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诗歌鉴赏之选择题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高考复习计划:诗歌鉴赏之选择题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宋]叶梦得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②晴空。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注①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②罥:缠绕。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态,创意新奇。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等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南唐]冯延巳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她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孔巢父赴河南军[唐]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相送,“江城”点明送别的地点,“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B.首联中的“阻”既指相送之人视线为烟波所阻,又指行舟为烟波所阻。C.颔联“闻道”“更言”两词语言含糊,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D.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尾联写陈琳是为了表现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E.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四联八句,也可以是四句,也可以多于八句。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注①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轼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下列对本诗颔联和颈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材,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忱。D.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E.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了诗人前往新城县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三)[唐]杜牧雨晴九陌①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②云暖下霓旄③。少年羁络④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⑤日空高。注①九陌:汉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②夹城:长安由兴庆宫至南苑(芙蓉苑)一段双层城墙,唐玄宗与宫中后妃经此游玩曲江。③霓旄:装饰得非常漂亮的车子。④羁络:马络头。⑤颜巷:颜回所居的陋巷,后指简陋的居处。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看到的长安城非常盛大繁华,雨后天晴的景色格外优美壮丽,令人赏心悦目。B.作者用一“嫩”字写出了“晴岚”笼罩长安城的景象,间接突出了山的高大雄伟。C.天子过着奢靡的生活,耽于歌舞游乐,百姓则竞相炫富夸饰,国家一派升平气象。D.作者所写的是晚唐社会的真实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描绘充满了赞美和喜悦的情感。E.作者善于绘景,语言生动传神,“江碧柳深”四字就写出了长安城春意正浓的景象。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宋]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中无。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公子②,未解庄生天籁,刚道③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①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北宋官员。②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写他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当风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铺叙“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差别。③刚道:“硬说”的意思。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的好友,两人同是因贬官来到黄州,志同道合。他们的交游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相关记载。B.本词上阕开头两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广阔景象。C.“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把眼前的平山与快哉亭融为一体,高远空濛,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D.下阕“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广阔明净的湖面,形成一幅山水画卷。E.本词在写景外还以散文入词、以议论入词,迥异于一般写景抒情词作,表现了作者婉约细腻、自由洒脱的写作风格。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陈克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B.“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吴兴”“别愁”“孤影”。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个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个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鸟语,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注①本词是王安石晚年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沈既济《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下列对本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二句写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一种平淡、清新、宁静的色彩美。B.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于“千嶂抱”中的深幽秀美。“春风扫尘”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幽居的恬淡与闲适之情。C.“欹眠似听朝鸡早”一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使用了对比的手法。D.词人写“闻鸟语”好似“听朝鸡”一般,体现出他对早年仕宦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一心想为国分忧,期待能再展宏图。E.“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虽然写出自己年华已逝,故人已老,但是也含有对自己贪恋隐居的宁静生活而忘记国家大事的自责。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③,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③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E.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宋】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③耻还家,裴回④守归路。(选自《全唐诗》)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指作者十次上京赶考④裴回:一作“徘徊”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B.“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作者自身景况。
D.“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E.全诗语言不事雕琢,清新简朴却又能淡而有味,意境清旷又不失飘逸韵致。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李
贺①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粱、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句描写竹子倒映水中的情景,倒影与水波荡漾,泛起错杂的波光。B.第二句是倒装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在空地上的竹子绿叶婆娑,倩影斑驳。C.“露华”,就是露花,即露珠。“华”通“花”。以露衬竹,间接写竹。D.第四句意思是青苔接近竹根,表示笋已长成竹。竹根有似霜白粉,故称霜根。E.“香汗”“锦鳞”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借代辛勤劳动,后者借代鱼。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送伯固①归吴中【宋】苏轼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②、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③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④。春衫犹是,小蛮针线⑤,曾湿西湖雨。【注】①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②黄耳:狗名。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陆机在洛阳时,曾将书信系在黄耳颈上,黄耳不但送到吴中陆机家中,还带回了回信。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③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④天已许:在朝廷已准许。⑤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以下对本词上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首句交代友人归吴中的缘由,表达对友人归家的理解与不舍之情。B.作者借黄犬送信的典故,暗示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以及保持通信的愿望。C.上片实写友人归途情景,叮嘱其莫惊到鸥鹭,给人“伴你同行”的亲切。D.“老子”是老人的自称,为作者自指,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朋友之间的亲近。E.作者客居他乡,将友人和自己穿插加以描写,是为“客”中送客之作。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其一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二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间”。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之乐,凸显乐观精神。C.“凭君”一句针对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封一事,极写心中的痛恨之情。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事”反讽战事的频繁。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只用意三分,委婉曲折;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1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甲诗送僧往湖南刘商乙诗送濬上人刘商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注】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甲诗“闲”字写出诗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C、甲诗末句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E、两诗皆以实写手法,融诗之趣与画之美为一体,视觉冲击力强。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军中乐[南宋]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入。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答案1、答案AD解析A项“意境凄清迷蒙”错。D项“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错,此处为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2、答案BE解析A项“天长烟远”是一种整体的、开阔的意境,而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剧烈的变化,说“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不准确。3、答案DE解析D项“表现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错,这里是将孔巢父比作陈琳。E项“也可以是四句”错,四句是绝句。4、答案AC解析A项“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并不呼应。C项此句意为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5、答案BD解析B项“嫩”字主要写晴岚的轻盈、薄透和飘动之感,并非间接突出山的高大。D项由注释中的唐玄宗以及诗中所描写的社会繁荣,可知诗歌写的是盛唐至中唐时的生活;“赞美喜悦之情”错。6、答案CE解析C项“眼前的平山堂”错误,此处是虚景。E项“表现了作者婉约细腻的写作风格”错误。7、答案BE解析B项3分,E项2分。B项“拟人”错误,E项“语言清新淡雅”错误。8、答案BD解析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D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9、答案DE解析D“为国分忧,期待能再展宏图”表述错误,该词反映的是词人退隐后的生活情趣,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无比向往,3分。E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并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自责”表述错误,2分。10、答案AC解析A.没有用比喻。C.“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错,应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11、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