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概论复习_第1页
园林概论复习_第2页
园林概论复习_第3页
园林概论复习_第4页
园林概论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园林概论一.名词解释: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2.园林学: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3.枯山水:称乾山水、假山水,与池泉园和真山水相对。造园时提取景观的局部以象征手法构筑“残山剩水”。以砂代水,以石代岛,主要材料为砂、石、苔、木。4.中国古典园林:即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它是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5.孤植:是指乔灌木的孤立种植类型,又称孤立树,通常单株栽植,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二、三株紧密地栽植在一起,组成一个单元。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不超过1.5米,远看起来和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6.群植:指由多数乔灌木混合成群栽植的类型。一般在20-30株以上,体现主要为树木的群体美,构图上的主景之一。7.对植:将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木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8.列植:即行列栽植,是指乔、灌木沿一定方向(直线或曲线)按一定的株行距连续栽植的种植类型。它是规则式种植形式,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大。9.林带:木成带状自然式种植,就是带状的树群。一般长短轴之比在4:1以上。10.林植: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种植类型称为林植,也叫树林。11.丛植:将二株到十几株同种类或相似种类的树种较为紧密地种植在一起,使其林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整体的外轮廓线。12.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称为植物造景、景观种植或植物配植,是指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改善。13.篱植: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又称为绿篱或绿墙。14.花丛:根据花卉植株高矮及冠幅大小之不同,将数目不等的植株组合成丛配植的自然式花卉种植形式。15.花坛:按照设计意图在一定形体范围内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群体美的设施。16.花境: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景观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而成的花卉景观设计形式。17.花台:也称为高设花坛,在较高台座式植床中种植园林花草形成的景观。花台一般面积较小,台座高度多在40-100cm,适合近距离观赏。18.屋顶花园: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建筑物立面以及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活动的总称二.填空及选择1.园林学研究内容:①传统园林学(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②城市绿化③大地景物规划2.世界园林三大体系:①东方体系(典雅且精致)②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③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3.