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虫媒传染病诊治课件_第1页
常见虫媒传染病诊治课件_第2页
常见虫媒传染病诊治课件_第3页
常见虫媒传染病诊治课件_第4页
常见虫媒传染病诊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虫媒传染病的诊治北大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武敬1常见虫媒传染病的诊治北大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武敬1

主要内容疟疾登革热恙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2主要内容疟疾2疟疾

(malaria)3疟疾

(malaria)3概述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4概述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病原学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5病原学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流行病学史传染源:患者及带疟原虫者传播途径:按蚊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特征:主要见于热带和亚热带,以夏秋季节多见6流行病学史传染源:患者及带疟原虫者6临床表现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7临床表现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3个临床表现潜伏期间日疟有长短潜伏期,短者为12-30d,长者可达1年左右:卵形疟和间日疟相仿:恶性疟为11-16d,三日疟为18-40d。前驱期初发患者发作前3-4d常有疲乏、头痛、不适、畏寒和低热等。此期镜检多为阴性。8临床表现潜伏期8临床表现发作期典型的疟疾发作先后出现寒战、发热、出汗退热的周期性症状。但初发患者临床发作常不典型。多次发作后可见贫血和脾大。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恶性疟多起病急,无寒战,出汗期不明显,且热型不规则,持续高热,发热期往往长达20-36h以上,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较短。9临床表现发作期9临床表现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镜检所见原虫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10临床表现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黑尿热、贫血、低血糖、肾功能不全、循环衰竭、肝功能异常、肺水肿、异常出血等。11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黑尿热、贫血、低血糖、肾功能不全、循环衰其他特殊类型脑型疟先天性疟疾输血后疟疾12其他特殊类型脑型疟12诊断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实验室诊断:(I)病原学诊断(II)血清学诊断

13诊断诊断原则13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厚薄血膜染色镜检镜检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最可靠的惟一方法病原学检查就是直接在显微镜下镜检到疟原虫(小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以检查厚血膜为主,薄血膜主要用于虫种鉴别适当的取血时间,一般是在患者发作数小时至十余小时14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厚薄血膜染色镜检14厚薄血膜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将玻片划成三分,厚血膜应位于靠左侧处,薄血膜从中间起至右格中部止。右端空格供记录姓名、编号或贴标签厚血膜:血量为5立方毫米左右(一小滴),自内向外回转扩大,涂成直径0.8-1.0厘米大小,厚薄均匀血膜薄血膜:血量只需0.5-1.0立方毫米左右(约半颗粒大小),涂成舌状,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15厚薄血膜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将玻片划成三分,厚血膜应位于靠左侧处治疗

抗疟原虫治疗:常用氯喹+伯氨喹1.控制现症发作:首选氯喹,可杀RBC内各期疟原虫(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磷酸咯萘啶、哌喹、盐酸氨氛喹啉、盐酸甲氟喹、其它)2.防止复发和传播:伯氨喹对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有杀灭作用,对配子体有杀灭作用。3.用于预防:乙胺嘧啶,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4.脑型疟疾发作治疗:可选用青蒿琥酯、氯喹、奎宁、磷酸咯萘啶。16治疗抗疟原虫治疗:常用氯喹+伯氨喹16预防1.控制传染源:根治患者(氯喹+伯氨喹);治疗带虫者(乙胺嘧啶+伯氨喹)2.切断传播途径:灭蚊、防蚊。血液严格管理。3.保护易感者:预防性服药:适用于高疟区健康人及外来人群,可选用氯喹、耐氯喹者选用甲氟喹、乙胺嘧啶或多西环素。疫苗:由于疟原虫抗原性的多样性,给研制疫苗带来很大的困难。17预防1.控制传染源:根治患者(氯喹+伯氨喹);治疗带虫者(登革热(Denguefever)18登革热(Denguefever)18概述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突起发热、骨关节肌肉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临床根据表现分为典型、轻型、重型19概述登革病毒引起19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伊蚊易感性:新流行区:均易感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感染后免疫力:同型:长期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20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0流行特征:地理分布-地区性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季节性夏秋、雨季,5~10月一定流行方式由市镇向农村蔓延;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周期性21流行特征:地理分布-地区性21临床表现潜伏期:4~8天△典型:1.发热:急起(80%)高热39~41℃短程2~7天不规则热或双峰热:退1~2天,再发热。22临床表现潜伏期:4~8天22伴发毒血症状:骨、关节、头、肌肉痛程度重,又叫断骨热(breakbonefever)发热后出现,可持续数周四肢,关节及脊背极度疲乏,消化道症状颜面、颈、胸背充血23伴发毒血症状:骨、关节、头、肌肉痛23临床表现2.皮疹——多型性、阶段性早期:皮肤充血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猩红热样分布于躯干、四肢,但手掌及脚底无持续3~4天,不脱屑血小板过低:瘀点3.出血:5~8病日,25%~50%有不同程度或部位出血。4.全身性的淋巴结肿大、肝肿大。24临床表现2.皮疹——多型性、阶段性2425252626临床表现△轻型:低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

