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课件(56张)_第1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课件(56张)_第2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课件(56张)_第3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课件(56张)_第4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课件(5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第五节学习目标1.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内容索引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通常是指包含在情报、

、消息、

、数据、____等传播形式中的知识内容。在生态系统中,信息是能引起生物

、生化和行为变化的

。2.信息传递的概念: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和组成成分_____的交换与

。教材梳理信号指令图像生理信号内部流动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种类项目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概念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由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的信息许多植物的异常表现和动物的异常行为传递的信息实例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种内信息素、种间信息素雄果蝇的求偶行为、雄招潮蟹的求偶行为来源无机环境、生物生物代谢产生植物的异常表现或动物的异常行为(1)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

)(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3)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4)只有动物才能传递行为信息(

)×√判断正误××信息种类的辨析下面展示了10种信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花椒树上的刺②昆虫的性外激素③孔雀开屏④鸟类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⑤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⑥蜜蜂的舞蹈行为⑦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⑧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⑨萤火虫的闪光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1)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哪些?核心探讨提示①④⑦⑨。(2)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哪些?提示②⑤⑧⑩。(3)属于行为信息的有哪些?提示③⑥。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皮肤、耳朵、眼或植物的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则判断为物理信息。(4)若涉及化学物质的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核心归纳1.下列信息传递的类型中,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牛膝草分泌蜕皮激素类似物加速采食害虫的蜕皮B.蜜蜂找到蜜源时“跳8字舞”C.雄黏虫根据雌黏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很快前来交尾D.海豚借助超声波确定方位√典题应用2.狗会用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高达300到800伏的电压把比自己小的动物电击致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哪一类信息的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1.信息传递的作用(1)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

有密切关系。如野兔发现天敌时,用后肢猛烈敲击地面;莴苣、茄、烟草等植物种子的

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2)种群的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植物

,动物交配,虫媒花植物的

、授粉。(3)信息传递影响群落的

。如北美加利福尼亚草原上的植物群落更替。教材梳理生存萌发生长繁殖开花传粉演替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

的产量。举例:①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

可提高产蛋率。②将在南方种植的短日照作物黄麻移植到北方,可延长其

,从而提高麻皮产量。③作物中的洋葱与食用甜菜、马铃薯与菜豆、小麦与豌豆能分泌______________,生产上将它们种在一起,可提高作物产量。(2)控制

动物。例如,用小菜蛾性诱捕器诱杀雄蛾,使有害动物小菜蛾的出生率降低,从而降低小菜蛾的

。农产品光照时间营养生长期化学亲和物质有害种群密度(1)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2)信息传递能影响草原上群落的演替(

)(3)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

)√×√判断正误一、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

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它们可使用频率超过100kHz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资料2

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资料3

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许多昆虫的雌雄个体凭借信息素而相互识别,完成交配,保证种群的延续。核心探讨资料4

北美加利福尼亚的草原,原来是由针茅和早熟禾等构成,由于放牧和烧荒,逐渐演替成了由野燕麦和毛雀麦构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该群落周围生长着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它们的叶子能分泌樟脑和桉树脑等能抑制草本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干旱季节,樟脑和桉树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了雨季进行发芽的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导致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周围形成1~2m2草本植物不能生长的裸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逐渐取代了一年生草本植物。(1)根据资料1和资料2分析,信息传递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提示如果没有信息传递,海豚的生活、捕食难以进行;莴苣等植物种子的萌发生长等活动,离开信息传递不能正常进行。这些都说明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2)根据资料3分析,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提示通过信息传递,植物才能开花,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这样才能保证种群的繁衍。(3)资料4说明信息传递还具有什么作用?提示信息传递能影响群落的演替。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

