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板课件_第1页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板课件_第2页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板课件_第3页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板课件_第4页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本节学习要点1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一、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胚胎期造血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骨髓造血骨髓外造血2小儿造血胚胎期造血生后造血2

二、血液特点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5×1012~7×1012/L,HGB150~220g/L,10天下降,2~3个月RBC3×1012/L,HGB110g/L,生理性贫血期;12岁达成人水平。白细胞数与分类

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较高15×109~20×109/L,生后6~12小时21×109~28×109/L,生后10天左右平均为12×109/L,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7×109~8×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两次交叉3二、二、血液特点血小板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109~250×109/L血容量新生儿约占体重10%,儿童8%~10%4二、血液特点血小板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109~2掌握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掌握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第二节小儿贫血本节学习要点125掌握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掌握营养性巨幼红细

小儿年龄新生儿期1~4月4~6个月6个月~6岁6~14岁血红蛋白量(g/L)<145<90<100<110<120一、贫血的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6小儿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2<1非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90~正常下限60~9030~60<30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144~120120~9090~60<60小儿贫血的分类

7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病因分类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其他

2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异常3失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8病因分类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2溶血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MCV(fl)MCH(pg)MCHC(%)正常值80~9428~3232~38大细胞性>94>3232~38正细胞性80~9428~3232~38单纯小细胞性<80<2832~38小细胞低色素性<80<28<32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9MCV(fl)MCH(pg)MCHC(%)正常值80~94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概述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所致,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10概

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

三个月最多。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

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3.生长发育因素4.铁的吸收障碍5.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

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2)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

病因111.

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有以下三阶段:

1)铁减少期(ID)

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

3)缺铁性贫血期(IDA)发病机制12发病

发病机制

2.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缺铁还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异常,如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胃酸分泌减少等。缺铁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13发病(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3)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非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VitB12↓→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合成↓→神经精神症状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1.一般表现(1)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2)易疲乏,不爱活动。(3)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2.髓外造血(1)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2)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临床表现

14(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1.一般表现临床表现14

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

1)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

2)可有呕吐、腹泻

3)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

4)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

15临床

非造血系统症状(2)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3)心血管系统: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临床表现

16临床

1.血象(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3)血涂片中RBC大小不均,以小型者为主,大多中心染色过浅。2.骨髓象(1)增生明显活跃。(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实验室检查

172.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有关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18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有关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

治疗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19治疗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评估心理社会状况20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评估心理社会状况20护理诊断知识缺乏营养失调活动无耐力低于机体需要量潜在并发症感染护理诊断21护理诊断知识营养活动低于机体潜在护理诊断21

护理措施1234合理安排作息指导饮食预防感染指导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健康教育

22护理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概述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23营养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1)摄入量不足(2)吸收和运输障碍(3)需要量增加

叶酸缺乏的原因(1)摄入量不足(2)药物作用(3)吸收不良(4)需要增加(5)代谢障碍

病因24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叶酸缺乏的原因病因1.叶酸↓→DNA合成↓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巨幼红细胞)→骨髓破坏→贫血2.VitB12↓→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合成↓→神经精神症状

发病机制251.叶酸↓→DNA合成↓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发病机共同表现皮肤蜡黄,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乏力、肝脾大特殊表现头发稀黄枯脆,虚胖或颜面浮肿

临床表现26临床表现26特殊表现:消化系统症状:

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神经精神症状:

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及倒退现象(维生素B12缺乏)震颤

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临床表现27特殊表现:临床表现27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缺铁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1)铁减少期(ID)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新生儿约占体重10%,儿童8%~10%根据发病机制分为3大类: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2)巨核细胞的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较多见,(3)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核分叶减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1)血小板计数<100×109/L,通常<20×109/L;(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1.外周血象(1)呈大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数减少较血红蛋白降低更明显;(3)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巨幼样变的有核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现象。2.骨髓象(1)增生明显活跃(2)RBC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3)粒细胞、巨核细胞分叶过多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实验室检查28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