△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3~5天后突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严重出血27临床表现△轻型:低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2828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非流行区:有无流行区旅游史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WBC、PLT↓血清学:临床诊断病毒分离:感染血清型29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29治疗1.一般治疗:隔离完全退热。休息2.监测:血压、尿量、血小板、血球容积等。至退热后24~48小时3.抗病毒:利巴韦林30治疗1.一般治疗:隔离完全退热。休息30预防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不足以控制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防蚊、灭蚊预防接种:疫苗在试验阶段31预防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31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32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概述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33概述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传播途径:恙螨叮咬。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野外工作者及青壮年发病率高,多发于夏秋季节,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及我国东南地区多见。34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34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濳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急起高热、伴寒战,体温于1~2日内达39℃~41℃,多呈弛张热型;剧烈头痛、烦燥不安、失眠、头晕、耳鸣、听力减退;可有幻视或幻听;35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濳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35临床表现(常见体征)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皮疹焦痂与溃疡相对缓脉A.发生率:见于36.9~98%患者B.外观:圆形或椭圆形C.直径:3~15mmD.形态:表面焦黑色痂皮,基底部肉芽创面E.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F.数目:1个个别2~3个G.好发部位:潮湿气味浓隐秘36临床表现(常见体征)A.发生率:见于36.9~98%患3737实验室检查血象:WBC或正常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抗OXk阳性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病原体分离:小白鼠腹腔内接种38实验室检查血象:WBC或正常38诊断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焦痂或潰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外斐反应阳性病原体分离39诊断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39治疗氯霉素(或四环素):成人2g/d儿童25~40mg/(kg·d)4次分服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7~10天强力霉素:0.2g/d,连服5~7天40治疗氯霉素(或四环素):40预防消灭传染源:灭鼠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易感人群41预防消灭传染源:灭鼠41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EnciphalititsB)42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Enciphalitit概述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43概述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

猪饲养广而种群更新快。自然界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44流行病学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经过蚊虫叮蛟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库蚊、伊蚊、按蚊都能传播本病,其中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虫感染后并不发病,但可终身带病毒。45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经过蚊虫叮蛟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流行病学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46流行病学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感染后出现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在我国疫区分布在兰州---长春连线以南的广大的地区内,仅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47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47临床表现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典型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极期、

恢复期、后遗症期。48临床表现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48临床表现初期: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小儿可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极期: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后,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及脑部损害症状。49临床表现初期: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临床表现极期: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后,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及脑部损害症状。(1)高热:体温39~40℃以上,可持续数天。(2)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

(3)惊厥或抽搐: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4)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可同时合并有外周性呼吸衰竭。

