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欣赏课件_第1页
戏剧文学欣赏课件_第2页
戏剧文学欣赏课件_第3页
戏剧文学欣赏课件_第4页
戏剧文学欣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戏剧文学欣赏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奋的原因,节制使人枯萎。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先有根茎,再有枝叶,尔后花实,好好劳动,不要想太多,那样只会使人胆孝懒惰,因为不实践,甚至不接触社会,难道你是野人。(名言网)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常看常新。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充实我的头脑。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钉路德。戏剧文学欣赏戏剧文学欣赏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奋的原因,节制使人枯萎。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先有根茎,再有枝叶,尔后花实,好好劳动,不要想太多,那样只会使人胆孝懒惰,因为不实践,甚至不接触社会,难道你是野人。(名言网)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常看常新。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充实我的头脑。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钉路德。戏剧文学欣赏戏剧与戏剧文学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只有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才能最后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戏剧文学(又称剧本)是戏剧的文学成分,它多是为舞台演出而创作的。以人物台词为主要手段,在相对集中的场景中通过一定的剧情冲突来塑造典型人物,再现生活。因此,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必然受戏剧的综合性和舞台性所制约,这是我们研究戏剧文学所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它既要符合文学产品所共有的特性,又要遵循综合艺术表演规律的要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6月,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二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课程理念得以重构,教学观念明显转变,教材内容大幅革新,评价机制有所改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困扰基础教育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推进素质教育的课改目标并未真正实现。笔者认为,课程改革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没有触及传统教育思想和运行机制这一根本,在宏观战略高度上缺乏整体的考量。本文拟从反思改革入手,探讨重建教育哲学思想,创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实践层面上初步探讨在学校实施民主教育的操作途径。一、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再思考我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走过十二个年头,应该说这轮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启蒙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结构理论等现代理论成果在中小学得到广泛的传播,符合课程改革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基础教育学校改革春潮涌动。但是,也必须冷静地看到,这轮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基础教育学校始终未走出应试教育的“围城”。困扰学校教学工作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基础教育改革来个冷静的再思考。(一)对过去十二年改革的重新审视基础教育改革从课程改革入手,切入口小,操作性强,影响广泛,这种设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基础教育改革长期局限在课程建设这一局部领域,又使这场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课程改革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多数农村中学面临“应试教育”主导教学工作、学生严重厌学、教师职业倦怠、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程改革推进缓慢等教学工作困境。从学校外部的视角看,社会文化和择人用人机制、考试评价机制的发展改革滞后是导致学校走不出“应试教育”的直接原因。就学校内部而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根本原因是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民主社会背景下师生对民主教学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缺乏对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的最基本矛盾的研究,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改革没有上升到教育哲学思想的高度来考量,在顶层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改革徘徊不前。(1)课程改革所依据的素质教育理论存在先天的缺陷。这轮课程改革缘起于1999年6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第14条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此后,教育部开始着手研究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纲要》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论事实上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素质教育理论自身本来就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严格地说,素质教育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它还只是一种教育理念,具体来说仅仅是一种教育目标(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只是针对应试教育单纯追求分数这一教学目标的现状而提出的更合理、更完整的教育目标。它既没有站在教育哲学思想的高度提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思想,也没有在形而下的层面建立一套操作系统,提出完整的教学原则。上不接天,下不着地,注定“素质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是这样表述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这仍然是“社会中心”和“知识中心”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物。在这一哲学思想的主导下,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校层面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研究,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缺乏实现的途径。不突出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不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现实需要,没有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实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只能是外在的教育要求,很容易演变为另一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理论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力的重要性同样缺乏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被动教学”的教师站在狭隘的自身利益的角度,只顾眼前利益,只会跟着考试“指挥棒”来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应试教育的现状根本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没有教师的深度参与,很难想象素质教育会取得进展。因此,不动及传统教育的“社会中心”与“知识中心”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根本,不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完整的运行机制,“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想再美好,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成就。(2)课程改革设计自身存在诸多的缺陷。①改革设计的着眼点过低。课程改革设计的起点太低,关注微观领域和技术层面的改变,却长期忽视在教育哲学思想层面的整体思考。当代中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深受“社会中心”和“知识中心”的束缚,“见物不见人”,它与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思潮和当前社会发展水平显然是不相称的。在规划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尽管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并没有上升到教育哲学思想的层面来主张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教育哲学思想的层面没有突破,没有建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形而下的“改革”也只能停留在浅表的改良的层面,课程改革当然不会有革命性的进展。②改革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过去十多年的改革仅仅围绕课程的建设这个局部在做文章,忽视了管理制度和教育文化等运行机制的系统变革,未能提出与课程改革配套的、着眼于整体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蓝图和行动方案。课程改革所依据的人本主义课程论实际上已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然而在“社会中心”、“知识中心”的学校威权式教学机制的平台上,民主教学实在难有立足之地。课程改革在打开局面后,应迅速规划和推进整体改革。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的建设跟不上来,改革肯定会回到出发的原点。③未能指出学校改革的具体路径。由于改革的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学校整体推进改革的重要性,未就学校如何整体推进改革指出具体的行动路径。基层学校在不清楚方向,不了解改革的具体路径的情况下,既不懂得如何操作,也缺乏积极性,加之改革屡屡碰壁,大家在改革中必然陷入盲动或者不动的状态。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来辅助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当前全面推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揭示语文课程的本源与魅力,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网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在此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诸位同行一同探讨。1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丰富的交互形式赋予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新颖性、乐趣性,可以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名著推荐《西游记》时,我先让学生听《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运用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教授《石榴》一课,通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石榴的美丽和可爱,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石榴树和果实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整合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生动、有效,通过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声像,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3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开发想象潜力,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丰富表象,发展想象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意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景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的目的。在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搜集到欧阳修各个阶段的图片,来展示欧阳修的成长阶段,并找了一些经典有代表性的影响欧阳修成长的趣事,让学生对欧阳修独特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兴趣。4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评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令笔者一直困扰的是学生作文的评讲环节,而自从有了投影设备以后,作文教学方便了许多。现在评改作文,笔者先把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挑选三个档次的代表作文,利用实物投影直接打出来,然后直接在作文本上评改,反复地改,反复地议。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参与,一起评改例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由于直接地感受到了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和表扬,体味到了写作的不足之处与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了满足,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热情。经过几次作文点评,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点评他们的作文,这便是投影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最直接的便利。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声、光和文字的优势,做到张弛有度,就一定能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也一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让初中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快乐高效。戏剧文学欣赏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1戏剧文学欣赏课件2戏剧文学欣赏课件3戏剧文学欣赏课件4戏剧文学欣赏课件5中国戏剧发展史—戏曲史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西方的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戏剧发展史—戏曲史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6戏剧分类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戏曲,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戏剧分类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古代戏剧以“戏”和7中西戏剧之比较一、祭祀与中西戏剧的起源中西戏剧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土壤,但都是与人类原始的宗教活动即祭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西方最早的戏剧是古希腊的悲、喜剧。溯其源头则是起源于远古人类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活动。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源头同样可以溯源到原始时代的歌舞。不同的是,中国原始时代的歌舞是从模拟鸟兽开始的。

