痕”。一、工具痕迹的概念95
二、工具痕迹的特点(一)立体性(二)稳固性(三)多变性
(四)附着物、分离物多二、工具痕迹的特点96
三、工具痕迹的作用(一)根据工具痕迹推断工具种类。(二)分析推断作案手段,刻画作案人条件。(三)揭露伪造或伪装现场,鉴别案件性质。三、工具痕迹的作用97
(四)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五)检验鉴定工具痕迹,认定或否定嫌疑工具,为破案、诉讼提供证据。(六)提取检验现场上工具的分离物及工具痕迹和嫌疑作案工具上的微量附着物,有利于全面分析、利用工具痕迹,为侦查破案提供更多的信息。(四)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98
四、工具痕迹的形成由造痕体(即工具)、承痕体(即被破坏客体)、作用力三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四、工具痕迹的形成99
(一)工具1、工具的种类。(1)一般工具:(一)工具100
(2)专业工具:(2)专业工具:101
(3)代用工具是指那些本不属于工具但被作案人当作工具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如哑铃、砖石、棍棒酒瓶等,常被作案人用作打击或撬压工具。(3)代用工具102
(4)自制工具
(4)自制工具103
2、工具的机械性能。3、工具的特征2、工具的机械性能。104
(二)被破坏客体1、被破坏客体的种类。2、被破坏客体的机械性能与痕迹反映。硬度弹性塑性脆性(二)被破坏客体105
(三)作用力作用力是工痕形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造成工具痕迹多变性的主要因素。1、施力的方式。2、施力的大小。3、施力的方向、角度。4、力的作用点。(三)作用力106第二节工具痕迹的分类
以作用力的结果(即痕迹的形态)、作用力的性质、作用力的方式来划分工具痕迹。第二节工具痕迹的分类以作用力的结果(即痕迹的形态107
一、按痕迹的形态分
(一)凹陷状痕迹一、按痕迹的形态分108
(二)线条状痕迹(二)线条状痕迹109
二、按作用力的性质分:
(一)动态痕迹:(二)静态痕迹二、按作用力的性质分:110
三、按作用力的方式分撬压痕迹打击痕迹擦划痕迹剪切痕迹刺切痕迹割削痕迹三、按作用力的方式分111第三节常见工具痕迹的
形成方式及特征反映第三节常见工具痕迹的
形成方式及特征反映112
一、撬压痕迹概念:是指作案人持工具以杠杆作用方式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一、撬压痕迹113
(一)形成机理,即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特点是:在撬压痕迹中,每撬压一次就能形成距离接近的两处痕迹,这一般在破坏处能同时发现。(一)形成机理,即杠杆原理:114
(二)撬压的基本方式1、扩缝撬压(二)撬压的基本方式115
2、拆离撬压:2、拆离撬压:116
3、扭转撬压。3、扭转撬压。117
4、夹持撬压4、夹持撬压118
(三)常见的撬压工具及其痕迹特征1、螺丝刀(三)常见的撬压工具及其痕迹特征119
在形成撬压痕迹时,头部的痕迹特征最为明显,常能反映出大边的长短,刀口角的大小,有时可反映出小边的长度。螺丝刀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在大边、小边、腰边及大小面上形成小沙眼、凸起点、凹坑、小缺口、沟痕、磨刷线以及刀口的磨损、卷边、缺损等特征,在形成的撬压痕迹中,这些特征会相应地反映出来,成为检验鉴定的主要依据在形成撬压痕迹时,头部的痕迹特征最为明显,常能反映出120
2、剪刀2、剪刀121
双刃撬压痕迹特征双刃撬压痕迹特征122
单刃撬压
单刃撬压123
3、铁棒。
可分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角形及多棱形、锥形等。一般痕迹中反映局部形状有弧形、V形、U形、一字形和不规则形等。3、铁棒。124
4、钢丝钳。
为剪切工具,有时在案件现场会伴随剪切出现或单独出现撬压的情况。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头部撬压,一种为柄部撬压。4、钢丝钳。125剪切痕迹概念课件126
二、打击痕迹概念: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利用碰撞作用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二、打击痕迹127(一)形成机理当持一定的工具打击客体时,工具的动能就会转移给客体而使其产生变形,形成打击痕迹;打击痕迹的形成程度取决于打击力的大小和客体本身的强度及弹性,而打击力的大小则由下列公式反映出来:
