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_第1页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_第2页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_第3页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_第4页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1概述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所用的光谱区域为200~780nm,其中可见分光光度法为400~780nm,紫外分光度法为200~400nm。红外光度法为2.5~1000µ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仪器分析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的微量成分,甚至可测定痕量成分。2.准确度较高3.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测定。4.操作简便、快速、仪器价格不昂贵。§2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吸收光谱的分类在分子中存在着电子的运动,以及组成分子的各原子间的振动和分子作为整体的转动。在每一个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个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间距更小的转动能级。由于这个原因,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振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同理,处于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上的分子,由于转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当用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就要选择性的吸收某些波长(频率)的光而由较低的能级E跃迁到较高能级E‘上,所吸收的光的能量就等于两能级的能量之差:△E=E‘-E其光的频率为:γ=△E/h或光的波长为:λ=hc/△E由于分子选择性的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所以这些光的能量就会降低,将这些波长的光及其所吸收的能量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分子的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有:远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三类。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需吸收波长为远红外光,因此,形成的光谱称为转动光谱或远红外光谱。分子的振动能级差一般需吸收红外光才能产生跃迁。在分子振动时同时有分子的转动运动。这样,分子振动产生的吸收光谱中,包括转动光谱,故常称为振-转光谱。电子的跃迁吸收光的波长主要在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二.光的选择性吸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1.可见光的颜色和互补色: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平常所见的白光(日光、白炽灯光等)是一种复合光,它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的。利用棱镜等分光器可将它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合得到外,还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nm颜色互补光400-450紫黄绿450-480蓝黄480-490绿蓝橙490-500蓝绿红500-560绿红紫560-580黄绿紫580-610黄蓝610-650橙绿蓝650-760红蓝绿2.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对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产生了选择性的吸收,则物质就会显示出一定的颜色。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3.吸收曲线(吸收光谱)及最大吸收波长1.吸收曲线:每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让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分别通过被测物质,分别测定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收程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例:丙酮max=279nm(=15)2.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max吸收曲线表明了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分布。曲线上的各个峰叫吸收峰。峰越高,表示物质对相应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越大。其中最高的那个峰叫最大吸收峰,它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波长叫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3.物质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的特点:1)不同的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同。2)对同一物质,其浓度不同时,吸收曲线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只是吸收程度要发生变化,表现在曲线上就是曲线的高低发生变化。三.光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一).基本概念:当强度为I0的一定波长的单色入射光束通过装有均匀待测物的溶液介质时,该光束将被部分吸收Ia,部分反射Ir,余下的则通过待测物的溶液It,即有:I0=Ia+It+Ir如果吸收介质是溶液(测定中一般是溶液),式中反射光强度主要与器皿的性质及溶液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这些因素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反射光强度一般很小。所以可忽略不记,这样:I0=Ia+It即: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透明的吸收介质后,入射光被分成了吸收光和透过光。待测物的溶液对此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可以透光率T和吸光度A用来表示。透光率——透光率表示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用T来表示,计算式为:T=It/IoT常用百分比(T%)表示。吸光度——透光率的倒数的对数叫吸光度。用A表示:A=-lgT(二).朗伯—比耳定律:1.定律内容:当用一束强度为I0的单色光垂直通过厚度为b、吸光物质浓度为c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于溶液的厚度b和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c的乘积。数学表达式为:A=-lgT=Kbc2.比例常数K的几种表示方法: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的比例常数叫“吸收系数”,它的大小可表示出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本领(即吸收程度)。