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最新体育类素材---这就是中华体育精神目录:01奥林匹克运动的“北京时间”:一起向未来02给热爱运动的孩子们更多空间03这就是中华体育精神04全民全运迈向新征程05相约粤港澳,不见不散06雨中见证热血沸腾正文01奥林匹克运动的“北京时间”:一起向未来作者:张丹《光明日报》(2021年09月30日
14版)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东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特殊的一届奥运会。赛场上,各国运动健儿同台竞技给疫情笼罩下的世界带来激情和梦想,也让人们对明年春天召开的2022北京冬奥会更加充满期待和希望。但与此同时,西方反华势力也持续进行着抹黑北京冬奥会的一系列政治操弄。自今年年初起,西方反华势力借奥运会议题,发起了针对中国的政治战、外交战和舆论战。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政客以中国所谓涉疆问题为借口,呼吁各国“外交抵制”2022北京冬奥会。向来紧随美国的欧洲议会,也通过决议对北京冬奥会发难,叫嚣“欧洲理事会应该抵制北京冬奥会”。把体育问题政治化是西方反华势力的一贯伎俩,早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前夕,美国就曾借题发挥,污蔑抹黑中国。所谓“外交抵制”北京2022冬季奥运会不过是故伎重演。对中国的施压,反映了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敌意,也充分暴露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极度虚伪的“双标”立场和时空错乱般的霸权思维。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要求,将体育运动政治化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精神,损害的是各国运动员的利益和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奥运会不仅是一场全世界的体育盛会,更是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运动员之间的一次交流,是增进理解、促进和平与对话的最好平台。中国自古有“智者搭桥,愚者筑墙”的说法。以桥通天堑,越走越宽;以墙阻联系,注定四面碰壁。奥运会旨在架桥,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那些鼓噪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西方政客,实际上是在筑墙。在全球化时代筑墙是何其愚蠢的行径,这种扭曲和狭隘的心态同世界发展大局格格不入。今日之中国已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和平崛起加剧了美国反华政客的焦虑与不安。他们排斥和围堵中国,把中国的合理诉求看作对美国利益的损害,把中国的正常发展视为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为了打压中国,美国一些人抱残守缺,固守霸权思维,强化孤立主义,在对华政策制定上越来越妄动和极端,与中美两国人民希望加强交流合作的愿望背道而驰,这不仅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利益,也将危及美国民众的福祉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交流互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相融共生的态度去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世界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发展。奥林匹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运动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深深镌刻着文明前行的烙印,它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力量和人类团结。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日前表决通过,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更团结”,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新内涵。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更团结”的表述重在倡导超越国别、种族、意识形态分歧,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了人们对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渴望。“更团结”不仅是奥运理念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最可贵的体现,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升华,蕴含着人们对更合理的世界秩序的期盼与追求,与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启示:人类命运与共,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创造美好未来。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休戚与共,同舟共济。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平等对话,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包容。和平发展所构想的理想国际环境,无论是国际关系格局还是奥运格局,都应当是多元多极多赢的局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有着内在高度契合性。历史和现实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鼓噪“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新冷战论调,人为造成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而对抗将把人类引入绝境。