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章新地球观—地球系统科学2一、地球是一个系统二、地球动力系统三、开放的地球系统四、圈层间的强相互作用五、不可逆的进化六、均变与灾变七、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内容3一、地球是一个系统地球系统科学—新的地球观系统,学科众多,相互交叉从整体论(Holism)角度研究从宇宙体系角度来全面认识行星地球:将地球作为一个行星4二、地球动力系统地球上所有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地球上不同物质的运动都有其独特的动力学机制它们均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地球内部:重力场、自转、温度、压力等地球外部:行星、太阳系、银河系等5三、开放的地球系统地球从宇宙中接受质量和能量星子吸积,陨石太阳辐射能,陨击地球系统不断地耗散能量热量散失转动惯性能消耗,自转减慢地球是开放系统将地球作为宇宙巨系统中的一份子6四、圈层间的强相互作用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子系统地球各圈层的强相互作用耦合与解耦作用相邻两圈层之间强相互作用壳-幔、核-幔、水圈-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不相邻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磁场-内外核、放气、温度-地幔、地震厄尔尼诺、拉尼娜-地幔放气、排热78910五、不可逆的进化生物界: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演变;时间的不对称和单向性;生物演化不可逆性。1112五、不可逆的进化地球:地球是如何演化的?整个地球(包括无机界)是否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不可逆演变?13宇宙的起源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形成了众多的星系和恒星;此后,轻重不同的100余种元素不断地通过氢和氦热核反应而逐渐形成。在45.5亿年前一次很偶然的超新星爆炸冲击波的影响下,使由星际冷的固体尘埃和气体所组成的原始太阳星云运动速度加大,密度增大,发生凝聚而形成太阳以及围绕它旋转的星云物质。14太阳系的起源太阳周围的固体与气体物质,经过约5000万年快速旋转和冷凝,以固体颗粒(小园球状的星子)为中心,通过反复随机碰撞吸积、增大质量,逐渐形成太阳系的9大行星。15太阳系的起源以气体为主的类木行星(如木星、土星以及土星的卫星等)在温度较低的太阳系外圈先行形成。在太阳系的内圈、温度较高,则形成以重元素为主的固体行星——类地行星(约晚2000~3000万年)。16地球的形成根据球粒陨石年代测定,地球的形成和加大吸积的时期,推测主要发生在45.2~44.8亿年前。地球总质量的绝大部分(6×1027g)都是该时期吸积的。后来的40亿年内,地球质量只增加1025g,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1/600。也就是说地球平均每年要接受2.5×1016g(即250亿吨)的陨石物质。17早期的地球—状态刚诞生的地球表面是裸露固体岩石,没有大气层、没有土地,也没有海洋,地表陨石坑密布,火山到处喷发。由于地球质量巨大,内部温度、压力相当高,可发生全球性部分熔融,使原始成分相当于球粒陨石的地球发生圈层化的重力分异作用。181920早期的地球—地核当时地球内部热量比现代大得多,估计其放射性幅射能约比现代大10倍;地球吸积(陨石撞击)和圈层分异作用也可产生热量,使物质分异与迁移,比重较大的铁镍物质大量聚集到地心附近,到43亿年前,就基本上形成地核(约相当于现代地核的3/4)。21早期的地球—地幔、地壳地幔也基本上一直保持固体状态。下地幔成分相对均一,而上地幔存在着横向与纵向上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而在地球表部,火山密布,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陨石撞击,在40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大陆,使晶体结构较松散的铝硅酸盐在地表聚集,造成了大陆地壳。22大陆地壳的形成和增长陆壳的主要增生时期为30~18亿年即新太古—古元古代时期,现在所知的大陆地壳基本上都是该时期形成的。在18亿年以前的时期,由于地球内部的热活动一直比较强烈,物质在垂直方向(地球半径方向)上的分异、对流、迁移等作用都相当剧烈。在18亿年以后,地球内部变冷,岩石可塑性变小,使上地幔的顶部层位和地壳合成一个统一的岩石圈,其刚性程度加大,出现了岩石圈板块。23大气圈的形成与此同时,由于岩浆活动所排出的气体(CO2与H2O为主,含少量N2)可能形成初步的大气圈,形成与金星、火星相似的大气圈。大气压力相当于现代的300倍,温度可达230℃左右,以后逐渐降温,气体中冷凝下来的水(富含Cl、SO4离子),就可覆盖在几乎整个地球表面。24水的形成1998年Zahnle认为地球上水主要由富含冰(固体的H2O)的慧星撞击地球所致。关于水的起源,留下的证据不足,也许两种成因──岩浆排气与慧星撞击可能都同时存在。一般认为85%的大气圈与水圈(海洋)是在44亿年前形成的。25水的形成26地球演化的不可逆性总之,宇宙中地球的各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都是在相互作用下,不断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发展,并按照各自的规律(自组织性)、不可逆地、前进式的演化。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指出,自然界非平衡的约束与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同时作用于开放的耗散系统,使系统自发地由简单趋于复杂,由无序走向有序。27六、均变与灾变地球的演化:不是匀速、线性地发展的,而是进行着变速的演化;表现为相对均匀变化与突变(灾变)交错相间的特征。28均变论18世纪末叶到19世纪初叶,地质学的奠基人,郝顿(Hutton,J.,1726~1797)和莱伊尔(Lyell,C.,1797~1875)认为:许多大变化是由一系列微小的变动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这就是他们的“均变论”的主要观点。29灾变论以居维叶(Cuvier,G.,1769~1832)为代表的“灾变论”,则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中,“没有一种缓慢进行的原因能产生突然的效果”,“所以地球上的生命进程曾多次被可怕事件所打断”,“地球表面曾经历过相继的革命及各种灾变”。30稳定期是一种非平衡的相对静态,演化呈现为相对有序的特征。这种时期表现为:大气圈的年平均温度基本稳定,气候带的划分基本固定,海平面变化幅度较小,生物稳定地繁衍、复苏或发育;地磁极变化幅度较小;31稳定期地层内表现为连续沉积、地层之间呈现为整合的接触关系;
