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概论课件_第1页
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概论课件_第2页
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概论课件_第3页
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概论课件_第4页
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2004年2月周卫研究员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上海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1

王湛副部长谈校本教研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促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教育部将从今年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一批实验性、示范性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各省也要逐步建立起一批省(市)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以校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辐射作用,通过联片教研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摘自2003年4月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王湛副部长谈校本教研大力开展以校2一、为什么要提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校本教研顺应了国内外教育研究注重实证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自下而上研究的趋势。●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习,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课程纲要:课改为中心,“研究、指导、服务”)一、为什么要提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对创造性地3关注教师参与,聚集新课堂

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劳伦斯·斯腾豪斯(LawvenceStenhouse)

●校本教研活动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取向。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一种组织文化。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将教学实践与研究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关注教师参与,聚集新课堂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4二、校本教研的内涵

1、基于学校: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2、在学校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学校研究的话语系统:校本教研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方法。

4、为了学校:以唤醒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二、校本教研的内涵1、基于学校: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5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实践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朱小蔓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6三、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从内部推进学校改革,使学校成为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美国]厄内斯特·波伊尔:《基础学校》“学校成为学习化的社会大家庭”[加拿大]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变革》

(2000.11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为学习机构的学校”[日本]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2003。1《长春出版社》)“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

三、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美国]厄内斯特·波伊尔:《基础学校7

90年代学校发展研究值得关注的取向(上下结合)

高效能学校的特征

①强势的领导②和谐的学校氛围和良好的学校文化③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习得④对学生有高度的期望⑤教师有效的教学技巧⑥经常的督促学生的进步⑦教职员的进修与发展⑧妥善的学校环境⑨社区、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高效能学校研究的两个趋势

“自上而下”的方法(国家教育模式)

“自下而上”的方法(社会教育模式)

强调学校的平等、公正、均衡发展加强质量评估:学生、教师、学校、行政、政策转变薄弱学校,缩小班级规模

强调扩大学校自主权,学生和家长选择权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合作,加强合作伙伴的能力建设90年代学校发展研究值得关注的取向(上下结合)●高8厄内斯特·波伊尔关于“基础学校”的研究

实施实验他所倡导和设计的教育思想从大量案例中筛选提炼出办学的基本要素:

一种共识(为人人提供优质教育)

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

学校应成为社区大家庭

进行有效的交流学习核心基础知识连贯一致的课程

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负责精神

教师的领导者作用致力于品格的塑造

校长是教师的带头人

教师是团队成员

老师是师长、教师是学者

家长是合作伙伴厄内斯特·波伊尔关于“基础学校”的研究实施实验他所倡9时代呼喊多元的、个别化、适切性的教育

个性多元

文化多元

社会多元

多元教育体制

多元课程内容

多元教学方式

多元教学评量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NI)(Multipleintelligences)社会的剧烈变革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生的竞争挑战适应现实,创造未来知识创新,终身学习超越自我,成功真谛R·T·斯腾伯格成功智能(SI)(Successfulintelligence)时代呼喊多元的、个别化、适切性的教育个性多元文化10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内涵

1、语言智能:指运用语言传达信息,激发取悦他人的能力。

2、数学逻辑智能:指以一种有秩序方式操作符号或句型间关系的能力。

3、音乐智能:指以享受音乐节奏,演唱或演奏、作曲、指挥的能力。

4、空间智能:指在视觉艺术或空间展示上,能感受、创造、平衡的能力。

5、身体运动智能:指在运动或表演艺术方面施展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能(知人):能了解他人,与人相处的能力。

7、自我认识智能(知己):指了解自己内在感受,梦想和观念并能自省、自制、自励的能力。

6、认识自然智能(知天):指了解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的能力。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内涵11美国圣路易市新城小学学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NewCitgSchool)1、校长(Hoerr)亲自倡导,全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坚持十几年实验与修正。

2、全校性统筹规划,分配相关教学资源。

3、在学生评价上,鼓励学生使用最优势的智能表达他们对事物的了解(计划、展示、现场汇报)。

4、非常强调家长的参与和对儿童多元智能的观察、了解。

5、研究过程:经历“觉醒——探索——激发——推进—路障——重组——建构”七个阶段。美国圣路易市新城小学学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12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1阶段特色1、觉醒阶段