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后疫情时代,人类正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倡导卓越、友谊、尊重和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通过体育运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体现了奥运会的永恒理念。和合共生,美美与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奥林匹克运动将成为黑暗隧道尽头的光芒,将把斑斓多姿的人类文明汇聚在一起,庆祝团结与坚韧。“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将再次照亮通往共同美好未来的道路。世界因交流而精彩。北京2022冬奥会必将彰显文化和团结的力量,以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搭建起人心互通的桥梁,一起向未来。(作者:张丹,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02给热爱运动的孩子们更多空间作者:陈城《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9日
04版)9月18日,全运会男足U20组别(20岁以下年龄组)决赛和铜牌赛在咸阳奥体中心进行。一群不满20岁的年轻人,冒雨在绿茵场上奋力拼抢。决赛中新疆队1比2不敌浙江队,屈居亚军,但这是新疆队首次打入全运会男足U20组别决赛。这样的成绩与足球青训密切相关。据了解,进入U20组别决赛的8支参赛队,除新疆队外都由中超球队的青训球员组成。新疆队球员则来自新疆足协培养的青训足协。众所周知,中国足球的未来必须依靠青训球员,且数量越多越好。新疆队在近些年全运会上的成绩也表明,青训做得好,足球才有希望。足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在我国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而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现状,也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人们不会忘记国足冲进世界杯决赛圈的喜悦,也不会忘记近些年来中国足球并未取得更好成绩的现实。解决中国足球现状问题需要时间,发展青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案之一,而做好青训工作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给爱好足球的孩子们更多空间。在现实中,不少青少年想拥有一块空地踢球,这样的诉求往往都很难实现。虽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健身运动场地被开辟建设起来,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受制于此,一些有天分且热爱足球的青少年缺乏施展空间,这成为阻碍足球运动发展的原因之一。除了场地空间,家庭、学校、社会还应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学业负担固然重,但体育运动不能少。让青少年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能增强他们的体质,进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当下,从体育进中考等变化就可以看出,体育不再是被忽视的学科,体育运动对家庭、学校、社会而言也不再是浪费时间的举动。不仅是足球,更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都应为青少年开辟出来。这也是开展全民健身、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举办全运会的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全民健身,进一步推进群众体育运动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给热爱运动的孩子们更多空间,不仅对青少年个体成长有利,而且还能促进中国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03这就是中华体育精神作者:本报评论员《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7日
01版)9月15日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千年古都陕西西安开幕。接下来十几天,我们将再一次见证中国健儿的奋勇争先,再一次见证中华体育精神的璀璨夺目!“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牌数的增长,0.01秒的突破,体育事业的昂首阔步,索解背后原因,都不难发现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几天在网络平台曾有人提问:“全运会是什么难度?”有个高票回答是:“也不难,几个奥运冠军争一个全国冠军。”幽默的回答以一种云淡风轻的方式,点出了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的分量。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让《义勇军进行曲》在赛场上响起了38次,通过惊艳世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体育精神。经历过东京奥运的淬炼,在本届全运会上,相信运动员们也将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不断创造新的纪录。今天,体育已经成为全民话题,获得举国关注。人们关注体育、热爱体育,既因为体育赛事的精彩,也因为体育精神的动人。赛场上的争分夺秒、自强不息,也激励着全社会只争朝夕、拼搏奋进,赛场内外、举国上下,共沐中华体育精神的洗礼。“全民全运、同心同行”是本届全运会的主题,本届全运会将举行19个大项、185个小项的群众组比赛,并首次设立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全运会“服务全民”的色彩更为浓厚,发展动力更为长久。体育以深入肌理的方式,广泛而普遍地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民的身体素质显著增强。