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探究(3600字)》_第1页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探究(3600字)》_第2页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探究(36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探究目录TOC\o"1-2"\h\u3778摘要 123591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关注度;安全性检测 113776一、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发展 215228(一)国内转基因食品作物研究现状 210738(二)国际转基因食品作物研究现状 231185二、转基因食品作物的优缺点 211106(一)转基因食品作物的优点 26734(二)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缺点 319739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322196(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 312765(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过程 424247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427292(一)对外源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426438(二)对外源基因的检测方法 418730结论 512549参考文献 6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慢慢步入人们的生活,而人们最关注的不过是“安全”二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转基因食品的特征与普通的食品不同,具有潜在的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危害性、致害范围广泛性、安全不确定性等,这些因素使得转基因食品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度。世界各国对于转基因食品从种植到投入市场售卖都有着严格把关的安全性检测,对此也有着很大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关注度;安全性检测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如蛋白质或多肽),此过程称为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种类繁多,与此同时引起群众对其安全性的广泛讨论与争议。对于目前来说,世界各国也在逐渐完善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系统与原则以及加大法律力度来监管,以尽量降低转基因食品对于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一、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发展(一)国内转基因食品作物研究现状我国转基因食品源于1992年引进种植了第一批商用的转基因烟草。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业学家对于转基因作物开始研究,是世界上应用农业生物工程最早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转基因食品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进行大田试验的棉花、水稻、玉米、烟草、马铃薯、番茄、甜椒、小麦等13种作物;也曾在90年代获得了自主研发转基因抗虫棉的成功,是继美国后第二个自主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如今,我国已育成多种农作物的转基因品种,获得了更多的新品种作物,这也为我国的转基因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优势。“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加强作物抗虫、抗旱、抗旱、抗病基因技术研究,加大基因棉花、大豆、玉米研发的力度,推进新型抗虫棉、抗除草剂大豆、抗虫玉米等大产品产业化,强化基因克隆、生物安全的新技术开发、转基因操作,在小麦、水稻等主粮食作物中重点支持基于非胚乳特异性表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性状改良研究,使中国农业研究转基因生物的整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建成规范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以确保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二)国际转基因食品作物研究现状转基因作物的起源是在1983年美国在世界上首例的转基因烟草的研究成功,世界上首批转基因棉花于1986年进入田间试验。自1994年开始世界各国逐渐都对转基因技术有了研究,涉及到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等27种作物使得转基因技术这条队伍不断扩大。在转基因作物趋于商业化的年代,种植面积扩大了近百倍的数量,也让转基因技术的成为在现代农业中最迅速的生物技术,产生了不可计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二、转基因食品作物的优缺点(一)转基因食品作物的优点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害、抗水涝、抗干旱等特性,这些使得在种植转基因作物时减少了化学物品的防治,也增强了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如非洲地区等),粮食作物供不应求,出现饥荒,导致难民越来越多。而转基因作物具有产量高、生长快的特性,很好地改善了解决粮食作物供不应求的这一特点。延长食品作物保质期,改善口感。传统的果蔬放久了会出现腐烂、变质、软化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转基因的生物工程技术可直接生产出耐储存的作物。转基因技术还可通过转移或转变某些表达某种特定的基因来改变食品本身的口味和营养成分。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时令鲜蔬都是跟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但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让人们吃到一年四季的时令果蔬,且别具有一番风味。(二)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缺点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一定的毒性。有对此研究的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提炼与添加,可以达到某些想要的结果,但也会积聚和增加食品原本的微量元素,使其产生毒性。如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会对人畜健康有害,因为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对人畜产生类似的毒性损害。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破坏营养成分。转基因作物会为了满足需求从而插入一些外源基因进入作物中,可能会引起作物的乱码、基因突变等性状,使得原本的蛋白质成分降低,破坏原有的营养成分。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有些作物插入抗真菌或抗虫的基因可能对非目标生物起到杀菌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真菌和昆虫。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会让某些特定基因漂移到野生作物中,导致基因污染,影响生物可持续利用,造成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难以消除。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如今国际市场上都对转基因食品作出了十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以此来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无副作用,甚至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转基因食品也会不断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建立了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结合了实质等同性原则、个例分析原则、预先防范原则、逐步评估原则、风险效益平衡原则和熟悉性原则。即针对了不同类型、不同基因的转基因食品进行个案分析,同时传统食品与转基因食品的同个品种和成分进行对比。对于转基因食品在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市场商业化等进行一步步逐级评估进行利益权衡,最终决定是否开发相关的产品。(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过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程序主要包括5个方面:(1)重组宿主基因中的分子特性研究;(2)研究分析宿主作物中的已知毒素变化和营养物质;(3)宿主作物潜在的致敏性评估;(4)分析转基因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内与微生物的菌落产生的影响;(5)转基因食品的离体和活体的营养和毒性成分。对于这几方面的检测主要通过对于营养学评价、致敏性评估、毒理学评价、抗生素标记基因的研究进行分析。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是否被批准上市,都取决于是否能通过这些检测,也是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前提,也是政府对于转基因食品进行的监管依据。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分为外源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和外源基因的检测方法两种。(一)对外源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其中对于外源蛋白质主要有WesternBlot法(Western印迹法)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WesternBlot法和ELISA的基础原理基本相同,但此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且成本高;ELISA仪器操作简单、特异性高,得到的结果耗时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此外,还发展出试纸条法,用来代替ELISA检测方法中酶标版后出现了试条纸的检测技术。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用于转基因产品的早期检测技术。(二)对外源基因的检测方法对于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外源基因检测方法主要有基因芯片法和PCR法。这两种检测方法都是通过基因作为扩增的靶序列或以外源基因进入转基因作物的通用元件,通过对基因的鉴定和通用元件完成转基因作物的筛查。PCR检测技术分为定性PCR检测技术和定量PCR检测技术。普通的PCR技术通过针对不同的DNA的特异性引物,经过琼胶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检测目标DNA,能实现对不同转基因作物中DNA成分的初步检测。而实时定量的PCR技术是目前来说定量PCR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该反应除了特异性引物还具有靶系列特异性荧光探针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将转基因技术的检测限制提升到20~30个拷贝。基因芯片法技术则能同时对成千上百的靶模板进行分析,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集成化的优点,已经被应用到转基因作物的检测中。如某报道中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成功检测出大豆、水稻、油菜籽和玉米的目标序列,其中转基因大豆的最低检测限度为0.5%。结论转基因的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研究发展的科学技术,虽发展时间较短,对于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数据也还不全面,大多数转基因食品与亲本作物之间仍达不到实质等同性的原则。时代在变迁、科学技术也在探究中前行,正是由于大众对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不断,因此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监管制度、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力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以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通过政府部门以及专业检测人员对转基因食品的各项严格审查从而降低人们认知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不认同,进而促进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发挥转基因食品的优势,降低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因素,为人们的发展作出贡献,为广大社会更好地服务。参考文献[1]孟书燕.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J].农学学报,2015(5):95-99.[2]本刊综合.转基因食品是否触动你的神经[J].农家参谋,2014(11):6-10.[3]刘艳利.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4]WangY,LiuXL.ResearchonGMFSafetySocialRegulationinChina[J].HebeiLaw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