产生对学校原有“传统方式”的怀疑和不满;意识到一定有更好的理论和方式教育学生。2、探索阶段通过“读书会”,阅读和学习多元智能理论;一些核心教师通过例行聚会,深入交流、沟通;找寻把多元智能带进学校的构想和路径。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1阶段13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2阶段特色3、激发阶段走访开展多元智能的实验学校;在更大范围教师群体中增强对于多元智能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在本校开展多元智能实验的欲望和兴趣。4、推进阶段多数教师投入多元智能教学;让家长也逐步了解如何启发他们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全校普遍开展多元智能教学,纳入常规;全校到处有标示和挂图赞赏学生的多元智能。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2阶段14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3阶段特色5、路障

阶段遭遇到内部或外部的阻碍或困惑;有人质疑多元智能的好处;有人困惑如何才能协助指导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6、重组阶段反省之后,进一步提高了开展多元智能教学的绩效;进而认识到开展多元智能教学,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7、建构阶段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学校所有的领域:课程、教学、评量、师生关系;了解到过程比目标更有价值;建设一个多元智能的学习化的学校。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3阶段15美国新城小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1、要注意把握学校中心教师团队专业发展行动研究的核心要素;

2、实施主要步骤:从问题需求出发——通过学习唤起觉醒,引发观念冲突——新观念指引下的新设计——实施、观察——反思、修正;

3、借鉴国际经验,必须本土化,要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环境和当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的实情;

4、实施新课程的校本研究必须以课例为载体。

5、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还必须有学校教研制度的创新。美国新城小学研究的几点启示1、要注意把握学16透视教育改革——防止排异和表面化

我们需要关于教育变革的观念,一方面我们所处的现实是教育创新和改革的不断出现和不断改革,然而另一方面,我们有一个从根本上就是保守的教育系统。教师的培训方式,学校的组织形式,教育层级的运作方式以及政治决策者对待教育的方式都容易导致维持现状和难以变革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变革的尝试将导致排异或表面化,最多也不过是眼前的小小成功。

——迈克·富兰透视教育改革——防止排异和表面化我们需要关于17作为学习机构的学校校长的新工作1、认识学校的文化,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2、重视你的老师,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3、扩展你所重视的东西,形成办学特色;4、表达你所重视的东西,升华为办学理念;5、促进协作,而不是接管,走向和谐;6、提供菜单,而不是下命令,民主选择;7、运用断然的措施来促进,而不是限制,建立激励机制;8、与更大的环境连接起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作为学习机构的学校校长的新工作1、认识学校的文化,重视人文精18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带来的八项基本启示启示1:不能对所有的事一律采取强制政策或手段(变革越复杂,能够人为控制的程度越小,越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动)启示2:变革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而不是一张可以事先绘制的蓝图(变革是非线性的,其间充满不确定性和兴奋,有时还会反复或倒退)启示3:问题也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启示4:见解和战略计划稍后形成(改革之初不要预设框框,避免不成熟的设想和框框的限定)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带来的八项基本启示启示1:不能对所19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带来的八项基本启示启示5:个性和共性必然取得平衡(对于个人利益和集体意识都没有单方面的解决办法,需要政策的调控)启示6:过分的集权和分散都有不足之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的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启示7:与环境建立起广泛联系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最优秀的组织总是善于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学习)启示8:每个人都是一股变革的力量(变革既复杂又重要,不能仅仅依赖专家,它需要每个人的智慧与参与)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启示5:个性和共性必然取得平衡启示20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集体划一的教学●中央集权强调自下而上的控制●以“划一性”与“效率化”为特征●教师以讲授为主,主要精力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按着老师的思路,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从教室里萌生、自下而上的民主主义、尊重多样化个性,促进教师自主创新●教师注意集中在深入观察,仔细聆听每个学生,提出具体学习任务,以诱发学生表现,组织交流各种意见和发现,开展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异向交往。“主体性”神话●向古代零散的自学自习后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产生虚假的主体性,●将“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理想化,割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材、学习环境的相互关系。“手势”教学:

反对——拳头赞成——布提问——剪刀學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集体划一的21改变教学,改变校内的教研活动

重建课程概念,将“传递中心课程”转变为“对话中心课程”;