中西戏剧之比较一、祭祀与中西戏剧的起源8二、中西戏剧发展的不平衡研究

通观中西戏剧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即西方戏剧的发展比中国戏曲发展的速度要快、要早。(一)叙事文学发展的影响

1、古希腊戏剧的产生和成熟是与它有着深厚的叙事文学的基础直接相关的。2、中国戏曲在早期既没有丰富系统的神话故事作为其基础,也没有像荷马史诗这样优秀的叙事文体作为其典范。(二)政治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二、中西戏剧发展的不平衡研究9

中西戏剧的产生虽然都与祭祀相关,但由于形成的基础不同,艺术旨向、审美趣味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品格,各有所重,各具特色。一、写实剧与写意剧(一)西方戏剧的写实性

西方戏剧遵循的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戏剧观念。西方戏剧从演员表演到舞台设计都表现出“写实”的倾向性。1、追求真实的演员表演2、写实性的舞台设置(二)中国戏剧的写意性与西方“写实”戏剧不同,中国戏曲则更重视“写意”,在“形似”与“神似”两方面更关注于后者。1、舞台时空处理的灵活性2、表演形式的程式化3、戏曲表演和舞台设置的虚拟化中西戏剧的产生虽然都与祭祀相关,但由于形成的基础不同,10二、动作对白剧与“主曲宾白”剧