F=ma=m△v△t(一)形成机理△v△t128
(二)打击的基本方式按打击方向可分为垂直打击、倾斜打击。按打击力的大小可分为轻微打击、适中打击、较大打击及很大打击。剪切痕迹概念课件129
1、垂直打击1、垂直打击130
2、倾斜打击2、倾斜打击131
(三)打击痕迹的特点能反映出工具的凸凹点、边棱上的卷边、缺损等特征。在痕迹底部的痕止缘上,反映工具边棱上的细节特征。痕迹壁上一般反映出的细节特征为线条状特征。另一个特点,表现为每次打击可以在客体表面的相应部位形成一处痕迹。(三)打击痕迹的特点132
(四)常见打击工具及其痕迹特征1、铁锤。2、斧子。3、棍棒4、砖头、石块(四)常见打击工具及其痕迹特征133
三、擦划痕迹概念: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在客体表面实施压划作用时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三、擦划痕迹134
(一)形成机理(一)形成机理135
(二)擦划痕迹的基本类型
根据其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伴生擦划痕迹和单独擦划痕迹两种。
1、伴生擦划痕迹。伴生擦划痕迹,即伴随其他的工具痕迹同时出现的擦划痕迹。其中伴随打击痕迹和撬压痕迹出现的做最常见。(二)擦划痕迹的基本类型136
2、单独擦划痕迹。现场单独出现擦划痕迹的情况并不常见,特殊情况下,如以一定的工具擦划物面上的文字符号,或者作案人无意之中使工具和客体按擦划的方式接触等。2、单独擦划痕迹。137
(三)擦划痕迹的特点
以其中的线条来反映工具相应部位的凸凹特征,凸起线条反映工具凹陷特征,凹陷的线条反映工具的凸起特征。同时,线条之间的间距反映了工具上凸凹特征的位置关系,线条的高低、深浅反映了工具上凸凹特征的高低深浅,线条的宽窄反映了工具上凸凹特征的宽窄,至于线条特征对工具凸凹特征的反映程度,则取决于擦划痕迹的形成条件。(三)擦划痕迹的特点138
(四)擦划工具及其痕迹1、擦划工具2、擦划痕迹的变化(四)擦划工具及其痕迹139
(1)线条痕数量多少的变化(1)线条痕数量多少的变化140
(2)线条痕间距的变化(2)线条痕间距的变化141
(3)单一线条痕有无的变化(3)单一线条痕有无的变化142
(4)单一线条痕形状的变化(4)单一线条痕形状的变化143
3、影响擦划痕迹变化的因素。(1)压力大小的改变(压力小时形成的擦痕)(压力大时形成的擦痕)3、影响擦划痕迹变化的因素。(压力小时形成的擦痕)(压144
(2)接触角度的改变。前角(2)接触角度的改变。145
偏角偏角146
侧角侧角147
四、剪切痕迹概念:指作案人利用钳剪工具刃口实施剪切作用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四、剪切痕迹148
(一)形成机理剪切作用是指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很近的外力,同时施加于客体的两侧所产生的作用。
(一)形成机理149
(二)剪切的基本方式1、从刃口咬合情况看。可分为对口咬合剪切与错口咬合剪切。(二)剪切的基本方式150
2、从刃口与客体中心轴的关系看。分直剪和斜剪直剪斜剪2、从刃口与客体中心轴的关系看。分直剪和斜剪直剪斜剪151
3、从剪切时的作用力看分拉剪、顿剪、扭剪、转剪。3、从剪切时的作用力看分拉剪、顿剪、扭剪、转剪。152
(三)剪切痕迹的特点1、一次对一个客体实施剪切可以形成两个断头,而一次对数个客体实施剪切时可以形成双倍的断头,当然在未剪断的情况下,可以在客体的两侧形成两处痕迹。(三)剪切痕迹的特点153
2、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断头都有两个剪切坡面,且多呈相向斜坡状,中间最高部位为立顶。两坡面的夹角为峰角,坡面上分别形成纵向线条痕。2、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断头都有两个剪切坡面,且154
3、一次剪切产生的两个断头分别是由剪切工具的里外刃所形成,每个断头上峰角大小反映了剪切工具里外刃咬合时刃口咬合角的大小。立顶的形状能反映出剪切工具的刃口咬合方式,一般情况下,立顶正直的为对口咬合工具形成,立顶向一边倾斜的为错口咬合工具形成。3、一次剪切产生的两个断头分别是由剪切工具的里外刃所形155(四)常见剪切工具及其痕迹特点1、钢丝钳:(四)常见剪切工具及其痕迹特点156
157剪刀剪刀158
3、断线钳3、断线钳159
五、刺切痕迹刺切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利用劈的作用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五、刺切痕迹160