重建教师概念,将教师的角色由“技术熟练者”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

重建学校概念,将学校由“教育工厂”转变为“学习共同体”。——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改变教学,改变校内的教研活动重建课程概念,将“传递中心22(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1、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坚持20年行动研究,日本1000校,7000班;美国200校,1000班。“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很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2、改变一所学校,绝不是靠演讲,而至少需要三年。“学校是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而改变的,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3、三年改变学校的方略,最大的难关是校长。(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1、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坚持23三年改变学校的教研方略第一年相互开放教室在学校建立起所有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召开公开研讨会以课例研究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为中心,重建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经常向社区开放学校把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正式固定下来,家长经常“参与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三年改变学校的教研方略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24(二)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1、第一年的课题:相互开放教室,开展所有教师都能愉快参加的教研活动。(1)培养“合作性同事”关系,所有教室相互开放,相互观摩,互相批评;(2)改变教师文化2、为了打开教室的门(1)取决于校长的领导能力(2)充实教研活动,让执教者心甘情愿接受评议,评课者自觉要求“下次公开课我来上”。(3)研讨焦点不是评课的好坏,而是针对授课中的“困惑”和“乐趣”所在,共同分享。(二)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1、第一年的课题:相互开放25(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1、对应学生的教学●应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对应的态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把大多数教室变成学生情绪稳定、相互间能够诚恳、亲热地发言和倾听的教室。●在学生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谈的教室里,更能培育自主、合作的学习者。2、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仔细倾听,而后指导,比让学生多发言更重要。●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实现的行为。●凡有不好好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首先有不认真倾听的教师,实质是对他人的漠视。3、教师持有自己明确研究的课题●教研课题的确定应是每位教师个人的责任,自己选择挑战自我的课题。●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上一次观摩课并接受同事评议的制度。(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1、对应学生的教学2、创造以听为26(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1、复杂的组织和机构,使教师专业工作空洞化,周边杂务扩大化。2、东京都一所中学的改革尝试(300生普校)

(1)无论学生多调皮,在教员室以外,绝对不说关于学生的坏话。(2)把“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引入每一节课。(3)落实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研究教学事例。(4)以教学为中心,废除校务分管和委员会,一周一次教师会议上讨论解决。3、神奈川县浜之乡小学更大的挑战(670名学生,30名教师)

●采取一人分管一项事务方式,由校教职员会议协调。●废除一切校务会议(含晨会),每月两次教职员会,每周一次年级会,每月一次教研活动。4、把校内教研活动作为学校运营的重点

每年最少100次课例研究,300小时。(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1、复杂的组27(五)召开公开研讨会第二、三年学校改革的关键是召开公开研讨会1、指令性研究实验学校制度的功过

多数实验学校指令性研究都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发表而发表。2、公开日常授课,听取校外人士评议(公开研讨会)

(1)尽量减少印刷物;(2)公开平时授课情况,保持平时上课风格;(3)列举学生具体名字、事例,避免一般空泛;(4)公立学校也要适当收取资料费(感到一种压力和责任)3、与参观者的对应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确立观摩的礼貌规范。没有公开的研讨,就难以产生创造性的教学。(五)召开公开研讨会第二、三年学校改革的关键是召开公开研讨会28(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1、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班级壁垒,学科壁垒,学校与家庭的隔阂——内外障碍;面对教师、家长互不信任,双方各自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将合作变为现实。2、从“参观教学”到“参与学习”

家长积极热情投入,充分了解、理解学校,关注其他学生,建立与教师的互信。3、为形成学习共同体而努力

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授课,感受其中的乐趣,不要苛求完美。(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1、教师与家长29四、上海市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新思路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略

2、校本教研组织形式的新尝试3、校本教研研修活动的新发展四、上海市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新思路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30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略●教育学院建附校(静安、普陀)解决未实践新课程的指导新课程;教研员长期脱离教学第一线的困惑。●教研员深入学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解决教研员浮在上面,忙于事务,沉不下去的问题。●上海师大与徐汇区共建教师发展基地(20校,74名教授双向选择)解决中小学实践与高师院校理论指导脱节的问题。●教科院与人事处共建教师发展学院——科研型骨干教师培养基地解决教师由经验性向研究型转变;科研成果的开发与推广。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略●教育学院建附校(静安、普陀)●312、校本教研组织形式的新尝试●杨浦区“大学——重点高中——初中——小学一条龙”纵向连锁,上下衔接,互动贯通;

●青浦区白鹤小学——连片活动,连环跟进;

