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shēngmìng)活动的调节第一页,共48页。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shēngmìng)活动的调节第一页,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6.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7.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8.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9.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Ⅱ Ⅱ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Ⅰ实验与探究能力1.以反射弧、突触模式图、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为背景,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2.以稳态调节的机制为主线,结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命题3.以人类健康为主线命制非选择题,考查相关知识第二页,共48页。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 Ⅱ1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的调节第三页,共48页。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的调节第三考点(kǎodiǎn)神经(shénjīng)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结构基础——反射弧。 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 2.神经调节的基本(jīběn)方式:反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第四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神经(shénjīng)调节的结构基 【考点对应练】 1.在某人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rúguǒ)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人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受,但能运动 [解析]感受器受刺激后兴奋可传导到神经中枢(shénjīnɡzhōnɡshū),可再由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由于传出神经受阻,肌肉不能收缩。 [答案]C第五页,共48页。 【考点对应练】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第五页,共4考点(kǎodiǎn)兴奋(xīngfèn)的传导 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后,由相对(xiāngduì)__________变为显著____________的过程。感受外界刺激静止状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活跃状态(1)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内负外正内正外负(2)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双向传递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
(3)特点:________________。第六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兴奋(xīngfèn)的传导 1.兴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jiégòu):突触前膜、突触间隙、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单向(dānxiànɡ)传递第七页,共48页。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后膜单向(dānxiànɡ【考点(kǎodiǎn)对应练】2.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zǔchénɡbùfèn)),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第八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对应练】)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 [解析(jiěxī)]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A选项正确;根据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出a、b、c、d、e分别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所以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结构c含有突触,所以兴奋在结构c的传导速度慢于结构b的传导速度;Ⅱ为突触后膜,该处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答案(dáàn)]A第九页,共48页。 [解析(jiěxī)]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考点(kǎodiǎn)神经系统的分级(fēnjí)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各级神经中枢功能(gōngnéng)不同,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记忆思维
(1)功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__________、学习、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第十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神经系统的分级(fēnjí)调节和(2)大脑皮层(dànǎo-pícéng)言语区:看懂文字(wénzì)讲话(jiǎnghuà)听懂话第十一页,共48页。(2)大脑皮层(dànǎo-pícéng)言语区:看懂文字【考点(kǎodiǎn)对应练】3.下列有关(yǒuguān)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yǔyán)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答案]B第十二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对应练】3.下列有关(yǒuguā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由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但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有感觉但无效应一、反射和反射弧1.组成(zǔchénɡ)及功能:第十三页,共48页。反射弧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2.反射弧只有(zhǐyǒu)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fǎnshè)活动都不能完成。 3.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经综合分析(fēnxī)后,神经中枢发出兴奋或抑制,导致发出的神经冲动加强或抑制。
4.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中枢神经是指脑和脊髓。感觉(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汇集部位称神经节,运动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是脑和脊髓灰质。第十四页,共48页。2.反射弧只有(zhǐyǒu)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 5.中间(联络)神经元分布(fēnbù)在脑和脊髓灰质中;膝跳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之一,只含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反射活动越复杂,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越多。 6.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①感受器→……→效应器;②脊髓灰质后角→……→前角;③传入神经(chuánrù-shénjīng)→……→传出神经;④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第十五页,共48页。 5.中间(联络)神经元分布(fēnbù)在脑和脊髓灰质中;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典例】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jiégòu),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bùfen)可能是()A.感受器C.传入神经(chuánrù-shénjīng)和效应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效应器第十六页,共48页。刺激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 [解析]第一步,提取隐含信息。①由“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可知破坏的只有四种可能:左后肢的感受器、左后肢效应器、左后肢传入神经、左后肢传出神经。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fǎnyìng)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第十七页,共48页。 [解析]第一步,提取隐含信息。①由“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第十 第二步,分析选项。A、B项,只破坏左后肢感受器,或破坏左后肢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时,两后肢都将收缩,与题目不符(bùfú);C项,破坏左后肢传入神经,刺激左后肢,两侧后肢都不收缩;破坏左后肢效应器,刺激右后肢,只有左后肢不收缩,与题目相符;D项,只破坏左后肢效应器,刺激左后肢时,则只有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答案(dáàn)]C第十八页,共48页。 第二步,分析选项。A、B项,只破坏左后肢感受器,或破[答【举一反三1】(双选)下列有关神经调节(tiáojié)相关知识的描述,不正确(zhèngquè)的是() A.反射(fǎnshè)是脊椎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反射(fǎnshè)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fǎnshè) C.