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塘田乡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塘田乡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塘田乡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塘田乡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塘田乡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塘田乡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参考答案:D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秦简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学术观点 D.《史记》的记载参考答案:A3.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公共空间发达”、“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等,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相关内容——公民的参政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古希腊的民主范围主要是公民,不是“人人”,因此B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A项说法绝对,故排除;D项表述本身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够体现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排除D。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民主政治·公民的参政意识4.“联合国不是二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①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是在美国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③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④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动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参考答案:C6.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右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倍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参考答案:AA项时间是1949年,B项是1945年,C项是1927年,D项是周恩来1953年提出。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这一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7.“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参考答案:考点:87:启蒙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黑暗时期’”、“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可知这是启蒙运动.A项是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B项是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C项是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D项是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8.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搞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0年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维新以学习西方发展自身为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宣传忠孝精神”可以排除B项;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废除了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宣传忠孝精神”“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考点:历代改革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9.1917年著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热情欢呼“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德国的柏林D.俄国的彼得格勒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1917年”、“在东方”、“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海伦·凯勒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所以这个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俄国的彼得格勒,故选D项,故排除ABC项。10.《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④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结合题干信息“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因此选D。A、B和C军事片面的说法。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斯大林模式·影响【名师点睛】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11.公元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侯)田,争执到晋侯那里。郤至说,鄇田所在的温邑是自己的“故地”;天子使者以温邑先后赐封的变化进行反驳,最后取得了晋侯支持,承认鄇田属“王室之邑”。该事件表明A.井田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B.国有土地的面积不断缩小C.周王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遭破坏D.晋侯主张维护土地国有制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这违背了分封制层层向下分封爵位和授土授民的原则,反映了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权威和实力衰弱。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井田制与土地私有制及其变化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涉及周王室与各级贵族争田,争夺土地使用权。没有体现国有土地的变化信息,B项排除;晋候支持周王室主张不等于晋候支持土地国有制,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例如,材料核心信息是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例如,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其根源在于周王室权威和实力的下降。12.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据材料“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秦国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保证了税收来源,故A正确。当时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故B错误。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过于绝对,当时法家思想占主导,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且过于绝对,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作用【名师点睛】秦代中央集权制,形成于战国时期。例如,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保证了税收来源,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3.《史记》载,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地方推行行政区域化

B.人民渴望统一C.赢政雄才大略

D.王公大臣安分守己参考答案:A14.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孙中山参考答案:B15.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B.都否定“天理”的存在C.都反思了当时的正统思想D.都挑战权威、反对孔子参考答案:C【详解】近代思想启蒙主要表现为反专制求民主,反愚昧求科学,由此可知王阳明的主张还不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故A项错误;王阳明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故B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李贽强调的是“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两者都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反思,故C项正确;王阳明和李贽的主张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反对孔子,故D项错误。16.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程朱理学的盛行C.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参考答案: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宋朝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这种人性的压制必然导致在生活上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宋代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排除C项;封建阶级社会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排除D项。答案:B17.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参考答案:C18.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晚清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衣裳矣。”这种变化主要受A.经济水平的影响

B.民族危亡的影响C.民族工业的影响

D.西洋风尚的影响参考答案:D19.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立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宗教信仰,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参考答案:D20.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主要内因是A.外国资本的压迫B.日伪的经济掠夺C.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D.民族资本的薄弱参考答案:C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故答案选C项。AB项是外部因素;D项是民族工业的特点。21.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徙”“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清朝出现了手工行业雇工的反抗与罢工现象,反映了在清代商品经济发展之下,形成了雇工群体,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进行一定的斗争与反抗,冲击了传统的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能体现出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没有反映君主专制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抗的人群并不是无产阶级,故D项错误。22.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参考答案:D材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宋代路制与扩大宋朝疆域无关,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3.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东京D.明初的南京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据材料“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窦娥冤》属于元朝,时间最晚,故这位商人最可能是明初的南京商人,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可能存在关汉卿《窦娥冤》,故ABC项都错误。故选D。24.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来看崔祐是下列哪个机构的官员(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户部参考答案:B25.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

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C、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

D、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D略2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参考答案:B2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参考答案:D28.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加强思想控制,以利于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AB两项内容与中央控制地方没有关系;D项是朱熹理学关于获取“理”的做法,与本题无关;排除AB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体系29.《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A.与清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参考答案:B据材料“《南京条约》……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不能说明英国与清朝关系友好,故A项错误;惩罚充当汉奸的中国人或卖国贼,这属于中国内部事务,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免罪释放,是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侵犯了中国领土,故C项错误;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的是领事裁判权,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前提是熟练掌握《南京条约》的影响,及领土、司法主权等概念,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30.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报纸

B.广播

C.电影

D.电视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知该传播媒介具有强有力的视觉效果,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B两项;CD两项在中国起步的时间分别为1905年和1958年。故由题目中的信息“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开眼界”即可排除晚于此时间的D项,故选C。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誉察的威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和平原则中第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参考答案:(1)态度及目的:英国与日本接近,组建“英日同盟”,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势力钳制美国。美国对日本作一定让步,其目的是要拆散威胁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英日同盟”。(2)原因:欧美列强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方面矛盾激化;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得到列强认可;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以及所学可知英日接近以牵制美国;依据材料“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可知美国的态度和目的。(2)依据材料“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和所学从欧美矛盾、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中国政府外交策略以及国内五四运动斗争等回答。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两幅图片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参考答案:观点:中国古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加强多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说明:根据图片“汉朝的路网”可以发现汉朝的国都修建了道路通往四川盆地和西域。结合汉朝的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修建通往西域的道路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域的军事和行政管理,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交流。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与中原沟通不便,交通路网的建立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成都平原的管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西域和四川盆地的人口与其他边远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集中。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但也可以主要围绕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影响到人口的密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特别是要突出四川、西域的交通发展使四川、西域人口明显的增多等方面论述。33.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