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项脊轩志》中漉漏注之辨_第1页
咬文嚼字《项脊轩志》中漉漏注之辨_第2页
咬文嚼字《项脊轩志》中漉漏注之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届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片段设计表永州市组别高中科目高中教学片段标题:咬文嚼字——《项脊轩志》的“漉”“漏”“注”之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质疑:第三句写“百年老屋,尘泥渗漉”,下面又说“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一个“漉”一个“漏”,两字意思相近,能调换一下吗?课件展示:文段以及置换后文段。解疑:学生自查工具书,结合文本分析,阐述观点。参考:1字典意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漏”字为“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可见,“漏”的主体可以是“雨水”“滴下”“流出来”,可以是“风”“透出来”,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从密闭的空间中“掉出来”。“漉”只有一个意项“液体往下渗;滤”。明确指出“漉”的指称对象单单指“液体”,并且和“渗”意思更接近,因此“渗漉”连用也就不足为奇了。2结合文本:“漏”的陈述对象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范围使用广,在“尘泥渗漉”中“漉”可以换成“漏”,但是不如“漉”更贴切,“漉”含有“慢慢”的意思,“尘泥”往下流速度不应该快。归有光修缮“项脊轩”的目的不止为了防备“泥水”的下漏,也担心有石子、瓦砾等坚硬东西漏下,造成“砸顶之灾”。3置换分析:如果用“漉”只能说明“项脊轩”不过有个小小的裂缝而已,不能表现出百年老屋“项脊轩”的破弊衰败,也就不能表达作者的家道中落。课件显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在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朱光潜《咬文嚼字》迁移:鉴赏“雨泽下注”中的“注”字。参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注”为“灌入”,举例为“大雨如注”。雨滴力量凝聚迅猛,噼里啪啦,势如破竹,房顶好似打开的“天窗”。和“钟鸣鼎食之家”无异天壤之别。此句“注”字透射了老屋的沧桑,流露了作者的酸楚。四、拓展:归有光的散文有人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而此文又被誉为“明文第一”,“平中见奇,淡处知浓”古人用字看似寻常其实奇崛,同学们能否列举一二?《静夜思》“疑是地上霜”一句中“霜”字用得好,既形象说明月色像霜一样白,也说明时至秋季,寒气袭人,秋思凉心。《荷塘月色》中“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用一“画”字赋以杨柳主动意识,好似哪位丹青高手正在夜色中挥毫泼墨,精心描绘荷花、荷叶。……板书设计:字面意思——情境使用——情感韵味漏滴下、透出、掉出破敝衰败—修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