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出现运动障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D.用适宜的电流刺激肌肉,导致肌肉的收缩,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fǎnshè),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fǎnshè)弧第十九页,共48页。【举一反三1】(双选)下列有关神经调节(tiáojié)相 [解析]反射弧完整还必须(bìxū)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形成反射;C项,没有感觉产生,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出现运动障碍,损伤的可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答案(dáàn)]BC第二十页,共48页。 [解析]反射弧完整还必须(bìxū)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形成反二、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的传导1.比较(bǐjiào)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tūqǐ)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如下图:(2)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第二十一页,共48页。二、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2.静息电位(diànwèi)、动作电位(diànwèi)的比较: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图形实质膜对K+有通透性,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外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没有局部电流膜内:兴奋→未兴奋膜外:未兴奋→兴奋第二十二页,共48页。2.静息电位(diànwèi)、动作电位(diànwèi动作电位的特点(tèdiǎn)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刺激达不到一定强度(一定阈值),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无),一旦产生,幅度(fúdù)就达到最大值(全)。幅度(fúdù)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二十三页,共48页。动作电位的特点(tèdiǎn)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3.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传导的特点:(1)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bùwèi)→未兴奋部位(bùwèi),双向传导。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第二十四页,共48页。3.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2)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chuándì)。①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②由于突触的单向(dānxiànɡ)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guīlǜ)地进行。第二十五页,共48页。(2)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chuá【典例】(双选)下图为人体(réntǐ)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刺激A处,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兴奋从B传到D,存在(cúnzài)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第二十六页,共48页。【典例】(双选)下图为人体(réntǐ)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答案(dáàn)]AC[解析]第一步,分析图形。图中有三个神经元,皮肤细胞A为感受器,细胞E为效应器,神经细胞B、C、D分别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动作电位时,主要是Na+内流;B项,a处为传入神经纤维,b处与效应器相连,刺激(cìjī)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C项,刺激(cìjī)A处,先在a兴奋,之后才在b处兴奋,所以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第二十七页,共48页。[答案(dáàn)]AC[解析]第一步,分析图 【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2】(2013年四川)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shōusuō),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第二十八页,共48页。 【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2】(20 [解析(jiěxī)]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知识。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所以“神经-肌接头”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A项正确;电刺激①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能够使肌肉收缩和电流计偏转,B项正确;电刺激②处,由于“神经—肌接头”类似于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所以不能传到电流计,不会有变化,C项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项正确。[答案(dáàn)]C第二十九页,共48页。 [解析(jiěxī)]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知识。神轴突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的结构突触小泡①是突触小体内的囊泡结构,里面有神经递质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常见的突触类型:①轴突—细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三、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几个常见概念的比较:第三十页,共48页。轴突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续表)轴突神经(shénjīng) 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①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②传递顺序: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受体:与轴突相邻(xiānɡlín)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④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递质 ⑥神经递质的分泌(fēnmì):方式是胞吐,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 性第三十一页,共48页。(续表)轴突 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递质第三十一页,共48页 2.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需消耗能量)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pòhuài)而失活,或被移走而停止作用,因此一次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的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的产生。当递质没有被及时破坏(pòhuài),则会形成连续的兴奋或抑制。(3)信号(xìnhào)转换:电信号(xìnhào)→化学信号(xìnhào)→电信号(xìnhào)。第三十二页,共48页。 2.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特异性结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chuándì)的特点: (1)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传导延搁:递质的产生、释放和作用需要一定时间。 (3)易受组织液中物质(wùzhì)的影响: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wùzhì)能影响兴奋的传导,影响组织液理化性质稳定的因素也将影响递质的传递。第三十三页,共48页。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chuándì)的特点: (1)单4.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wèntí)分析:(1)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xīngfèn),d点后兴奋(xīngfèn),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第三十四页,共48页。4.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wèntí)分析:(1)(2)在神经元间:①刺激(cìjī)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xiāngfǎn)的偏转。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xīngfèn),d点兴奋(xīngfèn),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第三十五页,共48页。(2)在神经元间:①刺激(cìjī)b点,(ab=bd)5.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shíyàn)验证:(1)验证(yànzhèng)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方法设计:刺激图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tóngshí)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第三十六页,共48页。5.