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疑难痕迹拍摄技术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犯罪现场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刑侦支队陈志鹊现场常见疑难痕迹及显现原则1、现场常见疑难痕迹(1)痕迹物质与客体的颜色相同或相近;(2)痕迹物质的数量极少,即“潜在痕迹(3)受客体背景图案干扰的痕迹。拍摄技术、疑难痕迹显现原则(1)首选无损显现技术(2)效果明显(3)器材简易,适合现场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难以接受所学知识。即使学生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种畏惧感、厌倦感。实践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为了加强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以下策略:一、挖掘教材资源新教材有大量的贴近生活的例题和练习,并且图文并茂。我们要把握教材意图,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意图,往往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例如新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图形世界”、“数学乐园”、“探索与实践”、“你知道吗?”等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其中“生活中的数”为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初步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应用数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一年级上册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物体数量是多少、门牌号、汽车号码、邮政编码等有关数的表述。教师在充分认识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同时,使用教材时应该不拘泥于教材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在教学“认数”时,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材,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学号、住宅的门牌号、一本书有多少页、一页书有多少字、一些电话号码等。教师可以问一问,电话号码110、112、119、114、120等的名称和功能。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明地表示许多现象。二、开发生活资源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依据其情节和数据编出应用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会被吸引。例如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本人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作为编题素材,一步一步地引出例题。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催生新知。一上课,师生谈话:暑假里,学校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同学们在暑假期间读了多少本课外书?然后有意让两名女生和三名男生回答。并板书读书的本书:5本、20本、6本、21本、3本。表扬读了21本书的同学后,再将同学们读课外书的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我们班5名同学分别看了___本、___本、___本、___本、___本课外书,这些同学平均看了多少本课外书?”学生读题时,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数据填上并提问:“这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在完成列式:(5+20+6+21+3)÷5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经改编,逐步引向例题。师:题目中的5个数据,前面两个是女生读书的本书,后面三个是男生读书的本书。还是这件事,把已知条件变化一下,如“2名女同学一共读了25本课外书”,“3名男同学一共看了30本课外书”(在原题上改条件),这道题该怎样列式?……这样利用有趣的生活事例,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记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三、模拟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表演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例如在教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先出示丰收图,说:小朋友们,今年花果山桃子大丰收啦!金毛猴和聪明猴一组去采桃子,金毛猴说:“我们已经采了32个桃。”聪明猴数了数树上的桃子说:“喔!树上还剩下7个桃了。”你想向小猴提什么问题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演两只小猴,演一演采桃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一说。这样创设了孩子喜闻乐见的花果山丰收的情景,而且在情景中渗透了数学知识,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热情。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总之,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鼓励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是这样的。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向外吸取营养。这里的“外”,就是课外。向外吸取营养,就是知识必须向课外拓展、延伸。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机会,积极地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一些课外的读物,如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书刊,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读,还能让学生学会评。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评书,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身受益。只有这样,学生的大脑库中才会积累丰富的知识宝藏,写作文时才能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二、注重作文的“精练”和“巧练”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降低“练”的数量,提高“练”的质量,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练”字做一些文章,在“练”字上多动一番脑筋,在“练”字上多下一番工夫,就一定能让学生把作文写好。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要想使学生在作文上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我的观点是:粗练不如精练、多练不如巧练。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指导学生“精练”加“巧练”,才能让学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在作文前,一定要教给学生这样的内容:①如何确定题目;②如何确立主题;③如何选择材料;④如何布置结构;⑤如何安排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⑥如何确定文章的详写和略写;⑦如何运用准确语言表达主题;⑧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⑨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⑩如何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等等。把这些内容或单项练习,或多项练习,或综合练习,联系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注重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最传统的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批”,以教师的观点定好恶,说白了就是按照教师对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来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与好坏。