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_第1页
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_第2页
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内容摘要】目的:本文重要通过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承受治疗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服用20mg/次瑞舒伐他汀钙,而对照组患者则服用10mg/次的瑞舒伐他汀钙,每晚服用1次,连服6个月为一个疗程。通过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并进行血脂的测定,判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两组的颈动脉CIMT〔内-中膜厚度〕、颈AS斑块面积、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IMT、AS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TC、TG和LDL-C水平降低显著〔P0.01〕,HDL-C则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的改善愈加明显。研究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钙开展强化降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CIMT、TC和LDL-C的水平,同时,升高HDL-C的水平,无其他并发症,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本文关键词语】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颈动脉疾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4-0025-02作为新型的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钙和其他的他汀类药物相比较具有更强的降脂作用[1],同时瑞舒伐他汀钙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并具有抗炎作用[2]。十分是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等。造成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是血脂发生异常,而临床上公认他汀类药物是最有效调脂的药物[3],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而言,颈动脉的内膜-中膜的厚度〔即CIMT〕能够作为AS〔动脉粥样硬化〕较为特异指标,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变,还可用于对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粥样硬化效果的评价。本文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承受治疗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50例承受强化降脂,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承受治疗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回首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研究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50~75岁,平均〔5715〕岁,有合并高血压38例,糖尿病11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52~77岁,平均〔5614〕岁,有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13例。所有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均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选取研究对象确定时均排除心脑血管病患者或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承受强化降脂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承受普通的降脂治疗。所有患者在承受治疗之前将其他的降脂药物停用大约两周。其中对照组患者承受10mg/次的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承受20mg/次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进行强化降脂。每晚服用1次,连服用6个月为一疗程。与此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承受正规的抗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治疗。服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变化,假如服药后发现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异常或有其他并发症者需要及时停药。1.2.2检测方法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并进行血脂的测定,判定两组患者疗效。其中检测内容重要包含,〔1〕血脂:利用酶法对血清中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和LDL-C的浓度测定。〔2〕超声检测颈动脉:使用的仪器为美国GE生产的多普勒彩色超声仪,设定探查的频率为10MHz,对颈动脉的双侧检查CIMT〔中-内膜厚度〕、CCA〔颈总动脉〕和BIF〔颈动脉分叉〕、ICA〔颈内动脉〕的斑块,包含构成和形态以及斑块大小和范围、软硬度等。1.3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通过6个月的治疗,对照两组的颈动脉CIMT〔内-中膜厚度〕、颈AS斑块面积、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中CIMT、AS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TC、TG和LDL-C水平降低显著〔P0.01〕,HDL-C则显著升高〔P0.01〕。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的改善愈加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钙不同剂量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见表1。瑞舒伐他汀钙不同剂量对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和CITM的影响结果见表2。2.2不良反应经过6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有2例转氨酶出现了轻度的升高,经过复查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另有5例患者表现出稍微腹胀以及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但未出现肌痛或横纹肌溶解等严重的并发症。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组别时间TCTGHDL-CLDL-C对照组〔n=50〕治疗前6.550.831.640.701.380.463.961.34治疗后4.821.211.590.381.720.432.321.14研究组〔n=50〕治疗前6.301.441.470.541.460.543.861.53治疗后4.340.861.310.481.890.611.511.16表2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CIMT比较组别时间斑块面积〔cm2〕CIMT〔mm〕对照组〔n=50〕治疗前12.450.771.560.43治疗后9.440.741.490.52研究组〔n=50〕治疗前11.211.111.520.40治疗后8.280.431.260.06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诱发因素就是高血脂症,而且动脉内的斑块LDL和斑块的稳定性关系较为亲密[4]。同时,较高的胆固醇除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之外,还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进而加剧了高血压症状[5],有研究显示血清中TC〔总胆固醇〕水安然平静心脑血管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而AS〔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脑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CIMT对于增长全身的AS发展具有标记作用。由于AS属于累及全身的动脉慢性病理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亚临床的表现,尤其是颈动脉,更是AS多发部位,因而,检验颈动脉的AS,看成是检视全身AS的窗口[6]。另外,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为复杂的构成原因,一般以为和脂质代谢的紊乱、氧自在基的作用发挥,和平滑肌细胞迁移或者炎症具有相关性。在上90年代,曾有研究通过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较为积极,所以对粥样硬块构成具有很大的延缓或者是阻拦作用[7]。而研究中发现,瑞舒伐他汀不仅延缓斑块构成,还能逆转斑块。瑞舒伐他汀钙被以为是第三代的他汀类药物,其降脂的作用发挥重要是通过对肝脏羟甲基戊二酰的辅酶A复原酶施行竞争性抑制,减少和其他药物作用,且半衰期较长,药代动力学不受或者少受年龄与性别影响,且临床上患者耐受好。通过研究表示清楚,瑞舒伐他汀钙对各类血脂异常患者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LDL-C的效果和同类药物相比均显著占优,同时,对于HDL-C和TG以及其他的脂质组分作用较为显著,提升了降脂的达标率[8-9]。ASTEROID研究资料显示:该研究507例经造影证明有冠脉血管腔狭窄跨越20%的患者,经过40mg/d的瑞舒伐他汀24个月的治疗,超声评价前后的血管情况。结果显示,受试者的平均LDL-C出现了降低,幅度跨越53%,而HDL-C水平升高,幅度大约15%;重要参数: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中位值下降了0.79%,其中64%的患者动脉中粥样斑块出现了消退,说明瑞舒伐他汀具有的强化降脂作用能够有效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本文中对两组颈动脉AS患者分别服用10、20mg/次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CIMT都表现出明显的减少,同时TC和TG以及LDL-C的水平降低较为明显,HDL-C的水平升高也较为明显;另外,和对照组相比,强化降脂的研究组进一步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和文献资料结果相符。同时,分析了药物的安全性,经过6个月的治疗,通过分析比照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能够看出通过强化降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也表示清楚了临床上利用20mg瑞舒伐他汀钙对患者开展强化的降脂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且耐受性较好。这和瑞舒伐他汀不同于其他他汀类药物的分子构造有关,其极性的甲磺酰氨基,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无需细胞的色素代谢,大多数是通过肾和肠道进行代谢,进而就避免了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总之,对于CIMT的增厚以及颈AS具有斑块的患者而言,通过瑞舒伐他汀钙进行强化降脂治疗,不仅能够预防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具有主要意义。而且AS经过较为复杂,患者的血脂成分和遗传因素以及年龄、吸烟史、血压情况、血糖情况等生活方式都是危险因素,所以,患者还要配合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方式进行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获得好效果的需要条件。以下为参考文献[1]陈丽萍,于国良.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壁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3〕:13-14.[2]盖永洁,宋树良.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指标[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3〕:192.[3]马杰,徐新娟.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55..NEnglJMed,2004,350〔15〕:1495-1540.[5]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2〕:109-111.[6]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