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shíyàn)验证:(1)验证(yà(2)验证(yànzhèng)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fāngfǎ)设计:先刺激图a处,测量c处电位变化;再电激c处,测量(cèliáng)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第三十七页,共48页。(2)验证(yànzhèng)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典例】下图甲表示(biǎoshì)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biǎoshì)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 A.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①→②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bùwèi)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第三十八页,共48页。【典例】下图甲表示(biǎoshì)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 [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在突触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jiànxì)的方式是胞吐;在拔牙时感觉不到疼痛,那么疼痛的信号没有经过大脑,否则就应该有疼痛的感觉,或者是大脑被麻痹,但这是局部麻醉,不是全身麻醉,显然不会麻痹大脑,所以只能是疼痛信号没有传入大脑。[答案(dáàn)]C第三十九页,共48页。 [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答【举一反三3】(2013年海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jiěxī)]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答案]B第四十页,共48页。【举一反三3】(2013年海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xù结构功能(及异常症)脑大脑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语言中枢运动性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失读症小脑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下丘脑与血压、心跳、呼吸、消化、内分泌、体温、糖代谢、水分平衡等的调节有关,也与一些本能有关脑干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①由白质和灰质构成②白质起传导作用,灰质是低级的反射中枢四、高级(gāojí)神经中枢的调节第四十一页,共48页。结构功能(及异常症)脑大脑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语生理或病理现象神经中枢的参与(或损伤)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考试专心答题时(不涉及听力考试)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W区(高级中枢),H区和S区不参与“千手观音”聋哑人学习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理(shēnglǐ)或病理的分析第四十二页,共48页。生理或病理现象神经中枢的参与(或损伤)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典例】(双选)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xìtǒng)的功能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 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zhōngshū)如呼吸和心血管中枢(zhōngshū)在脑干 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zhōngshū) [解析]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等,也包含着运动、感觉等功能;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属于低级反射,中枢(zhōngshū)为低级中枢(zhōngshū)。 [答案]BC第四十三页,共48页。【典例】(双选)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xìtǒng)的功能叙 【举一反三4】(2013年福建)为探究(tànjiū)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hòuchè)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第四十四页,共48页。 【举一反三4】(2013年福建)为探究(tànjiū)请回答(huídá):(1)表中用于评价(píngji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kězhī)__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①00.181.5622.7②0.050.291.3723.1③10.571.0826.9④21.050.7636.4第四十五页,共48页。请回答(huídá):(1)表中用于评价(píngjià)大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shíyàn)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shuǐjiě)速度越______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jìyì)转化为长期记忆(jìy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第四十六页,共48页。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 [解析](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jìyì)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第④组大鼠学习记忆(jìyì)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biànhuà)。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慢。(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duǎnqī)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第四十七页,共48页。 [解析](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jìyì)能力的指[答案](1)到达(dàodá)原平台水域时间第④(2)突触间隙(jiànxì)电位(diànwèi)乙酰胆碱酯胆碱(3)慢(4)重复训练第四十八页,共48页。[答案](1)到达(dàodá)原平台水域时间第④(2)突触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shēngmìng)活动的调节第一页,共48页。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shēngmìng)活动的调节第一页,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6.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7.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8.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9.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Ⅱ Ⅱ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Ⅰ实验与探究能力1.以反射弧、突触模式图、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为背景,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2.以稳态调节的机制为主线,结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命题3.以人类健康为主线命制非选择题,考查相关知识第二页,共48页。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 Ⅱ1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的调节第三页,共48页。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的调节第三考点(kǎodiǎn)神经(shénjīng)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结构基础——反射弧。 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 2.神经调节的基本(jīběn)方式:反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第四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神经(shénjīng)调节的结构基 【考点对应练】 1.在某人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rúguǒ)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人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受,但能运动 [解析]感受器受刺激后兴奋可传导到神经中枢(shénjīnɡzhōnɡshū),可再由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由于传出神经受阻,肌肉不能收缩。 [答案]C第五页,共48页。 【考点对应练】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第五页,共4考点(kǎodiǎn)兴奋(xīngfèn)的传导 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后,由相对(xiāngduì)__________变为显著____________的过程。感受外界刺激静止状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活跃状态(1)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内负外正内正外负(2)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双向传递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