它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的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另外,K的值随着b和c的单位不同而不同。下面就介绍K的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①.吸光系数:当溶液浓度c的单位为g/L,溶液液层厚度b的单位为cm时,K叫“吸光系数”,用a表示,其单位为L/g·cm,此时:A=abc由式可知:a=A/bc,它表示的是当c=1g/L、b=1cm时溶液的吸光度。②.摩尔吸光系数:当溶液浓度c的单位为mol/L,液层厚度b的单位为cm时,K叫“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其单位为L/mol·cm,此时:A=εbc由此式可知:ε=A/bc,它表示的是当c=1mol/L,b=1cm时,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光度。对于K的这两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为:ε=aMM为吸光物质的分子量。ε和a的大小都可以反映出吸光物质对波长为λ的单色光的吸收能力。但更常用和更好的是用ε来表示吸光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收能力。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收能力越强,同时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定的灵敏度也越大。3.吸收定律的适用条件:①.必须是使用单色光为入射光;②.溶液为稀溶液;③.吸收定律能够用于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光度具有加合性,且对每一组分分别适用,即:A总=A1+A2+A3…+An=ε1bc1+ε2bc2+ε3bc3…+εnbcn④.吸收定律对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都适用例题:已知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为251,将此化合物用已醇作溶剂配成浓度为0.150mmol·L-1溶液,在480nm处用2.00cm吸收池测得透光率为39.8%,求该化合物在上述条件下的摩尔吸光系数和吸光系数。解:已知溶剂浓度c=0.150mmol.L-1,b=2.00cm,T=0.398,由Lambert-Beer定律得:ε(480nm)=A/cb=-lg0.398/0.150×10-3×2.00=1.33×103(L·mol-1·cm-1)由ε=aM,得:a=ε/Me=ε/251=5.30(L·g-1·cm-1)4.实际溶液对吸收定律的偏离及原因:(1)偏离:定量分析时,通常液层厚度是相同的,按照比尔定律,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过直角坐标原点的直线。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偏离线性而发生弯曲。若在弯曲部分进行定量,将产生较大的测定误差。被测物质浓度与吸光度不成线性关系的现象,如下图。(2)偏离吸收定律的原因:①.入射光为非单色光:严格地说吸收定律只适用于入射光为单色光的情况。但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中,入射光是由连续光源经分光器分光后得到的,这样得到的入射光并不是真正的单色光,而是一个有限波长宽度的复合光,这就可能造成对吸收定律的偏离。对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其原因是由于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摩尔吸光系数不同造成的。所以只要在入射光的波长范围内,摩尔吸光系数差别不是太大,由此引起的偏离是较小的。②.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常因离解、缔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或互变异构体等的化学变化而改变了浓度,因此而导致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因此,必须控制显色反应的条件,控控制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防止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③.比尔定律的局限性引起的偏离:严格地说,比尔定律是一个有限定律,它只适用于浓度小于0.01moL/L的稀溶液。§3目视比色法用眼晴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一.工作原理目视比视法的原理是:将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比较,当溶液层厚度相同,颜色的深度一样时,两者的浓度相等。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将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A标=k标c标b标A测=k测c测b测当被测溶液颜色与标准溶液颜色相同时,A标=A测,又因为是同一种有色物质,同样的入射光,所以k标=k测,而所用液层厚度相等,所以b标=b测,因此c标=c测。二.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举例略)目视比色法的优点是:1.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适宜于大批试样的分析。2.比色管中的液层较厚,人眼具有辨别很稀的有色溶液颜色的能力,测定的灵敏度较高。3.因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在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时,仍可用目视比色法。§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器测量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或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的仪器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目前,分光光度计的型号和种类较多,高、中、低档仪器并存。应根据工作性质选择适用的仪器。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0.5750.575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一)光源:用于提供足够强度和稳定的连续光谱。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钨灯和碘钨灯可使用的范围在340~2500nm。氢灯和氘灯。它们可在160~375nm范围内产生连续光源。另外,为了使光源发出的光在测量时稳定,光源的供电一般都要用稳压电源,即加有一个稳压器。(二)分光系统:分光系统也叫单色器。单色器是能从光源辐射的复合光中分出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其主要功能:产生光谱纯度高的光波且波长在紫外可见区域内任意可调。单色器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入射光成平行光)、色散器、投影器和出射光缝等几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色散器,起分光的作用。能起分光作用的色散元件主要是棱镜和光栅。棱镜有玻璃和石英两种材料。它们的色散原理是依据不同的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有不同的折射率而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由于玻璃可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棱镜只能用于350~3200nm的波长范围,即只能用于可见光域内。石英棱镜可使用的波长范围较宽,可从185~4000nm,即可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三个光域。