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件091226_第1页
教师培训课件091226_第2页
教师培训课件091226_第3页
教师培训课件091226_第4页
教师培训课件0912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新得

——浅谈初级对外汉语提问式听说课教学法和闪现式读写课教学法

1导言吕叔湘:“学习语言学的不是一套知识,而是一种技能。”能力是生命机能的别称。2培养、训练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

3(一)这四种能力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独立,各有自己的培养和训练方法.4(二)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本质问题要从“听说”和“读写”两大方面把握工作。培养训练学生汉语的听说能力和中文的读写能力.5听说能力属于语言能力(有人称为汉语口头交际能力).读写能力属于文字能力(有人称为汉语书面交际能力)。1)在语言方面的任务是训练学生,耳朵要“准、全、灵”。嘴巴要“准、快、巧”。2)在文字方面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读、写、用”汉字以至运用汉字写出文章的四种能力。63)能力的大小决定于功夫的深浅,汉语和汉字功夫,要在字、词、句、句群、段落、篇章这六个层面上分三个阶段的教学中造就。

4)有效的方法来自于科学的理念.语言以句为灵魂,文字以单字为出发点。语是语,文是文。我们的口号是“语文独立,交叉前行。均衡发展”。7(三)课堂里的哲学《易经》中有一句话:“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生焉。”学生的功夫的生成与提升,教师起主导作用。8

提问式听说课教学法9一、“问”在言语过程中的地位我的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是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答;人人问,处处问。1)言语过程的形式主要是问与答2)问是言语过程的起点,也是言语过程能得以发展的关键神经语言学认为:“动机和意向是言语的起点。”

这“动机和意向”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就是“问”。10

二、激发问的欲望(一)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具有强烈的问的欲望1)这种心态是教师实施提问式教学的心理基础2)问的欲望的激发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动力和热情3)问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A能充分激发人的大脑机能B能增加人的记忆负荷C能帮助教师实现学生“语言的汉语”向“言语的汉语”的转化

11(二)要使学生问得起来,关键在老师。在于怎样“促其有问,奖其发问,教其会问,使其善问”。1)老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使学生敢于发问。2)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新的语境,便于学生发问3)学生在问的过程中应得到满意的回答,获得恰当的鼓励。12三、教会问的方法

学习汉语,首先要学习问。问是很重要的,而且问也是不难学会的。(一)要在我们的教学中使学生问问题熟练化,就必须把汉语的问法系统化、简单化。汉语的问法只有四种:第一种问法是是非问。第二种问法是特指问。第三种问法是正反问。第四种问法是选择问。13

(二)配好例句,定为基本句型。

(三)列成表格。

人手一表(见附表)

(四)教学上实施“短期突击,天天实践”

——第一周全部教完,而后天天进行各种问法的操练。通过教学真正实现问法的“熟练化”。14四、实现问的训练

问的训练方法概括为:见面两问、每词必问、一句多问、多句一问。

(一)见面两问上课开始,每个学生都要用学过的词语,有准备地就以前所学过的汉语知识范围向老师问两个问题,这叫见面两问。151)事先有规定:A问要问真实的问题。B有毛病的问句,老师纠正错误而不回答。C如果仅仅是重复书上的现成句型,老师也不回答。2)效果A复习已学过的语言知识B迫使学生实践由语言向言语的转化C激发并鼓励了学生用汉语发问的欲望D实践了问的训练E提高了学生运用汉语的言语表达能力F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了解,增进了对中国的感情。

16(二)每词必问每课的生词,要做到每词必问。教学过程:1)学生负责在课前将生词抄在黑板上,逐个轮流。2)生词的发音和组句,是教师示范在前。3)让学生针对教师的句子提问。4)每问都让全班同学重复并回答。A要进行声、韵、调的训练,B要进行重音、停顿的训练。C要让学生掌握句中的音强、音长及音空,D要进行句子节奏的训练,在语调的训练上下大功夫

17几点注意:1)“每词必问”的训练,方法与力度因词而异2)这一教学活动要与句型、课文教学融为一体3)老师的指挥与控制是在组句的过程中实现的—组句是由词到词组,由词组到短句,再到长句。逐步发问,逐步加长。句,要组成本课的句型和课文以及替换练习中的句子。—重点词语和能组成代表本课语法点的句子的词语还要多组一、二句。18例如:《汉语会话301句》中的第九课,共有16个生词我用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最后组成这样两个句子:(1)我知道他住在九号楼二层324号房间。(2)他欢迎我们常一起去他那儿玩儿。(黑斜体字为本课生词)—其中含九个生词和本课规定为教学任务的全部两个语法点(连动句和状语)。—本课注释中的“几”和“多少”可以在学生针对第一句的提问中练习。19