(3)特点:________________。第六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兴奋(xīngfèn)的传导 1.兴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jiégòu):突触前膜、突触间隙、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单向(dānxiànɡ)传递第七页,共48页。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后膜单向(dānxiànɡ【考点(kǎodiǎn)对应练】2.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zǔchénɡbùfèn)),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第八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对应练】)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 [解析(jiěxī)]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A选项正确;根据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出a、b、c、d、e分别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所以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结构c含有突触,所以兴奋在结构c的传导速度慢于结构b的传导速度;Ⅱ为突触后膜,该处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答案(dáàn)]A第九页,共48页。 [解析(jiěxī)]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考点(kǎodiǎn)神经系统的分级(fēnjí)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各级神经中枢功能(gōngnéng)不同,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记忆思维
(1)功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__________、学习、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第十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神经系统的分级(fēnjí)调节和(2)大脑皮层(dànǎo-pícéng)言语区:看懂文字(wénzì)讲话(jiǎnghuà)听懂话第十一页,共48页。(2)大脑皮层(dànǎo-pícéng)言语区:看懂文字【考点(kǎodiǎn)对应练】3.下列有关(yǒuguān)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yǔyán)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答案]B第十二页,共48页。【考点(kǎodiǎn)对应练】3.下列有关(yǒuguā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由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但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有感觉但无效应一、反射和反射弧1.组成(zǔchénɡ)及功能:第十三页,共48页。反射弧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2.反射弧只有(zhǐyǒu)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fǎnshè)活动都不能完成。 3.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经综合分析(fēnxī)后,神经中枢发出兴奋或抑制,导致发出的神经冲动加强或抑制。
4.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中枢神经是指脑和脊髓。感觉(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汇集部位称神经节,运动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是脑和脊髓灰质。第十四页,共48页。2.反射弧只有(zhǐyǒu)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 5.中间(联络)神经元分布(fēnbù)在脑和脊髓灰质中;膝跳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之一,只含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反射活动越复杂,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越多。 6.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①感受器→……→效应器;②脊髓灰质后角→……→前角;③传入神经(chuánrù-shénjīng)→……→传出神经;④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第十五页,共48页。 5.中间(联络)神经元分布(fēnbù)在脑和脊髓灰质中;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典例】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jiégòu),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bùfen)可能是()A.感受器C.传入神经(chuánrù-shénjīng)和效应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效应器第十六页,共48页。刺激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 [解析]第一步,提取隐含信息。①由“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可知破坏的只有四种可能:左后肢的感受器、左后肢效应器、左后肢传入神经、左后肢传出神经。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fǎnyìng)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第十七页,共48页。 [解析]第一步,提取隐含信息。①由“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第十 第二步,分析选项。A、B项,只破坏左后肢感受器,或破坏左后肢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时,两后肢都将收缩,与题目不符(bùfú);C项,破坏左后肢传入神经,刺激左后肢,两侧后肢都不收缩;破坏左后肢效应器,刺激右后肢,只有左后肢不收缩,与题目相符;D项,只破坏左后肢效应器,刺激左后肢时,则只有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答案(dáàn)]C第十八页,共48页。 第二步,分析选项。A、B项,只破坏左后肢感受器,或破[答【举一反三1】(双选)下列有关神经调节(tiáojié)相关知识的描述,不正确(zhèngquè)的是() A.反射(fǎnshè)是脊椎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反射(fǎnshè)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fǎnshè) C.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出现运动障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D.用适宜的电流刺激肌肉,导致肌肉的收缩,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fǎnshè),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fǎnshè)弧第十九页,共48页。【举一反三1】(双选)下列有关神经调节(tiáojié)相 [解析]反射弧完整还必须(bìxū)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形成反射;C项,没有感觉产生,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出现运动障碍,损伤的可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答案(dáàn)]BC第二十页,共48页。 [解析]反射弧完整还必须(bìxū)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形成反二、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的传导1.比较(bǐjiào)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tūqǐ)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如下图:(2)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第二十一页,共48页。二、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2.静息电位(diànwèi)、动作电位(diànwèi)的比较: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图形实质膜对K+有通透性,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外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没有局部电流膜内:兴奋→未兴奋膜外:未兴奋→兴奋第二十二页,共48页。2.静息电位(diànwèi)、动作电位(diànwèi动作电位的特点(tèdiǎn)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刺激达不到一定强度(一定阈值),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无),一旦产生,幅度(fúdù)就达到最大值(全)。幅度(fúdù)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二十三页,共48页。动作电位的特点(tèdiǎn)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3.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传导的特点:(1)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bùwèi)→未兴奋部位(bùwèi),双向传导。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第二十四页,共48页。3.兴奋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2)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chuándì)。①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②由于突触的单向(dānxiànɡ)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guīlǜ)地进行。第二十五页,共48页。(2)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chuá【典例】(双选)下图为人体(réntǐ)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刺激A处,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兴奋从B传到D,存在(cúnzài)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第二十六页,共48页。