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海洋卫星课件_第1页
最全的海洋卫星课件_第2页
最全的海洋卫星课件_第3页
最全的海洋卫星课件_第4页
最全的海洋卫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遥感作业

Seasat

海洋卫星一.海洋卫星的定义

海洋卫星是用于海洋水色,海面温度,海冰,海流,海平面高度等的观测,为海洋和海洋生物资源开放利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而设计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二.海洋卫星的特点★利用海洋卫星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监测,它已被公认为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海洋卫星与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

具备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的能力。

特点二

可见光传感器要求波段多而窄,灵敏度和信噪比高(高出陆地卫星一个数量级)。

特点三

为与海洋环境要素变化周期相匹配,海洋卫星的地面覆盖周期要求2~3天,空间分辨率为250~1000m。

特点五

某些海洋要素的测量,如海面粗糙的测量、海面风场的测量,除海洋卫星探测技术外,尚无其他办法。海洋水色卫星海洋水色卫星是对海洋水色要素(如叶绿素、悬浮沙和可溶性的黄色物质等)和水温及其动态变化的探测,有效载荷通常选用灵敏度高、信噪比高、光谱分辨率高、波段多、带宽窄的海洋水色扫描仪。要求空间分辨率在250~1000m,地面覆盖周期要求2~3天。发展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目的是:掌握我国近海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我国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监测我国近海海面溢油油漠、赤潮富营养、电场循环水排海热污染、海冰冰情、浅海地形等。海洋综合探测卫星海洋环境综合卫星是对全球与近海(包括海岸带)的海洋动'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成功生态环境和水色环境各种信息的综合遥感监测,有效载荷包括可见光、红外,主动、被动遥感器,如多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辐射计、高度计等。发展海洋环境综合卫星主要目标是:提供全天时、全天候海况实时资料,用于改进海况数值预报模式,提高中、长期海况预报准确率。同时提供海上目标、海岸带调查、海洋污染的实时同步海洋要素,为海洋环境监测、维护海洋权益和海岸带资源调查、综合利用与管理服务。参考网站: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四.主要的海洋卫星

1.Radarsat系列卫星

Radarsat-1卫星是加拿大空间局研制的一个兼顾商用及科学试验用途的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于1995年11月4日发射升空。卫星运行在高度793km、倾角98.6°、运行周期100.7min的太阳同步轨道上,重复周期为24d,其主要探测目标为海冰,同时还考虑到陆地成像,以便应用于农业、地质等领域。

Radarsat-2卫星于2007年12月14日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商业卫星之一。作为Radarat-1的后续星,Radarsat-2除延续了Radarsat-1的拍摄能力和成像模式外,还增加了3m分辨率超精细模式和8m全极化模式,并且可以根据指令在左视和右视之间切换,不仅缩短了重访周期,还增加了立体成像的能力。此外,Radarsat-2可以提供11种波束模式及大容量的固态记录仪等,并将用户提交编程的时限缩短到4~12小时,这些都使Radarsat-2的运行更加灵活和便捷。

另外,Radarsat-1和Radarsat-2双星互补,加上雷达全天候全天时的主动成像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卫星数据源不足的问题,并推动雷达数据在国内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工作模式和波束特征图例椭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80公里半长轴:7153.135公里轨道倾角:98.52飞行周期:100.465分钟每天运行轨道数:14-1/3降交点的当地太阳时:10:30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30米距离方向<26.3米幅宽:100公里ERS系列卫星参数:(1)海洋水色环境卫星

(HY-1A卫星介绍)海洋一号(HY-1A)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型业务卫星。星上装载两台遥感器,一台是十波段的海洋水色扫描仪,另一台是四波段的CCD成像仪。

HY-1A卫星于北京时间2002年5月15日9时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与FY-1D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一箭双星发射升空,在完成了7次变轨后,于2002年5月27日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并于2002年5月29日按预定时间有效载荷开始进行对地观测。HY-1A卫星总体技术特征HY-1A卫星有效载荷

a)十波段海洋水色扫描仪(COCTS)

①功能

用于探测海洋水色要素(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浓度和可溶有机物)及温度场等。②技术指标

星下点地面分辨率:1100米

每行象元数:1024

量化级数:10比特

辐射精度:可见光:10%b)四波段CCD成像仪

①功能

CCD成像仪主要用于海岸带动态监测,以获得海陆交互作用区域的较高分辨率图像。②技术指标

星下点地面分辨率:250米

每行象元数:2048

偏振度:≤5%

海洋水色环境卫星

(HY-1B卫星介绍)海洋一号(HY-1B)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HY-1A)的后续星,星上载有一台10波段的海洋水色扫描仪和一台4波段的海岸带成像仪。

该卫星在HY-1A卫星基础上研制,其观测能力和探测精度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主要用于探测叶绿素、悬浮泥沙、可溶有机物及海洋表面温度等要素和进行海岸带动态变化监测,为海洋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HY-1B卫星和轨道参数HY-1B卫星观测要素和区域