这无疑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同时也会产生极大的片面性,符合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的就是优秀作文,不符合教师口味的就是劣等作文。这一种批改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一语定乾坤。学生没有申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因而有自己的观点也只有被封杀在刚刚萌发的大脑中。要想得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充分表述,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就必须变教师批改为学生批改或者师生共同批改。让学生批改作文的最大优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改,改成什么样,让学生做主,教师只在一旁加以指导和点拨就行,千万不能把老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以便让学生各尽其能,各长其才,通过活动各得其所。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成功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一个不懂改文章、不会改文章的人,只能做一个作文“门外汉”。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全班批、小组批、轮流批、教师批、学生批……总而言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以提高学生的水平为目的,只要能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只要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能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行。四、积极探索合作作文的尝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不仅逐渐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着运用于当前的作文教学之中,以达到作文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接轨和交融。但是,无论从网络也好,还是从报刊也好,我们捕捉到的信息是这样的:合作作文=合作收集作文材料+合作修改作文。我们也承认,“合作收集作文材料”和“合作修改作文”也的确是学生作文所需要的。但这只能是作文的“前奏”和作文的“尾声”,没有真正进入作文的“主场”,没有完全进入作文的正式程序,这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应该是在学生萌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强烈愿望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中更好地展示自己,通过作文能更多地表现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理解,在别人更多的关注中,通过作文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形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作文的合作,才称得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地进行合作,让学生在充分的合作中学习作文,就能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课堂的和谐。其实,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是实践作文教学的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健壮,学生的作文才能实现腾飞,而且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疑难痕迹拍摄技术疑1犯罪现场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刑侦支队陈志鹊犯罪现场2现场常见疑难痕迹及显现原则1、现场常见疑难痕迹(1)痕迹物质与客体的颜色相同或相近;(2)痕迹物质的数量极少,即“潜在痕迹(3)受客体背景图案干扰的痕迹。拍摄技术、疑难痕迹显现原则(1)首选无损显现技术(2)效果明显(3)器材简易,适合现场应用现场常见疑难痕迹及显现原则3第一节分色摄影分色摄影的概念、原理和装置(一)分色摄影的概念分色摄影是指接收记录被摄对象上某一特定色光的反射光亮度分布,并以黑白影调的形式调整被拍摄技术摄对象各部分之间反差的专门摄影分色摄影适用于不同颜色的物质组成的对象分色摄影有可能显现出白光下普通黑白或彩色摄影难以显现的被摄对象的某些细节特征。第一节分色摄影4(二)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原理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原理基于物质的反射率与入射光波的波长,即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不同颜色物质组成的被摄对象,在某一种色光下物质之间的反射率的差异可能较大,产生较大的亮度反差;而在另一种色光下物质之间的反射率的差异可拍摄技术能较小,产生较弱的亮度反差因此,选择合适的色光照射被摄对象,可以调整被摄对象不同物质之间的亮度反差。(二)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原理5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效果示意被摄对象黑白蓝多「贫红了普通白光摄影「黑白灰火次红光分色摄影_熙白黑黑黑拍摄技术蓝光分色摄影白白绿光分色摄影黄光分色摄影黑自黑黑[白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效果示意6(三)物证分色摄影器材及配置模式器材为:照相机、黑白胶片或具有黑白拍摄模式的数码相机;白光光源;各种有色滤光镜。有色滤光镜有色滤光镜检材白光技白光光源术光源1、镜头前加滤光镜2、光源前加滤光镜适用于明或暗环境仅适用于暗环境(三)物证分色摄影器材及配置模式7、有色滤光镜特性及作用)滤光镜概述滤光镜又称滤色镜,是一种对光波具有选择性吸收和透射作用的光学元件,因而它是物证分色摄影最常用的分光元件拍摄技术滤光镜由有色光学玻璃制成;滤光镜的种类很多,常用有红、橙、黄、绿、蓝等有色滤光镜,每种颜色又分有深、中、浅等不同的密度。、有色滤光镜特性及作用8(二)有色滤光镜的特性有色滤光镜的特性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同色通过;异色吸收。“同色”是指与滤光镜颜色相同的色光和与其邻近的其它色光,它们都能通过该滤光镜拍摄技术“异色”是指与滤光镜颜色补色的光和与其邻近的其它色光,它们都被滤光镜吸收而不能通过(二)有色滤光镜的特性9色光六星图红、绿、蓝光称为三原色光,三原色光等量相加为白色它们的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自然界所有的色光任两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得到白光,称它们为互补色光。六星图上,相对的粉红两个顶点对应的色光为拍摄技术互补色光,两补色光等紫黄绿量相加为白色色;三补色光等量相加为黑色两原色光等量相加青绿为间色光。色光六星图10有色滤光镜的吸收和通光示意拍摄技术有色滤光镜的吸收和通光示意1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2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3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4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5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6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7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8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99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00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疑难痕迹拍摄技术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犯罪现场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刑侦支队陈志鹊现场常见疑难痕迹及显现原则1、现场常见疑难痕迹(1)痕迹物质与客体的颜色相同或相近;(2)痕迹物质的数量极少,即“潜在痕迹(3)受客体背景图案干扰的痕迹。拍摄技术、疑难痕迹显现原则(1)首选无损显现技术(2)效果明显(3)器材简易,适合现场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难以接受所学知识。