中西戏剧的又一个重要差异是:西方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对白演故事,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三、“结构剧”与“音律剧”二、动作对白剧与“主曲宾白”剧11戏剧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12悲剧:一般是以悲剧人物的苦难、不幸、死亡(毁灭)为题材内容,通过对伟大人物或普通人物中高尚、正义、伟大行为遭到否定的悲剧冲突的表现,从而唤起人们悲痛、恐惧和赞美等心情的一种戏剧艺术样式。西方的悲剧艺术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命运悲剧,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主要是命运悲剧,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二是性格悲剧,主要指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三是社会悲剧,主要指19世纪出现的着重挖掘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的悲剧,如小仲马的《茶花女》。

悲剧:一般是以悲剧人物的苦难、不幸、死亡(毁灭)为题材内容,131、命运悲剧――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悲剧

背景:神本世界,神支配人生的悲哀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因而是无可逃避的宿命。古希腊的悲剧多取材于荷马史诗和神话传说,以神化的人与“命运”的冲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代表: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埃斯库勒斯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了火种,然而却因此受到残酷的惩罚,被缚在高加索的悬崖上,受着命运的折磨,欲生不得,欲死不能。1、命运悲剧――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悲剧

背景:神本世界,神支142、性格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人本世界的确立,人的觉醒和解放。人的性格成了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的缺点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代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麦克佩斯的贪婪、奥赛罗的嫉妒、李尔王的轻信和浮躁、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多以人物性格上的弱点构成悲剧的矛盾冲突,以人文主义观点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生活追求,所以被称为“性格悲剧”。

2、性格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人本世界的确立,人的觉醒和153、社会悲剧――18、19世纪十九世纪产生了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社会悲剧”,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具有较强烈的批判精神。背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社会问题凸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成为当时时代主题,所以一方面个人性格原因,另一方面社会时代原因。悲剧的内涵转向了社会,描写不合理的社会原则是怎样毁灭自由的人性和人类美好的本质力量,在社会枷锁下的毁灭,造成人的悲剧。代表:席勒《强盗》、易卜生《玩偶之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3、社会悲剧――18、19世纪16喜剧:是一种用幽默滑稽、轻松可笑的形式来讥嘲恶习、劝谕良善、表现人物性格的戏剧样式。一般地说,喜剧的结局总是愉快的,圆满的。喜剧按冲突的不同性质可分为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讽刺喜剧多反映敌我矛盾,其主人公一般是丑角或反面人物,其作用在于暴露和批判;幽默喜剧是反映人物性格的某些弱点或缺点,它的主人公一般是正面人物,或是有缺点的好人。此外,喜剧还分滑稽喜剧、性格喜剧、世态喜剧、抒情喜剧、轻喜剧、闹剧等多种类型。喜剧:是一种用幽默滑稽、轻松可笑的形式来讥嘲恶习、劝谕良善、17

正剧: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类型。在戏剧文学中,正剧是大量的。社会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单纯呈现为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而是有悲有喜,悲喜交织。正剧: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类型。在戏剧文学中,正剧是大18走进戏剧——赏析世界上最短的戏剧法国剧作家特里斯旦·勃纳德《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幕启:边境附近山间一幢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坐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悬赏多少?(流亡者马上离开了。幕落)

走进戏剧——赏析世界上最短的戏剧19戏剧文学的艺术独立性是相对的,要服从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因而戏剧文学的特征同戏剧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戏剧文学的特征主要有哪些,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比较比较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与曹禺改编的同名剧本中的共同场景,来分析探讨小说和戏剧的区别,让我们走进戏剧,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戏剧文学的艺术独立性是相对的,要服从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20小说《家》三十六章,写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逼迫瑞珏到城外去生孩子:

……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晴天霹雳,但是他平和的接受了。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他一生就没有对谁说过一句反抗的话。不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他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

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她只好让人摆布。小说通过叙述人的语言剖析了他们深切的无言的悲哀,使读者对这两个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了解。小说《家》三十六章,写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逼迫瑞珏到城21在曹禺改编的剧本中觉新和瑞珏的表现是:陈姨太(阴沉的)大少爷?觉新

(望一望低着头的瑞珏,转对克明,痛苦的)三爸,您看——(克明毫无勇气的低下头来。觉新转对周氏)母亲,您——(周氏用手帕擦着眼角。觉新缓缓转头,哀视着瑞珏,——)瑞珏(哀痛中抚慰着觉新)不要着急,明轩。(对陈姨太,沉静的)我就搬,(转对周氏)城外总可以找,找着房子的。