(三)一句多问这是每课的重头戏。这主要是在课文与句型的教学中进行。例如:“弟弟昨天买回来一本书。”这个句子的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我们用正常语速说出此句后,1)马上让学生说出全句的中心词——“弟弟买书。”2)随即明确:这是句子的“主、谓、宾”。3)继而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练熟此句及针对其“主、谓、宾”的各种问题。20第二步学生用填充扩展法逐一加上此句的1)定语“一本”,2)状语“昨天”,3)补语“回来”。学生逐项填充扩展,逐步模仿老师完全正常的语速和自然的语调。第三步要求学生逐一对此句的不同句子成分提出不同的问题。共提出如下九个问题:211、弟弟昨天买回来一本什么?(特指问,问宾语)2、弟弟昨天买回来几本书?(特指问,问定语)3、弟弟昨天买没买回来书?(正反问,问补语)4、弟弟什么时候买回来一本书?(特指问,问状语)5、谁昨天买回来一本书?(特指问,问主语)6、弟弟昨天买回来一本书吗?(是非问,问全句)7、弟弟昨天买回来一本书没有?(正反问,问补语)8、弟弟昨天还是今天买回来一本书?(选择问,问状语)9、弟弟昨天买回来一本书?(是非问,问全句)——用疑问语气表示疑问的是非问句。

22本课的每一个句型都是这样处理。课文中的长句也都这样处理。一个句子表层的句子结构形式及其决定的语音特点在每一次填充扩展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变化。在每一次发问过程中,这些变化又都有发展。“如果说成分是句子的一个单位,那么命题可以说是意义的单位。因此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辨认出成分的界限,我们就可以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语言教学原理》23事实上,只有清晰地辨认句子成分,才能对同一句子针对不同命题进行多角度、不同方式的提问。而这些提问与作答必然使人们在语言心理机制方面高频率地产生转换与倒转换的过程。即每一次提问,都是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每一次被问都是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倒转换。可以说,这个过程完成得越快,越自如,人的言语能力越强。

24(四)多句一问多句一问,是在课文的教学中进行的。学生从单一句子走到句群中去。在一段以至通篇之中进行概括性、抽象性的发问。从问小问题发展到问大问题。言语能力在宏观与微观的变化中得到一定的升华。为实现这种升华,要引导并安排学生进行有交际动机的,富有交际价值和创造性的提问训练。25五、听说课教学的“三四经”和“六字诀”

(一)三四经汉语听说课教学,宏观上的四句话和微观上的四步走、四个注意——简称“三四经”。在宏观上:一要以字词为基础;二要以句子为灵魂;三要以课文为中心;四要以练习为镜子。—四者之间,要做到“灵魂无处不在”。26在微观上:作为灵魂的句子的教学应分四步进行,逐步实现:准确——流利——地道——发展。要把句子说地道,教学中应注意汉语句子的四个方面:停顿、重音、旋律、速度。27

(二)六字诀句子的教学是听说课教学的根本之所在。应力求做到“少而精,熟而溜”。少而精——结果是“丰富而精准”,是“熟练而地道”。熟而溜——结果是达到说汉语时不考虑语法却符合语法的“不假思索”的状态。28言语行为本无法,是人们从言语习惯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语法。当语法又变成了人们的言语行为时——达到“语而无法”的状态,才是我们语法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社会上的法律,在遵规守法者面前并没有威严,他的威严更多的是在违法者面前显示出来的.语言方面也如此.教学中,“少”,是“丰富”的手段,“溜”是“精”的途径。

