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1页
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2页
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3页
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4页
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三章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一节SPC一、SPCSPC是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的缩写,即统计过程控制。

SPC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

SPC强调全过程的预防。第一节SPC一、SPCSPC的特点:1、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加,人人有责;2、SPC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尤其是控制图理论)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3、SPC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程和一切管理过程。SPC的特点:1、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加,二、SPC发展简史休哈特军工部门20世纪20年代二战后期二、SPC发展简史休哈特军工部门20世纪20年代二战后期日本西方国家1950~198080年代起日本西方国家1950~198080年代起加拿大钢铁公司七大高科技方向连铸真空除气炉外精炼钢包冶金站电镀锌流水线电子测量高级电子计算机SPC加拿大钢铁公司七大高科技方向连铸真空除气炉外精炼钢包冶金站电SPCSPDSPAStatisticalProcessDiagnosisStatisticalProcessAdjustmentSPCSPDSPAStatisticalProcessD三、SPC和SPD的进行步骤:培训SPC和SPD确定关键质量因素提出或改进规格标准编制控制标准手册,在各部门落实对过程进行统计监控对过程进行诊断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分析、确定关键质量因素列出过程控制网图三、SPC和SPD的进行步骤:培训SPC和SPD确定关键质量第二节控制图原理一、控制图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第二节控制图原理一、控制图目标值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正常情况中心线CL目标值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正常情况中心线CL二、控制图原理的第一种解释二、控制图原理的第一种解释控制图的演变:μ-3σμ+3σμ99.73%0.135%0.135%控制图的演变:μ-3σμ+3σμ99.73%0.13μ-3σμ+3σμ99.73%0.135%0.135%μ-3σμ+3σμ99.73%0.135%0.135μ-3σμ+3σμμ-3σμ+3σμμ+3σμ-3σμμ+3σμ-3σμUCLLCLCLUCLLCLCL三、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三、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质量因素的分类不同来源操作人员(Men)原材料(Material)环境(Environment)设备(Machine)测量(Measurement)操作方法(Method)计算机软件辅助材料水、电公用设施质量因素的分类不同来源操作人员原材料环境设备测量操作方法计算影响大小、作用性质偶然因素异常因素影响微小始终存在逐件不同难以除去影响较大有时存在一系列产品受同一方向的影响不难除去影响大小、偶然因素异常因素影响微小始终存在逐件不同难以除去影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区分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区分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四、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控制图显示异常贯彻20字调整控制界限有无异常因素统计控制状态(稳态)无有四、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控制图显示异常贯彻20字调整控20字真经: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20字真经:查出异因、采取措施、第三节两类错误和3σ方式一、两类错误:1、第一类错误α——虚发警报的错误;2、第二类错误β——漏发警报的错误第三节两类错误和3σ方式一、两类错误:μ-3σμ+3σμ99.73%0.135%0.135%μ-3σμ+3σμ99.73%0.135%0.135解决方法:总损失最小。解决方法:总损失最小。第四节休哈特控制图第四节休哈特控制图数据分布控制图简记计量值正态分布均值-极差控制图x-R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x-R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Rs控制图计件值二项分布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控制图计点值泊松分布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U控制图不合格数控制图C控制图通用不合格数cT控制图一、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及其用途˜通用不合格品数npT控制图数据分布控制图简记计量值正态均值-极差控制图x-二、休哈特控制图的设计思想设计思想:先确定第I类错误的概率α,然后再根据第II类错误的概率β的大小来考虑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二、休哈特控制图的设计思想设计思想:三、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1、控制图用于何处?2、如何选择控制对象?3、怎样选择控制图?4、如何分析控制图?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三、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1、控制图用于何处?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6、对于过程而言,控制图起着告警铃的作用。7、控制图的重新制定。8、控制图的保管问题。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四、判断稳态的准则:

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处于稳态:(1)连续25个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2)连续35个点子至多1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3)连续100个点子至多2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四、判断稳态的准则: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五、判断异常的准则: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存在异常因素:(1)点子在控制界限外或恰在控制界限上;(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不随机。五、判断异常的准则: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准则1:一点在控制线之上(或之下)ABCCBA0.0027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准则1:一点在控制线之上(或之下)AB准则2:链链长不少于9时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存在异常因素。在控制图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的点准则2:链链长不少于9时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连续9点在中心线之下(或之上),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0.0038连续9点在中心线之下(或之上),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准则3:倾向当有连续不少于6个点的上升或下降的倾向时判异。点子逐渐上升或下降的状态准则3:倾向当有连续不少于6个点的上升或下降6点上升或下降倾向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6点上升或下降倾向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准则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上下交替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μ+1

σμ-1

σ≈0.0027准则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上下交替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μ+准则5:点子屡屡接近控制界限(1)连续3个点,至少有2点接近控制界限:(2)连续7个点,至少有3点接近控制界限:(3)连续10个点,至少有4点接近控制界限。准则5:点子屡屡接近控制界限(1)连续3个点,至少有2点接近≈连续3点中有2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μ+3σμ

-3σμ+2

σμ-2

σABCCBA0.00268连续3点中有2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准则6:连续5点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准则6:连续5点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准则7: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原因:数据不真实;数据分层不当。准则7: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原因:数据不真实;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连续15点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判异μ+1

σμ-1

σABCCBA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连续15点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判异μ+1准则8: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ABCCBA准则8: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间断链属下列情况的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存在异常情况:(1)连续11个点中,至少有10个点在中心线一侧;(2)连续14个点中,至少有12个点在中心线一侧;(3)连续17个点中,至少有14个点在中心线一侧;(4)连续20个点中,至少有16个点在中心线一侧;间断链属下列情况的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存在异连续11个点中有10个点在中心线一侧;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连续11个点中有10个点在中心线一侧;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六、控制图的应用程序和