●长宁区十校联动,加强薄弱初中。教育学院指导下的4个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以课题带培养青年教师;

●静安区的“做中学”课题:任务驱动,项目管理模式;●福山路小学跨学科、跨年段、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式的校本教研;(世界遗产文化周)

●蒋鸣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与行动研究的结合,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将培训课程系列化,不断更新,及时上网。

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2、校本教研组织形式的新尝试●杨浦区“大学—323、校本教研研修活动的新发展研修模式的发展讲授式(知识更新,观念转变)培训模式习得式(技能培训,实际操练)行动教育(默会知识,行为跟进)教师行动教育三大特点:(三次实践,两次反思)案例教学,参与式研讨全程实践,行为跟进伙伴互助,同事合作,经验分享专业引领,超越自我通识培训,关注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变革课例为载体,关注学科本质,提高思维水平3、校本教研研修活动的新发展研修模式的发展33正式教研活动与非正式教研活动向结合正式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讨论考试命题,试卷分析●集体业务学习,传达贯彻上级指示,业务考核●专题研讨活动或正式课题研究●出外参观考察,学术会议或在职进修●优质课评比,研讨●师带徒,结对子(实习、职初、骨干)非正式教研活动●围绕教学工作的随意交谈●针对个别学生“的集体会诊”●教学疑难问题的咨询、商讨●对学校焦点问题的自由讨论●教师自发的学术沙龙或聚会●围绕教师工作的网上聊天●教师反思性阅读,撰写专业日志●教师与研究人员或校长的平等对话

正式教研活动与非正式教研活动向结合正式教研活动非正式教研活动34让教师由被研究的对象变为研究的主体(青浦盈星幼儿园)●唤醒教师专业自觉性(解决教师由麻木平庸到唤醒、萌动)改变主观评述为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捕捉教师经历中的小事件,引发教师反省铺设研究探索的阶梯(人人当教研组长)●鼓励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成长(解决教师由被动到主动)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指导别人的过程,自身提高更快●打破教师的惰性(解决一般教师安于现状,贪图平静)促使教师离开“庇护的绿荫”;给他一个陌生的环境,向传统习惯挑战●适当营造危机感(解决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高原期)如何从“拒剖”到自剖●激发教师问题意识(主题引导,问题驱动)

非实验区经常问的问题(起步、表层,加深对实验区的理解)梳理问题群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常提到的问题(共性、常见)研究中进一步发现、提炼的问题(本质、核心)让教师由被研究的对象变为研究的主体(青浦盈星幼儿园)●唤醒教35实施设计行动研究设计反思观察记录过程教师行动研究的循环实施设计研究设计反思观察记录过程教师行动36反馈会议的目标1、利用共同搜集的材料,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提供客观的反馈。

2、与教师共同诊断,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引发教师对两难困惑的思考。3、帮助教师学会多角度的观察,多种选择的比较,养成反思的习惯。4、和教师一道,对教学中的情境和问题,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分析。5、根据反馈信息,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寻找改进策略。6、通过专业化引领与同事互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反馈会议的目标1、利用共同搜集的材料,37

反馈会议前的准备1、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搜集可观察到的材料。

2、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搜集事实和数据。

3、选择有针对性的观察材料(录像或文字),准备供教师深入观察与反思。4、在录像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访谈、数据分析和补充观察。5、准备“唤起式的讲述”课堂中活的故事,进而挖掘出教育的内涵。6、准备录音或笔录,详细记录会议讨论的过程。反馈会议前的准备1、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主38

运用故事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运用故事的好处●承载那些理性化方式所无法传达的信息;●可以最大程度靠近实际经验(而不是线性方式);●活的故事是多层次的展现,而不是告诉;●有助于多角度、高水平的理解;●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听众,打动人心;●以一种人文的方式,进行心灵的沟通;●以创造性的方式再现课堂真实的情境;●读者会对教学过程带来想象和直觉。运用故事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运用故事的好处●承载39需要注意的问题●容易缺失重要的信息,经过选择处理以后,丢失一些对研究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数据运用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线索相结合;●故事要求听众的参与和非线性的方式;●结论不如传统研究报告那样清晰明确;●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报告的表述(目的、背景、研究主题、研究假设、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结果、结论、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等),需要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和富有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独特的观察视角。需要注意的问题●容易缺失重要的信息,经过选择处理以后,丢失一40

