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3《财务会计》课程讲稿第一章总论【本章知识点简介】本章是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三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质量要求。四是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每一项会计要素只有在符合定义并满足规定的确认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五是会计计量基本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按规定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确保相关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六是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构成。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及其附注。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和信贷决策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这意味着三方面的内容: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要求权的变化情况;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根据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目标的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与投资和信贷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形成代理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解决之道:企业管理层(受托人)向投资者、债权人(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目的: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汁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所依据的便是合并主体而非法律主体。[例1—1]母公司与子公司。母子公司均为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例1—2]基金管理公司与所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而言,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各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入定期披露基金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例1—3]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的成本当中。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因此,需要企业定期对其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做出分析和判断。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选择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成连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选择货币作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因此,为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交易、事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但是,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存在缺陷,例如,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以虚构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二)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刻画出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真实面貌。(三)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例1—4]某公司于20X7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20X8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该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x7年末制作了若干虚假的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该公司的这一会计处理就不是以其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是公司虚构的交易事项,因此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会计法的规定。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的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了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企业应当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当然,对于某些特定目的或者用途的信息,财务报告可能无法完全提供,企业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予以提供。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鉴于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因此,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例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相关的,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企业不能仅仅以该信息会使某些使用者难以理解而将其排除在财务报告所应披露的信息之外。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当然,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并不表明不允许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企业按照规定或者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有必要变更会计政策,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但是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二)为了便于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还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在实务中,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例1—5]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都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该资产并从中受益等。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六、重要性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为此,我国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季度财务报告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对于与理解本中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也应当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这一附注披露的要求,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即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企业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例1—8]我国上市公司需要按时公开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同时,还需要按季披露季度财务报告,这就是会计信息及时性的具体体现。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既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我国企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并可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其他资产,或者表现为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资产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1—9]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要素定义的是()。A库存商品B.委托加工物资C尚待加工的半成品D.待处理财产损失本例中,正确选项是D。因为“待处理财产损失”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而选项A“库存商品”、选项B“委托加工物资”和选项C“尚待加工的半成品”都是企业控制或拥有的、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均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够被企业所控制。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但是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是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这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该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反之,如果企业既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例1—10]某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项固定资产,尽管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如果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则表明企业控制了该资产的使用及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应当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即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1—11]甲企业和乙供应商签订了一份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合同尚未履行,即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因此该批原材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甲企业不能因此而确认存货资产。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首先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根据资产的定义,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例1—12]A企业赊销一批商品给B客户,形成了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但与该商品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了B客户。由于A企业最终收到款项与销售实现之间有时间差,而且收款又在未来期间,因此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在销售时判断未来很可能收到款项或者能够确定收到款项,A企业就应当在销售实现时点将该应收账款确认为一项资产。反之,对于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如果A企业判断很可能部分或者全部无法收回,则表明该部分或者全部应收账款已经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企业应当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一项坏账准备,减少资产的价值。(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同样需要符合这一要求。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一般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比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要实际发生的购买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就应视为符合了资产的可计量性确认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例如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尽管它们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但是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也被认为符合了资产可计量性的确认条件。