29六进行问的考核(一)教要教“问”,考就要考“问”。1、考核有督促与引导作用2、考核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要培养学生问的能力,就要重视考核办法的变革。(二)我们考口试,变传统方式的“老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得越多越贴切越好。30我们准备了五组考题供学生抽签,每组含四类题目。1、就一专题,学生向老师发问,进行五分钟会话。例如:有一次考试出了如下五个专题:(1)告别(2)去医院看病人(3)祝贺生日(4)找旅馆(5)托运行李2、一句多问,对考签上的一句话,至少要问五个问题。3、多句一问,对一段话,概括性地问一个问题。4、就考场环境,临场任意向老师问两个问题。31(三)这种考试方式,得从第一单元测验开始。学生逐渐适应后,兴趣浓厚,对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考核中,如何判断与衡量学生问的水平呢?这里有四条问的准则。1、量的准则——每个问句只能有一个质疑点。2、质的准则——质疑点要明确。3、关系准则——内容要符合语境要求,尽量做到得体。4、方式准则——语音,语调准确;语气,语速恰当。32有的专家说:“对外汉语所教的内容只能是作为语言的汉语,但是教学目的却是要学生把作为语言的汉语转化为自己言语的汉语。这个转化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老师是无能为力的。”(摘自<<世界汉语教学>>).这个转化是不是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呢?在课堂上,教师能不能发挥作用,帮助并促成这种转化呢?33我想,问,就可以帮老师的大忙。让学生问,从被动地答到自发地问;从问书上的内容到问自己心中的内容;从问一句到连续问几句;从问分散的具体的小问题到问概括性的大问题;从模仿着问到创造性地问——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自己问;自己进行言语交际。这不就是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吗?人类的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反应链来实现的。人们注重刺激与反应的连接,尤其注重刺激,并依靠刺激来控制反应。34人们的口头会话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收对方的声音信号做出反应的过程,而是双方的一个主动的心理过程。会话之所以能得以进行,必然有赖于双方交替地发出刺激与做出反应。会话的发展情况是依靠刺激来控制的,而刺激的言语形式则主要是问。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汉语,要提高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要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实现把作为“语言的汉语”转化为“言语的汉语”,那就要注重问的教学,搞好问的教学。35闪现式读写课教学法

36

阅读课是读写功夫的训练课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初级阅读教学,是将汉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融为一体的。“读写教学”的叫法才更能体现此课程的本质。但今天仍延用“阅读”的叫法.2)训练与培养学生“认字与读文,写字与成文”是这一课程的任务。3)要上好这门课,我们首先要:1、明确任务2、提高认识3、选择一种好方法4、设计一个好模式374)阅读课的任务是培养、训练学生阅读理解中文的功夫。5)阅读阅读,一是阅,二是读。读,主要是指的无声阅读。6)“闪现法”就是实现这种训练的一种好方法。7)“满视野限时阅读”就是为这种方法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磨练阅读的功夫。38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生成与提升(一)这种能力的生成与提升,是在六个层面上的教学实践的无限的循环中实现的。

1)这六个层面是:字、词、句、句群、段落、篇章。2)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字、词、句,重在句。字词是基础,句子是灵魂。第二阶段:字、词、句、句群,重在句和句群。第三阶段:字、词、句、句群、段落、篇章,重在段落和篇章。39(二)学生阅读理解力生成与提升的实现过程是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生成并得到提升的主要途径。2)《易经》中,用阴阳相拥的太极图生动地表现出来的,“阴阳互抱为一,对立而又统一,阴中生阳,阳中生阴。”的哲理,也反映了人的语言与文字能力生成与提升的规律。403)台湾学者认为这一哲学理念与爱因斯坦的E=mc²是一回事,只是出炉的时间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4)我觉得这个理论也完美地概括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运动规律。在E=mc²中,E=阅读理解能力(功夫),m=师生的投入之和,c=师生的默契程度。41由此可以看出:A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师生的投入成正比,B能力与师生的默契程度也成正比,(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C投入与默契成反比——投入重于默契(因为需要平方)。——学生阅读理解中文能力的生成与提高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努力,默契配合的工作过程。——能力在师生共同架构的教学运动中,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42二、用“闪现法”教汉字(一)闪现法1)闪现法就是用汉字卡片(也可用多媒体),将一个完全没有见过面的生字在学生面前闪现一秒钟(时间还可渐短)后,让学生马上默写下来。由简到繁,接着可以发展成闪现一个词,一个单句,一个句群,以至一个段落。2)闪现法的着眼点是学生的用眼方法与习惯。通过我们课堂的训练,要使学生的视点(注意力的集中点)变成视面,并使其不断扩展,直至满视野。433)闪现法的功能A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掌控学生阅读的时间B能训练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捕捉到尽量多的汉字信息C能改变阅读过程中人们常有的“视而不见”的现象D能锻炼培养学生对汉字语料的敏感性E能使学生获得对中文的解码、编码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44(二)、闪现法的实施过程1、卡片形式A单字卡片,如:工、土、赢、儒……B左右二字连续,如:词典、杂志、通知……C上下二字连续,如:桌柜同子子志……D上下三四个字连续,如:练自一习行张本车床……E左右加上下四方连续,如:法文日文出租杂志词典汽车……F句子一折为二,如:请你站起来/回答问题。G叠摞为两排,如:请站起来回答问题。45二、单字闪现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是闪后在本子上齐写。第二步是闪后单人板书。第三步是化整为零教笔画和部件。第四步是化零为整教拼合汉字。第五步是闪后认读与组词,要做大量高频的练习。(第三、第四两步,要做闪后跟写、闪后默写、还要闪后默诵或唱诵笔画名称。)46(三)用闪现法教汉字,汉字不难学。1)汉字部件才是汉字的字母。教会学生用“部件拼合法”学习汉字,汉字就不难了。2)用闪现法教学生用汉字部件像搭积木一样地拼合汉字,3)用闪现法,要着意训练学生的“部件整体意识”,把每一个部件看成一个固定的板块。474)经过闪现法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对这些“板块”形成牢固的记忆。A教基本笔画,可以在教写汉字中进行。B对有构字能力的独体字,要求掌握其形、音、义。然后,再将它作为一个固定板块融合到合体字里去练习。C掌握了板块拼合的技能之后,还要尽量减少拼合的层次——不断扩大板块的内涵。——总之,要使视觉及意识中的板块不断强化,不断牢固,而且不断增加板块所包容的信息量。48(四)用闪现法教独体字拼音文字是一维结构。汉字呈三维结构。但是,汉字的构成方式和拼音文字相似——都是拼合而成,而不是一笔一划堆砌而成的。491、笔画不离字,在独体字教学中教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