红λ1红λ1白光白光紫紫λλ2入光狭缝准光器棱镜聚焦透镜出光狭缝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与干涉作用制成的,它可用于紫外、可见及红外光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具有良好的、几乎均匀一致的分辨能力。(三)吸收池(比色皿):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一般都是用液体溶液进行测定的,用于盛放试液的器皿就是吸收池或比色皿。有玻璃和石英两种。(四)检测器:用于检测光信号。利用光电效应将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也叫光电器件。分光光法中,得到的是一定强度的光信号,这个信号需要用一定的部件检测出来。检测时,需要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才能测量得到。光检测系统的作用就是进行这个转换。(五)测量系统它的作用是放大信号并以适当方式指示或记录下来。常用的信号指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数字显示或自动记录装置等。很多型号的分光光度计装配有微处理机,一方面可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操作控制,另一方面可进行数据处理。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一)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这类分光光度计有直读式和调零式(电位补偿式)两种。单光束直读式仪器是最简单的分光光度计型式。国内普遍使用的721型和722型分光光度计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仪器,其波长范围为360~800nm.这类分光光度计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主要适用于定量分析,而不适用于作定性分析。另外,结果受电源的波动影响较大。1-钨灯2-透镜3-玻璃棱镜4-准直镜5-保护玻璃6-狭缝7-反射镜8-光栏9-聚光透镜10-吸收池11-光闸12-保护玻璃13-光电管(二)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一般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每换一个波长都必须用空白进行校准,且对光源和检测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是自动比较了透过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光的强度,它不受光源(电源)变化的影响。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还能进行波长扫描,并自动记录下各波长下的吸光度,很快就可得到试液的吸收光谱。所以能用于定性分析。284284691691775353单色器;2,3,4,5-反射镜;6-参比池;7-样品池;8-旋转装置;9-光电倍增管(三)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当试样溶液混浊或背景吸收大或共存组分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有干扰时,宜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光路简图如下:切光器λ切光器λ1单色器单色器检测器光源检测器光源单色器单色器吸收池λ吸收池λ2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单色器后得到不同波长的两束光,利用切光器使两束光以一定的频率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达到检测器,由测量系统显示出两个波长下吸光度的差值。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常采用等吸收点法和系数倍率法等进行有干扰组分在的定量分析。§5紫外可见分光度计的使用一.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一).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1..检查仪器各调节钮的起始位置正确,电源接线牢固,接地良好,接通电源开关,打开样品室暗箱盖,使电表指针处于“0”位,预热20min后,再选择须用的间色光波长和相应的放大灵敏度档,用调“0”电位器调整电表为T=0%2..盖上样品室盖使光电管受光,推动试样架拉手,使参比溶液池置于光路上,调节100%透射比调节器,使电表指针T=100%。3.重复进行打开样品室盖,调0,盖上样品室盖,调透射比为100%的操作至仪器稳定。4.盖上样品室盖,推动试样拉架手,使样品溶液池置于光路上,读出吸光度值。读数后应立即打开样品室盖。5.测量完毕,取出吸收池,洁净后倒置于滤纸上晾干,各旋钮置于原来位置,电源开关置于“关”,拨下电源插头。6..放大器各档的灵敏度为:1×1倍;2×10倍;3×20倍,灵敏度依次增大。由于单色光波长不同时,光能量不同,需选不同的灵敏度档。选择的原则是在能使参比溶液调到T=100%处时,尽量使用灵敏度低的档,以提高仪器的稳定性。改变灵敏度档后,应重新调“0”和“100”。(二).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1.检查仪器电源接线牢固,接地良好,将仪器置于“1”,选择开关置于“T”2.插上电源插头,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波长手轮至所需波长,调节T=100%钮至显示透射比T=(70~100)%。仪器在此状态下预热15min,显示数字稳定后即可进行下一项工作。3.打开样品室盖,调节T=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4.盖上样品室盖,将参比池推入光路,调节T=100%钮,使数字显示为“100.0”。5.重复开样品室盖调T=0%和盖样品室盖调T=100%的操作,至仪器显示稳定。6.将选择开关置于“A”,调节吸光度调零钮,使数字显示为“0.000”,将样品池推入光路,数字显示值即为吸光度值。7.直接读出被测物浓度的操作方法:装一份标准溶液于吸收池中,将选择开关置于“C”,将标准液池推入光路,调节浓度旋钮,使数字显示为标准液浓度值,将样品池推入光路,数字显示即为样品的浓度值。8.读完数后应立即打开样品室盖。9.测量完毕,取出吸收池,洗净。各旋钮置于原来位置,电源开关置于“关”,切断电源。§6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本身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另一种是生成有色化合物即“显色”后测定。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为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来进行光度测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在分光光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显色反应在光度分析中,将试样中实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能与实测组分生成有色物质的试剂称为显色剂。显色反应分为两类:络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络合反应是最主要的显色反应。对显色反应的要求:1.选择性好一种显色剂最好只与一种实测组分起显色反应,或显色剂与干扰离子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吸收峰与实测组分的吸收峰相距较远。2.灵敏度高即有色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大。3.有色络合物的离解常数要小有色络合物的离解常数愈小,络合物就愈稳定。络合物就愈稳定,光度测定的准确度就愈高,并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试样中其它离子的干扰。4.有色络合物的组成要恒定,化学性质要稳定。5.如果显色剂有颜色,则要求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以减少试剂空白。