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模拟试卷一高
一
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而以机械的方式理解其中的虚实空白艺术。C.“写”和“不写”影响读者感受:“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若所有细节都交代清楚,作品就显得死板。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二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由作者完全掌控的,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质疑,进而推想缘由,探求真相。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等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就肯定无法完全领会作品的意旨。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作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4.请简要分析文本中设置的空白在读者感受方面的作用。5.《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文本二: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时,那种温馨、恬静,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她的创作都执着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她的散文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美”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从而呈现出“独有的美的特质”。——选自梁海《诗意与温情——读<迟子建散文>》6.下列有关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本一概述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依次写了时间在钟表中、生活中、生命中行走,让读者,尤其是身为高三学生的各位同学深有感触。B.文本一写到白发“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这让作者发现了时间的足迹,感受到时光流逝、岁月凋零。C.文本一写作者到了上课时间还要磨蹭一会儿再进教室,又写随着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时间越显匆匆,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一丝遗憾。D.文本二准确评价了迟子建的散文,其中的“诗意与温情”在文本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鼓舞人心的力量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7.下列名句最能体现文本一对时间的认识的是(
)A.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挖掘深沟浅槽。——莎士比亚B.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库尔茨C.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还,毫不留恋。——塞万提斯D.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8.文本一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9.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独有美的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奏其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魏征谏曰:“玄龄、珪皆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间能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终非阿私。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上乃释不问。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七月癸卯,薨。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珪、征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B.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C.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D.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阁,是尚书台的别称,文中即为此意,后也用来泛指中央政府机关。B.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行礼人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C.中国,古代多泛指我国中原地区,文中的“中国”是指当时的唐王朝。D.癸卯,六十干支之一,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癸卯”是用来纪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每次与杜如晦商议朝政,皇上都让如晦做决断,而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策略,房、杜二人配合默契。B.权万纪上奏说房玄龄、王珪考核朝廷内外官员不公正。唐太宗命人核查实情,后经魏征劝说,不再追问。C.唐太宗东征高丽之时,群臣无人敢于反对,而房玄龄认为自己作为深受皇帝厚恩的重臣,有责任进行劝阻。D.太宗对房玄龄关爱有加,他们不仅结为儿女亲家,而且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候,太宗亲临探视,悲伤不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3分)(2)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5分)14.唐人柳芳评价房玄龄“德亦至矣”。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德”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①。一团团、逐对成逑②。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恰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3)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
”;而“
”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树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纵横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尽的故事。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美。爬藤花是散文,像荼蘼、紫藤、茑萝,乃至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潇洒。看起来漫不经心,它们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不是没有一篇是欠缺章法的——无论是斜挂在疏篱间的,泼撒在花架上的,哗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地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活了似的,都各有各的文法,各有各的修辞。(
)。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典戏剧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声的拆展的过程。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此说来,可以比作昙花的文体,大概就是舞台剧了吧B.如此说来,可以称作舞台剧的花儿,大概就是昙花了吧C.如果有什么文体可以比作昙花的,大概就是舞台剧了吧D.如果有什么花儿可以称作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它们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欠缺章法的D.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它们,倒也每一篇都是有章法的20.下列句子中,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美。B.像荼蘼、紫藤、茑萝,乃至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潇洒。C.或者不自惜地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活了似的。D.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有的学者把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分为两种,
①
,另一种是“极端斯坦”。从宏观角度来看,有些数据是平均分布的,如人的身高、体重、寿命等;同时,
②
,如城市人口、个人财富和商品价格等。今后的世界将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互的变快和个人能力的增强而出现越来越多的“极端斯坦”。例如卖货这件事,从前属于“平均斯坦”,一个柜台每天有多少人的流量,大约能转化成多少销售额,最后一定是一个大致平均分布的数据。但是今天一个所谓的流量明星坐在直播间,一个晚上就能卖出几千万上亿元的商品,于是卖货这件事
③
。这一趋势将使得难以预测的事件逐渐增多,如何应对这类事件,也就成为了今后个人和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期末模拟试卷一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D
