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考古学”的发展_第1页
“公众考古学”的发展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众考古学”的发展“公众考古学”的发展“公众考古学”的发展“公众考古学”的发展:2013-6-1617:38:14“公众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考古学有许多分支,例如: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特殊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和航空考古学、水底考古学等。考古学这一名词主要有3种涵义:第一种涵义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第二种涵义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第三种涵义则是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由此足见考古学涵盖面之广〜考古学是一门发现的学科:从环境到人类,从植物到动物,从社会制度到人文文化,从冰川岩石到小桥流水,无不渗透着考古发现的足迹;考古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从19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一万年前的人类到达美洲的证据,到1922年发现的图坦卡蒙法老墓和古城乌尔遗址,到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史前壁画,1947年的死海古卷,再到1974年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1991年发现的阿尔卑斯山冰人,无不带着一层层的神秘面纱等待后人的揭晓;考古学是一门富有探索性的学科,考古无界真是一点也不错,历史总是愈专研愈使人困惑,正如支撑与支持,切实做到各个学科间通力合作,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自然,考古的进行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设备。而专业知识的提升靠的是专研探索,也少不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专业知识好比金字塔的顶尖,而其它学科(某几门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是金字塔的底座,金字塔的底座宽度对于金字塔的高度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二是考古知识与考古成果对大众的普及,此之谓“众”。考古学本身就是一门公共的学科,对考古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解考古的人越来越多。考古有被普及的能力和必要:首先考古的方法应该是公共的,只是其尖端被少数的专家所掌握,一般的部分则应努力地加以普及,因为要理解文物文化遗产过去,也要掌握一些必须的基础的方法,这是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体验与参与的要求。其次文物也应该是公共的,它不应当仅仅是满足学者科研需求,只用来解决学术的问题,它也是知识传递及人类情感和价值需求的载体,因此,对于文物,当然也会有保护展示的要求,有作为遗产传承和满足民族情感的要求。开展公众考古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前面已经提到,考古学是披了一身神秘幕纱的,而将考古知识与考古发现传授给人民大众,在他们中间普及考古学(即开展公众考古学)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考古这一领域的好奇心,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使本身对考古有兴趣的人更了解考古,更热爱考古;使原本对考古没兴趣的人喜欢上考古。从而使更多的人去研究考古,使考古学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提高考古学的影响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提高老百姓的思想觉悟,激发和锻炼人们的思考能力,开发出人们的创造性。大教育家培根曾经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而考古是了解和发现历史的最生动最形象的近乎是唯一的途径。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与人民大众的物质需求日趋相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眼于精神世界的满足。而考古正是结合了知识性与趣味性,作为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的最佳之选。当考古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也就是考古学真正繁荣发展的时候。考古知识的普及仅仅是开展公众考古学的一个方面。在2007年“文化遗产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向社会宣布“将开放有条件的考古发掘工地供公众参观”。这对于想走近考古、了解考古的公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可见将重大遗址向公众开放也是开展公众考古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必然趋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步伐,为大众提供免费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要求。考古工地作为最直观的了解人类过去和历史的场景,恰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让公众亲眼“会晤历史”的机会。让公众了解考古,对文化遗产保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需要的是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那么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以及这些事情与他们有什么关系,明确科学考古和盗掘等不法行为的区别。让公众了解所有地下的遗物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理应受到合理的发掘和保护,而不是被少数不法分子盗掘。只有让群众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性和意义,才有可能“挺身而出”为保护文物做贡献。向公众开放重大考古遗址,能够汇聚多方力量,促进考古研究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向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开放,以多学科角度研究为目的,增加和汇集各方研究力量,对遗址保存的各类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采集,像以前无法采集的孢粉分析、人骨鉴定等等方面,吸引了多学科人员的参与,无疑会增加对遗址的阐释力度,也才有可能复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长久以来,考古资料的不及时发表已经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重大考古遗址,资料本身的千头万绪更是导致很多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发表资料,鉴于这种原因,建议重大遗址采用季度或年度的形式及时发表阶段成果,及时将资料公布于众,有助于集中各方力量对遗址进行深入研究。张忠培先生曾经说过:“专业学术研究者对考古遗址之利用是提高,是深入,是源;非专业人士对考古遗址之利用是普及,是浅出,是流。„„专业学术研究成果,终应回归人民,普惠大众。”向公众开放重大考古遗址,增加了公众对考古学的了解,逐渐改变考古就是挖墓的粗浅认识,有助于增加对各类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公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课外活动和学习的机会,促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向公众开放考古遗址的目的所在。开展公众考古学需要媒介,而最便于流通的无非是报纸和网络,因此,制作并发布(开放)一个面向社会的公众考古报纸(网页)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公众考古学,一定要时时刻刻把苏秉琪老先生的话记在心上——公众考古学即向大众普及考古学,此处的普及指的并不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而是提高基础上的普及。办公众考古报刊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