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标质量事故分析报告自开工以来,通过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努力,使我标段工程实体质量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前期也发生了一些质量事故,造成返工,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给我项目总体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大影响。现将我标段发生的质量事故造成的返工事件做一简单说明。桥梁工程K0+870特大桥缺箱梁K0+870特大桥右幅28—1箱梁⑵33#—0墩柱2011年5月20日下午33#—0墩柱模板安装完毕,报监理工程师许磊验收合格,准予浇筑砼。17:58分第一车砼到场,发料发现坍落度偏大,实测值160mm,设计值为120—160mm,18:30分开始浇筑第一斗砼,21:30浇筑结束。第二天拆模发现砼外观较差,水波纹明显,蜂窝、麻面现象严重。质量不合格,废除。导致直接损失达1.5万元。⑶、K0+870特大桥36#—3桩基36#—3桩基设计桩径1.8m,设计桩长51m。开钻时间2011年3月29日,终孔时间4月4日,4月6日下钢筋笼,4月8日15:50开始灌注砼。在灌注过程中正值拌和站人员晚饭期间,拌和站司机集体下班吃饭,灌注过程出现等料约40分钟,在灌注完第11车时,21:30时拌和站由于换网电,停止发料,40分钟后恢复供电,22:30时开始搅拌砼,砼到场时间总计耽误1个小时,开始灌注第12车,待放第一料斗砼时砼灌注不下去,出现堵管现象。后换用大料斗灌注,仍没有明显效果。22:50处理失败,此时测量砼灌注厚度为23.5m,导致断桩。造成损失达17万之多。经过初步分析认为发生此次断桩事故原因为:①拌和站管理人员责任心较差,在灌注钻孔桩时必须有罐车司机值班,保证砼供应的及时连续性,导致砼等待时间过长,孔底砼已凝固,增加了砼灌注难度。②现场工人和现场技术员经验不足,灌注过程中对易发生的事故预见性欠缺。⑷、K0+870特大桥37#—4桩基:37#—4设计桩径1.8m,设计桩长52m。开钻时间2011年5月4日,终孔时间5月9日,5月12日下钢筋笼,
5月14日上午8:05,现场技术员王飞检测泥浆比重为1.10,砂率为1.9%,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许磊同意灌注。8:14开始灌注,第一车砼持续时间为8:14—8:20,灌注过程正常,砼质量稳定。紧接着灌注第二车砼,灌注过程正常,砼质量稳定,直到灌注到第五车时发现砼有离析现象,和易性较差,坍落度较大。经过初步分析认为发生此次断桩事故原因为:①拌和站操作人员责任心较差,在拌和混凝土过程中未及时测定混凝土和易性的相关参数,未有效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②现场工人和现场技术员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对砼进行处理。③拌和站负责人与现场技术人员缺少沟通,只计自己的“小算盘”,缺乏大局意识。补充:K0+870特大桥45#—3塌孔事件经过初步分析认为造成此次断桩的原因有:①操作工人及技术人员经验不足,麻痹大意,未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质量意识淡薄。②对施工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的预见性不强,成本意识较差。路基工程护脚墙K7+380—K7+415段护脚墙砌筑时未设置沉降缝(只设有2cm宽的假缝),浆砌用砂石料不合格,砌筑工艺不规范,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返工处理。此段护脚墙长35m,高1m,宽约2m。造成直接损失为
1.5万元。经初步分析认为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为:①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未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②现场技术人员监管不到位。土工格栅K8+320—K8+410段单向土工格栅质量差,纵横筋连接不牢,部分已损坏,铺筑后平整度较差。进行返工处理。造成损失达4万元左右。小型结构物K2+059暗盖板通道基础K2+059通道基础采用PHC管桩处理,在施工PHC管桩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人员及现场技术人员对图纸内容理解不透彻,桩顶标高计算有误,未及时复核,导致局部管桩较设计标高高出80cm,平均高45cm左右。高出部分桩芯土需要用碎石填充。造成损失2万元之多。K4+425箱室通道基础K4+425通道基础采用PHC管桩处理,在施工PHC管桩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人员及现场技术人员对图纸内容理解不透彻,桩顶标高计算有误,未及时复核,导致整体管桩较设计标高低35—40cm。低的部分全部用碎石填充。造成损失达2万元之多。K4+720装配式涵洞基础K4+425通道基础采用PHC管桩处理,在施工PHC管桩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人员及现场技术人员对图纸内容理解不透彻,桩顶标高计算有误,未及时复核,开挖桩头后施工桩帽,待大部分桩帽施工完成后测量涵洞基底标高发现比设计高了1.3m左右,无法满足排水需要,后凿除桩帽,截桩后重新按设计标高进行施工。造成损失达4万元之多。K8+128暗盖板通道基础K8+128通道基础浇筑时,模板支撑不合格、施工设备不配套、钢筋网片支撑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基础返工,导致直接损失达35万元之多。K13+525预制盖板K13+525第12、26#盖板在预制过程中出现:①模板与预制台座间接缝不严密,构件砼局部漏浆、蜂窝现象严重。②构件砼色泽不均匀,预制盖板表面气泡、麻面现象较多。③部分预制盖板端部漏浆严重、外观存在缺陷,且修补不规范。④成品保护意识淡薄,部分预制盖板端部边角破损严重。⑤预制盖板几何尺寸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诸于以上质量问题决定将这2块盖板进行报废处理。造成直接损失达6000多元。总结:通过以上质量事故实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达100多万元,不难看出,我们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质量意识淡薄、麻痹大意、经验不足等因素给项目造成不可挽回的名誉上和经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