作图方法1、合理选择应用控制图的场合2、选择控制对象3、选择控制图4、合理子组5、绘制分析用控制图6、确定控制标准7、控制图的管理六、控制图的应用程序和

作图方法1、合理选择应用控制图的场合合理子组原则: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合理子组原则: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正式交接手续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正式交接手计量值控制图计算控制限公式控制图控制界限中心线UCL与LCL计量值控制图计算控制限公式控制图控制界限中心线UCL与LCLn2345678910d21.1281.6932.0592.3262.5342.7042.8472.9703.078d30.8530.8880.8800.8640.8480.8330.8200.8080.797A21.8801.0230.7290.5770.4830.4190.3730.3370.308D3000000.0760.1360.1840.223D43.2672.5742.2822.1142.0041.9241.8641.8161.777n2345678910d21.1281.6932.0592.绘制控制图步骤:1、取预备数据2、计算各子组样本的平均值与极差R绘制控制图步骤:1、取预备数据子样号检查值Ri备注X1X2X3X413.04.23.53.824.34.13.73.934.23.63.23.443.94.34.03.654.43.43.83.963.74.74.33.673.83.94.34.584.44.33.83.993.73.23.44.2103.13.94.23.0113.23.83.83.7子样号检查值Ri备注X1X2X3X413.04.23.53.83.621.224.34.13.73.94.000.634.23.63.23.43.601.043.94.34.03.63.950.754.43.43.83.93.881.063.74.74.33.64.080.973.83.94.34.54.120.784.44.33.83.94.100.693.73.23.44.23.621.0103.13.94.23.03.51.2113.23.83.83.73.620.6子样号检查值Ri备注X1X2X3X413.04.23.53.123.14.44.84.2133.43.73.83.9144.44.24.13.5153.43.53.84.4163.93.73.24.8174.44.34.03.7183.63.23.64.4193.24.44.24.5204.74.63.83.2214.84.24.03.0224.53.53.04.8233.83.24.23.0244.24.03.83.5254.33.63.64.4123.14.44.84.24.051.4133.43.73.83.93.700.5144.44.24.13.54.050.9153.43.53.84.43.781.0163.93.73.24.83.700.8174.44.34.03.74.100.7183.63.23.64.43.701.2193.24.44.24.54.081.3204.74.63.83.24.081.5214.84.24.03.04.001.8224.53.53.04.83.951.8233.83.24.23.03.551.2244.24.03.83.53.880.7254.33.63.64.43.821.4总计96.5325.7123.14.44.84.2133.43.73.83.9143、计算所有样本总平均值和平均极差绘制控制图步骤:3、计算所有样本总平均值和平均极差绘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绘制控制图步骤:4、计算控制图的参数查表得:A2=0.729,D4=2.282,D3=0绘制控制图步骤:4、计算控制图的参数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绘制控制图步骤:5、画控制图UCL=4.610LCL=3.112CL=3.8613.03.23.43.63.84.04.24.44.64.8UCL=2.346CL=1.0280.00.20.40.60.81.01.21.41.61.82.02.22.4绘制控制图步骤:5、画控制图UCL=状态分类:统计稳态是否技术稳态是III否IIIIV统计稳态技术稳态状态分类:统计稳态是否技术是III否IIIIV统计稳态技术稳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计数控制图计件控制图计数控制图计件控制图计点控制图计点控制图第五节两种质量诊断(SPD)第五节两种质量诊断(SPD)传统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传统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选控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选控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两种质量工序综合质量(总质量)工序固有质量(分质量)测量值标准值休图选控图两种质量工序综合质量工序固有质量测量值标准值休图选控图总质量分质量上工序的影响(上影)总质量分质量上工序的影响(上影)全控图偶然因素异常因素全控图偶然因素异常因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选控图偶然因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选控图偶然因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选控图的任务:1、只选择欲控异因加以控制(选控);2、区分偶因与欲控异因。选控图的任务:1、只选择欲控异因加以控制(选控);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上工序本工序休图上休图本选控休图本诊断系统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上工序本工序休图上休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选控图诊断Ⅰ异常异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Ⅱ异常异常正常分质量正常(无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Ⅲ异常正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反而抵消,使总质量正常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选控图诊断Ⅳ异常正常正常分质量正常(无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反而抵消,使总质量正常Ⅴ正常异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正常(无非控异因)Ⅵ正常异常正常分质量正常(无欲控异因)上影正常(无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同而叠加,使总质量异常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选控图诊断Ⅶ正常正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正常(无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反而抵消,使总质量正常Ⅷ正常正常正常分质量、上影、总质量均正常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特点:1、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接口只能是上道工序的总质量,而下道工序即本工序存在两种质量:总质量与分质量。2、典型诊断表考虑了上下工序的连接。3、典型诊断表的诊断应用的是直接逻辑推理,而非统计推理,因此典型诊断表本身不存在统计推理的两种错误。4、根据不同的需要,诊断系统与相应的典型诊断表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控制图。