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_第1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_第2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_第3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_第4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2学习提示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促使国际分工深化进而促使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科技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阐述和分析。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特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及信息经济有清晰的认识。3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新趋势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4学习重点本章学习重点是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促使各国生产力结构发生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使各国的产业结构日益软化。5学习难点难点是战后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应怎样深刻理解信息经济。战后以来,信息和知识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信息和知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各国的产业结构日益软化,其表现就是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信息和知识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6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的新变化第一节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第二节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第三节产业结构的变化第四节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7第一节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就自然科学而言共有三次:一是细胞的发现;二是能量转换的发现;三是生物进化的发现。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有两次: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一次是电、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8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而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又会进一步认识世界。战后科技革命表现为科学指导下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科学发展,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战后科技革命9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10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全面性和世界性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11第二节战后生产力的发展

和结构的变化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结构的重大变化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12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1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战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提高。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表3-1的统计数据表明,战后美国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而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则完全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14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9年,第150页。国别项目1951—1987年平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3.2劳动生产率2.0日本国内生产总值7.5劳动生产率6.7联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4.4劳动生产率4.7法国国内生产总值4.0劳动生产率4.1英国国内生产总值2.5劳动生产率2.7表3-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的比(%)

15扩大了资本积累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职工工资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仍在增大。例如,1955—1973年,日本30人以上的企业职工实际工资提高了将近7倍,而劳动生产率增长了9倍,结果剩余价值率从1955年的134%上升到1960年的443%。16美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1948年为236.7%,1960年为249.3%,1970年为289.0%,1977年为325.3%,30年间提高了将近40%。这就为扩大资本积累、扩大投资、加速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条件。战后以来,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资本积累率一般都在20%以上,日本高达30%以上。1954—1974年间,日本固定资本投资增加了48倍,联邦德国增加了15倍,法国增加了10倍,英国增加了16倍,美国增加了3倍。17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但是,把货币资本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生产资本,还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即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战后科技革命中核能的开发,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各种合金钢和有色金属的开发,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能源和原材料;农业机械、化肥、农药、杂交品种的开发和利用,为农业的发展,为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8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劳动力的增加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靠人口自然增殖劳动力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从婴儿出生到成为劳动力需近20年的时间。战后科技革命中,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和良种化,空前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把大批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来源。19扩大了商品市场战前1914—1938年的25年里,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共增加了52%,年平均增长不到1.7%,而战后1946—1970年的25年里,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大约4倍,年平均增长6%左右。据统计,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普遍明显高于战前。美国由于原有基数较大和战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军备竞赛上等原因,战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也有较大的提高(参见表3-2)。

20表3-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

年增长情况(%)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1871—19134.12.52.81.71.91.51914—19502.81.81.01.01.31.41951—19873.27.54.44.02.54.31988—20102.51.42.21.92.31.3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9年,第150页;EIU数据库。

2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22劳动者日益智力化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使劳动简单化,即机器的使用,一方面“补充”和“延长”了四肢,减轻了劳动者的体力;另一方面,把复杂的手工劳动变成了由机器设备所构成的一道道工序,从而使劳动日益简单化。战后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23一方面看管、操纵、控制等劳动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成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职能,体力劳动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解放;另一方面,诞生了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产业,即“知识密集型产业”,它们所需要的劳动者,一般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培训。因此,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劳动者的智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体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地下降,呈现出劳动者智力化的趋势。24劳动工具日益自动化战后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使机器增加了自动控制系统,从而使机器生产实现了由手工操纵向自动化转变,机械化生产转为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是机器或装置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方式和程序运转,不需要人直接介入。这是机械化之后的又一生产工具的革命。25在一系列自动化及其系统迅速发展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把电子计算机作为中枢工具,组成了各类数控机床与其它机器、监测设备形成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自动化仓库系统、自动化输出系统,并由计算信息系统统一指挥和管理,形成柔性生产系统(FMS),建立起“自动化车间”和“自动化工厂”,即“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26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战后,塑料材料、复合材料、合成纤维材料和金刚石膜等一系列人工材料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在资本主义世界注册的各种新材料已达30多万种,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一些日本学者把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新材料发展称为第一次材料革新时代,把80年代以后材料技术的新突破称为第二次材料革新时代。

27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28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根据国际通行的道格拉斯函数来计算的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中科技进步所占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占5%~10%,推动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人的体力和简单的生产资料。据世界银行计算,1950—1970年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平均为49%,其中有些国家和地区已达到50%以上。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0%~80%各国都在加强对29

