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skin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_第1页
皮肤skin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_第2页
皮肤skin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_第3页
皮肤skin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_第4页
皮肤skin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Skin皮肤1

人体最大的器官

两层:表皮和真皮

皮肤附属器:汗腺、皮脂腺、毛和指(趾)甲

功能:保护

感觉(丰富感觉神经末梢)

调节体温概述:人体最大的器官概述:2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3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一、表皮(Epidermis)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两类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非角质形成细胞non-keratinocyte

黑素细胞、郎格罕细胞、梅克尔细胞一、表皮(Epidermis)51.表皮的分层

五层:从基底面向游离面

基底层

stratumbasale

棘层stratumspinosum

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

透明层stratumlucidum

角质层stratumcorneum1.表皮的分层6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7(1)基底层stratumbasale

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1)基底层stratumbasale8

*基膜,半桥粒

*胞质内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嗜碱性,角蛋白丝(张力丝)*分裂增殖力强*更新表皮细胞*基膜,半桥粒9(2)棘层stratumspinosum

*

4~10层棘细胞,细胞多突起,多边形,核圆

*细胞间有桥粒连接

*游离核糖体*

角蛋白丝束

*EM:细胞周边有板层颗粒(糖脂和类固醇),以胞吐方式排到细胞间隙,形成膜状物。(2)棘层stratumspinosum10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11(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

3~5扁平的梭形细胞(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12*LM:

透明角质颗粒,嗜碱性强,无膜包的均质颗粒,富含组氨酸,角蛋白丝常深入其中。*EM:板层颗粒增多板层颗粒:与胞膜融合,释放内容物到细胞间隙中,形成屏障。*LM:透明角质颗粒,嗜碱性强,无膜包的均质颗粒,富含组氨13(4)透明层Stratumlucidum2~3层扁平细胞组成(4)透明层Stratumlucidum14

*

无毛的厚皮肤中易见

*

胞质均质,透明,嗜酸性

*

细胞界限不清,无核、无细胞器

*

大量的角蛋白丝浸埋在致密均质的基质中*无毛的厚皮肤中易见15(5)角质层Stratumcorneum

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5)角质层Stratumcorneum16*LM:无核的死细胞,完全角化,均质嗜酸性*EM: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因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因而坚硬。

*

脱屑:浅表细胞间的桥粒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能耐受机械和化学刺激*LM:无核的死细胞,完全角化,均质嗜酸性172.表皮的角化

表皮从基底层到角质层,实际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脱落的动态变化过程,保持皮肤的结构和厚度。

角质形成细胞形成角蛋白,变成角质细胞的过程。2.表皮的角化183.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s梅克尔细胞Merkel’scells3.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19

体积大,有长突起位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1)黑素细胞melanocytes体积大,有长突起(1)黑素细胞melanocytes20角质形成细胞黑素颗粒黑素体角质形成细胞黑素颗粒黑素体21

起源于神经嵴

胞质中含黑素体,其中有酪氨酸酶酪氨酸酪氨酸酶黑色素……

黑素颗粒决定皮肤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起源于神经嵴22

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与黑色素颗粒的分布。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23(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

主要位于棘层LM:呈星形,有树枝状突起核深染,胞质清亮(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主要24EM:伯贝克颗粒颗粒呈杆状,中等电子密度,其一端或中间部可有电子透明的膨大。参与郎格汉斯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全部过程。EM:伯贝克颗粒25(3)梅克尔细胞Merkel’scells

位于基底层,短突起EM:基底部胞质内含有许多致密核心的小泡。功能不清,可能是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3)梅克尔细胞Merkel’scells位于基底层,26二、真皮(Dermis)

二、真皮(Dermis)271.乳头层papillarylayer

薄层疏松CT

真皮乳头:加强了表皮与真皮的连接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触觉小体)2.网织层reticularlayer

厚,不规则致密CT

皮肤更有韧性和弹性多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环层小体)胎斑1.乳头层papillarylayer薄层疏松28三、皮下组织Hypodermis

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连接皮肤与深部组织维持体温,缓冲外来压力皮下注射三、皮下组织Hypodermis皮下注射29四、皮肤附属器(Skinappendages

汗腺

皮脂腺

指(趾)甲由表皮衍生

四、皮肤附属器(Skinappendages)30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311.毛hair

分布结构

:上皮CT毛干毛根包于其外的鞘状结构毛囊毛球底部CT突入毛乳头营养作用1.毛hair上皮CT毛干毛根包于其外的鞘状结构毛囊32上皮根鞘CT根鞘毛球毛母质毛乳头毛根上皮根鞘CT根鞘毛球毛母质毛乳头毛根33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34

立毛肌-平滑肌

立毛肌收缩使毛发竖立“鸡皮疙瘩”立毛肌-平滑肌35皮脂腺sebaceousglands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泡状腺-短导管-开口于毛囊的上部

皮脂腺36

外周部:基底细胞小,

增殖力强

中央部:成熟的腺细胞含丰富的脂滴近导管处腺细胞解体,成为皮脂润滑皮肤受性激素调节,青春期分泌活跃皮脂腺外周部:基底细胞小,皮脂腺373.汗腺Sweatglands