人种志/民族志方法

●运用社会人类学以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学校课堂,注重结构的动态过程,作全面整体分析.要点:⑴体察当局人的观点、行为、感受,富有同理心;

⑵通过观察者/当局人的陈述,发现行为者所建构的课堂真实,并加以描述和解释,而非验证结论;

⑶研究是反映性的,问题假设常因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方法:田野观察、访谈、文档分析、专业成长史、研究日志。·人种志/民族志方法41

反馈会议的形式

要义:平等对话,开放互动,伙伴合作,专业引领,唤起反思,经验分享

●团体焦点式讨论(知识、情感、价值观)焦点问题各抒己见辩论听证提升认识●集体会诊改进式说课整体评价问题分析改进处方新案设计反馈会议的形式要义:42●情境模拟式创设问题情境进入问题情境模拟体验心得交流●多种模式比较式模式陈述差异比较因素分析超越已有模式●参与分享式角色分工头脑风暴小组交流全班研讨问题梳理●情境模拟式创设问题情境进入问题情境模拟体验心得交流●多种模43

反馈会议的技巧

1、以客观的观察资料提供教师反馈(客观、无偏见、清楚的,与关注主题相关联,以易于了解的方式呈现;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结果,提出需要加工的地方)

2、引出教师的意见、感受或推论

(你会重复使用哪些?你准备改变什么?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想改变什么?)3、鼓励教师考虑重新选择课程决策、方法及理由(“假如我是你,我会这样做”过分直接;根据不同对象提供几个可选择的方案;凸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后果,启发老师于无疑处生疑)4、给予教师练习与比较的机会

(指导者示范,教师观察,换位思考;相互观察,比较差异;分小组试教,择善而从;自我观察,结合学生问卷,同事观察)反馈会议的技巧1、以客观的观察44

理想的反馈会议

1、观察者呈现所记录的各种观察资料时,应避免做价值判断或结论在先。2、讨论课例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不脱离具体真实的情境。指导者只是帮助教师廓清教学理想与行为表现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一致性。3、运用“出声思维”,揭示教师、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原因、结果,不只观察行为本身,还要研究内隐决策。4、在不同范式的平等对话中,特别要强调共情地倾听。不只是陈述各自的观点,而是一起探索问题解决的新角度,新路径。

5、对老师在反思过程中提出的任何积极建议,都应给以增强,对于尚未意识到的问题,应协助其发现并纠正。理想的反馈会议1、观察者呈现所45

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2004年2月周卫研究员校本教研活动创新上海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46

王湛副部长谈校本教研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促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教育部将从今年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一批实验性、示范性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各省也要逐步建立起一批省(市)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以校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辐射作用,通过联片教研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摘自2003年4月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王湛副部长谈校本教研大力开展以校47一、为什么要提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校本教研顺应了国内外教育研究注重实证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自下而上研究的趋势。●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习,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课程纲要:课改为中心,“研究、指导、服务”)一、为什么要提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对创造性地48关注教师参与,聚集新课堂

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劳伦斯·斯腾豪斯(LawvenceStenhouse)

●校本教研活动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取向。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一种组织文化。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将教学实践与研究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关注教师参与,聚集新课堂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49二、校本教研的内涵

1、基于学校: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2、在学校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学校研究的话语系统:校本教研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方法。

4、为了学校:以唤醒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二、校本教研的内涵1、基于学校: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50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实践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朱小蔓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51三、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从内部推进学校改革,使学校成为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美国]厄内斯特·波伊尔:《基础学校》“学校成为学习化的社会大家庭”[加拿大]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变革》

(2000.11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为学习机构的学校”[日本]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2003。1《长春出版社》)“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

三、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美国]厄内斯特·波伊尔:《基础学校52

90年代学校发展研究值得关注的取向(上下结合)

高效能学校的特征

①强势的领导②和谐的学校氛围和良好的学校文化③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习得④对学生有高度的期望⑤教师有效的教学技巧⑥经常的督促学生的进步⑦教职员的进修与发展⑧妥善的学校环境⑨社区、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高效能学校研究的两个趋势

“自上而下”的方法(国家教育模式)

“自下而上”的方法(社会教育模式)

强调学校的平等、公正、均衡发展加强质量评估:学生、教师、学校、行政、政策转变薄弱学校,缩小班级规模

强调扩大学校自主权,学生和家长选择权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合作,加强合作伙伴的能力建设90年代学校发展研究值得关注的取向(上下结合)●高53厄内斯特·波伊尔关于“基础学校”的研究

