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
及其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
及其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1.
经济全球化下劳资关系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化与资本全球化资本力量在全球范围的急剧飙升劳资力量对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探底运动发达国家劳资关系新动向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如何通过合理、妥善的劳工政策来协调劳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和法律问题1.
经济全球化下劳资关系的特点2.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趋向劳动关系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但调整机制尚不完善劳资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关系正在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发展。社会劳资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形象标志用手投票:机制协调用脚投票:消极抗争集体行动:积极抗争2.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趋向
3.劳动合同实施状况
社会背景:
劳动关系原子化:工人尚未形成集体力量劳动法制的不完善:立法、执法、司法
劳动合同的实施状况及问题无合同——随意用工合同短期化——降低人工成本合同不规范——劳工权利不明确劳工标准不落实——劳工权益受侵害
3.劳动合同实施状况
4.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一)
1994-2003年中国争议数量及人数情况
年度劳动争议总数量(件)劳动争议总人数(人)
集体争议数量(件)
集体争议人数(人)集体争议数量占劳动争议总数量的比例(%)集体争议人数占劳动争议总人数的比例(%)199419098777941482
526377.7567.661995330301225122588773407.8363.131996479511891203150922036.5648.7519977152422111541091326475.7459.9919989364935853167672512687.2270.08199912019147395790433192417.5267.36200013520642261782472594456.0961.39200115500046700098472870006.3561.462002184000608396110243749565.9961.62003226000
800000110005150004.8661.6
4.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一)
5.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二)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趋势劳动争议呈现不断增长的——争议的性质主要是权利争议——集体争议占到争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集体行动开始具有规模化和同盟化的趋向——将集体劳动争议分解为个别劳动争议——以应急措施将集体行动作为“突发事件”来处理
结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结论:二、《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趋向和原则及其评价
二、《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趋向和原则及其评价
1.
劳动合同的立法趋向
重心:劳工权益保护原则:劳资力量平衡目标:劳资关系安定要求:劳动合同长期
1.
劳动合同的立法趋向
2.
劳动合同的立法原则
合同基本原则:劳动者权利保护合同签订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同内容原则:依据国家劳动标准和集体合同(并非完全契约自由)合同履行原则:亲自履行(防止中间盘剥,对转包的限制)合同解除原则:解雇限制
3.《劳动合同法(草案)》主要特点和评价特点:在总体思路上,体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通过对劳动者保护调整劳动关系;在总体内容上,符合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需要调整的现状,特别是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诸如短期雇佣,劳动派遣等问题;在具体规定上,借鉴了国际上劳动合同立法的一般性经验和做法,并和中国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比较适合目前中国的劳动法制需要。评价:是一个基础很好的法律草案,需要做许多技术性修改。
3.《劳动合同法(草案)》主要特点和评价4.《劳动合同法(草案)》存在问题的及难点所在
存在问题:基本概念表述尚需明确,一些具体规定实操性不够相关法律责任不清晰结构体系和条文表述还嫌粗糙,许多具体条文规定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难点所在:如何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具体定位如何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各部门和系统的关系如何体现不同经济地区劳资关系差异
4.《劳动合同法(草案)》存在问题的及难点所在三、《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原则争论三、《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原则争论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性质和立法依据立法依据:《合同法》还是《劳动法》?法律性质:社会法特点:以私法为基础,以公法为主导原因:劳动合同关系形式的平等和实际的不平等方法:以公权干涉私权目的:追求劳资关系的平衡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性质和立法依据2.
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一)劳工标准的概念和分类劳工标准高低争论的意义劳工标准是一个体系,工资标准是核心中国的劳工标准的现状劳工标准的高低与执行的关系关于所谓“贵族劳动者的保护法”2.
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一)
3.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二)
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在GDP中所占比重
年份职工工资总额(单位:亿元)GDP(单位:亿元)比重(%)19946656.446759.414.241995810058478.113.851996908067884.613.3819979405.374462.612.6319989296.578345.211.8719999875.582067.512.03
3.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二)
4.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三)
中美雇员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比较
4.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三)
5.劳工标准与企业竞争力
劳动力低成本能否形成企业的优势?企业创新能力与低成本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劳动力低成本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能保持多久?企业社会责任(CSR)与劳动力低成本
结论:劳动力低成本无法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5.劳工标准与企业竞争力6.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一)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是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追求——增强企业竞争力劳动法律的目标追求——实现劳资力量的平衡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现状忽略了劳资关系调整是人管的核心内容将人力资源管理简化为减成本、增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的火爆和企业风险的加剧的悖论劳动合同法必然要对于现行资源管理冲击结论:用人力资源管理来评判劳动合同法是本末倒置,应该依据劳动合同法来改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6.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一)7.政府规制应放松还是收紧?全球化与政府规制的争论西方规制放松的社会条件政府介入与市场调节的相互关系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劳工为代价我国劳动关系的分子化与工会的作用加强政府规制是目前劳动关系平衡的必然选择
7.政府规制应放松还是收紧?四、《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四、《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基本概念辨析:雇主与用人单位(第二条)关于多种所有制和灵活就业的法律适用关于事业单位的使法律适用偶然商业结构能否形成劳动关系——关于劳动关系的定义(第三条)难点所在:过渡期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2.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关于规章制度的争论(第五条)规章制度的性质及其法律依据何谓“非企业主导的规章制度”关于管理权限与劳工分享(五十一条?)市场经济下民主管理的新挑战
2.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
3.