两类: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

(1)外泌汗腺eccrinesweatgland

分布于真皮和皮下组织

分泌部和导管部

分泌物:水,氯化钠,

尿素,氨和尿酸等3.汗腺Sweatglands38(2)顶泌汗腺apocrinesweatglands(大汗腺)

分布于腋窝,乳晕,阴部等

分泌物:粘稠,含蛋白质、脂类等

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的气味-狐臭

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活跃(2)顶泌汗腺apocrinesweatglands39汗腺汗腺40

小结

1.掌握皮肤的结构,表皮的角化过程

2.了解黑色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3.了解皮脂腺和汗腺的结构、功能

4.了解毛发的基本结构和毛发的生长

41ThankyouThankyou42皮肤Skin皮肤43

人体最大的器官

两层:表皮和真皮

皮肤附属器:汗腺、皮脂腺、毛和指(趾)甲

功能:保护

感觉(丰富感觉神经末梢)

调节体温概述:人体最大的器官概述:44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5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6一、表皮(Epidermis)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两类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非角质形成细胞non-keratinocyte

黑素细胞、郎格罕细胞、梅克尔细胞一、表皮(Epidermis)471.表皮的分层

五层:从基底面向游离面

基底层

stratumbasale

棘层stratumspinosum

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

透明层stratumlucidum

角质层stratumcorneum1.表皮的分层48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9(1)基底层stratumbasale

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1)基底层stratumbasale50

*基膜,半桥粒

*胞质内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嗜碱性,角蛋白丝(张力丝)*分裂增殖力强*更新表皮细胞*基膜,半桥粒51(2)棘层stratumspinosum

*

4~10层棘细胞,细胞多突起,多边形,核圆

*细胞间有桥粒连接

*游离核糖体*

角蛋白丝束

*EM:细胞周边有板层颗粒(糖脂和类固醇),以胞吐方式排到细胞间隙,形成膜状物。(2)棘层stratumspinosum52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53(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

3~5扁平的梭形细胞(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54*LM:

透明角质颗粒,嗜碱性强,无膜包的均质颗粒,富含组氨酸,角蛋白丝常深入其中。*EM:板层颗粒增多板层颗粒:与胞膜融合,释放内容物到细胞间隙中,形成屏障。*LM:透明角质颗粒,嗜碱性强,无膜包的均质颗粒,富含组氨55(4)透明层Stratumlucidum2~3层扁平细胞组成(4)透明层Stratumlucidum56

*

无毛的厚皮肤中易见

*

胞质均质,透明,嗜酸性

*

细胞界限不清,无核、无细胞器

*

大量的角蛋白丝浸埋在致密均质的基质中*无毛的厚皮肤中易见57(5)角质层Stratumcorneum

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5)角质层Stratumcorneum58*LM:无核的死细胞,完全角化,均质嗜酸性*EM: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因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因而坚硬。

*

脱屑:浅表细胞间的桥粒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能耐受机械和化学刺激*LM:无核的死细胞,完全角化,均质嗜酸性592.表皮的角化

表皮从基底层到角质层,实际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脱落的动态变化过程,保持皮肤的结构和厚度。

角质形成细胞形成角蛋白,变成角质细胞的过程。2.表皮的角化603.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s梅克尔细胞Merkel’scells3.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61

体积大,有长突起位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1)黑素细胞melanocytes体积大,有长突起(1)黑素细胞melanocytes62角质形成细胞黑素颗粒黑素体角质形成细胞黑素颗粒黑素体63

起源于神经嵴

胞质中含黑素体,其中有酪氨酸酶酪氨酸酪氨酸酶黑色素……

黑素颗粒决定皮肤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起源于神经嵴64

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与黑色素颗粒的分布。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65(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

主要位于棘层LM:呈星形,有树枝状突起核深染,胞质清亮(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主要66EM:伯贝克颗粒颗粒呈杆状,中等电子密度,其一端或中间部可有电子透明的膨大。参与郎格汉斯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全部过程。EM:伯贝克颗粒67(3)梅克尔细胞Merkel’scells

位于基底层,短突起EM:基底部胞质内含有许多致密核心的小泡。功能不清,可能是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3)梅克尔细胞Merkel’scells位于基底层,68二、真皮(Dermis)

二、真皮(Dermis)691.乳头层papillarylayer

薄层疏松CT

真皮乳头:加强了表皮与真皮的连接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触觉小体)2.网织层reticularlayer

厚,不规则致密CT

皮肤更有韧性和弹性多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环层小体)胎斑1.乳头层papillarylayer薄层疏松70三、皮下组织Hypodermis

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连接皮肤与深部组织维持体温,缓冲外来压力皮下注射三、皮下组织Hypodermis皮下注射71四、皮肤附属器(Skinappendages

汗腺

皮脂腺

指(趾)甲由表皮衍生

四、皮肤附属器(Skinappendages)72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731.毛hair

分布结构

:上皮CT毛干毛根包于其外的鞘状结构毛囊毛球底部CT突入毛乳头营养作用1.毛hair上皮CT毛干毛根包于其外的鞘状结构毛囊74上皮根鞘CT根鞘毛球毛母质毛乳头毛根上皮根鞘CT根鞘毛球毛母质毛乳头毛根75皮肤skin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76

立毛肌-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