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参考答案:C2.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导致了机器设备进口的增长,即是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导致了题目中的变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也就破产了,选项A洋务运动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事情而本题考查的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确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本题是问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3.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中早期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故只有十月革命的胜利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即突破了资本主义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D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4.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参考答案:C5.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参考答案:A6.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A.王位继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君主专制参考答案:C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实现了权力和财产在国家中的平稳过渡和接续,“家国一体”相互交融,所以答案选C,7.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柏林墙的建成C.北约组织的建立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参考答案:A8.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该文中所说的“事件”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参考答案:考点:93:太平天国运动.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对“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可知,这一事件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利用西方基督教创立拜上帝教来组织发动群众;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9.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出土地点犁具其他起土农具陕西韩城

铲范6件,锄范6件山东莱芜铧冠范4件大铲范6件,锄范2件山东藤县犁范锄范(数未详)河南南阳铧冠范模50多件锤范(数未详)河北满城

锄范8件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D.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两汉时期的铁质农具,说明两汉时期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南北农业经济的信息,不能得出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冶铁业生产以农具生产为主的信息,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10.“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暗喻”(

A.对王明“左倾”路线的不满

B.对汪精卫投敌叛国的愤怒C.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D.对国民党围剿红军的抗议参考答案:C11.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参考答案:B关键信息为"苏俄农民""1922年"。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12.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与该谚语所反映的生产模式不相符的是(

A、“五口之家,治田百亩”

B、“田夫蚕妾,牛郎织女”

C、“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D、“日出而作,自给自足”参考答案:C13.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参考答案:D14.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A.皇帝独尊

B.重视人才

C.尊崇自然

D.儒学独尊参考答案:A材料反映了封建君主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实行避讳制度。本题选A项15.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参考答案:A16.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参考答案:C内阁是丞相废除之后,设立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辅助机构,只是皇帝的顾问,故C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决策权,也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A和B错误;中书省负责行政,相当于宰相,故D错误。点睛:明朝内阁不是中央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临时的为皇帝服务的内侍机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宰相执掌行政大权,制约皇权,属于中央正式的一品大员。17.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参考答案:D18.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A.台湾

B.北京

C.天津

D.上海参考答案:A19.两宋时期运河走向基本如隋朝,流经当时的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三京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元朝以来,运河南北取直线而走,三京逐渐衰落。这说明

A.自然环境的变迁影响经济发展B.大运河在封建国家的地位非常重要C.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D.大运河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参考答案:C两宋时的三京因为是政治中心地区,运河须流经三京,所以经济发达。到元朝时,大都成为了政治中心,运河南北取直线而走,因此三京逐渐衰落。所以此题选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然环境变迁的问题,可排除A项;大运河在封建国家的地位确实非常重要,但这并没有反映出三京后来衰落的原因,可排除B;D项与材料的主旨内容不符合,可排除D项。20.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地方制度,为防止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甚至割据称雄举兵内向,汉王朝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为限制王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即材料“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说明这时期地方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才导致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防范王国,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为了防范王国威胁而严格限制马匹出关,没有体现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中央为了防范王侯势力威胁中央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关中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选项错误。21.“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新变化包括()①多极化格局己经确立②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考点: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新变化是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故②③④正确.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形成,故①错误.故D项正确.故选D.22.与下图相关联的罗斯福新政措施是

A.实施工业复兴法B.实行社会救济C.调节农业生产D.恢复银行信用参考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就是对工业的调整,实施工业复兴法,规定价格水平,保证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遵守市场分配的企业可以挂蓝鹰标记,故A正确;实行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措施,调节农业生产属于农业措施,恢复银行信用属于金融措施,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23.小明同学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在网上下载到与之相关的资料,他研究的问题最有可能是事件“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开幕词“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评价“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九次APEC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4.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参考答案:D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D项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都与割占台湾无关,排除ABC。所以选D点睛:本题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涉及“割辽东半岛、台湾”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可知是《马关条约》。25.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军事胜利