中国古典园林起源时间: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中主要构筑物“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和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4.16世纪意大利台地园、17世纪法国的古典园林、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5.城市园林绿地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6.生态效益的表现方式:①维持碳氧平衡②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③调节空气湿度④净化空气⑤杀菌⑥净化水体、土壤⑦通风、防风⑧减低噪音7.社会效益的表现方式:①创造城市景观②休闲、保健场所③文化教育园地④社会交往空间⑤保护、避难、减灾8.西方景园的生态设计思想先后出现了4种倾向,即:a.自然式设计(形式上表现自然,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b.乡土化设计(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c.保护性设计(保护现状良好的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d.恢复性设计(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9.列植的株行距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一般乔木间距3-8m,灌木1-5m。10.丛植的组合的基本形式:1)两株一丛(2)三株一丛(3)四株一丛(4)五株树丛的配合(5)六株以上的树丛组合11.群植种植地点:树群主要立面的前方要留出空地,一般观赏视距≥4H、1.5W。群植规模不宜太大,长度不超过60m。树群的组合方式,最好采用郁闭式,成层的结合。12.群植混交树种群分为五个部分,即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及多年生草本植被。13.绿篱的种植密度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树种、苗木规格和种植地带的宽度而定。矮绿篱和一般绿篱,株距可采用30-50cm,行距为40-60cm,双行式绿篱成平行种植或三角形叉排列。绿墙的株距可采用1-1.5m,行距1.5-2m三、简答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类型和特点:(起源见前面)■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①.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天然山水园——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人工山水园——城市山林②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一直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流,也是其代表形式,具有极深的渊源。规则式园林——御花园,慈宁宫花园,陵园如明十三陵。③.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宏大,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彰显皇家气派。私家园林——较小,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布局灵活。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充满诗情画意。寺观园林——于私家园林④.