一般要求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在60nm以上。6.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如果条件要求过于严格,难以控制,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就差。二.显色剂1.无机显色剂许多无机显色剂能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应用于光度分析,但由于灵敏度等原因,具有实用价值的仅有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等几类。2.有机显色剂(1)优点:a.具有鲜明的颜色,ε都很大(一般可达到104以上),所以测定的灵敏度很高;b.生成的一般为螯合物,稳定性很好,一般离解常数都很小;c.选择性好d.有些有色配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可进行萃取光度分析,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2)常见的有机显色剂:①.磺基水杨酸:它可用于测定三价铁离子。②.邻二氮菲(邻菲罗啉,1,10—二氮菲):直接在PH=3~9时与Fe2+生成红色螯合物。用于铁的测定③.双硫腙:也叫二苯—硫腙。测定很多重金属离子,如:铅、锌、铜、银、汞、镉等。三.反应条件的选择显色反应能否满足分光光度法的要求,除了选择显色剂以外,控制好反应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一)显色剂用量:显色反应就是将待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其反应一般可用下式代表:M+R=MR被测离子显色剂有色配合物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当加入R的用量时,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但要注意,加入的显色剂用量也不能太多,否则产生副反应,对测定产生不利。例如:用SCN-与Fe3+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测定铁时,当加入的显色剂太多时,就会对测定产生不利。对于不同的情况,显色剂的用量对显色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实际选用时,一般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实验的方法为:固定待测组分的浓度和其它条件,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显色剂,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显色剂用量为横坐标作图,可得到吸光度—显色剂用量的曲线,其结果分为三种情况:AAAAAA0b,a\0ba00b,a\0ba0(a)CR(b)CR(c)CR(a)曲线表明,在浓度a~b的范围内,吸光度出现稳定值,可在a~b之间选择合适的显色剂用量。(b)曲线表明,显色剂浓度在aˋ‵~bˋ这一较窄的范围内,吸光度值比较稳定,必须严格控制显色剂浓度。(c)曲线表明,随着显色剂浓度的增大,吸光度不断增大,必须十分严格地控制显色剂用量。(二)溶液酸度: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很大,因为溶液酸度直接影响着金属离子、显色剂的存在形式和有色化合物的组成、稳定性等。1.酸度对金属离子存在形式的影响:很多高价金属离子都要水解,酸度较低时,不利于显色反应的进行。2.酸度对显色剂浓度的影响:很多显色剂都是有机弱酸,在溶液中有如下平衡:HRH++R-而显色反应为M+RMR所以酸度太高对反应不利。3.酸度对显色剂颜色的影响:很多显色剂本身就是酸碱指示剂,酸度不同时,它们的颜色不同。如果控制不好酸度,就会使显示剂颜色与有色化合物的颜色相近而影响测定。比如:用二甲酚橙为显色剂,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红色,它本身在PH<6.3时为柠檬黄色,而在PH>6.3时为红紫色。所以在PH>6.3时,就无法进行测定。4.酸度对配合物组成的影响:有些显色反应当酸度不同时,要生成配位比不同的配合物,其颜色也有所不同。如:Fe3+与水扬酸的配合物:PH<4 Fe(C7H4O3)+紫色4<PH<9 Fe(C7H4O3)2-红色PH>9 Fe(C7H4O3)33-黄色由上可见,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是很大的,适宜的酸度要由实验来确定。(三)显色时间:显色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快的几乎是瞬间完成,颜色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并且能保持较长时间。大多数显色反应的速度是比较慢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而且有些有色化合物放置过久也会褪色。适宜的显色时间要由实验来确定。(四)温度:一般显色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但是也有一些反应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而且还有一些有色配合物在室温下要分解。(五)溶剂的影响:1.影响有色化合物的溶解度;2.影响有色化合物的颜色;3.影响显色反应进行的速度;四.干扰离子的影响和消除方法(一)干扰1.与试剂生成有色配合物及大量干扰离子与试剂生成稳定的配合物;2.干扰离子本身有色;3.与被测离子形成难离解化合物。(二)消除干扰的方法1.控制酸度:2.加入掩蔽剂;3.分离干扰离子;4.进行同时测定;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价态;6、用参比溶液消除显色剂和某些共存有色离子的干扰;7、选择适当的波长;8、分离: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时,采用预先分离的方法。五.参比溶液的选择选择参比溶液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溶剂参比显色剂及其它试剂均无色,被测溶液中有无其它离子时,可用溶剂作参比溶液。2.试剂参比显色剂本身有颜色,可用不加试样的其它试剂作参比溶液。3.试液参比显色剂无色,被测溶液中有其它有色离子,可采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作参比溶液。4.其它参比当显色剂有颜色,试液中的有色成分干扰测定时,可在一份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然后加入显色剂和其它试剂,以此作为参比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用不含被测组分的试样,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相同的处理,得到平行操作参比溶液。六.测定条件的选择:1.测量波长的选择:一般选用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量波长(入射光)但当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有干扰时,则应根据“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来选择波长。2.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由测量误差可知,当吸光度在0.2~0.8之间时,测量误差最小,所以应尽量控制吸光度在此范围进行测定。控制的方法为:(1)控制溶液的浓度;(2)选用适当厚度的比色皿;3.狭缝宽度的选择:狭缝宽度太大,灵敏度下降,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变窄;狭缝宽度太小,入射光强度太弱,也不利于测定。一般在不减少吸光度时的最大狭缝宽度,就是应该选取的合适的狭缝宽度。七.定量分析(一)微量单组分的测定:1.