(5)脑膜刺激征:(6)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50临床表现极期: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后,突出表现为全身毒临床表现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有的患者有一短期精神“呆滞阶段”,以后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后遗症期:虽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20%。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仍可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51临床表现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RT:WBC10~30×109/L,N80%以上2.脑脊液检查:外观澄清或微混,WBC多数在50~500×106/L之间,在病初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以后逐渐以淋巴细胞为多。蛋白稍增加,糖定量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

3.血清学检查:可测定IgM抗体,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4.病毒分离52诊断流行病学史52治疗一般治疗:病室应安静,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给予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53治疗一般治疗:病室应安静,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53治疗对症治疗

1.降温: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亦可采用亚冬眠疗法。2.抗惊厥或抽搐3.治疗呼吸衰竭54治疗对症治疗54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隔离患者,加强家畜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3、预防接种:应在流行前1个月完成,重点是10岁以下儿童及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

55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隔离患者,加强家畜管理。55常见虫媒传染病的诊治北大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武敬56常见虫媒传染病的诊治北大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武敬1

主要内容疟疾登革热恙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57主要内容疟疾2疟疾

(malaria)58疟疾

(malaria)3概述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59概述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病原学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60病原学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流行病学史传染源:患者及带疟原虫者传播途径:按蚊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特征:主要见于热带和亚热带,以夏秋季节多见61流行病学史传染源:患者及带疟原虫者6临床表现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62临床表现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3个临床表现潜伏期间日疟有长短潜伏期,短者为12-30d,长者可达1年左右:卵形疟和间日疟相仿:恶性疟为11-16d,三日疟为18-40d。前驱期初发患者发作前3-4d常有疲乏、头痛、不适、畏寒和低热等。此期镜检多为阴性。63临床表现潜伏期8临床表现发作期典型的疟疾发作先后出现寒战、发热、出汗退热的周期性症状。但初发患者临床发作常不典型。多次发作后可见贫血和脾大。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恶性疟多起病急,无寒战,出汗期不明显,且热型不规则,持续高热,发热期往往长达20-36h以上,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较短。64临床表现发作期9临床表现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镜检所见原虫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65临床表现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黑尿热、贫血、低血糖、肾功能不全、循环衰竭、肝功能异常、肺水肿、异常出血等。66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黑尿热、贫血、低血糖、肾功能不全、循环衰其他特殊类型脑型疟先天性疟疾输血后疟疾67其他特殊类型脑型疟12诊断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实验室诊断:(I)病原学诊断(II)血清学诊断

68诊断诊断原则13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厚薄血膜染色镜检镜检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最可靠的惟一方法病原学检查就是直接在显微镜下镜检到疟原虫(小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以检查厚血膜为主,薄血膜主要用于虫种鉴别适当的取血时间,一般是在患者发作数小时至十余小时69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厚薄血膜染色镜检14厚薄血膜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将玻片划成三分,厚血膜应位于靠左侧处,薄血膜从中间起至右格中部止。右端空格供记录姓名、编号或贴标签厚血膜:血量为5立方毫米左右(一小滴),自内向外回转扩大,涂成直径0.8-1.0厘米大小,厚薄均匀血膜薄血膜:血量只需0.5-1.0立方毫米左右(约半颗粒大小),涂成舌状,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70厚薄血膜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将玻片划成三分,厚血膜应位于靠左侧处治疗