想一想:戏剧文学有什么特点?在曹禺改编的剧本中觉新和瑞珏的表现是:想一想:戏剧文学有什22一、高度集中,分幕、分场。主要是受舞台演出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欧洲古典主义曾提出“三一律”。二、戏剧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的独特性:1、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2、富有动作性。3、明朗动听而又含蓄深邃。品味潜台词。(情节的发展和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靠剧中人物语言来实现。)三、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有“戏”就是指引人入胜的矛盾冲突。戏剧文学欣赏课件23一、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由戏剧中的人物性格间的差别、矛盾而形成的对立和斗争在戏剧中的展示。这种冲突的展开便构成了戏剧的情节,戏剧冲突的发展和结局所产生的戏剧效果即为戏剧性,通常所说的“没有尖锐的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性--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一、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一)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24为什么戏剧文学的矛盾冲突,比小说集中而尖锐?1、戏剧是舞台艺术,如果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戏剧性,便无法吸引观众。2、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时间,没有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也无法完成典型性格的塑造,表现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矛盾一旦展开便需迅速推向高潮。3、戏剧是视觉艺术,人物、事件一闪而过,不再重复。冲突不集中,情节太分散,观众便无法把握。所以,戏剧文学必须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组织尖锐而集中的戏剧冲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迅速展开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为什么戏剧文学的矛盾冲突,比小说集中而尖锐?25戏剧冲突包括人物间、人物自身、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这主要与剧中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复杂的人物关系有关。由此可见,分析戏剧矛盾冲突要抓住:冲突中的人物关系、冲突中的人物性格、冲突中的人物人生观、冲突中的人物阶级性戏剧冲突包括人物间、人物自身、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其中26(二)人物、场面、时间要高度集中

1、一般来讲,戏剧出场人物要尽量减少,特别是主要人物更不宜多。要把尖锐的戏剧冲突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展开。在塑造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性格的同时,反映了极为深广的社会内容。2、戏剧文学的场面也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任意地增设,而必须高度地压缩和集中。能在同一场景中展开的情节就不要增设另外的场景,只有这样才能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3、一出戏一般只能限定在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演完,否则观众就无法坚持,因此戏剧文学在时间上也要求高度集中。戏剧文学的上述特点,在那些由小说改编的剧本中体现得最为分明。它常常要把—些次要人物删去,甚至把几个人物发生的事情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场面也大大减少。这也是戏剧文学创作所以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人物、场面、时间要高度集中

1、一般来讲,戏剧出场人物27(三)人物语言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戏剧文学主要是由人物语言(对话和独白)所构成的。人物性格的刻划、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及环境的描写等等,都要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小说中所有叙述人语言所要完成的任务,在戏剧文学中都要由人物语言来完成。“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论剧本》)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三)人物语言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戏剧文学主要是由人物语言(28

戏剧文学的语言(亦即台词)要具有“严格的独特性和充分的表现力”。1、要求语言要性格化,每一句对话或独白都能显示人物独特而鲜明的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含意深刻,句式的冗长和语言的浮泛是戏剧文学的大忌。2、要求人物语言还要具有动作性,使演员能够把语言化为动作,为演员的表演留有余地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台词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戏剧文学的语言(亦即台词)要具有“严格的独特29小结:戏剧鉴赏戏剧鉴赏的方法不外乎抓住人物,分析冲突,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爱憎,联系社会环境,从而把握戏剧主题。小结:戏剧鉴赏戏剧鉴赏的方法不外乎抓住人物,分30雷雨雷雨31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简介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曹禺原名万家宝。曹禺简介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32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33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34《雷雨》是一出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部话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雷雨》是一出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35戏剧文学欣赏课件36《雷雨》主要人物关系表繁漪(35)周冲(17)周朴园(55)周萍(28)

鲁侍萍(47)鲁大海(27)

四凤(18)鲁贵(48)夫妻主仆+情人夫妻(继)父子主仆+情人主仆(继)母子+情人《雷雨》主要人物关系表夫妻主仆+情人夫妻(继)父子主仆+情人37集中场景集中时间戏剧冲突——周公馆的客厅——同一天上午至午夜——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集中的地点集中的时间集中的事件集中场景集中时间戏剧冲突——周公馆的客厅——同一天上午至38元杂剧知识介绍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元杂剧知识介绍“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39

元杂剧的发展,以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杂剧中心在大都,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重要的杂剧作家还有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杨显之(《潇湘夜雨》)、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纪君祥(《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等人。