特点:1、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接口只能是上道工序的总质量,而第六节过程能力分析第六节过程能力分析一、过程能力1、概念过程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6σ一、过程能力1、概念6σ2、影响因素设备方面工艺方面材料方面操作者方面环境方面2、影响因素设备方面3、意义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是提高过程能力的有效手段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为质量改进找出方向3、意义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二、过程能力指数二、过程能力指数TLTUTLTUTLTUTLTUTLTUTLTU1、计量值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1/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1、计量值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TTLTUTTLTUCp=T6σTU-TL6σ=Cp=T6σTU-TL6σ=统计控制过程统计控制过程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m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偏差(S)为62kg/cm2,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2/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T/2TLTUT/2=|M-μ|2/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T/2TLTUT/2=偏移系数:偏移系数: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设零件的尺寸要求(技术标准)为Ø30mm±0.023mm,随机抽样后计算样本特性值为CP=1.095,求CPK。例:设零件的尺寸要求(技术标准)为Ø30mm±0.023mm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3、单侧公差TTLTU3、单侧公差TTLTUTTLTUTTLTU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某一产品含某杂质要求最高不能超过12.2mg,样本标准偏差S为0.038mg,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某一产品含某杂质要求最高不能超过12.2mg,样本标准偏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2、计件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2、计件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以不合格品数n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以不合格品数n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以不合格品率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以不合格品率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抽取大小为n=10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1、3、5、2、4、0、3、8、5、4、6、4、5、4、3、4、5、7、0、5,当允许样本不合格品数(nP)为10时,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抽取大小为n=10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1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3、计点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3、计点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抽取大小为n=5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数分别为:1、2、0、3、2、4、1、0、3、1、2、2、1、6、3、3、5、1、3、2,当允许样本不合格数c为6时,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抽取大小为n=5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数分别为:1、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三、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三、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1、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TTLTU1、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TTLTU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2、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的情况TTLTUM2、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的情况TTLTUM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已知某零件尺寸要求为50±1.5mm,抽取样本例:S=0.5mm,求零件的不合格率P。已知某零件尺寸要求为50±1.5mm,抽取样本例:S=0.5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例: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3、查表法3、查表法0.000.120.200.400.521.000.270.450.843.597.491.300.010.030.090.963.061.500.000.020.351.541.700.000.110.722.000.020.20CpK0.000.120.200.400.521.000.270.四、过程能力的分析四、过程能力的分析Cp≥1.67Ⅰ过程能力过高1.67>Cp≥1.33Ⅱ过程能力充分1.33>Cp≥1.00Ⅲ过程能力较差1.00>Cp≥0.67Ⅳ过程能力不足0.67>CpⅤ过程能力严重不足1、过程能力判断标准Cp≥1.67Ⅰ过程能力过高1.67>Cp≥1.33Ⅱ过程能2、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2、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1、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2、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3、修订标准范围。1、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m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偏差(S)为62kg/cm2,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700~5300kg/cm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偏差(S)为62kg/cm2,求过程能力指数。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700~5300kg/cm2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联合应用CP与CPK所代表的合格品率C0.330.671.001.331.672.000.3368.268%84.000%84.134%84.134%84.13447%84.13447%0.6795.450%97.722%97.725%97.72499%97.92499%1.0099.730%99.865%99.86501%99.86501%1.3399.994%99.99683%99.99683%1.6799.99994%99.99997%2.0099.9999998%联合应用CP与CPK所代表的合格品率C0.330.671.0两种过程能力指数及其诊断工序能力综合过程能力指数固有过程能力指数CptCpp两种过程能力指数及其诊断工序能力综合过程能力指数固有过程能力Cpt=Tt6σtT6σt=CptCppCpp=Tp6σpT6σp=Cpt=Tt6σtT6σt=CptCppCpp=Tσp≦σ