按地域分由于中国南北气候差异悬殊,经济与文化发展不一,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又可分为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其中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是其主体,无论从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还是在园林的总体规划上均具有较大的区别。■中国古典园林特点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③.诗画的情趣⑤.意境的蕴涵2、种植设计的意义①以植物景观为主是现代园林与户外景观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公园>75%动物园>70%儿童公园>65%②园林环境的三大效益以生态效益为首,主要依靠以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植物群落环境。③园林环境整体景观艺术效果直接受种植设计影响,而且影响性最大。3、园林植物种植原则:①.尊重自然,保护利用②.尊重科学,符合规律③.因地制宜,适地适物④.合理布局,满足功能⑤.种类多样,季相变化⑥.密度适宜,远近结合4、孤植的概念、树种选择、设计应用(概念见前面)■孤植树种选择:a.树形高大,枝条开展,树姿优美,冠大荫浓,观赏价值较高。b.生长健壮,寿命很长,能经受信重大自然灾害,宜多选用当地乡土树种中久经考验的高大树种。如雪松、银杏、珙桐、榕树、白皮松、广玉兰、香樟、悬铃木、云杉、乌桕、五角枫、樱花等等。■设计应用a.孤植树多作局部构图的主景,其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而引人注目。如开朗的草地、河边、湖畔,也可以种植在高地、山岗上,还可以种植在公园前广场的边缘,以及园林建筑组成的院落中。尽可能以天空、水面、草地、树林等色彩单纯又有一定对比变化的景物环境作背景衬托,以突出孤植树在形体、姿态、色彩等方面的特色。b.孤植树在自然式园林中可作为焦点树、诱导树种植在园路或河道的转折处,假山蹬道口及园林局部的入口部分,诱导游人进入另一景区。c.种植地点较为开阔,让人们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观赏点和适宜的欣赏位置。一般最适距离为树高的4-10倍左右。d.孤植树作为园林构图的一部分,必须与周围环境和景物相协调,统一于整个园林构图之中。e.孤立树下不得配置灌木。f.园林中要尽可能利用原有大树做孤植赏景树。5、丛植的概念、设计要点(概念见前面)a.主次分明、统一构图用基本树种统一树丛(株数较多时应以1-2种基本树种统一群体),主、次分明。随株树增多,可逐渐增加树种,形成既有通相又有殊相的群体。(在10-15株内,形态差异较大的树种,最好不要超过5种。)b.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立面上无论从哪一方向去观赏,都不能成为直线或成简单的金字塔形式排列。平面上也不能是规则的几何轮廓。应形成大小、高低、层次、疏密有变位置均衡的风景构图。c科学搭配、巧妙结合混交树丛搭配,要从植物的生物特性、生态习性及风景构图出发,处理好株间、种间的关系,(株间关系,是指疏密、远近等因素;种间关系是指,不同乔木以及乔、灌、草之间的搭配)。使常绿与落叶,阳性与阴性,快长与慢长,乔木与灌木,深根与浅根、观花与观叶等不同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植株在生长空间、光照、通风等方面,得到适合的条件,形成生态相对稳定的树丛,达到理想效果。通常高大的常绿乔木居中为背景,花色艳丽的小乔木在外侧,叶色、花色华丽的大小灌木在最外缘,以利于观赏。d位置突出、地势变化树丛的构图位置应突出,多置于视线汇焦点。种植地尽量高出四周的草坪和道路,其树丛内部地势也应中间高四周低,呈缓坡状,以利于排水。e整体为一、数量适宜树丛之下不得有园路穿过,避免破坏树丛的整体感,树丛下多植草坪用以烘托,亦可置石加以点缀。园内一定范围用地上,树丛总的数量不宜过多,到处三五成丛会显得布局凌乱,植物主景不突出。6、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a.树群内植物的栽植距离要有疏密变化,要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切忌成行、成排、成带地栽植,常绿、落叶、观叶、观花的树木应用复层混交及小块混交与点状混交相结合的方式。b.树木的组合必须很好的结合生态条件。乔木层应是阳性树,亚乔木可以是半阴性的,而种植在乔木庇荫下及北面的灌木则是半阴性、阴性的。