地热能稳定积累,热活动微弱;岩浆活动稀少和微弱;以埋藏变质为主;构造应力逐渐积累与调整,主应力方向不明显,差应力值小;板块稳定升降,水平位移量较于;岩石变形微弱;陨击微弱,各天体处于相对稳定。 32活跃期突变期或灾变期,呈现为极不平衡的无序状态。常表现为发生异常气象,大气温度剧变,气候带迁移,海平面大幅度升降,生物种群灭绝,地磁极翻转;地层中出现沉积间断,地层间呈现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33活跃期地球内部热能大量释放,岩浆活动与各种变质作用剧烈;岩石圈内构造应力猛烈释放,岩石发生强烈变形,构造应力的定向性明显,差应力值较大,板块升降幅度与水平位移量都较大。常发生大规模的陨击事件,各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常出现某种的异常变化。3435灾变事件的滞后现象首先,以一次巨大的陨击作用作为诱发因素,引起全球电磁场剧变和地磁极的翻转;陨石撞击岩石圈表层引起大爆炸,粉尘升到大气圈上部,遮蔽了太阳幅射能,造成全球气温骤降;或可引起海平面的剧烈变化,发生海啸;陨击作用后几年到数万年的时间内,大气与海洋环境的巨大变化,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大量灭绝。36BarringerMeteorCrater37灾变事件及滞后现象如果陨击在海洋岩石圈(其厚度仅数十km)上,将诱发深部地幔物质上涌,促使海洋板块扩张,进而推动大陆板块运移;在大陆板块边缘,从受到影响并进而引发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其时间要晚些;由于构造应力的传递,板块边缘的构造变形将产生较长期的、不相等的滞后现象,一般几万年延续到上千万年。38地球各圈层演变的机制全球各层圈的相互作用与运动变化等机制是什么?仅仅是地球内部各层圈自身演化在起作用?还是各种地外因素在起诱发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39地球各圈层演变的机制地球本身的热力、重力等动力作用因素,主要是使地球趋向均衡,它们对于保持各种作用的稳定变化起着主导的作用;而活跃期的出现,灾变事件的发生,则似乎主要是靠地外事件的诱发。整个地球系统的演化是地球内部各种作用自身演化与地外各种天文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40七、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地球各圈层的运动变化的时间尺度与天文周期:280±25百万年,33±3百万年;9.5万年,4.1万年,2.17万年;1000~1400年,140~180年,60年,29.8年,11年,1年;13.1~14.76天,1天等。41地球演化的周期性280+25Ma 银河年,特大陨击,太阳系引力场变化;“代”,板块运动,岩浆活动等。33+3Ma 太阳系穿越银道面,巨大陨击作用; “纪”,板块运动,岩浆活动等。 42地球演化的周期性2.17、4.1、9.5万年近日点进动,黄赤道交角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变化;冰期和间冰期、沉积韵律等。1000-1400年九星地心会聚长周期;固体潮,地震,火山作用等。43岁差周期:2.1万年44黄赤道交角变化45地球轨道偏心率46地球演化的周期性140-180年九星地心准会聚周期;固体潮,地震,火山作用等。60年四大行星力距效应,地球公转半径变化;厄尔尼诺;“天干地支”;固体潮,地震,火山,核-幔耦合作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房有物业合同范本
- bt合同ppp合同范本
- 企业人事聘用合同范本
- 出租保安服装合同范本
- 单位购仪器合同范本
- 先打款后开票合同范本
- 协议付款合同范例
- 上门宴席服务合同范本
- 东莞企业劳务合同范本
- 儿童游泳班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法务顾问聘用协议范本
- 教育部人文社科 申请书
- 无菌手术台铺置的细节管理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五章 运动控制
- 议论文8(试题+审题+范文+点评+素材)-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复习
- 【理特咨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医药大健康行业应用进展报告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小学部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6第1课时Startup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下属国企业招聘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蒙牛集团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800字(论文)
- 平抛运动的经典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