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中考必备-课外古诗词阅读_第1页
2020语文中考必备-课外古诗词阅读_第2页
2020语文中考必备-课外古诗词阅读_第3页
2020语文中考必备-课外古诗词阅读_第4页
2020语文中考必备-课外古诗词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

课外古诗词阅读2019·泰州中考)

阅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一诗,完成第

题。(

分)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①

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

簪:插戴。③

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不愿上老人的头。而事实是,不管花愿意与否,还是上了老人的头,从而增添了不少情趣。【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和炼字。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了解其内容,通过分析具体句子,把握“羞”的含义。注意赏析时要落脚到诗歌所表达的情趣上来。()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分)① 醉 归 的 情 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② “ 醉 ” 中 蕴 含 的 情 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答案】①头戴一朵鲜艳的牡丹花,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引得路人哄笑。②与民同乐。【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解答本题时,应先着眼于全诗,整体理解诗的內容。然后具体分析诗句所描绘的情景,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二)(2019·菏泽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5

题。(4

分)柳桥晚眺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答案: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把诗句翻译出意思,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阴家居时的所看见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

分)答案:以静写动。秋天的郊原傍晚,是幽静的。丛林、碧山是无声息的,而鱼则是动的。这种动态,越加衬托出整个秋晚的宁静。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运用和诗人情感的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20. (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

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1)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

分)【答案】清幽恬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 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2) 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 析。(4

分)【答案】尾联写诗人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 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月来相照”同样也是 表现作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 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超然物外、安闲自得。(一)(2019·滨州中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

题。(5

分)灞上秋居顾况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8.首联通

过描绘景

物 和 ,渲染了3

分)【解析】本诗一、二两句的大意为:灞原上已经风停雨定,傍晚时只见雁行上空萧森的秋气,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所以首联的景物渲染了秋天悲凉萧瑟及思乡的氛围。答案:风雨 雁群 凄清(阴冷 孤独)9.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所以尾联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答案: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仕途渺茫的无奈之情。(一)(2019·泰州中考)阅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一诗,完成第

7

题。(6分)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7.(1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分)① 醉 归 的 情 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② “ 醉 ” 中 蕴 含 的 情 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三)(2019·庆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

题。(5

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注释】①公元971

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

974

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22.2

分)23.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3

分)22.“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23.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2019·岳阳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7

题。(4

分)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注释:蓟(jì)庭,地名。7.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

分)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

,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2

分)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2019·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5—7

题。赠苏绾书记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5.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

分)6.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

分)7.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月 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②鄜(

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5.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6.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7.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三) (2019·株洲中考)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C.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2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4

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2019·宿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6

题。(9

分)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

中所作。4.

3

分)▲5.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

分)▲6.

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B.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6

题。4.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5.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6.D(2019·连云港中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

题。(6

分)重登云台山【清】陶澍①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7.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

分)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一)(6

分)7.(2

分)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8.(4

分)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

(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

: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2019·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

题。(6

分)长寿山居元夕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8.(1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①

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一)(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

题。(每小题

2

分,共

4分)[甲]春尽 [乙]春尽[唐]韩偃 [宋]郑解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幕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借春而连8

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怡人之景。[答案]

A[解析]两诗确实都描绘了幕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答案]

B[解析]甲诗中“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不是“反衬”。(2019·德州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

题(一)鹊桥仙 一竿风月陆游竿风月,一蓑烟而,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湖平系缆,湖落港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①钓台

:位于渐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7.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3

分)【答案】7.鹊桥仙(1

分)牛郎织女(2

分)【解析】鹊桥仙寒秋”等。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鹊桥仙·七夕》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牛郎织女

: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8.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3

分)【答案】8.“我”是一名渔父。(1

分)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湖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湖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2

分)9.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3

分)【答案】9.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3

分)赏析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

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读者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读这首词时,应该注意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11.