实施实验他所倡导和设计的教育思想从大量案例中筛选提炼出办学的基本要素:

一种共识(为人人提供优质教育)

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

学校应成为社区大家庭

进行有效的交流学习核心基础知识连贯一致的课程

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负责精神

教师的领导者作用致力于品格的塑造

校长是教师的带头人

教师是团队成员

老师是师长、教师是学者

家长是合作伙伴厄内斯特·波伊尔关于“基础学校”的研究实施实验他所倡54时代呼喊多元的、个别化、适切性的教育

个性多元

文化多元

社会多元

多元教育体制

多元课程内容

多元教学方式

多元教学评量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NI)(Multipleintelligences)社会的剧烈变革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生的竞争挑战适应现实,创造未来知识创新,终身学习超越自我,成功真谛R·T·斯腾伯格成功智能(SI)(Successfulintelligence)时代呼喊多元的、个别化、适切性的教育个性多元文化55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内涵

1、语言智能:指运用语言传达信息,激发取悦他人的能力。

2、数学逻辑智能:指以一种有秩序方式操作符号或句型间关系的能力。

3、音乐智能:指以享受音乐节奏,演唱或演奏、作曲、指挥的能力。

4、空间智能:指在视觉艺术或空间展示上,能感受、创造、平衡的能力。

5、身体运动智能:指在运动或表演艺术方面施展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能(知人):能了解他人,与人相处的能力。

7、自我认识智能(知己):指了解自己内在感受,梦想和观念并能自省、自制、自励的能力。

6、认识自然智能(知天):指了解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的能力。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内涵56美国圣路易市新城小学学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NewCitgSchool)1、校长(Hoerr)亲自倡导,全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坚持十几年实验与修正。

2、全校性统筹规划,分配相关教学资源。

3、在学生评价上,鼓励学生使用最优势的智能表达他们对事物的了解(计划、展示、现场汇报)。

4、非常强调家长的参与和对儿童多元智能的观察、了解。

5、研究过程:经历“觉醒——探索——激发——推进—路障——重组——建构”七个阶段。美国圣路易市新城小学学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57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1阶段特色1、觉醒阶段

产生对学校原有“传统方式”的怀疑和不满;意识到一定有更好的理论和方式教育学生。2、探索阶段通过“读书会”,阅读和学习多元智能理论;一些核心教师通过例行聚会,深入交流、沟通;找寻把多元智能带进学校的构想和路径。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1阶段58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2阶段特色3、激发阶段走访开展多元智能的实验学校;在更大范围教师群体中增强对于多元智能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在本校开展多元智能实验的欲望和兴趣。4、推进阶段多数教师投入多元智能教学;让家长也逐步了解如何启发他们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全校普遍开展多元智能教学,纳入常规;全校到处有标示和挂图赞赏学生的多元智能。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2阶段59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3阶段特色5、路障

阶段遭遇到内部或外部的阻碍或困惑;有人质疑多元智能的好处;有人困惑如何才能协助指导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6、重组阶段反省之后,进一步提高了开展多元智能教学的绩效;进而认识到开展多元智能教学,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7、建构阶段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学校所有的领域:课程、教学、评量、师生关系;了解到过程比目标更有价值;建设一个多元智能的学习化的学校。美国新城小学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3阶段60美国新城小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1、要注意把握学校中心教师团队专业发展行动研究的核心要素;

2、实施主要步骤:从问题需求出发——通过学习唤起觉醒,引发观念冲突——新观念指引下的新设计——实施、观察——反思、修正;

3、借鉴国际经验,必须本土化,要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环境和当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的实情;

4、实施新课程的校本研究必须以课例为载体。

5、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还必须有学校教研制度的创新。美国新城小学研究的几点启示1、要注意把握学61透视教育改革——防止排异和表面化

我们需要关于教育变革的观念,一方面我们所处的现实是教育创新和改革的不断出现和不断改革,然而另一方面,我们有一个从根本上就是保守的教育系统。教师的培训方式,学校的组织形式,教育层级的运作方式以及政治决策者对待教育的方式都容易导致维持现状和难以变革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变革的尝试将导致排异或表面化,最多也不过是眼前的小小成功。