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待测组分的标准溶液,以不含待测组分的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得到标准曲线(工作曲线),然后再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在曲线上查得试样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最后计算得到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2.增量法:把未知试样溶液分成体积相同的若干份,除其中的一份不加入待测组分的标准物质外,在其它几份中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标准物质。然后测定各份试液试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吸光度对加入的标准物质的浓度(增量)作图,得一标准曲线:由于每份溶液中都含有待测组分,因此,标准曲线不经过原点。将标准曲线外推延长至与横坐标交于一点,则此点到原点的长度所对应的浓度值就是待测组分的浓度。(二)多组分的同时测定:在含有多种组分的溶液中,如果要测定多个组分,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定。如果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吸收曲线互相不干扰,可以选择适当的不同的波长分别测定。图a):X,Y组份最大吸收波长不重迭,相互不干扰,可以按两个单一组份处理。如果多个组分之间的吸收曲线有干扰则可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以解联立方程式的方法,求得各个组分的含量或浓度。图b)和c):X,Y相互干扰,此时可通过解联立方程组求得X和Y的浓度:(三)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法:方法:配制一系列待测组分的浓度相差较小,且待测组分浓度与试液浓度相近的标准溶液,以其中浓度最小的标准溶液(Cs)作参比溶液,测定其它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测定溶液和参比溶液的浓度差作图,得一过原点的标准曲线。AAxAAx再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试液的吸光度,由曲线上查得试液的浓度与参比溶液浓度的差值,从而求得待测组分的浓度。Cx=Cs+△Cx测量原理:当试样中组份的浓度过大时,则A值很大,会产生读数误差。此时若以一浓度略小于试样组份浓度作参比,则有:具体做法:以浓度为Cs的标准溶液调T=100%或A=0(调零),所测得的试样吸光度实际就是上式中的A,然后求出Cx,则试样中该组份的浓度为(Cs+Cx)。结论:示差法通过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四)分光光度法的误差:1.方法误差方法误差是指分光光度法本身所产生的误差。误差主要有溶液偏离比尔定律及溶液中干扰物质影响所引起。(1)溶液偏离比尔定律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但在工作中常会碰到工作曲线发生弯曲的现象。大多是由于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使有色溶液的浓度与被测物的总浓度不成正比。(2)反应条件的改变显色反应多是分步进行的。溶液酸度、温度、及显色时间等反应条件的改变,都会引起有色配合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使溶液颜色的深浅发生变化,因而产生误差。2.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使用分光光度计所引起的。(1)仪器的非理想性引起的误差;(2)仪器噪声的影响;(3)反射和散射的影响;(4)吸收池引起的误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选择题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A.钨灯B.卤钨灯C.氘灯D.能斯特光源2.在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增加增加增加B.减少不变减少C.减少增加增加D.增加不变减少3.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max=380nm时,有透射比为50%,用1.0cm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max/[L/(molcm)]为()A.5.0×104B.2.5×104C.1.5×104D.3.0×1044.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情况。下列说法不会引起这一现象的是A.测量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对称B.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D.显色反应的检测下限太高5.下列有关最大吸收波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B.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最大吸收波长不同C.大的吸收波长有利于提高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D.分光光度法中常选用max作为入射光6..在310nm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A.1B.0.1C.0.9D.0.057.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1.0cm吸收池测得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一倍,透光度为A.T2B.T/2C.2TD.8.A和B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化合物种类摩尔吸收系数εL/(moL·cm)12A4,1200.00B3,610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1时于1.00cm吸收池中测得A=0.754,在2时于1.00cm吸收池中测得A=0.240,问B的浓度是多少?()A.0.64×10-5mol/LB.0.80×10-5mol/LC.0.64×10-4mol/LD.0.80×10-4mol/L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A.光源的个数B.单色器的个数C.吸收池的个数D.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10.朗伯-比耳定律表达式中的系数A.与波长大小有关,与物质性质无关B.常使用摩尔吸收系数,其单位是L/(g·cm)C.影响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D.系数的大小应适宜11.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其摩尔质量M(A)>M(B)。经相同方式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则它们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关系是A.KA>KBB.KA<KBC.KA=KBD.KA=KB1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C.试样在λ1和λ2吸收之差B.试样在λ1和λ2吸收之和D.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和13.今有两种有色络合物M和N,已知其透过率为㏒TN-㏒TM=1,则其吸光光度为AN-AM=A.1B.2C.-2D.-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棱镜用于紫外光区进行分光B.双波长分光光度计适用于有干扰离子的分光分析C.显色反应中,显色剂的用量越大越好D.紫外可见分光度法所用的光谱区域为200~780nm15.某化合物在己烷中(max=220nm)的摩尔吸收系数max=14500L/(moL·cm),若用1.0cm吸收池,1.0×10-4mol/L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A.5%B.3.5%C.10%D.50%二.