(2019·济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

分)点绛唇·兰花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

分)【答案】

(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1次要意象“松篁和桃李”先写是为写兰花作铺垫,作为一种陪衬,突出兰花的君子的品德。【考点解析】衬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更易懂。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用「坏的」衬托「好的」。【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

分)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答案】(2)

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弄懂表层含意,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再从艺术手法,分析其妙处。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答题格式为:手法

+特征+情感。答案为: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此题出得相当精妙,能令每位考生都能答出部分要点,区分度较高。【考点解析】 赏析诗句四技巧赏析诗句四技巧1.弄懂表层含意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2.把握句式特点类型

特点倒装句

有种错位的美互文句

有种开合的美对仗句

有种整饬的美炼字句

有种凝练的美3.关注表达技巧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4.注意句子位置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类型

特点首句

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调中间句

转折文意、承上启下尾句

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含蓄隽永(以景结情句)(二)解题步骤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小结:赏句类鉴赏答题模式:描绘诗句内容

理解诗句含义

+

+

表达效果(三)答题要点:答好这类题型有三个关键点:角度、分析、效果。【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2019·自贡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

15

题。浪淘沙[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②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注】①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②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14.A

B

(5分)(1)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2)“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3)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4)“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⑸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①正确;②错误,词人没有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只是写出自己的凄凉处境;③只有无奈和悔恨,没有不甘;④词人的心境始终是愁苦悲伤,没有随之变得明净、开阔;⑤正确。答案:①A;②B;③B;④B;⑤A。15.“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抓住文章中关于文章情感的语句,或直接描写的,或间接描写的。“秋风庭院藓侵阶”意思是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给人以凄凉之感;“苔痕上阶绿”则是借居住环境的幽静,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答案:“秋风庭院藓侵阶”表达的是词人悲伤凄凉之感,是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苔痕上阶绿”,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019·成都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2

题。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eq

\o\ac(□,,)才有 □便不同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

分)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

分)A.雪花 B.梅花 C.菊花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1

(21.(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题。(61

(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3)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

分)【答案】清幽恬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 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4) 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 析。(4

分)【答案】尾联写诗人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 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月来相照”同样也是 表现作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 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超然物外、安闲自得。(2019·金华、义乌、丽水中考)古诗阅读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1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14.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吴音渐已变儿童

”——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风格清雄。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既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19·绍兴中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6—20

题。【诗以见性】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明]张元忭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注释】①稔(rěn):谷物成熟。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③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16.3

分)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四)

(2019·台州中考)古诗阅读(4

分)南行别第中(唐)韦承庆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卢溪别人(唐)王昌龄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注释]①此诗为作者流教岭南与弟相别之作。14.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

分)14.

《南行别弟》用“江水”烘托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仿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中把自己比作“溪水”,像溪水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2019·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①苏幕遮:

词牌名。...A的秋景图。B

近及远,联想丰富。.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分)

小题,

分)

分)(

“思乡”,意近即可)(2019·北京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题。(共

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 【 【注释:

【 【 【】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造化的画技。.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分)

小题,共

分).

.A.答案要点: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2019·荆门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5

分)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枚乡的深深眷恋之情。(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3

分)答案: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2019·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题。

分长寿山居元夕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統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分)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

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表达的能力。题目要求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灯火”

语言力求优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感的把握。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一看标题,

长寿山居元夕”,

此诗“既作于元夕,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二看写作背景,从注释中可知,

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且当时

統治者日趋腐败,蒙“ “

荒村”“ “母亲去世,蒙古军入侵,在此佳庆之际,家不团圆,国也破,由此可知作者对亲人的怀念,想到远山之外的金朝廷越来越受到来自蒙古铁蹄的威胁,作者虽身居山野,但忧国之思未断,同时也有对战争中百姓的同情,对敌军入侵的愤恨和痛心。最后总结即可。(一)(2019·镇江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题。(共

分)过李处士山居姚合①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诗人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