前期杂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元杂剧的发展,以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40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作家作品的数量比前期减少,这与南方人习惯于南曲而对北曲尚未适应不无关系。由于后期杂剧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日趋严重,在他们的创作中逐渐失去了前期作家那种战斗的锋芒,作品的质量也不如前期。后期杂剧比较重要的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人。郑光祖(《倩女离魂》)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成就还是相当高的。总的看来,元代杂剧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它以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块丰碑,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作家作品的数量比前期减少,这与南41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元杂剧的体裁特点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42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43在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可。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但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流唱的情况。这说明元杂剧在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它自身的局限。在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44

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剧以唱为主,故把道白称为“宾”。元杂剧的宾白,除一般的独白、对白外,还有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和带白。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作的自我介绍,一般用韵语。

如《窦娥冤》第一折里赛卢医第一次上场念:“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然后自报姓名、籍贯、身份之类。这是元杂剧的一种程式,可以看出话本说唱的影响。冲场白是角色再次上场的说白。背白是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观众的独白。带白是插在曲词中的道白。

科又叫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把盏科”。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剧以唱为主,故把45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元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46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流行于元代的南戏四大奇书《拜月亭》《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拜月47《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看钱奴》──元郑延玉《中山狼》──明康海《墙头马上》──元白朴《李逵负荆》──元康进云《幽闺记》──元施君美《绿牡丹》──明吴炳《玉簪记》──明高濂《风筝误》──清李渔中国古代十大喜剧《救风尘》──元关汉卿中国古代十大喜剧48《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明孟称舜《长生殿》──清洪升《雷峰塔》──清方成培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梨》《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中国古代十大才子书《窦娥冤》──元关汉卿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三国演义》中国古49元杂剧鉴赏方法1、把握戏剧冲突2、明确人物关系3、品味戏曲语言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4、赏析人物形象元杂剧鉴赏方法1、把握戏剧冲突2、明确人物关系3、品味戏曲语50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51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52戏剧文学欣赏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奋的原因,节制使人枯萎。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先有根茎,再有枝叶,尔后花实,好好劳动,不要想太多,那样只会使人胆孝懒惰,因为不实践,甚至不接触社会,难道你是野人。(名言网)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常看常新。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充实我的头脑。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钉路德。戏剧文学欣赏戏剧文学欣赏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奋的原因,节制使人枯萎。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先有根茎,再有枝叶,尔后花实,好好劳动,不要想太多,那样只会使人胆孝懒惰,因为不实践,甚至不接触社会,难道你是野人。(名言网)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常看常新。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充实我的头脑。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钉路德。戏剧文学欣赏戏剧与戏剧文学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只有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才能最后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戏剧文学(又称剧本)是戏剧的文学成分,它多是为舞台演出而创作的。以人物台词为主要手段,在相对集中的场景中通过一定的剧情冲突来塑造典型人物,再现生活。因此,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必然受戏剧的综合性和舞台性所制约,这是我们研究戏剧文学所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它既要符合文学产品所共有的特性,又要遵循综合艺术表演规律的要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6月,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二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课程理念得以重构,教学观念明显转变,教材内容大幅革新,评价机制有所改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困扰基础教育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推进素质教育的课改目标并未真正实现。笔者认为,课程改革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没有触及传统教育思想和运行机制这一根本,在宏观战略高度上缺乏整体的考量。本文拟从反思改革入手,探讨重建教育哲学思想,创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实践层面上初步探讨在学校实施民主教育的操作途径。一、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再思考我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走过十二个年头,应该说这轮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启蒙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结构理论等现代理论成果在中小学得到广泛的传播,符合课程改革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基础教育学校改革春潮涌动。但是,也必须冷静地看到,这轮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基础教育学校始终未走出应试教育的“围城”。困扰学校教学工作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基础教育改革来个冷静的再思考。(一)对过去十二年改革的重新审视基础教育改革从课程改革入手,切入口小,操作性强,影响广泛,这种设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基础教育改革长期局限在课程建设这一局部领域,又使这场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课程改革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多数农村中学面临“应试教育”主导教学工作、学生严重厌学、教师职业倦怠、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程改革推进缓慢等教学工作困境。从学校外部的视角看,社会文化和择人用人机制、考试评价机制的发展改革滞后是导致学校走不出“应试教育”的直接原因。就学校内部而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根本原因是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民主社会背景下师生对民主教学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缺乏对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的最基本矛盾的研究,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改革没有上升到教育哲学思想的高度来考量,在顶层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改革徘徊不前。(1)课程改革所依据的素质教育理论存在先天的缺陷。这轮课程改革缘起于1999年6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第14条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此后,教育部开始着手研究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纲要》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论事实上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素质教育理论自身本来就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严格地说,素质教育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它还只是一种教育理念,具体来说仅仅是一种教育目标(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只是针对应试教育单纯追求分数这一教学目标的现状而提出的更合理、更完整的教育目标。