即使学生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种畏惧感、厌倦感。实践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为了加强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以下策略:一、挖掘教材资源新教材有大量的贴近生活的例题和练习,并且图文并茂。我们要把握教材意图,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意图,往往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例如新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图形世界”、“数学乐园”、“探索与实践”、“你知道吗?”等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其中“生活中的数”为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初步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应用数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一年级上册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物体数量是多少、门牌号、汽车号码、邮政编码等有关数的表述。教师在充分认识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同时,使用教材时应该不拘泥于教材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在教学“认数”时,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材,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学号、住宅的门牌号、一本书有多少页、一页书有多少字、一些电话号码等。教师可以问一问,电话号码110、112、119、114、120等的名称和功能。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明地表示许多现象。二、开发生活资源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依据其情节和数据编出应用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会被吸引。例如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本人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作为编题素材,一步一步地引出例题。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催生新知。一上课,师生谈话:暑假里,学校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同学们在暑假期间读了多少本课外书?然后有意让两名女生和三名男生回答。并板书读书的本书:5本、20本、6本、21本、3本。表扬读了21本书的同学后,再将同学们读课外书的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我们班5名同学分别看了___本、___本、___本、___本、___本课外书,这些同学平均看了多少本课外书?”学生读题时,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数据填上并提问:“这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在完成列式:(5+20+6+21+3)÷5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经改编,逐步引向例题。师:题目中的5个数据,前面两个是女生读书的本书,后面三个是男生读书的本书。还是这件事,把已知条件变化一下,如“2名女同学一共读了25本课外书”,“3名男同学一共看了30本课外书”(在原题上改条件),这道题该怎样列式?……这样利用有趣的生活事例,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记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三、模拟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表演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例如在教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先出示丰收图,说:小朋友们,今年花果山桃子大丰收啦!金毛猴和聪明猴一组去采桃子,金毛猴说:“我们已经采了32个桃。”聪明猴数了数树上的桃子说:“喔!树上还剩下7个桃了。”你想向小猴提什么问题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演两只小猴,演一演采桃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一说。这样创设了孩子喜闻乐见的花果山丰收的情景,而且在情景中渗透了数学知识,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热情。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总之,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鼓励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是这样的。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向外吸取营养。这里的“外”,就是课外。向外吸取营养,就是知识必须向课外拓展、延伸。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机会,积极地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一些课外的读物,如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书刊,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读,还能让学生学会评。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评书,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身受益。只有这样,学生的大脑库中才会积累丰富的知识宝藏,写作文时才能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二、注重作文的“精练”和“巧练”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降低“练”的数量,提高“练”的质量,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练”字做一些文章,在“练”字上多动一番脑筋,在“练”字上多下一番工夫,就一定能让学生把作文写好。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要想使学生在作文上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我的观点是:粗练不如精练、多练不如巧练。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指导学生“精练”加“巧练”,才能让学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在作文前,一定要教给学生这样的内容:①如何确定题目;②如何确立主题;③如何选择材料;④如何布置结构;⑤如何安排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⑥如何确定文章的详写和略写;⑦如何运用准确语言表达主题;⑧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⑨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⑩如何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等等。把这些内容或单项练习,或多项练习,或综合练习,联系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注重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最传统的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批”,以教师的观点定好恶,说白了就是按照教师对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来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与好坏。这无疑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同时也会产生极大的片面性,符合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的就是优秀作文,不符合教师口味的就是劣等作文。这一种批改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一语定乾坤。学生没有申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因而有自己的观点也只有被封杀在刚刚萌发的大脑中。