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体育精神也将由运动会辐射到全社会,在“野蛮其体魄”的同时“文明其精神”,凝聚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一部体育史,也是文明史,体育标记了中华民族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从刘长春“一个人的奥运”,到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431名运动员参加30个大项、225个小项的比赛;从“中国何时才能办一届奥运”的喟叹,到北京即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从积贫积弱,到现在全民运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一路走来,何其不易!透过这个历史进程我们看到,中国体育强起来了,中华体育精神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了!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大幕已经开启,我们满怀期待:在赛场上,运动健儿必将献上一场场紧张而刺激的精彩赛事;在更广阔的大地上,全体中华儿女也必将谱写厚重而深沉的精神史诗!(本报评论员)04全民全运迈向新征程作者:本报评论员《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5日
01版)今天,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开幕。这届全运会,是北京冬奥会前我国举办的规格和水平最高的体育赛事,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必将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是一届精彩圆满的全运盛会。拥有“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陕西,体育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古代中国体育的主要发源地,陕西自古盛行舞蹈、骑术、狩猎、球类和百戏等。近代以来,陕西体育特色鲜明。当年在延安蓬勃开展的红色体育,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奠定了基础。现在,伴随十四运会筹办工作的开展,陕西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己任,借筹办全运会的东风,推进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运动会”就此拉开序幕。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创办60多年来,全运会一直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宝贵的群众基础。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而且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城市风貌的舞台,历届全运会都展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昂扬风貌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本届全运会以“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为主题,35个竞技比赛大项中有29个分布在陕西的13个地市,提升了当地居民对体育竞赛和运动健身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同时,19个群众比赛项目也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首次设立的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四个展演项目以线上比赛的形式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766支队伍、6800多人参赛。“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组织开展上千场,引导群众参与全运、融入全运、共享全运,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重要载体,全运会对提升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凝聚体育精神、提振民族自信心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还有不到半年时间,我国将迎来2022北京冬奥会,世界目光将再次聚焦中国、聚焦北京。本届全运会一定能够进一步营造全民体育全民健身氛围,促进竞技体育更上台阶,让运动健儿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继承自东京奥运、延续到北京冬奥。预祝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成功!今夜,告别西安
05相约粤港澳,不见不散作者:本报十四运报道组《光明日报》(2021年09月28日
09版)熊熊燃烧了13天的全运会圣火,今晚在古城西安的夜空中缓缓熄灭。作为首次在西部地区举办的全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以澎湃的活力、鲜明的特色,以及三秦大地人民特有的质朴和热情,为这个拥有62年历史的经典赛事续写了精彩篇章,给国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人员参与度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全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们追求奥林匹克梦想,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格言的最佳舞台,也是带动全民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良好契机。共有12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的第十四届全运会,还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举办的首个国内重大综合性体育赛事,同时也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举办的规格和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呈现精彩赛事,成为组织者的重要课题。经过13天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十四运会不仅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开辟了许多办赛新模式。