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秋季高级高中生物检测题_第1页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秋季高级高中生物检测题_第2页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秋季高级高中生物检测题_第3页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秋季高级高中生物检测题_第4页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秋季高级高中生物检测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22年秋季高2022级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六章检测题I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280024002000280024002000160012008004000有机物总量(g)甲乙丙丁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3.下表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能量 种群甲乙丙丁能量(kJ)×109×108×107×106下面符合这四个种群所构成的营养结构的是 ACDHEFGB A.甲→乙→丙→丁 ACDHEFGB乙乙 C.甲丙 D.甲丁丁丙4.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5.以下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6.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的和最少的生物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7.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A.100kg B.44.5kgC.25kg D.15kgabc8.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食物链中,与金字塔相符合的是①草②大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⑥9.下列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①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③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④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输入下一个营养级是伴随着有机物的转移进行的⑤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可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0.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作物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太阳辐射排泄物、杂屑(肥料)产品输出产品输出产品输出籽实秸杆

(饲料)粪屑杂屑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是自养生物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4中包含了大气中的CO2库12.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的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的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剌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13.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1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恢复力稳定性越差⑥恢复力稳定性越强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15.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光处理萌发率%光处理萌发率%R70R—FR—R—FR6R—FR6R—FR—R—FR—R76R—FR—R74R—FR—R—FR—R—FR6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16.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下列各项中与之不符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17.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政府部门针对水土保持提出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生态学依据是A.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B.森林能维持碳氧平衡,涵养水源C.草原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D.湖泊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18.在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有两种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下列关于这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得到保存,另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失败而遭到淘汰B.两种生物和平相处,都得到保存C.两种生物有各自相对稳定的种群数量D.两种生物各自的种群数量相等并且相对稳定19.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C.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20.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放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水水禽鱼类贝类水草藻类21.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右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有条食物链,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湖水变绿的原因是,发臭的原因是。(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天数(d天数(d)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藻类密度(×104个/mL)1234567未挂养贝类水体挂养贝类水体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天(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的合理措施是。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②引水稀释③使用除草剂④控制污水排入(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2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图中(填图中字母)所表示的作用来实现的。(2)图中A、B、C过程都是生物群落中的碳回到大气中的过程,实质上都是表示生物的作用。(3)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进行A过程的生物属于。(4)“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图中(填图中字母)过程加剧所导致的(5)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23.昆虫之间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公里外面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掉,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性。(2)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3)实验2实验3比较说明。(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24.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