因此,关于资产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在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例1—13]甲企业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于20X7年度发生研究支出5000万元。该研究支出尽管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很难判断其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有关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例1—14]ABC企业是一家咨询服务企业,人力资源丰富,而且这些人力资源都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人力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往往无法可靠地计量。因此,在现行会计系统中,人力资源通常不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现时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例1—15]甲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1000万元,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10万元,按照税法的规定应当交纳税款500万元,这些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例1—16]乙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即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乙企业预期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属于推定义务,应确认为一项负债。(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又一特征,只有履行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就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应形成企业的负债。2.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首先应当符合负债的定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根据负债的定义,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鉴于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判断,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例1—18]某企业涉及的未决诉讼和为销售商品提供质量保证,如果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就应当视为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反之,如果企业虽然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的,则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的确认也需要符合可计量性的要求,即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的流出一般发生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的时间还很长,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金额的计量通常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需要较大程度的估计。为此,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反映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入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下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套期部分等。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也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收入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应当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必须要收到现金或者有权利将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由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因此,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将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排除在外。(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最终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1—19]某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1000万元,尽管该借款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该流入并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因此,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一项负债。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费用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应当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相一致。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因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应当计入损失。(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鉴于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因而不应确认为费用,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之外。(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最终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例1—20]某企业用银行存款500万元购买工程用物资,该购买行为尽管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了500万元,但并不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应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却认为费用。2.费用的确认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例1—22]某企业发生的办公经费和业务招待费,不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应当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例1—23]某企业发生的研究费用,尽管将来有可能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能否带来或者能够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在发生时将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例1—24]某企业持有的资产发生了减值,减值的部分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将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三)利润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3.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第五节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例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的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它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会计计量属性尽管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但是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选择相应的计量属性。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例如,企业购入存货、建造厂房、生产产品等,应当以所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可能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有时甚至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例如,企业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往往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即使有实际成本,实际成本也与其价值相差甚远。因此,如果按照历史成本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的话,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将成为表外事项,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价值及其风险信息将无法得到充分披露。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向使用者提供更为决策相关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比如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以弥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陷。鉴于应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往往需要依赖于估计,为了使所估计的金额在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同时,又不影响其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保证根据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三、会计记账基础(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配比原则的两层含义:(1)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2)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第六节财务报告一、财务报告的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根据财务报告的定义,财务报告具有以下几层含义:(一)财务报告应当是对外报告,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专门为了内部管理需要的、具有特定目的的报告不属于财务报告的范畴;(二)财务报告应当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包括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等信息,以勾画出企业整体和全貌;(三)财务报告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文件,不应是零星的或者不完整的信息。二、财务报告的组成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一)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及其结构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资产的质量以及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利润分配能力等。(二)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利润表的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应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及其结构等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构成与质量等。(三)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各项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由附表升为主表,体现了企业综合收益。