填空题1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______个光源,_______个单色器和_____个吸收池.17.某溶液用2cm吸收池测量时T=60%,则A=_______,若改用1cm和3cm吸收池则A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18.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所用的光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1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20.分光光度法用于多组分体系测定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体系的总吸光度是___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分光光度法中,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仪器因素,除光源的稳定性,检测系统的非线性影响等因素外,主要是指下列仪器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设a、b的浓度分别为ca和cb,在入射光波长为2时的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2(a)和2(b),则在使用2.0cm的比色皿时,在2测得的总吸光度为___________。三.简答题23.请看图填写各部件的名称和它的主要功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光学系统图部件名称主要功用13101324.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25.分光光度计由哪几个主要部件组成?玻璃和石英吸收池各适用于什么波长范围?为什么?26.分光光度法中对显色反应有何要求?27.什么是白光、可见光、单色光、复合光和互补色光?四.计算题28.浓度为0.080mg/50mL的Pb2+溶液,用双硫腙光度法测定。用2.0cm的比色皿,在波长5nm处测得透射比T=53%,求吸收系数a和摩尔吸收系数各为多少(Ar(Pb)=207.2)29.用一种配体可与Pd(Ⅱ)和Au(Ⅱ)两种离子形成配合物,从而同时测定试样中的钯和金。已知钯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在480nm,而金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在635nm。二者的摩尔吸收系数如下:化合物种类摩尔吸收系数εL/(moL·cm)480nm635nm钯配合物3.55×1033.64×102金配合物2.96×1031.45×104取25.0mL试样,用过量配体处理并最终冲稀至50.0mL。用1.00cm吸收池,测得该冲稀液在480nm的吸光度为0.533,在635nm处吸光度为0.590。计算试样中Pd(Ⅱ)和Au(Ⅱ)的浓度。30.0.500g钢样溶解后,以Ag+作催化剂,用过硫酸铵将试样中的Mn氧化成高锰酸根,然后将试样稀释至250.0mL,于540nm处,用1.00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为0.393。若高锰酸根在540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2025,计算钢样中Mn的质量分数。(Ar(Mn)=54.94)31.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cm的吸收池,在510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当溶液稀释1倍后,其百分透射比将是多少?(ε510=1.1×104L·mol-1·cm-1)一.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的结构分析天平是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仪器之一。分析天平的种类很多,如空气阻尼分析天平、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全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等。这些天平虽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下面着重介绍实验室最常用的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的结构如图6。图6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1横梁2平衡螺丝3吊耳4指针5支点刀6框罩7圈码8指数盘9承重刀10支架11阻尼内筒12投影屏13称盘14盘托15螺旋脚16垫脚17开关旋钮(升降枢)18微动调节杆天平横梁是天平的主要部件,用铜合金制成。横梁上装有三个三棱形的玛瑙刀,其中一个在中间,刀口向下,称为点支刀;另两个等距离地分别安装在横梁两端,刀口向上,称为承重刀。三个刀口的棱边完全平行,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玛瑙刀口锋利程度直接影响天平灵敏程度,帮应特别注意保护刀口。在不使用或加减物体和加减砝码时,必须利用升降旋钮将天平横梁托起,使玛瑙刀口和平板脱开。为了提高称量速度,在两个称盘上方装有空气阻尼器(由铝制圆筒形套盒组成)。外盒固定在天平支柱上,内盒比外盒略小,套入外盒中,倒覆悬挂在吊耳下面,两盒间隙均匀,没有磨擦。当启动天平时,内盒能自由地上下移动,利用盒内的空气阻力产生阻尼作用,以减少横梁停摆时间,从而迅速静止,提高工效。电光天平的另一重要部件是光学投影读数装置,如图7。光源发出的光经聚光管聚光后,照在指针下端的透明缩微标尺上,再经过放大镜筒(物镜筒)放大,由反射镜反射到投影屏光屏,可清晰方便地读出10mg以下的数值。每台天平另附有一盒配套的砝码,1g以上砝码用不锈钢制成,按固定位置有规则地装在里面。10~990mg用圈码,圈码悬挂在天平的右上方,通过转动指数盘来加减圈码。(二)称量方法与操作步骤分析天平称量一般采用直接称量法或递减称量法。前者用于称取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试样。称量时将试样放在已知质量的干净且干燥的容器中,一次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后者多用于称取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的物质。称量前先将较多的试样装入称量瓶中,准确称量,然后倒出一部分试样后再称量,两次称量的质量之差即为倾出的试样质量。此外,递减法也适用于连续称取几份试样。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是精密仪器,称量时应仔细认真,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称量前检查(三查一调)将天平防尘罩取下,折叠整齐放在天平盒顶部。查:天平是否水平,如不水平可通过转动天平盒下方、左右两个螺旋脚调平。查:指数盘是否在“0.00”处,圈码是否挂好,砝码盒内砝码、镊子是否齐全。查:天平横梁、吊耳位置是否正常;两盘是否干净,不然需用小毛刷清扫。调:零点调节。接通电源,旋动升降旋钮慢慢开启天平,这时可看到缩微标尺的投影在光屏上移动,当投影稳定后,如光屏上的标与投影(标尺)上的0刻度不重合,偏离较小时,可拨动天平底板下面的微动调节杆,移动光屏的位置,使其重合,这时零点即调好(若偏离较大,调屏不能解决,则需先适当调节天平横梁上左边的平衡螺丝,再用微动调节杆调好)。2.称量分析天平只有经称前检查和调零后才可使用。其加码原则为:先大后小,折半添加。(1)成克砝码的确定:打开天平左侧门,将被称物放在天平左盘中心,关闭天平左侧门。打开天平右侧门,将其在托盘天平上粗称数相当的成克的砝码用镊子夹取放在天平右盘中心,以克为单位的砝码一般即可确定。(2)克以内砝码的确定:克以内的需加圈码,即通过转动指数盘的外圈和内圈完成。①指数盘外圈(100~900mg)的确定:首先转动外层指数盘,先加500mg,半开旋钮,如光屏上标尺迅速左移,表示所加砝码轻了,关上升降旋旋。改加800mg,如光屏上标尺右移,表示所加砝码重了,关上升降旋钮。改加600mg,如光屏上标尺左移,表示所加砝码轻了,关上升降旋钮。改加700mg,如光屏上标尺右移,表示所加砝码重了。这表明所加砝码的质量就在600¬700mg。将外层指数盘拨回600mg,此时外圈即确定。②指数盘内圈(10~90mg)的确定:再转动内层指数盘,先加50mg,如光屏上标尺右移,表示的加砝码重了,关上升降旋钮。改加30mg,如光屏上标尺左移,表示所加砝码轻了,关上升降旋钮。