十四运会恰逢陕西雨季,这也为全运会增添了不同的风采。在雨中,我们看到了曲棍球与足球的别样水花印记,看到了马拉松选手的雨中“跑酷”,看到了陕西人民对全运会的饱满热情。赛场上,我们见证着新项目的崛起,见证着乒乓球、游泳、跳水等项目的精彩角逐,见证着运动健儿不断突破自我、刷新成绩的激动时刻。始于十三运会的群众比赛活动本届增加59个小项,总数达到185个,并把部分群众比赛活动的决赛放在开幕式后举办,进一步扩大群众比赛活动在全运会体系中的影响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热情。每一次突破都孕育着新生与成长,蕴藏着未来与希望。全运会不仅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舞台与支撑,而且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有力平台,为我国早日建成体育强国提供强劲支撑,将使中国体育的筋骨更加强健、中华民族的神采更加飞扬。今夜,随着全运会旗交到粤港澳地区代表的手中,全运会将进入“粤港澳时间”——这将是新中国历史上,全运会首次由三地区联合承办。粤港澳地区本就有着体育交流的传统,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必将带动粤港澳体育专业水平更上新台阶,也将有利于三地民众拥抱健康生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粤港澳携手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西汉时期,张骞自长安出发向西而去,“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伟大的丝绸之路就此开启。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虽已远去,但中欧班列“长安号”却日渐火爆。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虽然全运圣火暂时熄灭,但拼搏永不谢幕,奋斗仍在征途。让我们背起行囊,向四年后的十五运会进发,在粤港澳大湾区书写新的拼搏篇章,刷新人生新的成绩。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体育代表团代团长郑景亮在十四运会期间向全国运动健儿发出的邀请:“2025年,欢迎来大湾区参赛。我们会展现一届精彩的全运会。”今夜,我们告别西安。此刻,我们相约粤港澳。2025,我们不见不散!(本报西安9月27日电
本报十四运报道组:记者王东、郭红松、黄小异、陈城、陈芃朴,见习记者李洁,光明网记者范瑾、刘希尧)品读全运会满满文化味(体坛观澜)晨曦《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3日
第
13版)全运会与举办城市的当地文化相结合,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镌刻于赛场内外的文化印记,也展示着体育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中秋佳节,十四运会运动员村,组委会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参赛选手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在华裳体验展点,轻挽云鬓、巧施绛唇、眉间一点朱砂,片刻间,赛场上英姿飒爽的田径选手夏思凝便化身盛唐女子。包括运动员村在内的十四运会全运村中,陕西的厚重历史与文化随处可见,夏思凝的华丽变装,不过是汉唐古韵与体育盛会碰撞的浪花一朵。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十四运会媒体记者村中,汉服体验馆、秦砖汉瓦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散落其间,引人驻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229个非遗项目集中展示,西安鼓乐、华州皮影、凤翔泥塑、澄城刺绣等各有特色、亮点纷呈。从十运会至今,全运会走进更多省份,组委会往往会注重与当地文化的结合。无论是命名为“东荷西柳”的山东全运会主场馆群,还是取材于杨柳青年画的天津全运会吉祥物“津娃”,都因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令人印象深刻。同样,在十四运会上,从以宝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窑洞为设计灵感的十四运会会徽,到以“秦岭四宝”为原型的十四运会吉祥物,无不具有浓郁的“陕味元素”。西安奥体中心把“丝绸之路”的厚重历史和西安市花石榴花有机结合起来,更是展现了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城市的完美结合。文化印记还镌刻于赛场之内。4年前在天津举行的十三运会增设群众项目,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在全运赛场展示其独特魅力。十四运会又进一步丰富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十四运会象棋比赛先期举行,一场浓缩了近现代象棋历史的文化展同时开启,讲述了近百年来象棋运动在我国的沧桑巨变,引得象棋大师和棋迷纷纷驻足。借助全运会,象棋文化也得到了再一次面向大众的普及机会。一届全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会。当体育与文化融合,释放出的效应是巨大的,这也让全运会不断焕发生机。06雨中见证热血沸腾作者:本报见习记者李洁本报记者王东《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9日
04版)在下午首先进行的橄榄球女子决赛中,联合队以32比0大胜江苏队,夺得冠军。在前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橄榄球队第一次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并成功突围,以22比10的成绩战胜俄罗斯奥运队,最终获得该项目的第7名,历史性地进入前八,创造了亚洲球队历史上的最佳名次。从东京奥运会回来的联合队延续了在奥运会中的水平和风采。“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全运会了,这次是第一次拿到冠军,我还是很激动的。”联合队队员陈可怡在赛后发布会上说。“从奥运会回来后,我们进行了隔离,那段时间训练条件不足,只能在室内训练,但大家都没有松懈,都在全力备战全运会的比赛。”陈可怡说。“对于她们进奥运会前八和此次夺得冠军,我一点也不意外。”北京橄榄球队总教练袁峰道,“在奥运会之前,她们进行了3年的集体备战,这是她们应得的。”“北京队,好样的!”“山东队,加油!”在此起彼伏、响彻赛场的助威声中,橄榄球男子决赛开赛。