它既没有站在教育哲学思想的高度提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思想,也没有在形而下的层面建立一套操作系统,提出完整的教学原则。上不接天,下不着地,注定“素质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是这样表述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这仍然是“社会中心”和“知识中心”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物。在这一哲学思想的主导下,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校层面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研究,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缺乏实现的途径。不突出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不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现实需要,没有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实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只能是外在的教育要求,很容易演变为另一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理论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力的重要性同样缺乏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被动教学”的教师站在狭隘的自身利益的角度,只顾眼前利益,只会跟着考试“指挥棒”来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应试教育的现状根本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没有教师的深度参与,很难想象素质教育会取得进展。因此,不动及传统教育的“社会中心”与“知识中心”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根本,不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完整的运行机制,“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想再美好,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成就。(2)课程改革设计自身存在诸多的缺陷。①改革设计的着眼点过低。课程改革设计的起点太低,关注微观领域和技术层面的改变,却长期忽视在教育哲学思想层面的整体思考。当代中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深受“社会中心”和“知识中心”的束缚,“见物不见人”,它与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思潮和当前社会发展水平显然是不相称的。在规划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尽管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并没有上升到教育哲学思想的层面来主张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教育哲学思想的层面没有突破,没有建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形而下的“改革”也只能停留在浅表的改良的层面,课程改革当然不会有革命性的进展。②改革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过去十多年的改革仅仅围绕课程的建设这个局部在做文章,忽视了管理制度和教育文化等运行机制的系统变革,未能提出与课程改革配套的、着眼于整体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蓝图和行动方案。课程改革所依据的人本主义课程论实际上已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然而在“社会中心”、“知识中心”的学校威权式教学机制的平台上,民主教学实在难有立足之地。课程改革在打开局面后,应迅速规划和推进整体改革。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的建设跟不上来,改革肯定会回到出发的原点。③未能指出学校改革的具体路径。由于改革的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学校整体推进改革的重要性,未就学校如何整体推进改革指出具体的行动路径。基层学校在不清楚方向,不了解改革的具体路径的情况下,既不懂得如何操作,也缺乏积极性,加之改革屡屡碰壁,大家在改革中必然陷入盲动或者不动的状态。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来辅助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当前全面推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揭示语文课程的本源与魅力,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网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在此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诸位同行一同探讨。1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丰富的交互形式赋予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新颖性、乐趣性,可以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名著推荐《西游记》时,我先让学生听《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运用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教授《石榴》一课,通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石榴的美丽和可爱,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石榴树和果实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整合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生动、有效,通过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声像,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3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开发想象潜力,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丰富表象,发展想象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意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景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的目的。在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搜集到欧阳修各个阶段的图片,来展示欧阳修的成长阶段,并找了一些经典有代表性的影响欧阳修成长的趣事,让学生对欧阳修独特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兴趣。4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评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令笔者一直困扰的是学生作文的评讲环节,而自从有了投影设备以后,作文教学方便了许多。现在评改作文,笔者先把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挑选三个档次的代表作文,利用实物投影直接打出来,然后直接在作文本上评改,反复地改,反复地议。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参与,一起评改例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由于直接地感受到了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和表扬,体味到了写作的不足之处与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了满足,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热情。经过几次作文点评,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点评他们的作文,这便是投影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最直接的便利。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声、光和文字的优势,做到张弛有度,就一定能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也一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让初中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快乐高效。戏剧文学欣赏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53戏剧文学欣赏课件54戏剧文学欣赏课件55戏剧文学欣赏课件56戏剧文学欣赏课件57中国戏剧发展史—戏曲史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西方的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戏剧发展史—戏曲史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58戏剧分类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戏曲,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戏剧分类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古代戏剧以“戏”和59中西戏剧之比较一、祭祀与中西戏剧的起源中西戏剧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土壤,但都是与人类原始的宗教活动即祭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西方最早的戏剧是古希腊的悲、喜剧。溯其源头则是起源于远古人类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活动。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源头同样可以溯源到原始时代的歌舞。不同的是,中国原始时代的歌舞是从模拟鸟兽开始的。