科技事业的组织领导,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研究经费逐年递增,且增长迅速,从1979年的45000亿日元增为1989年的118000亿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上升为2.91%;美国的科研经费从1965年的200.4亿美元增至1988年的1280亿美元;联邦德国的科研经费从1970年的140亿马克增至1988年的620亿马克,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9%上升为2.83%。30西方主要国家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19801990199420022009德国2.452.752.332.492.82法国1.822.422.382.242.23英国2.12.192.191.791.87美国2.432.842.592.622.79日本2.132.862.693.173.36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世界经济年鉴2001年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31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EdwardF.Denison)通过研究发现,1948—1982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2%,其中1/3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取得的,大约1/2是通过技术革新取得的,而这两者都取决于教育。教育被认为是一项具有超前性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据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的计算,1900—1957年间,美国在“物化”方面的投资增长了45倍,而教育投资增长了85倍,但“物化”投资创造的利润仅增加35倍,而教育投资创造的利润增加了175倍。32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管理,是指生产管理,即对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各种职能的总称。它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对其它生产力要素具有重要的组合功能,即它把众多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实体要素,按合理的比例和形态组合起来,形成系列的整体,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取得社会生产力的最大效应,增加社会生产力总量。33管理这种特有的整体组合作用和功能,是其它任何生产力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也是相对独立的生产力要素。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过程日趋复杂,生产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生产的各种制约因素日益增多,管理的作用愈发重要,管理的内容、组织和手段也日益发展。

3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

运筹性要素信息是物质、能量、资金、人员和环境的结构、状态、特征的具体描绘或“映象”。信息是无形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人们收集、加工、传递、存储和处理。任何决策、计划、活动都须以信息为其前提条件。信息在生产力形成和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运筹性功能,是人们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35战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社会的信息量,使之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类知识总量每30年增加1倍,全世界科技刊物只有4000种;60年代,科技刊物达4万种,知识总量每6~7年增加1倍;到1982年,全世界已有科技刊物8万多种,知识总量每4年就增加1倍。近十年来形成的科学知识总量,已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积累的总和。36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结构的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37农业全盘机械化农业化学化农业良种化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化38农业工业化(1)农业生产的许多环节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2)农牧业生产本身的某些行业和环节,已日益采用工业生产的方法和工艺,使农业生产工厂化。(3)农牧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即有越来越多的农牧产品经过工业生产的方法进行深加工才进入销售市场。39农业结构的变化第一,畜牧业的发展快于种植业的发展,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种植业的产值。第二,种植业中饲料谷物生产的增长超过了食用谷物的增长,饲料谷物已在种植业中占主要地位。40工业结构“软化”产业“空心化”结构性失业工业结构的变化41工业结构“软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重心正在从重化工业转为高技术工业,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转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科技投资和智力投入大幅度提高,整个工业正在向自动化、高技术化、智能化发展。这一趋势被称为工业结构日益“软化”。

42产业“空心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同时,把劳动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和污染环境严重的传统工业或“夕阳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本国的基础性工业日益衰落,使高技术工业发展处于“悬空”状态,使整个工业发展处于“空心”状态,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加深。

43结构性失业高技术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减少了一些体力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些技术工人的就业机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出现如下现象: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过剩”劳动力找不到适合其能力的工作,被迫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另一方面,在高技术工业部门又有许多空缺岗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种不是由于经济危机周期引起的失业,而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44三大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1.产业的含义及其分类2.产业结构的两次重大变化3.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 变化45产业的含义按字面理解,产业就是生产事业或生产行业;按传统的观点,创造物质财富、提供使用价值的行业才是产业。产业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

46产业的分类世界各国都采用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法,即把社会经济活动或国民经济划分为三类产业:第一产业,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部门,包括农林牧渔业和矿业;第二产业,即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亦称加工业,一般指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为第一、第二产业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贸易、运输、通讯、金融、保险以及各种公用事业和服务业。47产业结构的两次重大变化从历史上看,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重心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也就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次是重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从停滞转为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迅速上升。

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分布(%)481960199020002010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美国43858228701.223.475.41.221.477.4日本134542240581.832.465.81.528.070.5德国65341239591.330.368.50.826.572.7英国34354235631.027.371.70.721.178.2法国113950430662.822.974.21.819.079.2注:德国1960和1990年为联邦德国数据。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主要发达国家就业的产业分布(%)491950197020002009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美国23.331.445.39.930.060.12.623.274.31.519.978.6日本48.321.929.819.433.946.75.131.263.14.227.367.3德国24.642.632.78.548.842.72.633.563.71.728.769.5英国5.650.643.82.146.651.31.525.173.01.119.578.6法国29.129.535.813.128.049.34.126.369.52.922.574.1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50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动脉;商业中新的商品销售方式,日益排挤着百货商店这种比较传统的商业形式;科研、信息、咨询、设计等行业,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银行、保险业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和风险承担者。包括电力、自来水、邮政、医疗、保健等在内的公共事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娱、体育、旅游、教育等,也是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部门。51第四节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与

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

一、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1.高技术化趋势

2.服务化趋势

3.融合化趋势

4.国际化趋势

52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网络、电子控制和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将成为一切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基础,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高技术化倾向。

高技术化趋势53

这一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在为企事业部门服务,为个人提供服务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的行业;另一方面表现为第一、二产业内部对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服务化趋势54

融合化,就是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通过将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经营技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多种经营或跨行业经营成为一种趋势,“混合化”成为大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战略,这也推动了产业结构融合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结构融合化也反映了技术复合化的趋向。

融合化趋势55在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企业为了消除国际摩擦和追求经营的合理化,在规划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业务领域,都在实现国际化。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将使各国的经济关系从外部联系走向内部融化,使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化趋势56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