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劝学》文言文7篇赏析篇一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些比喻取之于人们熟悉的事物,又包含丰富的含义,因此,道理能说得浅显明白,发人深思。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
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外表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那么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根底上,开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说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梁启超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符合道德标准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照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
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学呢?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比照,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说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这与第一段所说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可“輮〞为车轮,意脉是一贯的,结构上也是暗相照应的。此外,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引自严北溟关于《劝学》的说明〕这与他的“制天命〞的思想也是联系着的。
至此,第二段结束。这一段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然而,在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的时候,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荀子根本不成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照应的。
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说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比照: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急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比照,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虽然荀子论学的根底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伦理标准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符合封建统治阶级道德标准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脱化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都被人们当作指导学习的格言来称引。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有的以比喻进行比照。如此层层推进,上下照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因此,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
《劝学》文言文篇二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é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2〕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开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
词语解释:P106注释4、5、9;P107注释1-6、9、12、13、15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160二至四
句子翻译:P107课后练习二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注释:篇三
一、字音
木直中〔zh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u)
螯〔áo)
蛇鳝〔shàn〕
二、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符合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枯槁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屡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劝学》文言文篇四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假设干条,勒为假设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领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懊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①本段文字选自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精骑集·序》。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②辄:常常。
③诵:记诵,记熟。
④暗疏:默写。
⑤负:依仗。
⑥自放:放,放纵。即放纵自流。
⑦滑稽滑稽:诙谐善辩。指行为放纵、玩世不恭的酗酒者。
⑧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泛指较长的时间。旬,十天。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
⑨把卷:看书。
⑩比:近,近来。
11惩艾:惩:戒止、警戒;艾读yì。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
12殆:大概、恐怕。
13曩时:昔日。
14十一二:十分之一二。
15必寻绎数终:寻绎:思考。数终:多遍,屡次。从头到尾翻阅数次。
16辄:总是,就。
17省:懂得、明了,此处指记住。
18善忘:健忘。
19孙搴答邢:北齐的大将。
20精骑:精锐的骑兵。
21赢卒:疲弱的士兵。
22经: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周易》等。
23传:人物转记作品。
24子:诸子百家。
25勒:编。庶几:差不多。
题解篇五
《劝学》是荀况等所著的《荀子》中的第一篇。“劝〞,是“劝勉〞之意;“学〞,即学习。所以,《劝学》篇所论述的,就是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它反映了先秦儒家学派在教育方面的某些观点,也表达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家荀子的文章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篇六
荀子,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一说约生于公元前325年,约卒于前235年年,名况,字卿,因荀与孙,其二字古音同,故又称之孙卿,赵国郇人,即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开展,主张人之初,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拟。荀子的。一生的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元年,即公元前298年,到赵悼襄王七年,即公元前238年的60年间,他曾游学齐国稷下,齐襄王时被奉为最有声望的学者,三任齐之祭酒。其间又曾归赵聘秦,去齐适楚。楚相春申君黄歇曾两次任他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数年,荀子亦终老于兰陵,即今山东省枣庄市。其著作《荀子》,在汉代时有三百多篇,后经刘向的编订,删去重复的,定著三十二篇。
《劝学》文言文原文篇七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装工程安全防护措施协议书范文3篇
- 2025年度fsc认证家具售后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玻璃瓶采购条款合同2篇
- 2024年度企业员工安全责任认定及事故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人权益保护与收益分配实施协议3篇
- 2025版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加盟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股权变更补充合同书专项版版B版
- 2025年度猪肉品牌孵化合作协议3篇
-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格式
- 自动绕线机课程设计
- 监事会年度工作计划
- 2024中国近海生态分区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企业节能奖惩管理制度(3篇)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情景试卷 (无答案)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有答案】
- 造价咨询部组织架构及基本工作流程
- 新媒体代运营协议合同书
- 2024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1)》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种猪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2024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软件资格考试(高级)试题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