tCpt≦Cppd=Cpp-Cptdr

=dCppCpp–CptCpp==1-σpσ

tσp≦σtdr=dCppCpp–CptCpp==1根据dr的数值大小判断上工序影响是否严重dr﹥30%非控异因影响大dr﹤10%非控异因影响小10%≦dr≦30%非控异因影响中等根据Cpp判断本工序的加工质量情况Cpp≧1.67工序能力过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1.67﹥Cpp≧1.33工序能力充分1.33﹥Cpp≧1.0工序能力尚可,但接近1.0时要注意1.0﹥Cpp≧0.67工序能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0.67﹥Cpp工序能力严重不足根据dr的数值大小判断上工序影响是否严重dr﹥30%非控异第三节过程性能指数PP、PPK反映长期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第三节过程性能指数PP、PPK反映长期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CpCpkPpPpkCpCpkPpPpk第四节过程控制的实施过程控制实施是指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质量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过程管理活动。实质是对过程的分析、控制、改进。第四节过程控制的实施过程控制实施是指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质量过程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试验设计/析因分析方差/回归分析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显著性检验抽样检验过程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步骤过程适宜性分析过程主导因素分析过程分析步骤过程适宜性分析过程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全面控制计划过程管理点控制计划过程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全面控制计划生产现场质量控制系统生产现场质量控制系统水平的测算与度量水平的测算与度量单位缺陷数DPU