A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是:横(一)、竖(丨)、撇(丿)、捺()、点(丶)、钩(亅)、提()[含竖提(し)]、折(┐)[含竖弯钩(乚)、竖折折钩()、撇点(ㄑ)]B我们的教学首先要赋予这些笔画以生命,它们不是简单的一根一根的棍子。C画不离字,一定要在汉字教学中训练这些笔画。边教边归纳边强化记忆。502、120个作为汉字部件的独体字教学这120个独体字作为部件,在拼合汉字时的使用频率很高,是读写教学的基础。我们分五课教完。第一课教:横(一)、竖(丨)、撇(丿)、捺()首先在教完横(一)、竖(丨)的运笔方向和书写技巧后,闪现含这两个笔画的10个最简单的汉字。一、二、三、十、工、土、干、王、上、止51再在教完撇(丿)、捺()后,闪现17个含已经学过的四种笔画的汉字。千、大、天、夫、木、本、开、井、夕、午、牛、斤、厂、左、八、人、个A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笔画自身的特点,笔画间各自的位置及其相互的关系。B我们应对这些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以至它的演变知识做适当的介绍。52C我们还应做这些汉字分解笔顺的教学,D我们还可以做唱诵笔画名称和笔顺的经常性练习。第二课教点(丶)[含撇点(ㄑ)]及相关汉字22个。太、头、米、来、半、羊、下、玉、主、六、女、父、文、交、广、冬、少、关、火、平、亚、金53第三课教钩(亅)和提()及相关汉字19个。横钩(乛):买、尔竖钩(亅):手、小、寸弯钩(亅):了、子平钩(乚):心竖弯钩(乚):七、儿、兄、毛、先提():耳、北竖提(

):衣、长、比钩(亅)+提():我54第四课教横折(┐)[含竖折(∟)]及相关汉字31个。

横折(┐):口、中、日、百、目、自、白、田、电、右、后、四、血、五、西、见、贝、石、可、今、巴、果、言、舌、古、鱼、虫、甲竖折(∟):山、画、出55第五课教横折钩()[含竖折折钩()和撇折(ㄥ)]及相关汉字21个。

横折钩():力、办、刀、万、方、也、习、门、月、两、雨、书竖折折钩():马、写、弓撇折(ㄥ):车、么、东、云、去、牙56这样,五节课教120个独体字(含合体字:兄、舌、古、可)同时完成了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的教学,并教了相关的汉字知识。这些汉字将通过练习,作为整体结构成为今后拼合汉字的部件,成为“认,读,写,用”汉字的基础。573、进行有效教学一是考虑汉字本身的规律,二是考虑生活中的实用性。第一,要分级进行教学A先不教使用频率不太高的独体字.如:”丈,丸,刃,士”.B书面色彩较浓的独体字也先不教。如:“无、于、与,乃”。C有一些字虽然只充当词素,因为是常用部件,却应该先教,不过放在词语中教,在词语中讲明意义。如:“口、日、木、禾”。58第二,主要教高频字(包括独体字,合体字)

中文与其他文字相比,它的优势是高频字集中出现。人们认识了前边第一个500字,能阅读四分之三的中文资料。认识到第2000个高频字,你就能阅读97。4%的中文资料。因此,教好高频字应该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

安子介先生对一百四十万字的中文资料进行统计的结果是中文有3650个常用字。59这些常用字的使用频率和覆盖率如下:

顺序总字数覆盖率第一个500个字50074。7%第二个500个字100088。8%第三个500个字150094。6%第四个500个字200097。4%第五个500个字250098。4%第六个500个字300099。5%最后650个字365099。8%60第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1982年教《基础汉语课本》时,留学生面对这汉字的汪洋大海,手足无措,缺乏信心。我经统计后告诉他们:A四大本书里一共仅仅只包含1054个汉字。B你们将要学习的1~3册仅仅含有837个汉字。C第一册中就只有263个汉字。——这对于谁都不难。614、在独体字教学中加强复现

第一,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四个每”活动A每天用卡片进行十分钟汉字闪后写,闪后读。B学生每人一表——已学汉字一览表。C学生每天写一百个汉字——抄写汉字一览表。D每个月进行一次全班的闪后写比赛。——为了教学的方便,教师自己也应制作全书汉字的一览表。(依教材的顺序)62第二,在细微之处见区别心理学家说:“客体之间的差别揭露得越是明显,对客体的识记就越是迅速和牢固。”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汉字笔画的形状、长短、增减、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充分地加以展示与区别。如:A工——干,土——士,牛——午,天——夫,力——刀……属长短不同;B厂——广,日——目,白——自,大——太,木——本……属增减问题;C贝——见,学——常,过——建,于——干,千——干……属形状不同;D玉——主,太——犬,陪——部……属位置不同。63第三,教学中允许即兴发挥,进行有趣的解释。5、字不离词A独体字教学要字形、字音、字义三结合,以使字形产生活力。B使学生联想汉字之形,感悟汉字之音,领会汉字之义。C我们还可用一个字和由这个字构成的词互为依托,加强字义教学。——我们要学生“说字必成词”。64(五)、用闪现法教合体字1.汉字的字形结构第一,汉字的字形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类。合体字占90%。第二,汉字的字形是由少量的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的系统。目前我们错误的理念和方法将学生引入了“难学”的泥潭。因此,为摆脱“汉字难学”的困扰,我们必须把汉字部件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作为汉字教学的重点。652.汉字部件在3755个常用字(国家统计)中,含494个部件。平均每一个部件可组合七、八个汉字。第一部分是构字能力强的独体字,我们筛选出120个拼合频率高的,在第一课至第五课中教完。66第二部分是由独体字演变来的拼合频率高的偏旁16个。如:立人旁(亻)——(人),立刀旁(刂)——(刀),爪字头(爫)——(爪),牛字旁(牜)——(牛),提手旁(扌)——(手),四点底(灬)——(火),三点水(氵)——(水),犬尤旁(犭)——(犬),竖心旁(忄)——(心),示字旁(礻)——(示),衣字旁(衤)——(衣),訁字旁(讠)——(言),足字旁()——(足),金字旁(钅)——(金),食字旁(饣)——(食),竹字头()——(竹)。67

第三部分是拼合频率高的非成字部件14个。如:两点水(冫),建之(廴),单耳旁(卩),双耳旁(阝),绞丝旁(纟),双立人(彳),草字头(艹),同字框(冂),走之(辶),宝盖儿(宀),三撇旁(彡),反文旁(攵),病字框(疒),虎字头(虍)。68

汉字部件,有的是成字部件,有的是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里边又分成单纯部件和合成部件。从教学的需求出发,我们筛选的120个独体字,16个由独体字演变来的偏旁和14个非成字部件,构成了我们初级读写课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我们的闪现法合体字教学,就从这150个汉字部件入手,就要在这里打好坚实的基础。693、部件拼合的教学方法

第一,把合体字拆成已知的部件。如:对——又+寸;语——讠+五+口;照——日+刀+口+灬……训练由慢到快,可做闪后说,闪后写。

第二,讲明各部件的组合位置。70第三,把合成部件看成一个整体,不拆成单纯部件。如:学“相”时,拆成“木”+“目”;学“想”时,只拆成“相”+“心”;学“箱”时,只拆成“”+“相”。第四,及时归纳、总结。第五,增强趣味性,充分利用汉字部件内涵的故事性。如:“好”和“休”714、汉字部件的组合方式要使学生写出的汉字“方正稳重,疏密得当”,必须进行部件顺序的教学。在一个汉字内部,每个部件在什么位置,占多大地方,是要教、要练的。我们的教学就要在每个部件书写时间的先后,空间的上下、左右、内外及其所占面积的大小等方面下大工夫。下面介绍的是汉字部件的主要组合方式。72A先左后右(这类汉字占全部汉字的64.9%)第一,左右结构图形为囗如:代、江、吹、张、妈、经、提、松、辆第二,左中右结构图形为囗如:湖、脚、谢、滩、涨73B先上后下(这类汉字占全部汉字的21.1%)第一,上下结构图形为囗如:男、雷、雪、集、蛋、家、竞、罢、香第二,上中下结构图形为囗如:宽、葱、鼻、舅、哀、莫、意、常、堂74C先外后内(占包围结构汉字的绝大部分,而包围结构的字占汉字总量的14%)