喜暖的植物应配置在树群的南方和东北方。c.树群的外貌要高低起伏,各个方向的断面有变化;要注意四季的季相变化和美观7、林植概念、单纯密林和混合密林的设计要点林植多用于大面积公园安静区、风景游览区或休、疗养区及卫生防护林带。树林可分为密林和疏林两种。密林和疏林都有纯林和混交林。■单纯密林:概念:由一个树种组成的密林。单纯密林为一种乔木组成,故林内缺乏垂直郁闭景观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布置单纯密林时应注意:a.应选用最富于观赏价值而生长健壮的地方树种。b.采用异龄树:可以使林冠线得到变化及增加林内垂直郁闭景观。布置时还要充分结合利用起伏变化的地形。c.配植下木:为丰富色彩、层次、季相的变化,林下配植一种或多种开花华丽的耐荫或半耐荫草本花卉(玉簪、石蒜),以及低矮开花繁茂的耐荫灌木(杜鹃、绣球)。单纯配植一种花灌木可以取得简洁壮阔之美,多种混交可取得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d.重点处理林缘景观:在林缘还应配置同一树种、不同年龄组合的树群、树丛和孤植树;安排草花花卉,增强林地外缘的景色变化。e.控制水平郁闭度:水平郁闭度最好在0.7-0.8之间,以增强林内的可见度。这样既有利于地下植被生长,又提高了林下景观的艺术效果。■混交密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乔木及灌木、花、草彼此相互依存,形成的多层次结构的密林。混交密林层次及季相构图景色丰富,垂直郁闭效果明显,布置应注意:a.留出林下透景线:欣赏的林缘部分及林地内自然式园路两侧的林木,其垂直成层构图要十分突出,郁闭度不可太大,以免影响视线进入林内欣赏林下特有的幽深景色。b.丰富林中园路两侧景色:林间的道路是人们游憩的重要场所,两侧除合理安排透景线外,结合近赏的需要,应合理布置一些开花华丽的花木、花卉,形成花带、花镜等,还可利用沿路溪流水体,种植水生花卉,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游人漫步其中犹如回到大自然之中。c.林地的郁闭度要有变化:无论是垂直还是水平郁闭度都应根据景色的要求而有所变化,以增加林地内光影的变化,还可形成林间隙地(活动场地)明暗对比。d.林中树木配植主次分明:混交林中应分出主调、基调、和配调树种,主调能随季节有所变化。大面积的可采用片状混交,小面积的多采用点状混交,亦可二者结合,一般不用带状混交8、篱植概念、类型、作用与功能及树种选择:■类型①以高度分类绿墙150cm以上高篱120-150cm中篱50-120cm矮篱50cm以下②根据功能要求与观赏要求可分:常绿绿篱落叶篱花篱观果篱刺篱彩叶篱蔓篱编篱③依生长状况分类:整形绿篱自然绿篱■作用a.范围与围护作用

b.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

c.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

d.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e.美化挡土墙■树种选择:生长旺盛、抗性强、容易繁殖,且在紧密栽植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或开花的植物。枝叶繁茂、花繁果盛、耐修剪和萌芽力强,修剪后保持旺盛生长势。9、花丛概念及设计应用①.花丛从平面轮廓到立面构图都是自然式,边缘不用镶边植物,与周围环境无明显界限,呈错综自然状态。②.同一花丛,可以是一种花卉,也可以为数种混交。各种花卉以块状混交为主,种类宜少而精,有主有次;要求形态、色彩有所变化,高矮有别,疏密有致,富有层次。③花丛设计应避免:一是大小相等,等距排列,显得单调;二是种类太多,配置无序,显得杂乱无章。④.花丛可大可小,聚散相宜,位置灵活,极富自然之趣,最宜布置于自然式园林环境中,配植于阶旁、路边、林下、草地、岩隙、水畔。也可点缀与建筑周围或广场一角。10、花坛的概念、功能、类型、植物选择、设计原则、设计要点、■功能A.美化和装饰环境,尤其能增加节日欢乐气氛;B.标志和宣传;C.分隔、屏障;D.组织交通;E.弥补园林中季节性景色欠佳的缺陷。■花坛类型以表现主题分类:盛花花坛盛花花坛1.概念:又名花丛花坛,以观花的草本植物花朵盛开时花卉本身群体的绚丽色彩以及不同花色种或品种组合搭配所表现出的华丽的图案和优美外貌为表现主题。2.分类:a.花丛花坛长短轴之比为3-1:1,为主景b.