去除诱因,加强营养注意护理,防治感染治疗29去除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生长发育改变活动无耐力知识缺乏营养失调30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生长发育活动知识营养30监测生长发育合理安排作息指导饮食监测指导用药观察疗效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31监测合理指导指导用药健康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1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要点

第三节出血性疾病本节学习要点1232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第三节出血性疾病本节学一、概述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正常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或反复出血的一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分为3大类:1.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1)血小板数量的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血小板功能异常3.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33一、概述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正常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或轻

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管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临床特点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4皮肤

病因1病毒感染2疫苗接种35病因

发病机制血小板相关抗体36发病(2)易疲乏,不爱活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红细胞数(×1012/L)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根据发病机制分为3大类: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2)可有呕吐、腹泻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109~250×109/L

年龄2~8岁,男女无区别感染史出血表现临床表现37(2)易疲乏,不爱活动。1.血常规(1)血小板计数<100×109/L,通常<20×109/L;(2)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

(3)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2.骨髓象

(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2)巨核细胞的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较多见,(3)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核分叶减少3.束臂试验阳性

4.血小板抗体测定辅助检查382.骨髓象辅助检查38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治疗血小板和红细胞输注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行脾切除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

治疗治疗39肾上腺一般血小板免疫抑制大剂量治疗治疗39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本节学习要点40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2<1非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90~正常下限60~9030~60<30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144~120120~9090~60<60小儿贫血的分类

41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

治疗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42治疗特殊表现:消化系统症状:

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神经精神症状:

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及倒退现象(维生素B12缺乏)震颤

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临床表现43特殊表现:临床表现43

发病机制血小板相关抗体44发病1)铁减少期(ID)(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根据发病机制分为3大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1)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3)缺铁性贫血期(IDA)(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1)铁减少期(ID)(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109~250×109/L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1)血小板计数<100×109/L,通常<20×109/L;缺铁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红细胞数(×1012/L)(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2)巨核细胞的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较多见,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叶酸↓→DNA合成↓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低于同龄儿。(2)易疲乏,不爱活动。(2)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1)铁减少期(ID)(1)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有以下三阶段: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红细胞数(×1012/L)(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1)铁减少期(ID)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28×109/L,生后10天左右平均为12×109/L,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7×109~8×109/L。(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2)巨核细胞的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较多见,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正常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或反复出血的一组疾病。年龄2~8岁,男女无区别1)铁减少期(ID)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巨幼红细胞)→骨髓破坏→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VitB12↓→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合成↓→神经精神症状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缺铁性贫血期(IDA)(1)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及倒退现象(维生素B12缺乏)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2)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1)呈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数(×1012/L)(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非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

年龄2~8岁,男女无区别感染史出血表现临床表现451)铁减少期(ID)(1)血小板计数<100×109/L,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本节学习要点46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一、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胚胎期造血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骨髓造血骨髓外造血47小儿造血胚胎期造血生后造血2

二、血液特点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5×1012~7×1012/L,HGB150~220g/L,10天下降,2~3个月RBC3×1012/L,HGB110g/L,生理性贫血期;12岁达成人水平。白细胞数与分类

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较高15×109~20×109/L,生后6~12小时21×109~28×109/L,生后10天左右平均为12×109/L,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7×109~8×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两次交叉48二、二、血液特点血小板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109~250×109/L血容量新生儿约占体重10%,儿童8%~10%49二、血液特点血小板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109~2掌握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掌握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第二节小儿贫血本节学习要点1250掌握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掌握营养性巨幼红细

小儿年龄新生儿期1~4月4~6个月6个月~6岁6~14岁血红蛋白量(g/L)<145<90<100<110<120一、贫血的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51小儿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2<1非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90~正常下限60~9030~60<30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144~120120~9090~60<60小儿贫血的分类

52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病因分类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其他

2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异常3失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53病因分类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2溶血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MCV(fl)MCH(pg)MCHC(%)正常值80~9428~3232~38大细胞性>94>3232~38正细胞性80~9428~3232~38单纯小细胞性<80<2832~38小细胞低色素性<80<28<32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54MCV(fl)MCH(pg)MCHC(%)正常值80~94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概述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所致,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55概

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

三个月最多。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

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3.生长发育因素4.铁的吸收障碍5.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

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2)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

病因561.