(一)形成机理劈是指三角形的工具进入客体时,工具对客体的作用力方式。在进入客体时,工具的刃侧对客体产生张力,工具的刃口对客体产生压力,这两种力的合力,被称为劈破力。劈破力的大小与人的作用力及工具的结构有关:F=PL/H(一)形成机理161(二)刺切的基本方式从刺切的方向分,可以将刺切分为直刺切和斜刺切。(二)刺切的基本方式162
(三)刺切痕迹的特点工具对客体从一侧向另一侧刺切,其结果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客体的一部分被分离下来,第二种是在客体上形成贯通形刺切痕,第三种是在承痕体上形成非贯通形刺切痕。(三)刺切痕迹的特点163
当承痕体的一部分由于刺切被分离时,在客体及其分离物上都会形成刺切痕,尤其是客体上的刺切痕比较明显,这种刺切痕一般有痕起缘和痕迹面,而无痕止缘,整个痕迹面多呈斜坡状,而且末端较长,在痕迹面上有刺切工具的豁口、卷刃形成的线条痕。当承痕体的一部分由于刺切被分离时,在客体及其分离物上都164当客体被刺切形成贯通形刺切痕时,该痕的痕止缘向外翻卷,在痕迹的另一侧出现翻卷形成的毛茬。这种刺切也无明显的痕止缘,刺切工具的特征可以在痕起缘和痕迹壁上得到反映。当客体被刺切形成贯通形刺切痕时,该痕的痕止缘向外翻卷,在165
(四)常见刺切工具及痕迹特征刺切工具的类型比较多,在此我们只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刺切工具进行介绍。1、匕首和刺刀。(四)常见刺切工具及痕迹特征166
2、菜刀和斧头2、菜刀和斧头167
六、割削痕迹割削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利用切削作用破作破坏客体时形成的痕迹。(一)形成机理六、割削痕迹168
(二)割削的基本方式
1、按割削的工具不同分为锯、锉、钻。2、按割削的动力来源不同分为电动割削和手动割削。3、按割削的方向不同分为单向割削和双向割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R 17026:2015 AR Conformity assessment - Example of a certification scheme for tangible products
- 【正版授权】 ISO 7240-27:2025 EN Fi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s - Part 27: Point type fire detectors using a smoke senso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arbon monoxide sensor and,optionally
- 【正版授权】 IEC 60705:2024 EN-FR Household microwave ovens - Methods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 【正版授权】 IEC 60244-1:1999 E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radio transmitters - Part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for broadcast transmitters
- 头晕头痛的护理
- 2025年学校教学学年工作方案
- 2025年电化教学工作方案
- 流产后卫生护理
- 2025年老师工作方案模板
- 村两委2025年度工作方案例文
- 中小学学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查报告
- 2025年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驻陕西煤矿企业招聘(1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羊毛制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房建资料员知识培训课件
- 新零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尝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下学期期中考试测试卷B卷(含解析)
- 《商务沟通与谈判》课件 第二章 商务沟通原理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答案
- 开曼群岛公司法2024版中文译本(含2024年修订主要内容)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