反映各项交易和事项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以及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五)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企业编制附注的目的是通过在财务报表本身之外披露补充信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全貌,从而有助于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便于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第二章货币资金【本章知识点简介】本章是关于企业货币资金概念及会计处理的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现金的定义、使用范围和会计处理;2.明确银行存款的结算种类及其银行存款的会计处理;3.明确其它货币资金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第一节现金一、现金概述现金的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金”,指企业除库存现金外,还包括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狭义的“现金”即本节将要介绍的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库存现金,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外币。(一)现金的使用范围企业在下列业务中可以支付现金: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对个人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二)现金收支的规定1.现金的限额为了保证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企业一般需保留一定数量的库存现金。以企业每日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量3-5天的日常开支需要量核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企业,可多于5天,但最长不得超过15天。2、不得坐支现金如果直接用现金收入支付现金支出,即为坐支现金。如果企业因特殊业务需要坐支现金,应事先提出限额和用途,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在核定的范围和限额内坐支。(三)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根据钱账分管的原则,配备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办理库存现金的收付和保管业务。库存现金必须做到日清月结,不得以“白条抵库”。不得私自挪用现金和保留账外现金。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发生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现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完整。二、现金的核算1、现金收付的核算为了总括地反映企业库存现金收入、付出和结存情况,应设置“库存现金”账户核算。现金日记帐的格式一般可以采用三栏式。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和现金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日逐笔序时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本日现金收入,支出合计数和结存款,并同库存的现金实存数核对相符,做到日清月结,保证账款相符。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分别按人民币、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例]公司经银行核定现金库存限额为2万元,5月(1)银行提取现金1500元(银付1号)借:库存现金1500贷:银行存款1500(2)厂部严强出差借差旅费1000元(现付1号)借:其它应收款严强1000贷:库存现金1000(3)行政科购办公用品50元,现金支付(现付2号)借:管理费用50贷:库存现金50(4)销售产品收到零星货款4000元(现收1号)借:库存现金400贷:主营业务收入400(5)、厂工会张伟上月出差借支500元,回厂后报销差旅费,交回余款200元(现收2号)借:库存现金200管理费用300贷:其它应收款—张伟500元(6)、给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陈荣发一次性奖励1000元,以现金支付(现付3号)借:管理费用1000贷:库存现金1000以上现金收付业务已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帐”。2、备用金例:给总务科核定备用金定额1000元,付给现金。借:其他应收款1000贷:库存现金1000总务科报销费用200元。借:管理费用200贷:库存现金2003、现金清查库存现金清查的方法主要是实地盘点法,即以库存现金实有数与现金账的余额进行核对。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出纳人员每日清点与清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出纳人员每日终了应清点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当日余额核对相符,发现库存现金短缺或多余,应及时查明原因,报请处理,对于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例](1)在库存现金清查过程中,发现短缺900元,原因待查。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900贷:库存现金900(2)上项现金短缺出纳人员工作疏忽赔偿100元,保险公司赔偿600元,其他无法查明原因。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某人)100—应收保险赔款600管理费用2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900(3)若在库存现金的清查过程中发现多余180元,原因待查。借:现金18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80上项多余现金,80元应支付给少付的人员,100元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转作营业外收入。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80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某人)80营业外收入100第二节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一、银行支付结算方式及帐务处理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收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的结算种类有八种。(一)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①银行承兑汇票②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是否带息,分为:①带息票据②不带息票据1、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经银行审查同意并承兑的票据。2、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承兑人或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商业承兑汇票的结算程序与银行承兑汇票基本相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收款人和付款人必须都是在银行开户的法人及其他组织。(2)必须有真实的商品交易或债权债务关系。(3)商业汇票一律记名可以背书转让。(4)承兑人即为付款人,负有到期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5)付款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6)未按期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前手的追索权。(二)银行汇票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它适用于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的结算,银行汇票可以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银行汇票一律记名。(2)银行汇票的付款期为一个月。(3)银行汇票按实际结算额进账,票面额大于实际结算额的余额由汇款单位开户银行退给汇款单位。(4)银行汇票可背书转让。(5)适用于先收款后发货或钱货两清的商品交易,单位个人均可使用。(三)银行本票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票据。银行本票分定额本票和不定额本票两种。在票面划去转账字样的为现金本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银行本票一律记名,适用于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各种款项的结算。(2)银行本票的付款期最长为两个月。(3)银行本票按票面额进账,票面额大于应结算额的差额由收款人以现金或通过银行转帐退给付款人。(4)银行本票见票即付。(5)银行本票允许背书转让。(四)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三种。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提取现金,转帐支票只能用于转账,普通支票划线后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应注意以下问题:(1)它适用于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的各种款项的结算。(2)支票上的日期应为签发日,日期必须大写。(3)支票的提示付款期10天,在票据交换区内允许背书转让。(4)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签发空头支票银行处票面5%但不低于1000元罚款。持票人有权要求赔偿2%的赔偿金。(五)信用卡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且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按使用对象分,信用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按信誉等级分,信用卡分为金卡和普通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单位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将收入的款项存入,不得交存现金。(2)不得用于10万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3)信用卡透支额,金卡最高不超过1万元,普通卡最高不超过5千元,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透支利息,自签单日或银行记账日起,15日内按日息万分之五计算,超过15日按日息万分之十计算,超过30日或透支金额超过规定限额的,按日息万分之十五计算。透支利息不分段,按最后期限或者最高透支额的最高利息档次计算。(六)汇兑汇兑结算方式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适用于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的结算。收款人开户银行收到款项后,如果是属于往来款项的结算,即通知收款单位收款入账。如果是付款人用于临时采购,则按规定开采购专户。★应注意以下问题:(1)汇兑分信汇和电汇两种方式,汇款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地选用。(2)适用于异地之间的各种款项结算。(3)采购专户只付不收,付完结束账户,不计存款利息。除采购员差旅费可以支取少量现金外,一律转账。(七) 托收承付托收承付是指收款人根据购货合同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一种结算方式。必须是国有企业、供销社以及经营管理较好,并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2)验单付款的承付期为3天,验货付款承付期为10天。遇节假日顺延。(3)在承付期内,如果发生商品品种、质量、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或者单价金额等计算有误,付款人可以填写拒付理由书,向银行提出拒付。(4)托收承付每笔结算的金额起点为10000元,新华书店系统每笔金额起点为1000元。(八)委托收款委托收款是指由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适用于异地及同城各企业、单位之间的款项的结算。(公共事业更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委托收款分邮划和电划两种,不受结算金额起点限制。(2)付款期为三天,可以拒付。(3)对委托收款业务,银行不承担审查拒付理责任,如付款人无力付款,银行即将委托收款凭证退还给收款人,由收付款双方自行解决。★注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托收承付结算与委托收款的结算方式没有改变,但结算凭证统一为委托收款凭证。二、银行存款的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户、一般存款户、临时存款户、专用存款户。★注意:1.办理日常结算、工资奖金等现金支取,只能通过基本户。2.一般户不能办理现金支取。3.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户(一)银行存款收付的总分类核算为了总括反映企业银行存款的收入、付出和结存情况,应设置“银行存款”账户进行核算。[例](1)3月10日借:库存现金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2)接到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企业委托银行托收的货款98000元,已收妥入账。借:银行存款98000贷:应收账款98000(3)归还前欠货款1200元。借:应付账款1200贷:银行存款1200(4)销售甲产品50台,价款10000元,销项税额1700元,当即收到转帐支票并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117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二)银行存款收付的序时核算企业应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结出余额。