——迈克·富兰透视教育改革——防止排异和表面化我们需要关于62作为学习机构的学校校长的新工作1、认识学校的文化,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2、重视你的老师,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3、扩展你所重视的东西,形成办学特色;4、表达你所重视的东西,升华为办学理念;5、促进协作,而不是接管,走向和谐;6、提供菜单,而不是下命令,民主选择;7、运用断然的措施来促进,而不是限制,建立激励机制;8、与更大的环境连接起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作为学习机构的学校校长的新工作1、认识学校的文化,重视人文精63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带来的八项基本启示启示1:不能对所有的事一律采取强制政策或手段(变革越复杂,能够人为控制的程度越小,越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动)启示2:变革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而不是一张可以事先绘制的蓝图(变革是非线性的,其间充满不确定性和兴奋,有时还会反复或倒退)启示3:问题也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启示4:见解和战略计划稍后形成(改革之初不要预设框框,避免不成熟的设想和框框的限定)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带来的八项基本启示启示1:不能对所64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带来的八项基本启示启示5:个性和共性必然取得平衡(对于个人利益和集体意识都没有单方面的解决办法,需要政策的调控)启示6:过分的集权和分散都有不足之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的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启示7:与环境建立起广泛联系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最优秀的组织总是善于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学习)启示8:每个人都是一股变革的力量(变革既复杂又重要,不能仅仅依赖专家,它需要每个人的智慧与参与)复杂教育情境中穿透变革范例启示5:个性和共性必然取得平衡启示65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集体划一的教学●中央集权强调自下而上的控制●以“划一性”与“效率化”为特征●教师以讲授为主,主要精力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按着老师的思路,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从教室里萌生、自下而上的民主主义、尊重多样化个性,促进教师自主创新●教师注意集中在深入观察,仔细聆听每个学生,提出具体学习任务,以诱发学生表现,组织交流各种意见和发现,开展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异向交往。“主体性”神话●向古代零散的自学自习后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产生虚假的主体性,●将“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理想化,割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材、学习环境的相互关系。“手势”教学:

反对——拳头赞成——布提问——剪刀學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集体划一的66改变教学,改变校内的教研活动

重建课程概念,将“传递中心课程”转变为“对话中心课程”;

重建教师概念,将教师的角色由“技术熟练者”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

重建学校概念,将学校由“教育工厂”转变为“学习共同体”。——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改变教学,改变校内的教研活动重建课程概念,将“传递中心67(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1、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坚持20年行动研究,日本1000校,7000班;美国200校,1000班。“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很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2、改变一所学校,绝不是靠演讲,而至少需要三年。“学校是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而改变的,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3、三年改变学校的方略,最大的难关是校长。(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1、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坚持68三年改变学校的教研方略第一年相互开放教室在学校建立起所有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召开公开研讨会以课例研究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为中心,重建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经常向社区开放学校把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正式固定下来,家长经常“参与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三年改变学校的教研方略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69(二)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1、第一年的课题:相互开放教室,开展所有教师都能愉快参加的教研活动。(1)培养“合作性同事”关系,所有教室相互开放,相互观摩,互相批评;(2)改变教师文化2、为了打开教室的门(1)取决于校长的领导能力(2)充实教研活动,让执教者心甘情愿接受评议,评课者自觉要求“下次公开课我来上”。(3)研讨焦点不是评课的好坏,而是针对授课中的“困惑”和“乐趣”所在,共同分享。(二)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1、第一年的课题:相互开放70(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1、对应学生的教学●应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对应的态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把大多数教室变成学生情绪稳定、相互间能够诚恳、亲热地发言和倾听的教室。●在学生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谈的教室里,更能培育自主、合作的学习者。2、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仔细倾听,而后指导,比让学生多发言更重要。●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实现的行为。●凡有不好好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首先有不认真倾听的教师,实质是对他人的漠视。3、教师持有自己明确研究的课题●教研课题的确定应是每位教师个人的责任,自己选择挑战自我的课题。●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上一次观摩课并接受同事评议的制度。(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1、对应学生的教学2、创造以听为71(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1、复杂的组织和机构,使教师专业工作空洞化,周边杂务扩大化。2、东京都一所中学的改革尝试(300生普校)