中西戏剧之比较一、祭祀与中西戏剧的起源60二、中西戏剧发展的不平衡研究

通观中西戏剧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即西方戏剧的发展比中国戏曲发展的速度要快、要早。(一)叙事文学发展的影响

1、古希腊戏剧的产生和成熟是与它有着深厚的叙事文学的基础直接相关的。2、中国戏曲在早期既没有丰富系统的神话故事作为其基础,也没有像荷马史诗这样优秀的叙事文体作为其典范。(二)政治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二、中西戏剧发展的不平衡研究61

中西戏剧的产生虽然都与祭祀相关,但由于形成的基础不同,艺术旨向、审美趣味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品格,各有所重,各具特色。一、写实剧与写意剧(一)西方戏剧的写实性

西方戏剧遵循的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戏剧观念。西方戏剧从演员表演到舞台设计都表现出“写实”的倾向性。1、追求真实的演员表演2、写实性的舞台设置(二)中国戏剧的写意性与西方“写实”戏剧不同,中国戏曲则更重视“写意”,在“形似”与“神似”两方面更关注于后者。1、舞台时空处理的灵活性2、表演形式的程式化3、戏曲表演和舞台设置的虚拟化中西戏剧的产生虽然都与祭祀相关,但由于形成的基础不同,62二、动作对白剧与“主曲宾白”剧

中西戏剧的又一个重要差异是:西方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对白演故事,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三、“结构剧”与“音律剧”二、动作对白剧与“主曲宾白”剧63戏剧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64悲剧:一般是以悲剧人物的苦难、不幸、死亡(毁灭)为题材内容,通过对伟大人物或普通人物中高尚、正义、伟大行为遭到否定的悲剧冲突的表现,从而唤起人们悲痛、恐惧和赞美等心情的一种戏剧艺术样式。西方的悲剧艺术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命运悲剧,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主要是命运悲剧,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二是性格悲剧,主要指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三是社会悲剧,主要指19世纪出现的着重挖掘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的悲剧,如小仲马的《茶花女》。

悲剧:一般是以悲剧人物的苦难、不幸、死亡(毁灭)为题材内容,651、命运悲剧――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悲剧

背景:神本世界,神支配人生的悲哀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因而是无可逃避的宿命。古希腊的悲剧多取材于荷马史诗和神话传说,以神化的人与“命运”的冲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代表: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埃斯库勒斯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了火种,然而却因此受到残酷的惩罚,被缚在高加索的悬崖上,受着命运的折磨,欲生不得,欲死不能。1、命运悲剧――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悲剧

背景:神本世界,神支662、性格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人本世界的确立,人的觉醒和解放。人的性格成了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的缺点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代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麦克佩斯的贪婪、奥赛罗的嫉妒、李尔王的轻信和浮躁、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多以人物性格上的弱点构成悲剧的矛盾冲突,以人文主义观点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生活追求,所以被称为“性格悲剧”。

2、性格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人本世界的确立,人的觉醒和673、社会悲剧――18、19世纪十九世纪产生了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社会悲剧”,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具有较强烈的批判精神。背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社会问题凸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成为当时时代主题,所以一方面个人性格原因,另一方面社会时代原因。悲剧的内涵转向了社会,描写不合理的社会原则是怎样毁灭自由的人性和人类美好的本质力量,在社会枷锁下的毁灭,造成人的悲剧。代表:席勒《强盗》、易卜生《玩偶之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3、社会悲剧――18、19世纪68喜剧:是一种用幽默滑稽、轻松可笑的形式来讥嘲恶习、劝谕良善、表现人物性格的戏剧样式。一般地说,喜剧的结局总是愉快的,圆满的。喜剧按冲突的不同性质可分为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讽刺喜剧多反映敌我矛盾,其主人公一般是丑角或反面人物,其作用在于暴露和批判;幽默喜剧是反映人物性格的某些弱点或缺点,它的主人公一般是正面人物,或是有缺点的好人。此外,喜剧还分滑稽喜剧、性格喜剧、世态喜剧、抒情喜剧、轻喜剧、闹剧等多种类型。喜剧:是一种用幽默滑稽、轻松可笑的形式来讥嘲恶习、劝谕良善、69