有外币存款业务的企业,还应分别以币种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三)银行存款的清查企业出纳人员应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至少每月清查一次。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是核对账目: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单核对;在排除了记账错误后,如果双方的余额仍不一致,那么一般是因发生的未达账项所致。未达帐项是指企业与银行双方之间,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因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有以下几种情况:(1)企业已经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2)企业已经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3)银行已经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4)银行已经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例]2003年3月31日(1)3月30日(2)3月31日(3)3月30日(4)3月30日调节后余额相等,表明企业与银行双方记账均无错误,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主要是用来检查双方记账的正确性和掌握企业银行存款的实际余额。因此,不能以此作为更改账面余额的依据。账面记录的变动,必须等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后,方可进行。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在企业的经营资金中,有些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信用卡存款等,因其存放地点和用途都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在会计上称为“其他货币资金”。一、其他货币资金内容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资金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信用卡存款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为了总括地反映企业各种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企业应设置“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按其他货币资金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例](1)某开户行申请在某地开立临时采购账户,委托开户行汇款100000元。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2)采购员交回单位发票单,材料账款80000元,进项税额13600元,运杂费3870元,款项均已通过采购专户支付。根据凭证作如下分录:借:材料采购8387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97470(3)上项采购业务结束,多余款项已通过银行收回。借:银行存款2530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2530(4)某企业向银行申请开立银行本票,存入款项60000元,银行同意并签发银行本票交给企业。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60000贷:银行存款60000(5)企业持票到本城某单位购买材料,材料发票价51000元,进项税额8670元,当即交给银行本票,本票多余款330元销货单位开出支票退回,支票已存入银行。借:材料采购51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670银行存款330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60000第三章金融资产[本章知识点简介](一)掌握金融资产的概念及分类(二)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三)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四)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五)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六)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第一节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一、金融资产分类的原则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二、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的重分类(一)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或某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二)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也不得随意重分类。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就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而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归纳】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不含交易费用)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②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交易费用摊余成本③贷款和应收款项公允价值+交易费用摊余成本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三)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1.公允价值上升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公允价值下降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借:银行存款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也可能在借方)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投资收益或:借:投资收益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教材【例3-1】(P42)●教材【例3-2】(P43)教材第44页(7)2008年3月31日,将该债券予以出售借:银行存款 118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000 投资收益80000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000贷:投资收益100000【习题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7年至2008年发生如下与金融资产有关的业务:(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含相关税费2万元)(2)2007年4月1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以银行存款购入B上市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股票80000股,每股买入价为18元,其中0.5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7200元。甲公司取得该项金融资产近期内如有收益准备出售,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3)2007年4月18日,甲公司收到B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4)2007年6月30日,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40万元(不含利息);B公司股票的每股市价下跌至16元。
(5)2007年8月3日,甲公司出售持有的B公司股票60000股,实得价款1040000元。
(6)2007(9)2008年1月2日,甲公司全部转让所持有的A公司债券,取得价款为1121万元。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金额)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贷:银行存款(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1.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注1】摊余成本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注2】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金融资产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当采用该金融资产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2.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借:银行存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教材【例3-5】(P48)持有至到期投资12502501000×10%-1250×4.72%=4110411041×10%-1250×4.72%=4510861086×10%-1250×4.72%=5011361136×10%-1250×4.72%=5411901190×10%-1250×4.72%=601250教材第49页持有至到期投资12502501000×10%-1250×4.72%=4110411041×10%-1250×4.72%=451086+5211381138×10%-1250×4.72%=55625568568×10%-625×4.72%=27595595×10%-625×4.72%=30625教材第50页持有至到期投资12502501000×9.05%-1250×4.72%=31.51250×4.72%=591090.501090.5×9.05%-1250×4.72%=39.691250×4.72%=591189.19(以下略)【习题2】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于2007年1月5日以银行存款41700万元购入乙股份有限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总额为4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另支付相关税费30.8万元。乙公司债券的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6%,每年付息一次,从2008年起每年1月5日支付上一年度的债券利息,到期还本及最后一年利息。甲公司管理层认为有明确意图和能力将该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假定甲公司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为5%。甲公司每年年末计提利息。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要求:编制甲公司从取得债券至债券到期时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三)持有至到期转换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教材【例3-6】(P51)第四节贷款和应收款项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概述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一般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由于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从而可以划分为此类。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一)企业发放的贷款,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借记“贷款”科目(本金),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吸收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有差额的,借记或贷记“贷款”科目(利息调整)。借:贷款——本金贷:吸收存款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新材料设计与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鉴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构图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公租房代理退租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油画头像技法解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小组工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陕西A卷)及答案解析
- 合拍三人合伙协议书范文范本
- 舞蹈培训班承包协议书范文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数字图像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专利管理办法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方法分析
- 七年数学有理数培优专题(共5页)
- 往事依依2 (2)
- 初一生活二三事作文
- 课题3 复卷机控制系统
- 完整版水稳自评报告
- 浅谈汽车智能化焊装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 酒店管事部承包合同
- 顶管穿越铁路施工技术措施
- 古典吉他谱《回忆组曲》五个乐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