花带短轴>1m,长短轴之比>3-4:1通常作为配景,布置于带状种植床,如道路两侧,建筑基础、墙基、岸边或草坪边缘,也可作为连续风景中的独立构图。带状花坛即可由单一品种组成,也可有不同品种组成图案或成段交替种植。可以为规则式矩形栽植床,也可为流线型,或两边不完全平行。c.花缘短轴≤1m,长短轴之比≥4:1通常不作为主景处理,仅作为草坪、道路、广场之镶边或做基础栽植。常由单一种或品种构成,内部无图案纹样。模纹花坛1.概念:以不同色彩的观叶或花叶兼美植物所组成的精美复杂图案纹样为表现主题。2.分类:a.毛毡花坛主要以低矮观叶植物组成精美复杂的装饰图案,花坛表面修剪平整呈细致的平面或和缓曲面。b.浮雕花坛通过修剪或配植高度不同的植物材料,形成表面纹样凹凸分明的浮雕效果。标题式花坛在形式上与模纹花坛无区别,但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主题思想,通常设置在角度适宜的斜面以便观赏。根据表达主题内容又可分为文字花坛、肖像花坛、象征性图案花坛等。装饰物花坛以模纹花坛的形式,具有一定使用目的。如日历花坛、时钟花坛、日晷花坛。立体造型花坛将枝叶细密的植物材料种植于具有一定结构的立体造型骨架上而形成的一种花卉立体装饰。造型丰富,可以以花篮、花瓶、建筑、动物、几何抽象等造型。混合花坛将不同类型的花坛,如盛花花坛与模纹花坛、平面花坛与立体花坛结合,花坛与水景、雕塑等结合而形成的综合花坛景观独立花坛a.作为局部构图中的一个主体而存在的花坛。b.面积不能太大,其与广场面积比1:1-5,长短轴之比≤3:1。c.外形平面为对称的几何形。d.通常布置在建筑广场中央,道路交叉口,建筑物正前方,或由花架、树墙组成的绿化空间中。花坛群a.当多个花坛组成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时,称为花坛群。b.花坛群的排列组合是对称的或规则的。具有单一对称轴的为单面对称花坛群,具有多个相交对称轴的称为多面对称花坛群。c.具有构图中心,通常独立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纪念碑等作为花坛群的构图中心。d.通常布置在大面积的建筑广场或规则式的绿化广场。连续花坛群a.当许多个独立花坛或带状花坛,成直线排列成一行,组成一个有节奏规律的构图整体时,称为连续花坛群。b.连续花坛群形成一种动态连续风景,通常布置于道路两侧或宽阔道路中央,以及纵长的铺装广场上。■花坛植物材料的选择1.盛花花坛主要由观花的一、二年生花卉和球根花卉组成,开花繁茂的多年生花卉也可以使用。要求株丛紧密,整齐;开花繁茂,花色鲜明艳丽,花序呈平面展开,开花时见花不见叶,高矮一致;花期较长而一致。如三色堇、雏菊、百日草、一串红、金盏菊、小菊类、鸢尾类、郁金香、风信子、美人蕉、大丽花等等。2.模纹花坛及造型花坛宜选择生长缓慢的多年生植物(草本、木本均可),要求植株低矮,分枝密、发枝强,枝叶较小,耐修剪。如观赏期较长的五色草,花期长的四季秋海棠、风仙类,株型紧密低矮的雏菊、景天类、孔雀草、细叶百日草,观叶木本的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等。3.花坛中心主要在独立花坛作为构图中心出现,又称为顶子,通常为1或2-3个,要求株型圆润,花叶美丽或姿态美丽规整。常用材料为棕榈、苏铁、加拉利海枣、橡皮树、大叶黄杨、叶子花、含笑、石榴等等4.花坛边缘要求植株低矮,株丛紧密,开花繁茂或枝叶美丽可赏,稍匍匐或下垂更佳。如三色堇、垂盆草、香雪球、半支莲、沿阶草、雪叶菊等等。■花坛设计原则1.以花为主,考虑生态效益2.功能原则,合理组织空间3.立意在先,遵循艺术规律4.考虑时空,遵循科学原理5.养护管理,考虑降低成本■花坛设计要点1.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对比对比①空间构图:水平展开的花坛与周围立面的建筑、乔灌木对比②色彩:花坛多为彩色,周围建筑、树木多为单色③材质:植物——柔软建筑——硬质协调①风格协调:如动物园入口广场上花坛——动物、童话形象,民族风格的建筑广场上花坛——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作为雕塑、纪念碑的配景花坛——简约大方②体量适宜:花坛或花坛群与广场面积之比一般不超过1/3~1/5.盛花花坛直径(或短轴)可为15-20m以内;模纹花坛8-10m以内。③位置恰当:主景花坛设置在主轴线上;配景花坛多设置在主轴线两侧2.花坛平面布置a.外部平面构图形式花坛平面构图形式多种多样。