刚开赛时,北京队以7比0的优势领先山东队,但后来山东队一路逆袭,再也没有给北京队得分的机会,最终以26比7战胜北京队,斩获冠军。“今天确实非常遗憾,开局我们取得了很大优势,但后面没有抓住机会,走位也存在失位的情况,加上雨天的影响,没有打出真正的实力。”北京男子橄榄球队队员李学斌走下赛场时难过地说。“我们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北京男队从2011年建队至今已整整10年,从预赛第5名到亚军,今天能站在决赛场上,确实非常艰辛。”北京队主教练王重懿说,“我们这次进入决赛,靠的一个是实力,另一个就是奋勇拼搏。建队时的老队友,有退役的,有转到其他球队的,也有像我一样当了教练的,只有很少几位球员留在队中,但也都成了爸爸级选手,为了打好这届全运会,他们很少回家与家人团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训练中度过的。”在谈到未来的设想时,王重懿道:“其实打到决赛,大家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谁艰苦训练不是为了登上最高领奖台呢?目前,我对获得亚军已经很满意了,但我想,再有4年,我们还是有机会冲击全运会金牌的。”橄榄球被称为“勇者与强者的运动”,十分有魅力。但相较于欧美等在橄榄球项目上有传统优势的国家,我国的橄榄球“土壤”可算是相对贫瘠。“橄榄球在英美等国的普及率可达到90%,在我国则不到1%。”袁峰说。橄榄球运动起源于1823年英国的一场足球比赛。1839年以后,橄榄球运动逐渐在剑桥大学等学校开展,校际比赛也逐渐活跃,后来在英美等国家十分流行。1900年,时任奥委会主席顾拜旦将英式橄榄球引入奥运会。但这项运动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关注的人也不多。1990年12月,中国第一支橄榄球队在中国农业大学成立。随后,橄榄球运动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逐渐开展起来。7人制橄榄球在我国是知名度比较高的比赛,比赛时间共18分钟,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9分钟,下半场9分钟,两场之间休息2分钟。这种比赛的特点是单场比赛时间短,场次变换速度快,对抗激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2013年,7人制橄榄球运动项目被加入全运会,很多省份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开始积极组建各自的球队。目前,我国拥有22支专业级别的橄榄球队。对于我国的橄榄球发展现状,袁峰说:“英美等国的小孩六七岁就已经接触到橄榄球,而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往往是十七八岁才开始接触。”此次获得橄榄球女子决赛冠军的陈可怡也坦言,自己是15岁才开始练习橄榄球。“橄榄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相较于国外选手,我国选手的身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在绝对力量面前,谈技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袁峰道,在后续的训练中,身体素质依然是系统训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橄榄球在中国的发展,北京橄榄球女队主教练马佳乐表示,中国的橄榄球运动基础较为薄弱,希望国家在政策上有所支持,让更多优秀人才能被发现且坚持打下去。体教融合是培养人才的一个有力举措,让优秀的球员能够既有球打,又有学上,如果能够扎实落实,将对我国的橄榄球发展很有益处。橄榄球作为对抗性极强的室外运动,很多人都不敢迈出第一步,“刚开始我也挺恐惧的,尤其是想扑与被扑时,但后来在实践中慢慢克服了。”陈可怡说,“对于我来说,刚开始我也是比较在意肤色的,后来爱上了这项运动,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现在我觉得自己运动的身材很美。”(本报见习记者
李洁
本报记者
王东)轻胜负重成长作者:本报记者黄小异王东《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8日
12版)9月17日,全运会羽毛球项目举行女子单打、女子双打、男子单打、混合双打、男子双打五个小项的决赛。图为角逐金牌的比赛选手。本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9月17日,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决出了女子单打、女子双打、男子单打、混合双打、男子双打五个项目的金牌。无关胜败,不论是教练抑或是运动员,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比赛的收获,以及从失败中获得的历练。在下午首先进行的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奥运冠军陈雨菲以2比0战胜何冰娇,夺得金牌,成功卫冕。赛后出现在采访区的陈雨菲一如在东京奥运会夺冠时那般平和。谈及女单“一姐”及全运会卫冕,陈雨菲表示:“走下领奖台,就一切重新开始。”此外陈雨菲也表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提升,打法还略显青涩,需要不断巩固提升。“我们俩现在输赢正常,但是能够从中收获宝贵的经验以及技术战术上限制对手的方法,呈现一场精彩的比赛,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陈雨菲说。今日的胜者,也曾不断从昨日的跌倒中爬起。陈雨菲曾因表现不佳被退回省队,在2017年因状态不佳接连在大师赛、公开赛中失利。2018年的尤伯杯半决赛中,她输给了因达农,创下了中国队34年尤伯杯参赛史上最差纪录。虽然有过自我怀疑,但凭借着对羽毛球的热爱和坚持,陈雨菲重整旗鼓、刻苦训练,在2019年首次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亚军何冰娇赛后谈得更多的是自己的不足。她的神情中没有沮丧,更多的是谈到问题时的认真。本场比赛里,何冰娇在开局时就展现出了抢攻的姿态,这也导致她在收官阶段体能下降明显。赛后,何冰娇说:“进攻其实是因为紧张,所以需要通过一些主动积极的手段去缓解压力。两个人很熟悉,因为之前打过很多次,所以其实不需要做什么,主要还是把自己做好。”何冰娇的教练刘永也看到了她的进步和不足:“通过刚刚的比赛来看,何冰娇在场上的技战术是很丰富的,战术和打发都更具攻击性,但对于比赛节奏的把控还要向陈雨菲多学习。如果在节奏把控上再成长一些会更好。”对于今天的比赛结果,刘永表示满意,回顾何冰娇的进步,他感慨颇多:“之前她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潮,尤其是2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