关于解雇限制解雇限制的意义:就业权保护与促进长期雇佣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法定(三十一、三十四条)关于劳动者提出解除和雇主解除的差别(三十六条)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第三十九条)关于集体裁员的程序(三十三条)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3.
关于解雇限制
4.关于劳动派遣制度我国劳动派遣制度兴起的原因劳动派遣制度的性质和作用劳动派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外劳动派遣的借鉴劳动派遣制度严格规制的思路:(第十二、二十四、四十条)——派遣单位资质——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连带责任——派遣的行业——派遣的时间4.关于劳动派遣制度
5.
关于竞业禁止(第十六条)竞业禁止的性质:劳动关系与商业关系的交叉当事人的特定性关于竞业限制的期限、补偿
5.
关于竞业禁止(第十六条)
6.关于集体合同和劳动监察集体合同在劳动合同法中的地位草案关于集体合同的技术处理方式劳动监察的性质和现状加强劳动监察的意义和作用集体合同和劳动监察的相互关系
五、《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
五、《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1.
总体影响和预期作用总体作用:劳动关系法制化的基础工程社会影响:促进劳资分野更加清晰短期效果:推进和规范劳资博弈的过程长期效果:劳动合同长期化和安定化1.
总体影响和预期作用2.对于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影响规范劳动力市场:需求与规制相结合劳动标准确定:逐步提高与多方决定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奠定基础并予以推动劳动争议处理:要求与之配套
2.对于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影响
3.
对于劳动者的影响劳动者保护具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提升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培育了劳动者的社会阶层或阶级意识促进了由个别劳权向集体权利的发展
4.对于企业的影响短期内将增加一些企业现有的用工成本企业将面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劳动者现有的法律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受到冲击企业的应对策略:改进管理、将低成本善待工人、主动示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持久竞争力
4.对于企业的影响
5.
对于工会的影响关于企业工会身份的明确——劳动者代表进一步加重了工会的责任和义务:关于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关于民主参与关于代表诉讼(35条)
6.
对于政府的影响促进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市场定位明确政府法律责任和义务(六十二条)规制者、监督者、损害控制、调节仲裁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干预劳动关系运行:政府主导的三方机制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监察劳资争议:调解和仲裁
谢谢!谢谢!《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
及其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
及其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1.
经济全球化下劳资关系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化与资本全球化资本力量在全球范围的急剧飙升劳资力量对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探底运动发达国家劳资关系新动向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如何通过合理、妥善的劳工政策来协调劳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和法律问题1.
经济全球化下劳资关系的特点2.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趋向劳动关系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但调整机制尚不完善劳资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关系正在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发展。社会劳资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形象标志用手投票:机制协调用脚投票:消极抗争集体行动:积极抗争2.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趋向
3.劳动合同实施状况
社会背景:
劳动关系原子化:工人尚未形成集体力量劳动法制的不完善:立法、执法、司法
劳动合同的实施状况及问题无合同——随意用工合同短期化——降低人工成本合同不规范——劳工权利不明确劳工标准不落实——劳工权益受侵害
3.劳动合同实施状况
4.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一)
1994-2003年中国争议数量及人数情况
年度劳动争议总数量(件)劳动争议总人数(人)
集体争议数量(件)
集体争议人数(人)集体争议数量占劳动争议总数量的比例(%)集体争议人数占劳动争议总人数的比例(%)199419098777941482
526377.7567.661995330301225122588773407.8363.131996479511891203150922036.5648.7519977152422111541091326475.7459.9919989364935853167672512687.2270.08199912019147395790433192417.5267.36200013520642261782472594456.0961.39200115500046700098472870006.3561.462002184000608396110243749565.9961.62003226000
800000110005150004.8661.6
4.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一)
5.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二)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趋势劳动争议呈现不断增长的——争议的性质主要是权利争议——集体争议占到争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集体行动开始具有规模化和同盟化的趋向——将集体劳动争议分解为个别劳动争议——以应急措施将集体行动作为“突发事件”来处理
结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结论:二、《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趋向和原则及其评价
二、《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趋向和原则及其评价
1.