抗疟原虫治疗:常用氯喹+伯氨喹1.控制现症发作:首选氯喹,可杀RBC内各期疟原虫(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磷酸咯萘啶、哌喹、盐酸氨氛喹啉、盐酸甲氟喹、其它)2.防止复发和传播:伯氨喹对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有杀灭作用,对配子体有杀灭作用。3.用于预防:乙胺嘧啶,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4.脑型疟疾发作治疗:可选用青蒿琥酯、氯喹、奎宁、磷酸咯萘啶。71治疗抗疟原虫治疗:常用氯喹+伯氨喹16预防1.控制传染源:根治患者(氯喹+伯氨喹);治疗带虫者(乙胺嘧啶+伯氨喹)2.切断传播途径:灭蚊、防蚊。血液严格管理。3.保护易感者:预防性服药:适用于高疟区健康人及外来人群,可选用氯喹、耐氯喹者选用甲氟喹、乙胺嘧啶或多西环素。疫苗:由于疟原虫抗原性的多样性,给研制疫苗带来很大的困难。72预防1.控制传染源:根治患者(氯喹+伯氨喹);治疗带虫者(登革热(Denguefever)73登革热(Denguefever)18概述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突起发热、骨关节肌肉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临床根据表现分为典型、轻型、重型74概述登革病毒引起19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伊蚊易感性:新流行区:均易感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感染后免疫力:同型:长期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75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0流行特征:地理分布-地区性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季节性夏秋、雨季,5~10月一定流行方式由市镇向农村蔓延;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周期性76流行特征:地理分布-地区性21临床表现潜伏期:4~8天△典型:1.发热:急起(80%)高热39~41℃短程2~7天不规则热或双峰热:退1~2天,再发热。77临床表现潜伏期:4~8天22伴发毒血症状:骨、关节、头、肌肉痛程度重,又叫断骨热(breakbonefever)发热后出现,可持续数周四肢,关节及脊背极度疲乏,消化道症状颜面、颈、胸背充血78伴发毒血症状:骨、关节、头、肌肉痛23临床表现2.皮疹——多型性、阶段性早期:皮肤充血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猩红热样分布于躯干、四肢,但手掌及脚底无持续3~4天,不脱屑血小板过低:瘀点3.出血:5~8病日,25%~50%有不同程度或部位出血。4.全身性的淋巴结肿大、肝肿大。79临床表现2.皮疹——多型性、阶段性2480258126临床表现△轻型:低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

△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3~5天后突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严重出血82临床表现△轻型:低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8328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非流行区:有无流行区旅游史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WBC、PLT↓血清学:临床诊断病毒分离:感染血清型84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29治疗1.一般治疗:隔离完全退热。休息2.监测:血压、尿量、血小板、血球容积等。至退热后24~48小时3.抗病毒:利巴韦林85治疗1.一般治疗:隔离完全退热。休息30预防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不足以控制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防蚊、灭蚊预防接种:疫苗在试验阶段86预防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31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87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概述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88概述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传播途径:恙螨叮咬。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野外工作者及青壮年发病率高,多发于夏秋季节,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及我国东南地区多见。89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34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濳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急起高热、伴寒战,体温于1~2日内达39℃~41℃,多呈弛张热型;剧烈头痛、烦燥不安、失眠、头晕、耳鸣、听力减退;可有幻视或幻听;90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濳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35临床表现(常见体征)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皮疹焦痂与溃疡相对缓脉A.发生率:见于36.9~98%患者B.外观:圆形或椭圆形C.直径:3~15mmD.形态:表面焦黑色痂皮,基底部肉芽创面E.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F.数目:1个个别2~3个G.好发部位:潮湿气味浓隐秘91临床表现(常见体征)A.发生率:见于36.9~98%患9237实验室检查血象:WBC或正常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抗OXk阳性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病原体分离:小白鼠腹腔内接种93实验室检查血象:WBC或正常38诊断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焦痂或潰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外斐反应阳性病原体分离94诊断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39治疗氯霉素(或四环素):成人2g/d儿童25~40mg/(kg·d)4次分服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7~10天强力霉素:0.2g/d,连服5~7天95治疗氯霉素(或四环素):40预防消灭传染源:灭鼠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易感人群96预防消灭传染源:灭鼠41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EnciphalititsB)97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Enciphalitit概述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98概述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

猪饲养广而种群更新快。自然界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99流行病学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经过蚊虫叮蛟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库蚊、伊蚊、按蚊都能传播本病,其中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虫感染后并不发病,但可终身带病毒。100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经过蚊虫叮蛟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流行病学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101流行病学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感染后出现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在我国疫区分布在兰州---长春连线以南的广大的地区内,仅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102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