(1)无论学生多调皮,在教员室以外,绝对不说关于学生的坏话。(2)把“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引入每一节课。(3)落实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研究教学事例。(4)以教学为中心,废除校务分管和委员会,一周一次教师会议上讨论解决。3、神奈川县浜之乡小学更大的挑战(670名学生,30名教师)

●采取一人分管一项事务方式,由校教职员会议协调。●废除一切校务会议(含晨会),每月两次教职员会,每周一次年级会,每月一次教研活动。4、把校内教研活动作为学校运营的重点

每年最少100次课例研究,300小时。(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1、复杂的组72(五)召开公开研讨会第二、三年学校改革的关键是召开公开研讨会1、指令性研究实验学校制度的功过

多数实验学校指令性研究都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发表而发表。2、公开日常授课,听取校外人士评议(公开研讨会)

(1)尽量减少印刷物;(2)公开平时授课情况,保持平时上课风格;(3)列举学生具体名字、事例,避免一般空泛;(4)公立学校也要适当收取资料费(感到一种压力和责任)3、与参观者的对应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确立观摩的礼貌规范。没有公开的研讨,就难以产生创造性的教学。(五)召开公开研讨会第二、三年学校改革的关键是召开公开研讨会73(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1、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班级壁垒,学科壁垒,学校与家庭的隔阂——内外障碍;面对教师、家长互不信任,双方各自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将合作变为现实。2、从“参观教学”到“参与学习”

家长积极热情投入,充分了解、理解学校,关注其他学生,建立与教师的互信。3、为形成学习共同体而努力

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授课,感受其中的乐趣,不要苛求完美。(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1、教师与家长74四、上海市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新思路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略

2、校本教研组织形式的新尝试3、校本教研研修活动的新发展四、上海市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新思路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75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略●教育学院建附校(静安、普陀)解决未实践新课程的指导新课程;教研员长期脱离教学第一线的困惑。●教研员深入学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解决教研员浮在上面,忙于事务,沉不下去的问题。●上海师大与徐汇区共建教师发展基地(20校,74名教授双向选择)解决中小学实践与高师院校理论指导脱节的问题。●教科院与人事处共建教师发展学院——科研型骨干教师培养基地解决教师由经验性向研究型转变;科研成果的开发与推广。1、校本教研专业支持的新方略●教育学院建附校(静安、普陀)●762、校本教研组织形式的新尝试●杨浦区“大学——重点高中——初中——小学一条龙”纵向连锁,上下衔接,互动贯通;

●青浦区白鹤小学——连片活动,连环跟进;

●长宁区十校联动,加强薄弱初中。教育学院指导下的4个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以课题带培养青年教师;

●静安区的“做中学”课题:任务驱动,项目管理模式;●福山路小学跨学科、跨年段、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式的校本教研;(世界遗产文化周)

●蒋鸣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与行动研究的结合,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将培训课程系列化,不断更新,及时上网。

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2、校本教研组织形式的新尝试●杨浦区“大学—773、校本教研研修活动的新发展研修模式的发展讲授式(知识更新,观念转变)培训模式习得式(技能培训,实际操练)行动教育(默会知识,行为跟进)教师行动教育三大特点:(三次实践,两次反思)案例教学,参与式研讨全程实践,行为跟进伙伴互助,同事合作,经验分享专业引领,超越自我通识培训,关注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变革课例为载体,关注学科本质,提高思维水平3、校本教研研修活动的新发展研修模式的发展78正式教研活动与非正式教研活动向结合正式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讨论考试命题,试卷分析●集体业务学习,传达贯彻上级指示,业务考核●专题研讨活动或正式课题研究●出外参观考察,学术会议或在职进修●优质课评比,研讨●师带徒,结对子(实习、职初、骨干)非正式教研活动●围绕教学工作的随意交谈●针对个别学生“的集体会诊”●教学疑难问题的咨询、商讨●对学校焦点问题的自由讨论●教师自发的学术沙龙或聚会●围绕教师工作的网上聊天●教师反思性阅读,撰写专业日志●教师与研究人员或校长的平等对话

正式教研活动与非正式教研活动向结合正式教研活动非正式教研活动79让教师由被研究的对象变为研究的主体(青浦盈星幼儿园)●唤醒教师专业自觉性(解决教师由麻木平庸到唤醒、萌动)改变主观评述为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捕捉教师经历中的小事件,引发教师反省铺设研究探索的阶梯(人人当教研组长)●鼓励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成长(解决教师由被动到主动)给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