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有以下三阶段:

1)铁减少期(ID)

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

3)缺铁性贫血期(IDA)发病机制57发病

发病机制

2.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缺铁还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异常,如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胃酸分泌减少等。缺铁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58发病(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3)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非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VitB12↓→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合成↓→神经精神症状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1.一般表现(1)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2)易疲乏,不爱活动。(3)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2.髓外造血(1)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2)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临床表现

59(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1.一般表现临床表现14

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

1)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

2)可有呕吐、腹泻

3)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

4)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

60临床

非造血系统症状(2)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3)心血管系统: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临床表现

61临床

1.血象(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3)血涂片中RBC大小不均,以小型者为主,大多中心染色过浅。2.骨髓象(1)增生明显活跃。(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3)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实验室检查

622.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有关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6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有关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

治疗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64治疗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评估心理社会状况65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评估心理社会状况20护理诊断知识缺乏营养失调活动无耐力低于机体需要量潜在并发症感染护理诊断66护理诊断知识营养活动低于机体潜在护理诊断21

护理措施1234合理安排作息指导饮食预防感染指导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健康教育

67护理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概述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68营养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1)摄入量不足(2)吸收和运输障碍(3)需要量增加

叶酸缺乏的原因(1)摄入量不足(2)药物作用(3)吸收不良(4)需要增加(5)代谢障碍

病因69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叶酸缺乏的原因病因1.叶酸↓→DNA合成↓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巨幼红细胞)→骨髓破坏→贫血2.VitB12↓→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合成↓→神经精神症状

发病机制701.叶酸↓→DNA合成↓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发病机共同表现皮肤蜡黄,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乏力、肝脾大特殊表现头发稀黄枯脆,虚胖或颜面浮肿

临床表现71临床表现26特殊表现:消化系统症状:

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神经精神症状:

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及倒退现象(维生素B12缺乏)震颤

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临床表现72特殊表现:临床表现27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2)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缺铁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1)铁减少期(ID)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新生儿约占体重10%,儿童8%~10%根据发病机制分为3大类: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2)巨核细胞的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较多见,(3)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核分叶减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1)血小板计数<100×109/L,通常<20×109/L;(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1.外周血象(1)呈大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数减少较血红蛋白降低更明显;(3)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巨幼样变的有核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现象。2.骨髓象(1)增生明显活跃(2)RBC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3)粒细胞、巨核细胞分叶过多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实验室检查73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

去除诱因,加强营养注意护理,防治感染治疗74去除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生长发育改变活动无耐力知识缺乏营养失调75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生长发育活动知识营养30监测生长发育合理安排作息指导饮食监测指导用药观察疗效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76监测合理指导指导用药健康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1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要点

第三节出血性疾病本节学习要点1277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第三节出血性疾病本节学一、概述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正常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或反复出血的一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分为3大类:1.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1)血小板数量的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血小板功能异常3.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78一、概述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正常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或轻

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管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临床特点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9皮肤

病因1病毒感染2疫苗接种80病因

发病机制血小板相关抗体81发病(2)易疲乏,不爱活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红细胞数(×1012/L)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铁的丢失过多(1)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腱反射亢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根据发病机制分为3大类: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等(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2)可有呕吐、腹泻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109~250×109/L

年龄2~8岁,男女无区别感染史出血表现临床表现82(2)易疲乏,不爱活动。1.血常规(1)血小板计数<100×109/L,通常<20×109/L;(2)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

(3)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2.骨髓象

(1)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2)巨核细胞的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较多见,(3)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核分叶减少3.束臂试验阳性

4.血小板抗体测定辅助检查832.骨髓象辅助检查38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治疗血小板和红细胞输注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行脾切除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

治疗治疗84肾上腺一般血小板免疫抑制大剂量治疗治疗39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本节学习要点851熟悉各年龄期小儿造血特点2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液特点第一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2<1非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90~正常下限60~9030~60<30新生儿血红蛋白量(g/L)144~120120~9090~60<60小儿贫血的分类

86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红细胞数(×1012/L)3~42~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