第一,两面包围结构一是先上、左,后其它。图形为囗如:反、压、庆、虎、尾、病、在、历、房二是先上、右,后其它。图形为囗如:包、司、句、旬、氧、葡三是先左下、后其它。图形为囗如:起、毯、翅、处、题75第二,三面包围结构一是先左、上右,后其它。图形为囗如:同、冈、网、周、问、间、闻(“门”—先写点;“向”先写撇)

二是先上、再里,后左下。图形为囗如:区、巨、医、匠、匹、匪三是先里、再左下,后右。如:凶、画、函、击

第三,四面包围结构图形为囗这类字都是先写里边后关门。76显而易见,“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是书写汉字时间方面的普遍性的规律。而每个部件在什么位置,占多大面积,则可利用图形完成我们的教学。这方面的指导与训练切不可忽视。5、闪现法要充分利用“汉字中形声字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A、汉字中形声字占主导地位在所有现存汉字中的95%是形声字。在《新华字典》所收的7000多个汉字中的90%含声旁。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多个字的72%是形声字。77B、汉字字形含有意义与声音的双重信息。汉字的第一个优势是形旁的数目小却表义率高.在2522个现代形声字里的167个形旁的有效表义率高达83%。汉字的另一优势是:声旁的数量也不多。这样就增加了教学上的可利用性。《新华字典》中有138个可组合10个以上形声字的声旁;德国的柯彼德先生1995年统计《新华字典》中有107个声旁。周有光先生说:有三分之二的汉字具有明显的表音功能。78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之大,形声字里形旁的表义率之高,声旁数量之有限,都为我们用闪现法教学生拼合汉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个方便就决定了而且事实也证实了,用闪现法教汉字不难,学生学起来也不难。796、闪现法充分利用了人类的视觉功能优势人类吸收知识,83%是透过眼睛吸收的;11%是通过耳朵吸收的;6%是通过其他器官吸收的。汉字的拼形表义特性与人类的视觉功能优势相协调,相适应。我们用闪现法教学生“字里找字,以字组字”;进而“以字组词,以词成文”,定会事半功倍。80

三用闪现法教阅读

我们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读、写、用”汉字的四种能力。“认”,是要能:见其形,则知其义,发其音“读”,是要能:发其音,则知其义。“写”,是要能:“准,快,美”地写字,写词。“用”,是要能:字以组词,词以连句,句以写段,段以写文。——读懂别人的中文,写出自己的中文.81(一)、理解的生成与汉字的全息性对一个中文句子的理解是怎样生成的?这个理解的生成与汉字本身特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句子成分是句法结构的构成单位,是句子的表层结构;成分的命题是句子的语义单位,是句子的深层结构。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感知过程叫转换;从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感知过程叫倒转换。82汉字的全息性_____一个汉字是一个画面,组成汉字的每一个部件都含有丰富的信息,人们常常可以通过一个汉字的某一个局部就能感受到整个汉字的意思。“视觉上的带状效应”优于“线状效应”。“一目十行”不完全是神话。怎样进行“脑——手——眼”的协调训练呢?我主张设法打开学生的视觉通道,手眼并用,以手促眼,用闪现法使学生的“脑——手——眼”得到大量的训练,高度协调起来。83(二)、句子的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理解的速度问题是阅读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阅读课上,我的训练有三个要求。第一学生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捕捉到尽量多的汉字信息。可以说这是在培养捕捉密码的能力。第二要求学生有对汉语语料的敏感性,改变“视而不见”的现象。解码过程要机敏、快速。84第三,要求学生在训练中自觉练习进行解码和反馈的能力。——着眼点是使学生的视点(注意力的集中点)变成视面,并使其不断扩展,直至满视野。——学生的用眼方法,要从逐字逐词地扫视变成一块一块地整体停视,以至能对满视野的汉字信号一览无余。一眼下去,要看到尽量多的汉字;一眼看完,要用尽量少的时间。这就是满视野限时阅读教学法.852)用闪现法教句子,必须有用闪现法教汉字的基础。字不离词,教词和词组的卡片分为四种:1)左右二字连续,2)上下二字连续,3)上下三四个字连续,4)左右加上下的四方连续。86闪现这四种卡片,先做看后齐写,再做齐读和个别认读,然后组句。——学生视觉中的板块由构成汉字的部件发展成了完整的汉字,从一个汉字扩大到两个汉字,三个汉字……,进而发展成为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人眼的视幅,一眼最多能看到六七个汉字。视野还可以由一排变为两排,甚至更多。873)句子的闪现教学