B.粉碎国外敌人的进攻C.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D.征集余粮参考答案:A26.“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柏林危机,其时代背景是美苏冷战,故选C。27.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参考答案:C清代的军机处。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有关军机处的表述中ABD三项均是正确的,C项中军机处是在雍正皇帝以后才逐渐成为最高顾问机构,在雍正皇帝以前,清朝最高决策机构是内阁和议政五大臣会议,故选C项。28.1742年2月,英国首相辉格党人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B.议会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C.集体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参考答案:C材料表明首相与内阁没有共进退,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排除A;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最高行政权属于内阁首相,排除B;材料没有国王信息,排除D。29.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参考答案: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需要掌握宋朝经济政策的变化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宋朝经济政策的变化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石井成员的来源比唐朝广泛的多,不仅有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还有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以及众多文人,说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比唐朝迅速,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即政府商业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应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应排除.故选D.30.1831年,英国出版了《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市场的扩大B.工业革命的进行C.电力的广泛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民大会的决议通常冠以“议会和人民的决定”或“人民决定”之名。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大会上的演说和辩论,然后再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雅典城邦的所有官员,在任职之前都要经过资格检查。……每个官员在短短一年的任期内,需要接受十次任职审查。——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当选执政官的财产限制由放宽而实际取消,国家一切公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委员外,都改用抽签选举,任何公民都可当选。为了保证非富有的公民也能在实际上担任国家公职,这时又制定公职受酬制。——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陶片放逐法是为防范有野心的独裁者而设计的,在公民大会上,如果有6000名公民对一个犯法的公民投反对票,那么,犯法者就要面临放逐——从本城向外地流放10年。——《民主的曙光?古雅典(公元前525—公元前322)》材料二、他们大部分是文盲……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上,都有专门负责宣读文献资料的会务人员,以便与会成员能较为清楚地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该如何判断。……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在政治辩论或法庭辩论中胜出。——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城邦国家的广场民主只适应小范围内简单城邦公共事务。这种民主是有缺陷的……至高无上的人民有权做任何能做的事,不受任何准则的羁束。结果,解放了的雅典人变成了暴君。雅典人在广场民主中以苏格拉底的殉道,来给自己的罪孽加冕。——戴志勇《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得哪些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信息: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雅典官员通过抽签选举;财产资格限制逐步取消;公职人员实行津贴制;为了保障雅典民主的公正性,采取了陶片放逐法、对公职人员的监督等一系列措施。雅典民主的总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评分标准:能从雅典民主的确立完善、雅典民主的特点、雅典民主的得失等方面得出认识,言之有据即可。示例: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雅典这个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与伯利克里等人的改革,真正实现了公民“当家作主”。这种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使得不同知识素养和判断能力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之死直接证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非理性和盲目性。但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第(1)问,由材料关键信息“公民大会的决议通常冠以‘议会和人民的决定’或‘人民决定’之名。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大会上的演说和辩论,然后再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当选执政官的财产限制由放宽而实际取消,国家一切公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委员外,都改用抽签选举,任何公民都可当选”“制定公职受酬制”“陶片放逐法是为防范有野心的独裁者而设计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第(2)问,由材料关键信息“他们大部分是文盲……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在政治辩论或法庭辩论中胜出”“希腊城邦国家的广场民主只适应小范围内简单城邦公共事务。这种民主是有缺陷的……至高无上的人民有权做任何能做的事,不受任何准则的羁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的确立完善、特点、得失等方面得出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参考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2)新认识: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3)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详解】(1)变化:根据“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得出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根据“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得出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根据“唯才是举”得出曹操强调“唯才是举”;根据“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得出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根据“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得出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2)新认识:根据“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得出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根据“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得出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根据“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得出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根据“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得出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3)综合材料,可从继承古代德才兼备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等角度分析总结。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哪些?(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农民的生活状况。(3)材料三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材料四的观点是什么?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①自给自足。②以家庭为单位。③精耕细作。④领先世界。(2)主要观点:①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②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3)关系:雇佣关系。现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特点:重农抑商作用: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详解】(1)第一小问的方式,依据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可知,方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二小问的特点,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可知,特点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根据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可知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根据材料“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可知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根据材料“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可知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根据材料“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可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3)根据材料“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可知机户和工匠的关系是雇佣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雇佣关系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4)本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二“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可知,反映的是重农抑商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会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但是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