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资料2

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1)根据以上资料概括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提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根据资料2分析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提示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且更加有效。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核心归纳措施目的养鸡场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处理蔬菜、各类作物的种子提高萌发率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模拟动物声音诱捕或驱赶动物施加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2.有害动物三种防治方法的比较名称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措施化学药剂喷施等人工捕捉等引入天敌或寄生生物等优点作用迅速;短期效果明显无污染;见效快,效果好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无污染缺点引起害虫抗药性增强;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天敌数量不确定;寄生生物专一性强3.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B.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保护自己C.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竞争关系D.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典题应用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其中蜜汁属于化学信息,即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A正确;大蓝蝶幼虫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行为信息)、发出红蚁的声音(物理信息)以保护自己,B正确;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还能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这说明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捕食关系,C错误。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

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

防治C.生物个体的生存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

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题组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2022·浙江高二阶段练习)“听取蛙声一片”,是蛙的一种求偶行为。蛙声属于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

D.既是物理信息又是化学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青蛙通过声音传递求偶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生物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这是一种行为,因此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突起是需要通过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3.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作物产量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声、光、温度、湿度、磁力等传递的信息都是物理信息。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题组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其应用5.(2022·浙江高二课时练习)在田间释放适量的特殊化学物质以干扰害虫的雌雄交配,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例属于行为信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B.该化学物质能干扰害虫间化学信息的正常传递C.该措施能促进害虫种群年龄结构向衰退型演变D.该措施对害虫种群出生率的影响远大于性别比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本实例中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人为投放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的化学信息传递,B正确;该信息通过降低出生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促进害虫种群年龄结构向衰退型演变,C正确;害虫无法正常交配,出生率急剧下降,但出生个体中性别比例基本不变,D正确。6.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用力抖动两翼驱赶敌害并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行为信号B.雄鸟急速起飞,只能对同种动物传递信息C.牧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D.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雄鸟抖动两翼,是动物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雄鸟急速起飞,不仅可以提醒雌鸟有危险要躲避,还有驱赶入侵者的作用,B错误。7.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多种信息的影响,D错误。8.(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水稻种群中存在非常典型的自毒现象。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产量降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产生的毒素是一种化学信息B.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C.这种毒素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D.植物的自毒现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是一种化学物质,所以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题干中显示这种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B正确;由于该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即提高了死亡率,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C正确;植物的自毒现象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性状,所以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9.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A.通过人为补充光照,延长家禽接受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量B.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目的C.通过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并在田间释放,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通过人工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A、B、C不符合题意;人工灭虫灭鼠能减少能量的损失,但并非运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而是应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①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③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④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和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都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11.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我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据此下列有关蝗灾防控的设想,最不具备可行性的是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诱导蝗虫聚集,再加以防治B.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直接杀死蝗虫,进行防治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集群信息素”,干预蝗虫的迁徙行为D.可利用“集群信息素”的拮抗剂,阻止蝗虫聚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不能直接杀死蝗虫,B错误。1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可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还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2022·甘肃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根据题干信息“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和“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

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也来源于无机环境;捕食关系的存在对食草动物有利,也有利于牧草更好地生长发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2022·浙江温州高二期末)研究发现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以下信息传递过程:黑核桃树皮和果实富含氢化胡桃酮,经雨水冲刷到土壤后被氧化成胡桃酮,从而起到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信息属于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B.该信息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C.该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黑核桃树的生存D.该信息的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黑核桃中的氢化胡桃酮在土壤中被转化为胡桃酮,对其他生物有抑制作用,属于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A正确;该信息发生在同一营养级之间,在黑核桃和其他植物之间双向传递,不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B错误;由题干可知,黑核桃通过信息传递起到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作用,结合黑核桃和其他植物是竞争关系,可知该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黑核桃树的生存,C正确;黑核桃与其他植物是不同的物种,材料反映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正确。16.(2022·浙江高二课时练习)某金丝桃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失明或致死,多数动物都会避开这种植物。上述事实说明信息传递A.与生物的繁殖有关B.能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C.能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与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金丝桃分泌的海棠素可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信息传递,避免金丝桃自身被天敌捕食,说明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二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化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一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物理信息。物理(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还能影响群落的演替。材料一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蚕蛾的正常交尾和繁衍。(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