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训。一、政治上: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民主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地提高。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3)“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等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民主与法制的践踏。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①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②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20世纪70年代)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二、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建设方面: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生活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2)“一五”计划①时间:1953~1957年。②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意义: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3)三大改造①内容: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意义: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探索失误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②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纠正失误: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①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②调整与整顿: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3.社会生活的变迁(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3)《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挥了重要功能。三、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与改革开放前的科教
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科技、教育和文艺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但受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中国科技、教育和文化总体仍落后于西方;受“左”倾路线的干扰,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1953年,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1956年,毛泽东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生物技术: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人类合成蛋白质的时代。3.教育的奠基与挫折(1)新中国初期: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大动乱冲击了教育,高考制度被废止。4.文学艺术(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2)“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双百”方针遭挫折,文学艺术和学术界百花凋零。[通史整合]主题一现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视角1从法律文件角度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题1】
(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审题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同纲领》解题关键《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作的报告,都不符合题干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限定,排除A、B、D项。故答案为C项。答案
C视角2从妇女地位的变化角度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及影响【考题2】
(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审题定位现代中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解题关键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6月,《人民日报》及“当选的代表”等,理解李大娘的话“今后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选A项。答案
A【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议政是这一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主题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及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视角1从大国崛起角度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考题3】
(2015·广东文综,17)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审题定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解题关键观察表格数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格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选B项。A、C、D三项史实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答案
B视角2从国家实力变化的角度考查中国外交的发展【考题4】
(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审题定位现代中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辨析选项据题干“‘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果……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故C项错误。答案
D【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①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目的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出发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主题三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视角1创设新情境,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表现、
特征及影响【考题5】
(2015·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审题定位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与工业化建设解题关键观察图,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一五”计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选A项。B、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或史实,排除。答案
A视角2从时代特征角度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失误【考题6】
(2015·福建文综,18)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是(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审题定位社会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大跃进”运动辨析选项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示以及抓住“1952~1960年”的时间信息。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间段。A项“始终”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B项“均高于”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工业产值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农业产值并未得到大幅提高,其产值呈下降趋势,故C项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使工农业产值呈现背离状态,D项符合图示的信息,故选D项。答案
D【拓展延伸】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原因①主观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不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违背科学方法,脱离中国实际;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违背民主与法制的原则,把阶级斗争的作用夸大。②客观原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社会主义内涵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缺乏理论和思想上的深刻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孤立、封锁和包围,中苏关系恶化、国际环境的变化等影响到国内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2)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和盲目调整生产关系。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模块链接]主题四多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时
代特征【考题7】
(2013·四川文综,14)(节选)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2)材料二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解题思路本题从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入手考查中国近代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的阶段特点。第(2)问,由教材图片和文字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原因”应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形势分析,重点抓住“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主要特点;第(3)问,由“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看出第一时期体现了阶级斗争史观。由“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看出第二时期体现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所反映的时代要求”应结合材料和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回答即可。答案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拓展延伸】
通史视角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左”
倾错误的表现(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外交上: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以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连线高考]【题源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材料当然,不可否认,建国初期在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时确实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存在着教条主义,错误地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对立的两种社会基本制度,照搬照套前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和“左”倾错误思想,等等。然而,如果深入分析研究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不难看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主要还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内外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尽管我们的专家学者可以在事后作出诸多的历史假设,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选择,仍然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既不能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去替代现代的市场机制,也不能以今天的市场经济成效去否认昨天的计划经济作用。——蔡天新《对建国以来我国两次经济体制选择的历史原因再认识》(1)材料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基于当时中国的生产力状况、经济发展目标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同时也不否认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应辩证地看待这一历史问题。(2)一种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归纳为五个方面:①苏联的影响;②解放区供给制的影响;③三大改造时期的统购包销;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长制、等级制的封建残余;⑤新中国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实行计划经济。【解读结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的原因(3)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一般兴起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依据:①新中国是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具有强大的权威和力量,政府动员能力强;②计划经济体制具有强大社会动员能力,有利于实行赶超战略;③当时工业化的压力;④资源短缺等。(4)一种观点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主观因素主要有两方面:①社会主义理论的制约,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单一的计划调节看作经济运行的唯一机制;②由于缺乏经验,照搬了苏联模式。客观因素有三方面:①社会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的影响;②建国初期物价斗争的影响;③发展战略和自身经济环境的影响。(5)一种观点认为其原因应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其中工业化和发展战略的需要、国际经济环境的空间限制是其主要因素,当时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是唯一的选择道路。(6)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中学教材是综合了以上四种观点进行分析的,即从当时国内环境,政治、经济等方面;国际环境,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苏联是唯一可以借鉴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等角度。分析思考时,要注意结合所给材料的具体信息观点,针对性分析。【考题例证】
(2014·课标全国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家严格控制”相符,故选C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在1949~195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1953年的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提供劳动力资源”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答案
C猜想1
(立意:史学方法——历史比较法)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
)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C.执政理念的更新 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解析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是一届政协选举产生;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是因为一届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通过人大选举实现,是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的结果,与“政党和政府的区别”无关,A项错误,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执政理念没有变化,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C项错误;1956年所有制性质才发生根本变化,D项错误。答案
B猜想2
(立意:主干知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功绩)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1954年宪法,故选C项。普选与海选存在本质区别,材料中有“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并非是人民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D项错误。答案
C猜想3
(立意:社会热点——城镇化建设)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析
A到B段的时间大约是1950~1957年,此时城镇人口发展趋势是上升,这是由于1953年实施的“一五”计划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增长。答案
A猜想4
(立意:历史反思——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解析据题干材料“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可见当时实行人民公社体制。从“一碗稀饭是自己的”,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故选D项。材料中现象属于人民公社时期,A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移,B项错误;“‘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与材料中农村情形无关,C项错误。答案
D猜想5
(立意:主流历史意识——和平共处)“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交战略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与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最早就是在中国与邻国睦邻友好中提出的,故选B项。“一边倒”是指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与题干不符,A项错误;不结盟政策是相对于两极格局下的两大阵营而言,与题干不符,C项错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中国在新时期推行的,D项错误。答案
B猜想6
(立意:长效热点——中美关系)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钢筋大宗采购商务协议
- 2024年庭院围墙护栏供应及施工协议
- 文书模板-《车辆剐蹭修补合同》
- 2024年专利技术交易协议样本
- 2024年度国内专线物流运输服务协议
- 2024年担保协议责任分配指南
- 2024届安徽亳州阚疃金石中学高三第五次适应性训练数学试题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三下学期半期联合考试数学试题
- 2024预包装食品批量采购协议范本
- 地产开发项目2024土方工程施工协议
- 仓库管理中的客户服务和沟通技巧
- 2024年给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持续改进
- 电力行业网络安全
- 《北京大学介绍》课件
- 提升员工营销能力的企业教育培训
- 学院(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
- 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社会调查报告
- 胱氨酸纯度的测定(最终版)
- 表-D完整版本.0.2-作业架施工验收记录表
- 英语48个国际音标课件(单词带声、附有声国际音标图)
- (完整文本版)货物验收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