正剧: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类型。在戏剧文学中,正剧是大量的。社会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单纯呈现为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而是有悲有喜,悲喜交织。正剧: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类型。在戏剧文学中,正剧是大70走进戏剧——赏析世界上最短的戏剧法国剧作家特里斯旦·勃纳德《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幕启:边境附近山间一幢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坐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悬赏多少?(流亡者马上离开了。幕落)

走进戏剧——赏析世界上最短的戏剧71戏剧文学的艺术独立性是相对的,要服从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因而戏剧文学的特征同戏剧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戏剧文学的特征主要有哪些,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比较比较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与曹禺改编的同名剧本中的共同场景,来分析探讨小说和戏剧的区别,让我们走进戏剧,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戏剧文学的艺术独立性是相对的,要服从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72小说《家》三十六章,写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逼迫瑞珏到城外去生孩子:

……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晴天霹雳,但是他平和的接受了。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他一生就没有对谁说过一句反抗的话。不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他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

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她只好让人摆布。小说通过叙述人的语言剖析了他们深切的无言的悲哀,使读者对这两个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了解。小说《家》三十六章,写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逼迫瑞珏到城73在曹禺改编的剧本中觉新和瑞珏的表现是:陈姨太(阴沉的)大少爷?觉新

(望一望低着头的瑞珏,转对克明,痛苦的)三爸,您看——(克明毫无勇气的低下头来。觉新转对周氏)母亲,您——(周氏用手帕擦着眼角。觉新缓缓转头,哀视着瑞珏,——)瑞珏(哀痛中抚慰着觉新)不要着急,明轩。(对陈姨太,沉静的)我就搬,(转对周氏)城外总可以找,找着房子的。

想一想:戏剧文学有什么特点?在曹禺改编的剧本中觉新和瑞珏的表现是:想一想:戏剧文学有什74一、高度集中,分幕、分场。主要是受舞台演出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欧洲古典主义曾提出“三一律”。二、戏剧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的独特性:1、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2、富有动作性。3、明朗动听而又含蓄深邃。品味潜台词。(情节的发展和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靠剧中人物语言来实现。)三、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有“戏”就是指引人入胜的矛盾冲突。戏剧文学欣赏课件75一、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由戏剧中的人物性格间的差别、矛盾而形成的对立和斗争在戏剧中的展示。这种冲突的展开便构成了戏剧的情节,戏剧冲突的发展和结局所产生的戏剧效果即为戏剧性,通常所说的“没有尖锐的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性--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一、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一)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76为什么戏剧文学的矛盾冲突,比小说集中而尖锐?1、戏剧是舞台艺术,如果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戏剧性,便无法吸引观众。2、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时间,没有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也无法完成典型性格的塑造,表现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矛盾一旦展开便需迅速推向高潮。3、戏剧是视觉艺术,人物、事件一闪而过,不再重复。冲突不集中,情节太分散,观众便无法把握。所以,戏剧文学必须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组织尖锐而集中的戏剧冲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迅速展开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为什么戏剧文学的矛盾冲突,比小说集中而尖锐?77戏剧冲突包括人物间、人物自身、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这主要与剧中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复杂的人物关系有关。由此可见,分析戏剧矛盾冲突要抓住:冲突中的人物关系、冲突中的人物性格、冲突中的人物人生观、冲突中的人物阶级性戏剧冲突包括人物间、人物自身、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其中78(二)人物、场面、时间要高度集中

1、一般来讲,戏剧出场人物要尽量减少,特别是主要人物更不宜多。要把尖锐的戏剧冲突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展开。在塑造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性格的同时,反映了极为深广的社会内容。2、戏剧文学的场面也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任意地增设,而必须高度地压缩和集中。能在同一场景中展开的情节就不要增设另外的场景,只有这样才能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3、一出戏一般只能限定在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演完,否则观众就无法坚持,因此戏剧文学在时间上也要求高度集中。戏剧文学的上述特点,在那些由小说改编的剧本中体现得最为分明。它常常要把—些次要人物删去,甚至把几个人物发生的事情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场面也大大减少。这也是戏剧文学创作所以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人物、场面、时间要高度集中

1、一般来讲,戏剧出场人物79(三)人物语言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戏剧文学主要是由人物语言(对话和独白)所构成的。人物性格的刻划、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及环境的描写等等,都要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小说中所有叙述人语言所要完成的任务,在戏剧文学中都要由人物语言来完成。“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论剧本》)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