改加40mg,如光屏上标尺左移,表示所加砝码轻了。这表明所加砝码的质量应在40~50mg,此时内圈即确定。③光屏读数(10mg以内)的确定:内圈确定后,将升降旋钮缓缓全开,此时光屏上标尺移动缓慢,待光屏上标尺稳定后即可从光屏上读出10mg以内的数值(标尺上1小格为0.1mg,不足1小格时采用“四舍五入”)。(3)质量的确定:如右盘放置砝码为26g,光屏上标尺稳定后指数盘和光屏上如图8所示,则该被称量物的质量是:右盘砝码读数26.g指数盘读数0.640g光屏读数0.0016g26.6416g即:被称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圈码的质量+光屏上所示的质量记录完被称物的质量后,再核对一次,关上升降旋钮。3.清理称量完毕后,将被称物取出,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原来的位置上,关好边门,将圈码指数盘恢复到“0.00”位置,切断电源,套好防尘罩。全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除克以上砝码由另一指数盘加减外,其余操作与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相同。(三)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1)天平盒内应保持清洁,视情况随时更换干燥剂(变色硅胶)。(2)称量前应检查天平是否正常,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并调整水平及零点。(3)使用天平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玛瑙刀口。起落升降旋钮应缓慢,不得使天平剧烈振动。取放物体、加减砝码和圈码都必须关闭升降旋钮,把天平横梁托起,以免损坏刀口。(4)天平的前门不得随意打开,它主要供装卸、调试和维修用。称量时取放物体、加减砝码只能打开左、右边门。称量物和砝码要放在天平盘的中央,以防天平盘摆动。化学试剂和试样不得直接放在盘上,必须盛在干净的容器中称量。(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严禁用手拿取以免沾污。砝码由大到小逐一取放在天平盘上,用完后要及时放回盒内。不准借用其他天平的砝码。加减圈码时应慢慢旋转圈码指数盘,防止圈码跳落、变位。(6)称量数据及时写在记录本上,不能随意记在纸条或其他地方,以免失落。(7)天平载荷绝不允许超过其最大(200g),同一次实验中应使用同一台天平。(8)称量完毕后应关闭天平,取出被称物和砝码,关好天平门还原指数盘、切断电源、罩上防尘罩。附二:电子天平电子天平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类天平。它是利用利用非电量电测技术用位置传感器感受天平负载,并验出与负载具有确定关系的电量。通过模拟数学显示直接读出负载物体的质量。或使电感器的电信号反馈通过回零装置,或力线圈产生复原力使天平恢复零位。通过测定与复原力相应的电量表示物体质量,以达到衡量的目的。电子天平具有操作简单,称量速度快,准确度高,使用寿命长和数字显示等优点,可去皮,自校,联接打印机或计算机打印称量值或进行计数,计算(数理统计)。目前上海天不仪器厂生产的上皿电子天平型号MD2K-1,MD200-1,MD100-1等多种,国际著名的德国Sartorins及Mettler天平厂都有性能良好的电子天平出售。下面介绍Sartorins1702型(图9)和A200S型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一)使用方法(1)调水平。与国产TG328-B电光半机械加码分析天平调水平方法基本相同。(2)接通电源,按一下“ON/OFF”按钮,然后等待屏出现0.0000g。(3)按一下“GAL”按钮,显示屏即出现“C”,继而出现“CC”,然后再按一下“CAL”(A200S型不再按)等待出现0.0000g。(4)将被称物放于称盘中央,关闭天平门,待显示屏显示的数值稳定后,此数值即为被称物质量。(5)按一下“ON/OFF”按钮关机。当采用递减称量法时,先按上述步骤称得称量瓶和瓶中样品总重,然后按一下“TARE”或“T”(去皮)按钮,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消失,继而显示出0.0000g(即已将秤盘上物品的质量自动除去),此后即可取出称量瓶敲取样品(注意:当取下称量瓶后,显示屏上数值不再是0.0000g,此时不要再按任何按钮)。敲取出部分样品将称量放回秤盘后,显示屏显出的数值即为已敲出的样品质量(数值前面的“-“号表示已取出)。(二)注意事项(1)严格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2)按钮时不可用力太大。(3)不得随意改变天平的位置,否则必须重新调水平。(4)用完后关好并罩好天平、切断电源。实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一、实验目的1.解半机械码电光分析天平的结构。2.学会正确使用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3.掌握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表面皿;称量瓶;纸条;烧杯等。三、实验内容(一)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一般有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三种。1.直接称量法(又称直接法)该法一般用于称量某一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固体(如坩锅、金属、矿石等)准确质量。称量时,将被称量物直接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2.定质量称量法(增量法)该法一般用于称取某一固定质量的试样(一般为液体或固体的极细粉末,且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称量时先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净且干燥的器皿(一般为烧杯、坩锅、表面皿等)的准确质量,再将分析天平增加固定质量的砝码后,往天平的器皿中加入略少于固定质量的试样,再轻轻震动药匙使试样慢慢撒入器皿中,直至其达应称质量的平衡点为止。3.递减称量法(又称差减法)该法多用于称取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的物质。要求称取物的质量不是一个固定质量,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范围既可。称量时首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出称量瓶的质量,在将适量的试样装入称量瓶中在托盘天平上称出其质量,然后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m1。取出称量瓶,移至小烧杯或锥形瓶上方,将称量瓶倾斜,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图4)。当倾出的试样已接近所需要的质量中,慢慢地将瓶竖起,再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黏在瓶口的试样落在称量瓶中,然后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回天平盘上,称出其质量。如果这时倾出的试样质量不足,则继续按上法倾出,直至合适为止,称得其质量m2,如此继续进行,可称取多份试样。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倾出的试样质量。第一份试样质量=m1-m2第二份试样质量=m2-m3……注意:①不管是用哪一种称量方法,都不许用手直接拿称量瓶或试样,可用一干净纸条或塑料薄膜等套住拿取,取放称量瓶瓶盖也要用小纸片垫着拿取(图5)。②每次称量时,一般将被称量物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出其约略质量再移到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这样既可节省称量时间,又不易损坏天平。(二)称量练习由于固定质量称量法费时较多,应用较少,所以此处仅练习直接法和递减法。1.直接称量法练习在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上用此法称出表面皿、空称量瓶和自己的钢笔(或圆珠笔)的准确质量,将称量结果记录于表4中。表4直接法称量练习结果记录