【典例】(双选)下图为人体(réntǐ)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答案(dáàn)]AC[解析]第一步,分析图形。图中有三个神经元,皮肤细胞A为感受器,细胞E为效应器,神经细胞B、C、D分别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动作电位时,主要是Na+内流;B项,a处为传入神经纤维,b处与效应器相连,刺激(cìjī)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C项,刺激(cìjī)A处,先在a兴奋,之后才在b处兴奋,所以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第二十七页,共48页。[答案(dáàn)]AC[解析]第一步,分析图 【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2】(2013年四川)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shōusuō),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第二十八页,共48页。 【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2】(20 [解析(jiěxī)]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知识。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所以“神经-肌接头”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A项正确;电刺激①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能够使肌肉收缩和电流计偏转,B项正确;电刺激②处,由于“神经—肌接头”类似于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所以不能传到电流计,不会有变化,C项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项正确。[答案(dáàn)]C第二十九页,共48页。 [解析(jiěxī)]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知识。神轴突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的结构突触小泡①是突触小体内的囊泡结构,里面有神经递质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常见的突触类型:①轴突—细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三、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几个常见概念的比较:第三十页,共48页。轴突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续表)轴突神经(shénjīng) 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①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②传递顺序: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受体:与轴突相邻(xiānɡlín)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④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递质 ⑥神经递质的分泌(fēnmì):方式是胞吐,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 性第三十一页,共48页。(续表)轴突 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递质第三十一页,共48页 2.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需消耗能量)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pòhuài)而失活,或被移走而停止作用,因此一次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的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的产生。当递质没有被及时破坏(pòhuài),则会形成连续的兴奋或抑制。(3)信号(xìnhào)转换:电信号(xìnhào)→化学信号(xìnhào)→电信号(xìnhào)。第三十二页,共48页。 2.兴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特异性结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chuándì)的特点: (1)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传导延搁:递质的产生、释放和作用需要一定时间。 (3)易受组织液中物质(wùzhì)的影响: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wùzhì)能影响兴奋的传导,影响组织液理化性质稳定的因素也将影响递质的传递。第三十三页,共48页。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chuándì)的特点: (1)单4.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wèntí)分析:(1)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xīngfèn),d点后兴奋(xīngfèn),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第三十四页,共48页。4.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wèntí)分析:(1)(2)在神经元间:①刺激(cìjī)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xiāngfǎn)的偏转。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xīngfèn),d点兴奋(xīngfèn),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第三十五页,共48页。(2)在神经元间:①刺激(cìjī)b点,(ab=bd)5.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shíyàn)验证:(1)验证(yànzhèng)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方法设计:刺激图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tóngshí)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第三十六页,共48页。5.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shíyàn)验证:(1)验证(yà(2)验证(yànzhèng)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fāngfǎ)设计:先刺激图a处,测量c处电位变化;再电激c处,测量(cèliáng)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第三十七页,共48页。(2)验证(yànzhèng)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典例】下图甲表示(biǎoshì)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biǎoshì)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 A.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①→②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bùwèi)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第三十八页,共48页。【典例】下图甲表示(biǎoshì)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 [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在突触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jiànxì)的方式是胞吐;在拔牙时感觉不到疼痛,那么疼痛的信号没有经过大脑,否则就应该有疼痛的感觉,或者是大脑被麻痹,但这是局部麻醉,不是全身麻醉,显然不会麻痹大脑,所以只能是疼痛信号没有传入大脑。[答案(dáàn)]C第三十九页,共48页。 [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答【举一反三3】(2013年海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xùshù),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jiěxī)]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答案]B第四十页,共48页。【举一反三3】(2013年海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xù结构功能(及异常症)脑大脑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语言中枢运动性书写中枢(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BIM咨询与监理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环卫车辆驾驶员劳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美团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及绩效考核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保密协议示范文本
- 2025版房地产销售与品牌合作推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养殖牛场合作经营协议
- 2025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投标文件编制要点
- 2025年度按摩行业品牌策划与推广承包合同
- 2025年新型材料吊顶工程承包合同
- GA 838-2009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
- 应聘人员申请表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课件
- 胎儿生长受限护理查房课件
- 齐鲁医学口腔一般检查
- 基坑爆破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中心静脉压监测操作评分标准
- 诉讼费退费确认表
-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75页)
- 铁路信号运营基础第一章铁路信号概述ppt课件
- 吹填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