defectperunitDPU缺陷数单位数=单位缺陷数DPU

defectperunitDPU缺陷数DPMODPMODPU×1000000每单位出错机会=DPMODPMODPU×1000000每单位出错机会=DPMO与σ水平的转换DPMOσDPMOσDPMOσDPMOσ274253.12.1066807.23.0017429.23.615386.14.05241963.72.2054799.33.1015386.33.665084.94.07211855.42.3044565.53.2013552.63.714798.84.09184060.12.4035930.33.3012224.53.754661.24.10158655.32.5031442.83.369641.93.844269.24.13135666.12.6030054.03.386755.73.974145.34.14115069.72.7022750.13.506209.74.003792.64.1796800.52.8021691.73.525867.74.023681.14.1880756.72.9019226.23.575703.14.033467.04.20DPMO与σ水平的转换DPMOσDPMOσDPMOσDPMODPMO与σ水平的转换DPMOσDPMOσDPMOσDPMOσ3364.24.211394.94.49178.55.0792.05.243166.74.231144.24.55171.85.0885.05.263072.04.24935.44.61159.15.1072.45.302717.94.28762.24.67147.35.1259.15.352477.14.31597.64.74141.75.1350.15.392186.04.35375.84.87131.15.1537.55.461988.44.38232.65.00121.35.1729.15.521807.14.41224.15.01116.65.1817.45.641588.94.45207.85.03107.85.209.85.771489.04.47192.65.0599.65.223.46.00DPMO与σ水平的转换DPMOσDPMOσDPMOσDPMO流程漂移前后的σ质量水平比较σ水平没考虑漂移考虑1.5漂移32700ppm66807ppm463ppm6210ppm50.57ppm233ppm60.002ppm3.4ppm流程漂移前后的σ质量水平比较σ水平没考虑漂移考虑1.5漂移3土霉素车间各工序的两种过程能力指数发酵酸化脱色结晶成品Cpt0.91.01.00.90.8Cpp0.91.51.11.61.5Dr033.39.143.846.7工序Cp值土霉素车间各工序的两种过程能力指数发酵酸化脱色结晶成品Cpt第三章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三章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一节SPC一、SPCSPC是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的缩写,即统计过程控制。

SPC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

SPC强调全过程的预防。第一节SPC一、SPCSPC的特点:1、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加,人人有责;2、SPC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尤其是控制图理论)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3、SPC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程和一切管理过程。SPC的特点:1、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加,二、SPC发展简史休哈特军工部门20世纪20年代二战后期二、SPC发展简史休哈特军工部门20世纪20年代二战后期日本西方国家1950~198080年代起日本西方国家1950~198080年代起加拿大钢铁公司七大高科技方向连铸真空除气炉外精炼钢包冶金站电镀锌流水线电子测量高级电子计算机SPC加拿大钢铁公司七大高科技方向连铸真空除气炉外精炼钢包冶金站电SPCSPDSPAStatisticalProcessDiagnosisStatisticalProcessAdjustmentSPCSPDSPAStatisticalProcessD三、SPC和SPD的进行步骤:培训SPC和SPD确定关键质量因素提出或改进规格标准编制控制标准手册,在各部门落实对过程进行统计监控对过程进行诊断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分析、确定关键质量因素列出过程控制网图三、SPC和SPD的进行步骤:培训SPC和SPD确定关键质量第二节控制图原理一、控制图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第二节控制图原理一、控制图目标值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正常情况中心线CL目标值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正常情况中心线CL二、控制图原理的第一种解释二、控制图原理的第一种解释控制图的演变:μ-3σμ+3σμ99.73%0.135%0.135%控制图的演变:μ-3σμ+3σμ99.73%0.13μ-3σμ+3σμ99.73%0.135%0.135%μ-3σμ+3σμ99.73%0.135%0.135μ-3σμ+3σμμ-3σμ+3σμμ+3σμ-3σμμ+3σμ-3σμUCLLCLCLUCLLCLCL三、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三、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质量因素的分类不同来源操作人员(Men)原材料(Material)环境(Environment)设备(Machine)测量(Measurement)操作方法(Method)计算机软件辅助材料水、电公用设施质量因素的分类不同来源操作人员原材料环境设备测量操作方法计算影响大小、作用性质偶然因素异常因素影响微小始终存在逐件不同难以除去影响较大有时存在一系列产品受同一方向的影响不难除去影响大小、偶然因素异常因素影响微小始终存在逐件不同难以除去影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区分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区分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四、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控制图显示异常贯彻20字调整控制界限有无异常因素统计控制状态(稳态)无有四、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控制图显示异常贯彻20字调整控20字真经: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20字真经:查出异因、采取措施、第三节两类错误和3σ方式一、两类错误:1、第一类错误α——虚发警报的错误;2、第二类错误β——漏发警报的错误第三节两类错误和3σ方式一、两类错误:μ-3σμ+3σμ99.73%0.135%0.135%μ-3σμ+3σμ99.73%0.135%0.135解决方法:总损失最小。解决方法:总损失最小。第四节休哈特控制图第四节休哈特控制图数据分布控制图简记计量值正态分布均值-极差控制图x-R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x-R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Rs控制图计件值二项分布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控制图计点值泊松分布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U控制图不合格数控制图C控制图通用不合格数cT控制图一、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及其用途˜通用不合格品数npT控制图数据分布控制图简记计量值正态均值-极差控制图x-二、休哈特控制图的设计思想设计思想:先确定第I类错误的概率α,然后再根据第II类错误的概率β的大小来考虑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二、休哈特控制图的设计思想设计思想:三、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1、控制图用于何处?2、如何选择控制对象?3、怎样选择控制图?4、如何分析控制图?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三、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1、控制图用于何处?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6、对于过程而言,控制图起着告警铃的作用。7、控制图的重新制定。8、控制图的保管问题。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四、判断稳态的准则:

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处于稳态:(1)连续25个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2)连续35个点子至多1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3)连续100个点子至多2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四、判断稳态的准则: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五、判断异常的准则: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存在异常因素:(1)点子在控制界限外或恰在控制界限上;(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不随机。五、判断异常的准则: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准则1:一点在控制线之上(或之下)ABCCBA0.0027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准则1:一点在控制线之上(或之下)AB准则2:链链长不少于9时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存在异常因素。在控制图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的点准则2:链链长不少于9时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连续9点在中心线之下(或之上),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0.0038连续9点在中心线之下(或之上),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准则3:倾向当有连续不少于6个点的上升或下降的倾向时判异。点子逐渐上升或下降的状态准则3:倾向当有连续不少于6个点的上升或下降6点上升或下降倾向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6点上升或下降倾向判异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准则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上下交替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μ+1

σμ-1

σ≈0.0027准则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上下交替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μ+准则5:点子屡屡接近控制界限(1)连续3个点,至少有2点接近控制界限:(2)连续7个点,至少有3点接近控制界限:(3)连续10个点,至少有4点接近控制界限。准则5:点子屡屡接近控制界限(1)连续3个点,至少有2点接近≈连续3点中有2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μ+3σμ

-3σμ+2

σμ-2

σABCCBA0.00268连续3点中有2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准则6:连续5点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ABCCBA准则6:连续5点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上控制限目标值准则7: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原因:数据不真实;数据分层不当。准则7: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原因:数据不真实;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连续15点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判异μ+1

σμ-1

σABCCBA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连续15点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判异μ+1准则8: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ABCCBA准则8: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间断链属下列情况的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存在异常情况:(1)连续11个点中,至少有10个点在中心线一侧;(2)连续14个点中,至少有12个点在中心线一侧;(3)连续17个点中,至少有14个点在中心线一侧;(4)连续20个点中,至少有16个点在中心线一侧;间断链属下列情况的判断点子排列非随机,存在异连续11个点中有10个点在中心线一侧;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连续11个点中有10个点在中心线一侧;上控制限目标值下控制限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目标值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六、控制图的应用程序和