表面皿的质量(g)空称量瓶的质量(g)钢笔或圆珠笔的质量(g)托盘天平称得值

分析天平称得值

2.递减称量法练习在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上用此法称出3份样品,每份0.5±0.05g,将称量结果记录于表5中。表5递减法称量习结果记录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g)试样序号试样质量(g)m1=

m2=1m1-m2=m3=2m2-m3=m4=3m3-m4=二.基本度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㈠液体体积的度量仪器

1.量杯和量筒量杯和量筒是一种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量取液体体积的度量仪器。一般容量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可根据需要选用,切勿用大容量的量杯和量筒量取小体积,这样会使精度下降。量取液体时,应让量筒放平稳,且停留15秒以上待液面平静后,使视线与量筒(杯)内液体的弯月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偏高或偏低都会因读数不准而造成较大的误差(见图1)。

一般来讲,量筒比量杯精度高一些。

2.移液管和吸量管

移液管和吸量管都是一种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精密度量仪器。移液管是定容量的大肚管,只有一条刻度线,无分度刻度线,所以到了刻度线即为定温下的规定体积;一般容量有1mL、2mL、5mL、10mL、20mL、25mL、50mL、100mL等规格。吸量管是一种直线型的带分度刻度的移液管,管上标量为最大容量。一般有0.1mL、0.2mL、0.5mL、1mL、2mL、5mL、10mL等规格。例如5mL吸量管,最大容量为5.00mL,其分刻度为5.00、4.50、4.00……0;因此,它可移取0~5mL内任意体积的液体,精度比量筒高。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方法:(见图2)

图2移液管的操作(1)首先用洗耳球吸取1/4移液管容量的硫酸——重铬酸钾洗液,然后用手按住,将移液管处于水平,两手托住转动让洗液润湿全部管壁,从上口倒出洗液。再用自来水洗去残存洗液,用蒸馏水洗数次后,最后用被移取的液体洗三次,每次用量约为移液管的1/4容积。

(2)移液操作:

将移液管尖端插入被移取的溶液内,右(或左)手的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左(或右)手拿洗耳球,洗耳球的尖端插入管颈口,并使其密封,慢慢地让洗耳球自然恢复原状,直至液体上升到管颈标线以上,迅速移去洗耳球,立即以右手(或左手)食指按住管颈口,左(或右)手拿盛放被移取溶液的器皿(烧杯、容量瓶之类),使移液管垂直提高到管颈标线与视线成水平,左手拿的器皿口接在移液管尖嘴下,右(或左)手食指放松或用拇指及中指轻轻转动移液管,使液面缓慢又平稳地下降,直至掖面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即按紧食指,不让液体流下;若尖端口有半滴稳住,应在原器皿内壁靠掉。

(3)如果实验要求更高的精度,还需要对移液管进行校正。

3.容量瓶

容量瓶是一种为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液体度量仪器,它在一定温度时刻度线内容积为规定体积:一般容量为10mL、25mL、50mL、100mL、2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等规格。

容量瓶分磨口塞和塑料塞两种,使用方法如下:

(1)检查瓶塞是否漏水?

在瓶中加部分水,塞紧塞子,左手拿瓶,右手顶住塞子,将瓶倒立,观察瓶塞是否有漏水或渗水现象?若不漏也不渗,则将瓶塞旋转180°再塞紧,重复上述操作,如不漏也不渗,则此瓶可用。

(2)用硫酸——重铬酸钾洗液、自来水、蒸馏水将容量瓶及塞子洗净。

图3转移溶液至容量瓶操作及混匀图4检查瓶塞是否漏水操作(3)配溶液操作:

①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

将称好的固体放在烧杯中,倒入部分水溶解,溶完后,转移到容量瓶中(见图3),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3~5次,洗涤液合并到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3/4左右,先摇匀一下,再加水至刻度,塞紧塞子,用一手的食指顶住瓶塞,另一手握住瓶底(小容量瓶只要一只手即可),将瓶横放摇动,倒转摇动数次,使瓶内溶液混合均匀(见图4)。

②液体溶液稀释成另一准确浓度:

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溶液至容量瓶中,再加水,以下同①操作。

(4)滴定管

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除了碱溶液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进行外,其它溶液都在酸式滴定管中进行。

酸式滴定管下端为一玻璃活塞,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涂凡士林操作(见图5):将活塞取下,用滤纸揩干,然后揩干活塞槽;在活塞的两头涂上一层很薄的凡士林,在活塞上小孔两侧的垂直方向用手指各拉上两道很薄的凡士林(切勿涂多,否则会堵塞小孔),将活塞紧塞在活塞槽中,转动活塞,使活塞与塞槽接触处呈透明状态且活塞转动灵活为止。若接触处有不透明的拉丝,需要重新进行涂油。套上橡皮圈,保护活塞不滑出塞槽。

(2)检查是否漏水?

往滴定管中加水至零刻度附近,垂直架在滴定台上,观察滴定管口是否滴水活塞与塞槽间隙处是否漏水?若不漏,则将活塞旋转180°后再行检查,若不漏水即可进行下步操作,若漏水需重新涂凡士林后再检查。

(3)洗涤方法:

倒入硫酸——重铬酸钾洗液约1/4容积,慢慢倾斜旋转滴定管,使管壁全部沾上洗液,然后打开活塞让洗液充满下端,再关闭活塞,将洗液从管口倒回贮存瓶,打开活塞,让洗液全部倒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