劳动合同的立法趋向
重心:劳工权益保护原则:劳资力量平衡目标:劳资关系安定要求:劳动合同长期
1.
劳动合同的立法趋向
2.
劳动合同的立法原则
合同基本原则:劳动者权利保护合同签订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同内容原则:依据国家劳动标准和集体合同(并非完全契约自由)合同履行原则:亲自履行(防止中间盘剥,对转包的限制)合同解除原则:解雇限制
3.《劳动合同法(草案)》主要特点和评价特点:在总体思路上,体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通过对劳动者保护调整劳动关系;在总体内容上,符合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需要调整的现状,特别是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诸如短期雇佣,劳动派遣等问题;在具体规定上,借鉴了国际上劳动合同立法的一般性经验和做法,并和中国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比较适合目前中国的劳动法制需要。评价:是一个基础很好的法律草案,需要做许多技术性修改。
3.《劳动合同法(草案)》主要特点和评价4.《劳动合同法(草案)》存在问题的及难点所在
存在问题:基本概念表述尚需明确,一些具体规定实操性不够相关法律责任不清晰结构体系和条文表述还嫌粗糙,许多具体条文规定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难点所在:如何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具体定位如何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各部门和系统的关系如何体现不同经济地区劳资关系差异
4.《劳动合同法(草案)》存在问题的及难点所在三、《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原则争论三、《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原则争论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性质和立法依据立法依据:《合同法》还是《劳动法》?法律性质:社会法特点:以私法为基础,以公法为主导原因:劳动合同关系形式的平等和实际的不平等方法:以公权干涉私权目的:追求劳资关系的平衡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性质和立法依据2.
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一)劳工标准的概念和分类劳工标准高低争论的意义劳工标准是一个体系,工资标准是核心中国的劳工标准的现状劳工标准的高低与执行的关系关于所谓“贵族劳动者的保护法”2.
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一)
3.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二)
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在GDP中所占比重
年份职工工资总额(单位:亿元)GDP(单位:亿元)比重(%)19946656.446759.414.241995810058478.113.851996908067884.613.3819979405.374462.612.6319989296.578345.211.8719999875.582067.512.03
3.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二)
4.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三)
中美雇员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比较
4.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三)
5.劳工标准与企业竞争力
劳动力低成本能否形成企业的优势?企业创新能力与低成本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劳动力低成本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能保持多久?企业社会责任(CSR)与劳动力低成本
结论:劳动力低成本无法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5.劳工标准与企业竞争力6.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一)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是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追求——增强企业竞争力劳动法律的目标追求——实现劳资力量的平衡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现状忽略了劳资关系调整是人管的核心内容将人力资源管理简化为减成本、增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的火爆和企业风险的加剧的悖论劳动合同法必然要对于现行资源管理冲击结论:用人力资源管理来评判劳动合同法是本末倒置,应该依据劳动合同法来改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6.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一)7.政府规制应放松还是收紧?全球化与政府规制的争论西方规制放松的社会条件政府介入与市场调节的相互关系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劳工为代价我国劳动关系的分子化与工会的作用加强政府规制是目前劳动关系平衡的必然选择
7.政府规制应放松还是收紧?四、《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四、《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基本概念辨析:雇主与用人单位(第二条)关于多种所有制和灵活就业的法律适用关于事业单位的使法律适用偶然商业结构能否形成劳动关系——关于劳动关系的定义(第三条)难点所在:过渡期1.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2.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关于规章制度的争论(第五条)规章制度的性质及其法律依据何谓“非企业主导的规章制度”关于管理权限与劳工分享(五十一条?)市场经济下民主管理的新挑战
2.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
3.
关于解雇限制解雇限制的意义:就业权保护与促进长期雇佣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法定(三十一、三十四条)关于劳动者提出解除和雇主解除的差别(三十六条)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第三十九条)关于集体裁员的程序(三十三条)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3.
关于解雇限制
4.关于劳动派遣制度我国劳动派遣制度兴起的原因劳动派遣制度的性质和作用劳动派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外劳动派遣的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282.1-202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化学指示物第1部分:通则
- 商品采购合同协议书范本
- 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4 繁星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销售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度消防设备保养合同书
- 小企业劳动合同经典合同示例
- 独家经销合同正式签署
- 度商业银行外汇融资合同(模板五)
- 压浆合同范本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重症医学科(ICU)护理工作计划
- 四川省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垂体瘤规范化诊治》课件
-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艾草种植基地合同(2篇)
- GB/T 30661.10-2024轮椅车座椅第10部分:体位支撑装置的阻燃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空调制冷管道施工协议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