要想得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充分表述,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就必须变教师批改为学生批改或者师生共同批改。让学生批改作文的最大优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改,改成什么样,让学生做主,教师只在一旁加以指导和点拨就行,千万不能把老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以便让学生各尽其能,各长其才,通过活动各得其所。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成功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一个不懂改文章、不会改文章的人,只能做一个作文“门外汉”。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全班批、小组批、轮流批、教师批、学生批……总而言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以提高学生的水平为目的,只要能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只要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能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行。四、积极探索合作作文的尝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不仅逐渐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着运用于当前的作文教学之中,以达到作文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接轨和交融。但是,无论从网络也好,还是从报刊也好,我们捕捉到的信息是这样的:合作作文=合作收集作文材料+合作修改作文。我们也承认,“合作收集作文材料”和“合作修改作文”也的确是学生作文所需要的。但这只能是作文的“前奏”和作文的“尾声”,没有真正进入作文的“主场”,没有完全进入作文的正式程序,这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应该是在学生萌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强烈愿望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中更好地展示自己,通过作文能更多地表现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理解,在别人更多的关注中,通过作文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形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作文的合作,才称得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地进行合作,让学生在充分的合作中学习作文,就能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课堂的和谐。其实,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是实践作文教学的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健壮,学生的作文才能实现腾飞,而且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疑难痕迹拍摄技术疑101犯罪现场疑难痕迹拍摄技术刑侦支队陈志鹊犯罪现场102现场常见疑难痕迹及显现原则1、现场常见疑难痕迹(1)痕迹物质与客体的颜色相同或相近;(2)痕迹物质的数量极少,即“潜在痕迹(3)受客体背景图案干扰的痕迹。拍摄技术、疑难痕迹显现原则(1)首选无损显现技术(2)效果明显(3)器材简易,适合现场应用现场常见疑难痕迹及显现原则103第一节分色摄影分色摄影的概念、原理和装置(一)分色摄影的概念分色摄影是指接收记录被摄对象上某一特定色光的反射光亮度分布,并以黑白影调的形式调整被拍摄技术摄对象各部分之间反差的专门摄影分色摄影适用于不同颜色的物质组成的对象分色摄影有可能显现出白光下普通黑白或彩色摄影难以显现的被摄对象的某些细节特征。第一节分色摄影104(二)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原理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原理基于物质的反射率与入射光波的波长,即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不同颜色物质组成的被摄对象,在某一种色光下物质之间的反射率的差异可能较大,产生较大的亮度反差;而在另一种色光下物质之间的反射率的差异可拍摄技术能较小,产生较弱的亮度反差因此,选择合适的色光照射被摄对象,可以调整被摄对象不同物质之间的亮度反差。(二)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原理105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效果示意被摄对象黑白蓝多「贫红了普通白光摄影「黑白灰火次红光分色摄影_熙白黑黑黑拍摄技术蓝光分色摄影白白绿光分色摄影黄光分色摄影黑自黑黑[白分色摄影调整反差的效果示意106(三)物证分色摄影器材及配置模式器材为:照相机、黑白胶片或具有黑白拍摄模式的数码相机;白光光源;各种有色滤光镜。有色滤光镜有色滤光镜检材白光技白光光源术光源1、镜头前加滤光镜2、光源前加滤光镜适用于明或暗环境仅适用于暗环境(三)物证分色摄影器材及配置模式107、有色滤光镜特性及作用)滤光镜概述滤光镜又称滤色镜,是一种对光波具有选择性吸收和透射作用的光学元件,因而它是物证分色摄影最常用的分光元件拍摄技术滤光镜由有色光学玻璃制成;滤光镜的种类很多,常用有红、橙、黄、绿、蓝等有色滤光镜,每种颜色又分有深、中、浅等不同的密度。、有色滤光镜特性及作用108(二)有色滤光镜的特性有色滤光镜的特性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同色通过;异色吸收。“同色”是指与滤光镜颜色相同的色光和与其邻近的其它色光,它们都能通过该滤光镜拍摄技术“异色”是指与滤光镜颜色补色的光和与其邻近的其它色光,它们都被滤光镜吸收而不能通过(二)有色滤光镜的特性109色光六星图红、绿、蓝光称为三原色光,三原色光等量相加为白色它们的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自然界所有的色光任两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得到白光,称它们为互补色光。六星图上,相对的粉红两个顶点对应的色光为拍摄技术互补色光,两补色光等紫黄绿量相加为白色色;三补色光等量相加为黑色两原色光等量相加青绿为间色光。色光六星图110有色滤光镜的吸收和通光示意拍摄技术有色滤光镜的吸收和通光示意111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2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3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4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5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6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7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8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19疑难痕迹拍摄技术课件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2
- 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考试试题
- 2024年北京中考英语第三次模拟卷含答案解析
- 工程委托书资料
- 高考总复习物理(人教版)练习第0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第2讲平抛运动(课时综合训练)
- 工程投标技巧及注意事项
- 工程试验检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 08完形填空(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复习挑战满分(牛津译林版)
-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意高文自胜
- 公司收购声明与承诺函
- 历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_天文知识_小学组
- 语文论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2013年版)3
- 湿法脱硫工艺计算书
- 轿车子午线轮胎用帘线品种及其性能
- 天然气室外立管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浅谈博物馆布展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4各部门定期识别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