作图方法1、合理选择应用控制图的场合2、选择控制对象3、选择控制图4、合理子组5、绘制分析用控制图6、确定控制标准7、控制图的管理六、控制图的应用程序和

作图方法1、合理选择应用控制图的场合合理子组原则: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合理子组原则: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正式交接手续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正式交接手计量值控制图计算控制限公式控制图控制界限中心线UCL与LCL计量值控制图计算控制限公式控制图控制界限中心线UCL与LCLn2345678910d21.1281.6932.0592.3262.5342.7042.8472.9703.078d30.8530.8880.8800.8640.8480.8330.8200.8080.797A21.8801.0230.7290.5770.4830.4190.3730.3370.308D3000000.0760.1360.1840.223D43.2672.5742.2822.1142.0041.9241.8641.8161.777n2345678910d21.1281.6932.0592.绘制控制图步骤:1、取预备数据2、计算各子组样本的平均值与极差R绘制控制图步骤:1、取预备数据子样号检查值Ri备注X1X2X3X413.04.23.53.824.34.13.73.934.23.63.23.443.94.34.03.654.43.43.83.963.74.74.33.673.83.94.34.584.44.33.83.993.73.23.44.2103.13.94.23.0113.23.83.83.7子样号检查值Ri备注X1X2X3X413.04.23.53.83.621.224.34.13.73.94.000.634.23.63.23.43.601.043.94.34.03.63.950.754.43.43.83.93.881.063.74.74.33.64.080.973.83.94.34.54.120.784.44.33.83.94.100.693.73.23.44.23.621.0103.13.94.23.03.51.2113.23.83.83.73.620.6子样号检查值Ri备注X1X2X3X413.04.23.53.123.14.44.84.2133.43.73.83.9144.44.24.13.5153.43.53.84.4163.93.73.24.8174.44.34.03.7183.63.23.64.4193.24.44.24.5204.74.63.83.2214.84.24.03.0224.53.53.04.8233.83.24.23.0244.24.03.83.5254.33.63.64.4123.14.44.84.24.051.4133.43.73.83.93.700.5144.44.24.13.54.050.9153.43.53.84.43.781.0163.93.73.24.83.700.8174.44.34.03.74.100.7183.63.23.64.43.701.2193.24.44.24.54.081.3204.74.63.83.24.081.5214.84.24.03.04.001.8224.53.53.04.83.951.8233.83.24.23.03.551.2244.24.03.83.53.880.7254.33.63.64.43.821.4总计96.5325.7123.14.44.84.2133.43.73.83.9143、计算所有样本总平均值和平均极差绘制控制图步骤:3、计算所有样本总平均值和平均极差绘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绘制控制图步骤:4、计算控制图的参数查表得:A2=0.729,D4=2.282,D3=0绘制控制图步骤:4、计算控制图的参数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绘制控制图步骤:5、画控制图UCL=4.610LCL=3.112CL=3.8613.03.23.43.63.84.04.24.44.64.8UCL=2.346CL=1.0280.00.20.40.60.81.01.21.41.61.82.02.22.4绘制控制图步骤:5、画控制图UCL=状态分类:统计稳态是否技术稳态是III否IIIIV统计稳态技术稳态状态分类:统计稳态是否技术是III否IIIIV统计稳态技术稳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计数控制图计件控制图计数控制图计件控制图计点控制图计点控制图第五节两种质量诊断(SPD)第五节两种质量诊断(SPD)传统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传统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选控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选控生产线分析模型工序1工序2工序n两种质量工序综合质量(总质量)工序固有质量(分质量)测量值标准值休图选控图两种质量工序综合质量工序固有质量测量值标准值休图选控图总质量分质量上工序的影响(上影)总质量分质量上工序的影响(上影)全控图偶然因素异常因素全控图偶然因素异常因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选控图偶然因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选控图偶然因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选控图的任务:1、只选择欲控异因加以控制(选控);2、区分偶因与欲控异因。选控图的任务:1、只选择欲控异因加以控制(选控);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上工序本工序休图上休图本选控休图本诊断系统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上工序本工序休图上休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选控图诊断Ⅰ异常异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Ⅱ异常异常正常分质量正常(无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Ⅲ异常正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反而抵消,使总质量正常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选控图诊断Ⅳ异常正常正常分质量正常(无欲控异因)上影异常(存在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反而抵消,使总质量正常Ⅴ正常异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正常(无非控异因)Ⅵ正常异常正常分质量正常(无欲控异因)上影正常(无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同而叠加,使总质量异常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选控图诊断Ⅶ正常正常异常分质量异常(存在欲控异因)上影正常(无非控异因)但二者方向相反而抵消,使总质量正常Ⅷ正常正常正常分质量、上影、总质量均正常两种控制图诊断的三八表典型情况上工序全控图下工序全控图下工序特点:1、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接口只能是上道工序的总质量,而下道工序即本工序存在两种质量:总质量与分质量。2、典型诊断表考虑了上下工序的连接。3、典型诊断表的诊断应用的是直接逻辑推理,而非统计推理,因此典型诊断表本身不存在统计推理的两种错误。4、根据不同的需要,诊断系统与相应的典型诊断表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控制图。特点:1、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接口只能是上道工序的总质量,而第六节过程能力分析第六节过程能力分析一、过程能力1、概念过程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6σ一、过程能力1、概念6σ2、影响因素设备方面工艺方面材料方面操作者方面环境方面2、影响因素设备方面3、意义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是提高过程能力的有效手段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为质量改进找出方向3、意义过程能力的测试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二、过程能力指数二、过程能力指数TLTUTLTUTLTUTLTUTLTUTLTU1、计量值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1/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1、计量值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TTLTUTTLTUCp=T6σTU-TL6σ=Cp=T6σTU-TL6σ=统计控制过程统计控制过程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m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偏差(S)为62kg/cm2,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2/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T/2TLTUT/2=|M-μ|2/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T/2TLTUT/2=偏移系数:偏移系数: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T/2TLTUT/2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设零件的尺寸要求(技术标准)为Ø30mm±0.023mm,随机抽样后计算样本特性值为CP=1.095,求CPK。例:设零件的尺寸要求(技术标准)为Ø30mm±0.023mm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3、单侧公差TTLTU3、单侧公差TTLTUTTLTUTTLTU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某一产品含某杂质要求最高不能超过12.2mg,样本标准偏差S为0.038mg,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某一产品含某杂质要求最高不能超过12.2mg,样本标准偏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2、计件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2、计件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以不合格品数n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以不合格品数n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以不合格品率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以不合格品率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抽取大小为n=10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1、3、5、2、4、0、3、8、5、4、6、4、5、4、3、4、5、7、0、5,当允许样本不合格品数(nP)为10时,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抽取大小为n=10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1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3、计点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3、计点值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抽取大小为n=5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数分别为:1、2、0、3、2、4、1、0、3、1、2、2、1、6、3、3、5、1、3、2,当允许样本不合格数c为6时,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抽取大小为n=5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数分别为:1、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三、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三、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1、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TTLTU1、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TTLTU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2、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的情况TTLTUM2、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的情况TTLTUM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已知某零件尺寸要求为50±1.5mm,抽取样本例:S=0.5mm,求零件的不合格率P。已知某零件尺寸要求为50±1.5mm,抽取样本例:S=0.5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例:例: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3、查表法3、查表法0.000.120.200.400.521.000.270.450.843.597.491.300.010.030.090.963.061.500.000.020.351.541.700.000.110.722.000.020.20CpK0.000.120.200.400.521.000.270.四、过程能力的分析四、过程能力的分析Cp≥1.67Ⅰ过程能力过高1.67>Cp≥1.33Ⅱ过程能力充分1.33>Cp≥1.00Ⅲ过程能力较差1.00>Cp≥0.67Ⅳ过程能力不足0.67>CpⅤ过程能力严重不足1、过程能力判断标准Cp≥1.67Ⅰ过程能力过高1.67>Cp≥1.33Ⅱ过程能2、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2、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1、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2、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3、修订标准范围。1、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m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偏差(S)为62kg/cm2,求过程能力指数。例: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700~5300kg/cm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偏差(S)为62kg/cm2,求过程能力指数。某零件的强度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700~5300kg/cm2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联合应用CP与CPK所代表的合格品率C0.330.671.001.331.672.000.3368.268%84.000%84.134%84.134%84.13447%8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