把课文中一个个的句子抄成一个一个的纸条,以词和节奏组以至短句为单位折成一段一段的。然后一段一段地在学生面前闪现。闪现一两秒钟,马上让学生写出来。每段由两三个字到四五个字,再到六七个字。逐段闪现,逐段默写,然后展示全句。这里注重的是全句含义的发掘。句子可以左右相加地写成一排,还要上下相加地写成两排甚至三排。训练的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视觉功能也在不断增强。88单句的教学环节可概括为五步走:第一步是看后齐写;第二步是单人板书;第三步是分析句子结构;第四步是逐项替换——相同结构的语义转换练习;第五步是逐项提问——进行转换与倒转换的大量的反复的练习。89(三)、段落与篇章的阅读理解训练

1,句群——片段——段落几个单句有机地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句群,从语义的角度考虑我们称之为片段。若干个片段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段落。段落的阅读理解速度直接受单句阅读速度的影响。因此,段落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跟单句一样,也要用闪现法。90(1)单句与句群的闪现训练____片段教学用闪现法进行句子与段落的阅读理解训练,是一个工作的两个层次,句子教学是基础,段落教学是阅读教学必然要进入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以眼——手——脑并用的看后写为主;第二阶段以眼——口——脑并用的看后说为主。此时,虽然我们开始时还是单句教学,但是此时展闪出来的单句是全句,而不是折迭成一段一段的了,而且很快又由单排变成两排了。先搞看后说,再搞看后答——先是一句一问,而后是多句一问,最后是问全段概括性的大意。91这样的满视野限时阅读无情地限制了阅读时间。阅读过程中要力戒出声——只动眼,不动口(为了便于回答问题,可动手做一些记录)。在眼与脑的高效运作中,阅读可以产生理解过程中的预测效应。对于从整体上提高阅读当中的解码、编码的速度大有好处。理解第一排汉字形成临时记忆的同时,对视野内的第二排汉字(尤其是特别熟悉的)可以产生多重同步临时记忆。在《中国语文》(1986.2)上,陆丙甫先生在《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中说:“摄前记忆是个时刻都在起作用,须臾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他又说:“预测可使理解超前进行,跳过处理阶段的块数减少,难度降低。”92——我们的教学实践与他的论断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就妙在我们的“片段教学之中”。片段教学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在全部阅读理解的训练中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93(2)从成段闪现训练到通篇的读写训练若干个句群连在一起就构成了段落。这些句群的排列与结合形式是被语义的表达需求决定的。在教学中,用闪现法进行的段落阅读理解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准确地抓住形式与语义之间的联系。94A在一个片段内,a,句与句之间语义上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在形式上怎么表示?b,在片段与片段之间,语义上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在形式上怎么表示?c,在整个段落里,全部各个片段综合起来表达的语义是什么?从形式上到内容上的关系是什么?——这就是教师闪现一个段落后,一定要完成的分为理解性和概括性两类练习的内容。95

B怎样培养训练学生把握段落的内容。第一要教学生找句与句之间的层次.第二要教学生分析片段与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要教学生善于借助关键词语,如:首先、然后;首先、其次、再其次;第一,第二……;因为、所以……等等。

C怎样培养训练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第一要教学生识别段落主句及全文的主旨段落.第二要教学生进行思辨和语句的组织96

(3)阅读理解训练应注意“四个度”对一个段落整体或对段落内的某个局部的理解,教学上都应很好地把握广度、深度、准确度和速度四个方面的训练。所谓广度,是指理解这一段落的全部内容。所谓深度,是指理解这一段落的本意,转义和含义。所谓准确度,是指经过分析、综合后,准确地概括出中心意思。所谓速度,是指眼力和脑力综合运作的快慢。97(4)教学实例段落及通篇的阅读理解教学的实施过程,请看一个教学实例。2009年我教的1017班使用新教材《成功之路》。《顺利篇》中第十一课要教的阅读课文是《我想去旅游》。这时的学生已经学了两个半月汉语,而且在字、词、句方面都已经接受了闪现法的训练。98课文如下:《我想去旅游》