解析:A.“借以体现”错误,原文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与“不写之写”的艺术手法都是《红楼梦》的特点,它们之间没有选项说的逻辑关系。B.“而以机械的方式理解其中的虚实空白艺术”错误,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可知“机械的方式”曲解文意,于文无据。C.“‘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若所有细节都交代清楚,作品就显得死板”错误,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可见并不是“写”得越少越好,也不是细节交代清楚就显得死板。2.B解析:B.“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原文为“‘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可知并没有说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而是与读者的“经验”有关。3.B解析: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A.“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不是作者有意留下让读者去思考,而是没有必要交代,因此不属于艺术留白。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中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至于宝玉如何“没有刚性”,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所以属于“不写之写”手法。C.“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也不是有意留白让读者去思考,而是因为前面对各色人等的描写已经很详细,没有必要再重复写她二人的表现,不属于“不写之写”;D.“宝玉作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是因为贾政素来对宝玉要求极严,即使做得好也不会当面夸赞他,因此这里的描写并非刻意留白,不属于“不写之写”。4.①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解析: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可知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可知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5.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6.C解析:C.“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一丝遗憾”分析错误。作者并没有遗憾,而是平静地接受时间的流逝。7.B解析:从文本一的最后一段“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会和时间一起走向地老天荒,这与B中“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意思最为接近。8.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④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9.①语言风格具有“美质”。作者将时间人格化,“行走”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又把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文章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②所思所感具有“美质”。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10.B(第一处,“若推得”没有宾语,内容须往后延伸,故在“其事”后断开;第二处,“岂”为疑问副词,应放句首,引领下文,故在“岂得”前断开;第三处,“曾无驳正”的主语应为万纪,不是“考堂”,故在“考堂”后断开)11.D(根据原文“七月癸卯”可以推断,文中“癸卯”是用来纪日)12.A(根据文中“上每与玄龄谋事”可知,“房玄龄每次与杜如晦商议朝政”错误)13.(1)这正是想要激起陛下的怒火,并不是竭尽忠诚奉献国家啊。(共3分。判断句式、“徇国”各1分,句意通顺1分)(2)现在驱使那些无罪的士兵,把他们的生命置于刀枪之下,让他们肝脑涂地,难道不值得怜悯吗!(共5分。“委”“锋刃”“独”“愍”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精通政务,尽心尽力;②用法宽平,待人不求全责备;③与朝臣同心同德,一心为国;④心怀社稷,敢于进言。(共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15、C.“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错误。这一句的意思是“成群的蜂蝶纷纷追随柳絮”,并没有突出“柳絮的疏狂自得”。16、①意象特征不同:林诗的柳絮漂泊、命薄、愁苦、伤感、任性。薛诗的柳絮:自信、随缘、开朗、积极向上。②意境(诗风)不一样:林诗的意境灵动、富有才情、别具一格。理想主义;薛诗:意境浑厚、淳朴。现实主义。③抒发的情感不一样:林诗抒发了自己寄人篱下,漂泊无依,凄楚哀婉的境况。表达了(倾诉了)无依无靠、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抒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薛诗写了柳絮不随流水,不堕泥土,借风力,飞上云霄,积极昂扬的精神,意境浑厚,表现了薛宝钗的积极入世的心态,不自怨自艾,志存高远的心态。17、(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8、D(根据文意,作者是把不同的花比作各类文体,而不是把各类文体比作不同的花,由此可排除A、C;几个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如此说来”无从落实,由此可排除A、B)19、C(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它们”位置不当,二是滥用否定词“不是”“没有”)20、A(A项“草花是诗”是比喻,“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是比拟;B、C两项有比拟无比喻;D项无修辞手法)21、①一种是“平均斯坦”
②也有很多数据是极端分布的
③就成为“极端斯坦”(6分。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①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②信息交互变快,③个人能力增强,④随之,今后的世界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极端斯坦”。(5分。每答对一句给1分,文意完整连贯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作文:漫画中的小兔子正在吃力地拔着一个特别大的大萝卜,对于漫画的寓意,可有不同的理
解。萝卜和兔子的本体学生应该界定清楚,要明确态度。学生能够围绕小兔子拔萝卜这个核心事件展开,就可算结合了材料。审题要解决几个问题:萝卜分别是什么?大萝卜该不该拔?
大萝卜到底该如何拔?(一)为什么要拔“大萝卜”?因为大萝卜很重要,很有分量,很有意义与价值,拔的过程困难越大,收获越大。图中兔子正在挑战一个大萝卜,想要把大萝卜拔出来。拔大萝卜是兔子正在面临的困难,如果想把萝卜拔出来,那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努力过后就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收获。
由此,考
生可结合漫画的内容及寓意延伸思考,
以至个人学习、社会生活,乃至国家发展等等,或许
都需要此种直面困难不退却,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和作为,把“不可为”变为“可为”,方有大收获、大突破。从立德树人、弘扬正能量角度来看,大萝卜是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的大事件大工程,如攻坚扶贫,科技创新(芯片之痛),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传承与自信,2030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目标。所以,萝卜应该是要达到的目标,要获得的成果。小萝卜是小目标,小成果,容易实现容易达成,大目标大成果要想达成和实现有难度。个人、集体、国家都如此。(二)为什么不要拔“大萝卜”?因为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图中萝卜比兔子大几倍,兔子站在萝卜边上,拔出大萝卜的可能性极低。
由此,进一步联系到社会生活,得出结论,我们要量力而行,适度舍弃。小兔子放弃拔不动的大萝卜,选择后面更多的小萝卜,他一样可以取得和大萝卜分量相当的收
获。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学会舍弃和放弃,因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难免会在工作和生
活中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尤其是这个大萝卜是不属于自己的,不是个体与国家生存与
发展必须的,是自己力量不能获得的,在发现自己力所不能时,应该果断放弃,量力而为,另辟蹊径,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要强调一点,如果把大萝卜定义为国家民族非常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允许从放弃的角度立意,只能说是“暂时放弃,等待时间,留足时间与条件来拔”。(三)怎样拔“大萝卜”?思想认识上,面对“大萝卜”,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恒心,要有科学办事的智慧和能力。做事方法上,要先易后难,也可以先拔“小萝卜”,再拔“大萝卜”。要善假于物,善于借用工具,不能仅凭一双手。要善于借力于人,不要一个人单打独斗,一个人力量有限,如果再叫上几个伙伴,大家齐心协力,大萝卜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教学文献核心要点解析
- 转让美团店铺协议书
- 食堂合作使用协议书
- 买卖二手机合同协议书
- 车险事故双方协议书
- 做生意租赁合同协议书
- 镇区保洁垃圾协议书
- 项目出资合同协议书
- 门窗经销合伙协议书
- 钢琴老师合伙协议书
- 2025全国助残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宣传课件
- 转让汽修店铺合同协议
- 2024年陕西延安通和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自助贩卖机进驻合同协议
- 江苏绿色东海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形考任务三(占10%)-国开(ZJ)-参考资料
- 《非处方药品市场推广策略》课件
- 输血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环卫工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