实时观测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海岸带区域等。

其它观测区:采用星上记录,过我国境内回放接收。

主要探测要素:叶绿素、悬浮泥沙、可溶有机物及海洋表面温度等。HY-1B卫星海洋水色扫描仪主要参数HY-1B卫星海岸带成像仪主要参数

(2)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HY-2卫星介绍)

海洋二号卫星(HY-2)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其主要使命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浪高、海流、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提供实测数据,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提供支撑服务。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研制于2007年1月获得了国防科工委、财政部的联合批复。该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CZ-4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HY-2卫星的任务目标

监测海洋动力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场、有效波高、海洋重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重要海况参数;实现国产行波管放大器在轨寿命飞行验证;完成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新技术试验验证。

HY-2卫星的技术指标

HY-2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以及DORIS、双频GPS和激光测距仪。

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倾角99.34度,降交点地方时为6:00am,卫星在寿命前期采用重复周期为14天的回归冻结轨道,高度971km,周期104.46分钟,每天运行13+11/14圈;在寿命后期采用重复周期为168天的回归轨道,卫星高度973km,周期104.50分钟,每天运行13+131/168圈。

卫星设计寿命为3年。

卫星尺寸8.56m×4.55m×3.185m,质量≤1575kg。

三轴指向精度小于0.1度,姿态稳定度每秒小于0.003度,测量精度小于0.03度。

卫星输出功率:1550W。

数传系统下行为X频段,下行码速率20Mbps,星上存储记录器容量120Gbits。

雷达高度计(上表)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及风速等海洋基本要素。微波散射计主要用于全球海面风场观测

扫描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海面温度、海面风场、大气水蒸气含量、云中水含量、海冰和降雨量等。

校正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为高度计提供大气水汽校正服务。海洋二号卫星转场海洋二号卫星噪声试验(3)海洋雷达卫星

(HY-3卫星介绍)

中国将发射海洋三号卫星,可全时段监视舰船。

根据《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海洋三号”卫星星座规划为:继承高分三号卫星技术基础,1米C-SAR卫星、干涉SAR卫星(2颗编队干涉小卫星或1颗)同轨分布运行,构成海陆雷达卫星星座。据透露,“海洋三号”卫星将具备海陆观测快速重访、干涉重访能力,能够进行1:5万-1:1万全球DEM数据获取、毫米级陆表形变监测,结合“海洋二号”动力环境卫星可实现厘米级海面高度测量,实现对海上目标、重要海洋灾害、地面沉降、全球变化信息的全天候全天时观测,满足海洋目标监测、陆地资源监测等多种需求。

“海洋三号”卫星上搭载的主要遥感载荷是合成孔径雷达(SAR),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仪器,通过先发射微波波束再接收来自海面的后向散射回波获取海面信息。“它将通过合成孔径技术与脉冲压缩技术,实现对海洋和陆地表面高分辨率(1m)二维图像的获取。”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林明森说。搭载SAR的海洋监视监测卫星可穿透海上云雾,在白天和黑夜均可对海洋进行观测,其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要明显优于仅能在白天天气晴朗时才能观测的光学海洋卫星。海洋监视监测卫星具体观测对象主要包括:船舶、海上油气平台、溢油、海冰、海浪、海面风场、内波、海岛海岸带等。其中,船舶、海上油气平台等海上人工目标在SAR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强目标,与周围海洋区域差别明显。“这使得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数据成为对海上人工目标进行普查和监视的首选。”林明森表示,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劫持船舶监视、非法渔业捕捞监管、海上遇险搜救等与海上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各方面。

近年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大连溢油、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青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等事件频发,溢油灾害不断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海洋卫星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监视监测卫星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执法监察、海域使用管理、海洋防灾减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是国家海洋卫星业务体系后续规划发展的重点。”林明森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

中国海洋卫星大事记录1985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开始立项准备。自此,我国海洋卫星工作开始进入基础调研和技术准备阶段。1993年,国家海洋局启动海洋卫星研制立项论证工作。1996年5月,成立“国家海洋局海洋卫星工作领导小组”和“海洋卫星总体部”。中国海洋卫星大事记录1997年1月31日,海洋卫星总体部完成了海洋水色卫星的综合论证报告和立项的准备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1997年6月30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关于海洋水色卫星立项研制的批复”,同意海洋水色卫星立项研制。这颗卫星被命名为“海洋一号A”卫星。中国海洋卫星大事记录1998年3月,成立“国家海洋局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海洋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和地面应用研究工作。1999年5月,“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工程得到国家计委的立项批复。2000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成立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建立“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国海洋卫星大事记录2000年11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正式签订了研制合同。2002年3月,完成正样发射星研制。2002年5月15日9时50分,中国第一颗

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火箭

发射升空,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

卫星的历史。中国海洋卫星大事记录2002年5月27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