我想去旅游。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很多年了,但一直到现在,我的愿望都没有实现。读大学的时候,我想去旅游.可是那个时候自己没有工作,没有钱去旅游。大学毕业了,找了一份工作,可是还是没有钱去旅游。为什么呢?因为刚开始工作,工资不高,平时租房子、用手机、打的、吃饭等等,就花得差不多了。过了几年,换了几份工作,工资慢慢高了,钱慢慢多了,可是工作也更忙了。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出差,还要陪人吃饭喝酒。每天都很累,休息的时间都不够,更没有时间去旅游了。现在每年的春节、“十一”国庆节,我们都可以休息一个星期,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机会。可是,大家都休息,大家都出去旅游,到处都是人,买不到车票,住不上饭店,想想还是在家睡觉比较好。99所以呢,虽然我一直想去旅游,可是一直没能去。正像一首歌里唱的:“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有时间。”100第一步课前准备

全文共两段。我把第一段抄成了五张卡片(当然做成课件也可以)。第一张卡片的内容是:我想去旅游。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很多年了,但一直到现在,我的愿望都没有实现。第二张卡片的内容是:读大学的时候,我想去旅游。可是那个时候自己没有工作,没有钱去旅游。第三张卡片的内容是:大学毕业了,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还是没有钱去旅游。为什么呢?因为刚开始工作,工资不高,平时租房子,用手机,打的,吃饭等等,就花得差不多了。101第四张卡片的内容是:过了几年,换了几份工作,工资慢慢高了,钱慢慢多了,可是工作也更忙了。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出差,还要陪人吃饭喝酒。每天都很累,休息的时间都不够,更没有时间去旅游了。

第五张卡片的内容是:现在每年的春节,“十一”国庆节,我们都可以休息一个星期,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机会。可是,大家都休息,大家都出去旅游,到处都是人,买不到车票,住不上饭店,想想还是在家里睡觉比较好。

102第二步片段的闪现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片段与段落教学,向通篇教学过度。我们的着眼点是:先是对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及速度的培养与训练。其次是将开始对学生进行组段和成文的训练。——完成段落与通篇教学任务的关键是片段教学。

第一步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闪现。这个环节强调不看书,不预习生词,严格限定阅读时间。限时阅读过程中用眼,用脑,用手,不用口。我们的全部阅读课都强调课前不预习,但是课后要很好地复习。103每一个片段的教学环节大致分为七个步骤。

A看后说(限时看,分头说)B概括大意(板书,后边将用它列段落提纲)C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D找关键词语(如关联词语及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E再复述

F有选择地书面再现某个片段

G套写书面再现的这个片段(用同样的文字模式写别的内容)104例如第三张卡片A卡片闪现10秒钟后,先让几个学生分头复述,再全班一齐复述。B多句一问,要求学生只用一句话说出这个片段的主要意思——“大学毕业后还没钱旅游”。在学生的几个答案中,教师选择一个好的板书。

105C首先问在这个片段中第一个句号前的三个短句之间,哪里可以增加“虽然”这个词(可加在“找到”之前)。再问这三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转折关系)。第三步问“为什么呢”之后的四个句子之间,哪里可以增加“所以”这个词(可加在“平时”之前)。再问这四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第四步问“为什么呢”是谁的问题?是谁回答的?在这个片段里,作者自己问自己回答,对表达“大学毕业后还没钱旅游”的意思重要不重要?第五步问“花得差不多了”是什么意思?——这是应讲解的——其转义是“快没有了”。106D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个片段中的关键词语——“可是”“还是”“为什么”“因为”“差不多”。并板书.E再看着板书的关键词语复述这个片段,一个人一个人地,最少点三个学生复述。然后请全班一齐复述。

F不看书,学生自己把这个片段的原文写出来。

G以《大学毕业了还是没有钱结婚》为题,写一段话。一定要用上“可是”“还是”“为什么”“因为”“差不多”这五个词语。107其它四张卡片都按第三张卡片的方法进行,只是F和G两项可因课时限制而减免。五张卡片的教学活动完成后,黑板上自然留下了五个片段的大意:A我想去旅游的愿望一直没实现。B读大学时没钱去。C毕业后还是没钱去。D过了几年,有钱了,又没有时间去。E现在有机会去,但旅游的人太多,不想去。108第三步段落教学

有了片段教学的基础,段落教学阶段才开始让学生打开书。我们的工作分成如下几个步骤:A先看生词,再看课文的第一段。要求学生把第一段分成五个层次。

B讨论这五个层次中哪个层次能代表全段的主要意思

C这个层次中有五个句子。我们要学生练习用一个句子概括出它们的意思。

D讨论这五个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

E表达法的讲解与练习。

F看着板书复述全段。109第四步通篇教学A限时阅读课文的第二段。全文如下:所以呢,虽然我一直想去旅游,可是一直没能去。正像一首歌里唱的:“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阅读后回答书上162页练习2的第4小题——“现在一年有很多假期,他也有很多钱,为什么不去旅游?”

B发掘这段歌词的含义。110C表达法的讲解:一是讲写文章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