通常主景花坛外形是对称的,平面轮廓应与广场相一致;但为了避免单调,在细节上可有一定变化。b.内部图案纹样设计盛花花坛主次分明、简洁美观,忌复杂图案和等面积分布过多色彩。模纹花坛纹样丰富精美,外轮廓简单。五色草纹样≥5cm其它花卉纹样≥10cm常用灌木纹样≥20cm(至少两行)方形或圆形的大型独立花坛,中央图案简单,边缘4m以内图案可以丰富。3.立面处理一般中间高,四周低,保持4-10%的排水坡度。一般的模纹花坛可布置于斜度≤30°的斜坡上。斜面花坛,一般多做成60°斜面。花坛种植床通常用边缘石保护。质地各异,色彩朴素,造型简洁,与路面协调。4.色彩设计a.同一色调或近似色调的花卉种植在一起,易给人柔和愉快的感觉。这种配色强调整体上色彩的协调,而非醒目的图案纹样。此时,同一色调花色的面积比例对花坛效果也有影响。b.对比色相配,应有主次,通常以一种为纹样,另一种为色块填充纹样,则效果较好。c.白色的花卉既可以衬托其他颜色花卉,还可调和两种不同色调,也常用于勾画轮廓线。d.遵循艺术原则,色调搭配恰当,主次分明,一般有1-2个主色调。e.根据周围环境设计花坛色调。如公园、剧场暖色花卉鲜明活跃图书馆、医院淡色花卉安静幽雅11、花镜类型、设计、花境主体部分种植设计(一)依设计形式分1.单面观赏花境为传统的应用设计形式,多临近道路设置,前面为边缘植物、中间高低错落的主要观赏植物,最后为背景材料的绿篱、树丛、墙垣等,前低后高,供一面观赏。2.双面观赏花境植物种植中间高两侧低,供两面观赏。这种花镜没有背景,多设在道路、广场和草地的中央。3.对应式花境在园路轴线的两侧、广场、草坪或建筑周围设置,呈左右二列相对应的两个花境。在设计上统一考虑,作为一组景观,多用拟对称手法,力求富有韵律变化之美。(二)依植物材料分1.灌木花境观赏植物由灌木组成,通常以观花、观叶或观果且体量较小的花灌木为主,如月季、南天竹、木槿。2.宿根花卉花境花境全部由可露地过冬、适应性较强的宿根花卉组成。如鸢尾、芍药、萱草、玉簪、荷包牡丹等3.球根花卉花境花境内栽植的花卉主要为球根花卉,如百合、石蒜、大丽菊、水仙、郁金香、唐菖蒲等4.专类花境由一类或一种植物为主组成的花镜。在同一类植物中,其变种和品种类型多,花期、株形、花色等须有较丰富的变化,才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5.混合花境主要指由灌木和多年生花卉组成的花境。三、花境的设计(一)花境的位置1、建筑墙基前空地在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用地上布置花境作基础装饰,其可装饰墙面、基角,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使建筑与地面的强烈对比得到缓和,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风景和园林风景取得协调。建筑基础栽植的花镜为单面观赏花镜,以1—3层低矮建筑物前装饰效果最好。植物高度宜控制在窗台以下。2、围墙、篱栏(栅栏、篱笆)及挡土墙前庭院的围墙和阶地的挡土墙、篱栏,由于距离很长而显立面单调。为了绿化这些墙面,可以利用藤本植物作为基础种植,也可以在其前方布置单面观赏的花镜,而使园墙及阶地地形等变得更加美观。3、道路上的布置1)中央花镜:(W=4—6m)在道路中央布置两面观赏花镜,其中轴线与道路中轴线重合。而在道路两侧可以是简单的草地和行道树或是植篱和行道树。2)路旁花镜:(W=2—4m)在道路两侧分别布置两列单面观赏花镜,彼此为一组对应演进的连续构图。花镜的背景可以是绿篱和行道树。3)复合花镜:在道路中央布置一列两面观赏的独立演进花镜,道路两侧为彼此对应演进的单面观赏花镜。中央的两面观赏花镜为主调,两侧的单面观赏花镜为配调。4、绿篱前布置与植篱配合布置单面观赏的花境,花境前方配置园路,供游人欣赏,以常绿绿篱处布置效果最好。绿篱前布置花境可以装饰绿篱单调的基部。绿篱的背景可使花镜色彩充分表现,而花镜又活化了单调的绿篱,并装饰其难看的基部。5、花架、游廊前花架、游廊等建筑,一般都有高出地面30—50cm的台基,台基的立面前方可以布置花境,可装饰台基,美化建筑立面构图,使园路上的游人在沿花架、游廊漫步时能欣赏建筑、植物综合美,而游廊内散步的人又可近赏花镜植物的自然美。6、草坪、林中空地上为丰富景观、组织游览路线可在宽阔的草坪、林间设置双面观赏花镜。7、宿根园、庭院花园中在面积较小的花园中,花镜可周边布置,而构成协调景致。■花境主体部分种植设计1.植物选择通常花境以当地露地越冬,不需特殊管理的多年生花卉为主,兼顾一些小灌木及一二年生花卉。根据花境的具体位置,考虑花卉对光照、土壤、水分等适应性。观赏价值较高。如芳香植物,独特花形、花叶均美的材料,观叶植物等,花卉有较长的花期,或花叶兼美。种类组合上应考虑立面与平面构图相结合,株高、株形、花序形态等变化丰富,有水平线条与竖直线条的交错,从而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观。种类构成还需色彩丰富,质地有异,花期具有连续性和季相变化,从而会使整个花境的花卉在生长期次第开放,形成优美的群落景观。2.色彩设计花境的色彩主要由植物的花色、叶色来体现。1)利用不同花色来创造空间或景观效果。把冷色占优势的植物群放在花境后部,在视觉上有加大花境深度感;在狭小的环境中用冷色调组成花境,有空间扩大之感。花境的夏季景观应使用冷色调的蓝紫色系花,以给人带来凉意;而早春或秋天用暖色的红、橙色系花卉组成花境,可给人暖意。在安静休息区设置花境宜多用冷色调花;要增加热烈气氛,可多使用暖色调的花。2)花境四种基本配色方法。单色系设计。不常用,只为强调某一环境的某种色调或一些特殊需要时才使用。类似色设计。常用于强调季节的色彩特征时使用,如早春的鹅黄色,秋天的金黄色等。有浪漫的格调,但应注意与环境协调。补色设计。多用于花境的局部配色,使色彩鲜明,艳丽。多色设计。这是花境中常用的方法,使花境具有鲜艳、热烈的气氛。3)花境的色彩设计还应注意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协调,与季节相吻合。也须避免局部配色很好,而整个花境观赏效果差。因此在特定时期,开花植物应散布在整个花境中,而不是集中于一处。较大的花境设色时,可把选用花卉的花色用水彩涂在其种植位置上,然后取透明纸罩在平面种植图上,抄出某季节开花花卉的花色,检查其分布情况及配色效果,可据此修改,直到使花境的花色配置及分布合理为止。3.季相设计理想的花境应四季有景可观,寒冷地区可三季有景。花境的季相是通过不同季节的开花的代表种类及其花色来体现的。具体设计方法:在平面种植图上标出花卉的花期,然后依月份或春、夏等时间顺序检查花期的连续性,并且注意各季节中开花植物的分布情况,使花境成为一个连续开花的群体。此项设计也可结合花境的色彩设计同时进行。4.平面设计构成花境的最基本单位是自然式花丛。种植采用自然块状混植方式,每单块为一个单种花丛。一般花后叶丛景观较差的植物面积宜小些,前方配置其它花卉遮挡。为使开花植物分布均匀,可把主花材植物分为数丛种在花境不同位置通常一个设计单元(如20m)以5-10种以上的种类自然式混交组成,各花丛大小有变化。对于过长的花境,平面设计可采用标准化设计,首先绘出一个演进花境单元,然后重复出现;或设计两个单元交替出现。但注意整个花境要有主调、配调和基调,做到多样统一。5.立面设计花境要有较好的立面观赏效果,充分利用植株的株形、株高、花序及质地等观赏特性,植株应高低错落有致,花色层次分明,创造出丰富美观的立面景观。(1)植株高度花卉依种类不同,从几厘米到两三米,可供充分选择。宿根花卉花境一般均不超过人的视线。花境的立面安排一般原则是单面观前低后高,双面观的中央高两边低。但整个花境中前后可有适当的高低穿插和掩映。(2)株形与花序根据花相构成的整体外形,植物分成水平型、直线型及独特形三大类。水平型植株圆浑,多为单花顶生或各类头状和伞形花序,开花较密集,形成水平方向的色块。直线型植株耸直,多为顶生总状或穗状花序,形成明显的竖线条。独特花形兼有水平及竖向效果。设计上最好有这三大类植物的搭配,才可以达到较好的立面景观效果。(3)植株的质感花卉的枝叶花果具有粗糙和细腻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不同的心里感觉和视觉效果。如粗质地的植物显得近,细质地的植物显得远。花境设计中植物搭配也要考虑质地的协调和对比。粗质植物通常具有大叶片、疏松粗壮的枝干以及松散的株形,给人以强壮、坚固、刚健之感。广玉兰、木棉、向日葵、木槿、玉簪等。细质型植物给人以柔软、纤细的感觉,叶小而浓密,枝条纤细而不易现露,以及整齐密集而紧凑的冠型。如鸡爪槭、馒头柳、珍珠梅、地肤、文竹、石竹、金鸡菊、野牛草、结缕草等植物。12.花台概念、类型、植物选择1.规则式花台规则式:单个花台组合花台(平面花台、体花台)自然式花台:独立式花台沿边式花台角隅式花台多层式花台植物选择用于花台的植物要求排水良好的种类,根据华泰的形状、大小及所处的环境进行选择。规则式花台所用与花坛相似,常用一些草本尤其是时令性草本花卉、低矮的花灌木、观叶植物。如鸡冠花、万寿菊、郁金香、月季、天竺葵、麦冬类、南天竹、金叶女贞等。自然式花台植物种类的选择更为灵活,花灌木和宿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