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制度(第三版)_第1页
护理-管理制度(第三版)_第2页
护理-管理制度(第三版)_第3页
护理-管理制度(第三版)_第4页
护理-管理制度(第三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XX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仁心仁术精益求精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NANKANGDISTRICTGANZHO护理管理制度〔第三版XX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2015年修订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目录第一部分护理核心制度8HL—001:护理查对制度8HL—002:护理交接班制度9HL—003:分级护理制度10HL—004: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2HL—00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3HL—006:护理首问负责制14HL—007:口头医嘱执行与确认制度15第二部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5HL—008: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15HL—009: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19HL—010:"腕带识别"管理制度21HL—011:患者转科制度21HL—012:患者安全转运制度23HL—013: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25HL—014:患者坠床防范管理制度25HL—015: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26HL—016:患者压疮防范管理制度27HL—017: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28HL—018: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29HL—019:管道管理制度32HL—020:管道评估与脱落报告处理制度33HL—021:患者病情评估制度33HL—022: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制度34HL—023: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34HL—024: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35HL—025:危急值报告与登记制度36HL—026: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37HL—027: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与激励制度37HL—028:特殊药物及高危药物管理制度〔护理38HL—029:病区基数药品与物品管理制度39HL—030:病区用药安全管理制度40HL—031: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观察制度41HL—032:急重患者、特殊患者及突发事件报告制度42HL—033:护理纠纷相关实物封存管理制度42HL—034:护理纠纷相关护理文书封存管理制度43HL—035: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制度43HL—036: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43HL—037:护理告知管理制度44HL—038:用药错误报告处理制度45HL—039: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45第三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46HL—040:抢救车、急救药品与物品管理制度46HL—041:微量输液泵、微量推注泵使用管理制度47HL—042:监护仪使用管理制度47HL—043:呼吸机使用管理制度48HL—044:呼吸机使用后的保养和维护管理制度49HL—045:除颤仪使用管理制度50HL—046:除颤仪日常检查与维护管理制度51HL—047:病区冰箱使用管理制度52HL—048:病区微波炉安全使用管理制度52第四部分护理人员管理制度53HL—049:护士职业素质要求53HL—050:护士的行为规范管理制度54HL—051:护士依法执业管理制度55HL—052:护理人员执业准入制度55HL—053:护理专项技术操作资格准入管理办法59HL—054:护士执业守则60HL—055:护理人员排班制度60HL—056:护理人员休假、请假制度61HL—057:护理人员分层与能级管理制度62HL—058:护士层级管理划分标准和工作职责62HL—059:护理人员考核制度65HL—060: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66第五部分护理行政管理制度67HL—061:护理部工作会议制度67HL—062:护理会诊制度67HL—063:护理病例讨论制度69HL—064:护理行政查房制度69HL—065:护理业务查房制度70HL—066:护士长夜查房管理制度71HL—067: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72HL—068:修订护理制度等文件的制度与程序73HL—069: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总则74HL—070: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75HL—071:日常工作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76第六部分护理质量管理制度76HL—07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76HL—073: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78HL—074: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制度79HL—075:护理投诉管理制度79HL—076:护理质量安全教育制度80第七部分病区管理制度81HL—077:病房管理制度81HL—078:住院患者管理制度81HL—079:病房安全管理制度82HL—080:入院、出院护理制度83HL—081: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制度84HL—082:健康宣教工作制度84HL—083:患者外出检查管理制度86HL—084:饮食管理制度86HL—085:物品、仪器管理制度87HL—086:护士站微机联网管理制度87HL—087:护士站管理制度88HL—088: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规范与质量监管制度89HL—089:治疗室管理制度89第八部分护理继续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制度90HL—090: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与考评制度90HL—091:新入院三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及考评制度91HL—092:护理科研立项、护理论文管理制度92HL—093:参加护理学术会议的管理规定92HL—094: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93第九部分特殊部门护理管理制度94HL—95:手术室管理工作制度94HL—9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95HL—97:手术患者交接与护送制度96HL—98:手术室查对制度97HL—99:物品清点制度98HL—100:医疗安全防护制度99HL—101: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101HL—102: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制度102HL—103: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02HL—104: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联系制度104HL—105: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105HL—106: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制度106HL—107:重症医学科病房护理管理制度106HL—108:血透室管理制度107HL—109: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108HL—110:急诊分诊工作制度108HL—111:产房护理工作制度109HL—112: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110HL—113: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111HL—114: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制度112HL—115:换药室工作制度112HL—116:注射室工作制度113第一部分护理核心制度HL—001:护理查对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医嘱查对与执行制度1.处理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处方和各种检查治疗申请单时,应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及住院号。执行者签执行时间并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处理。2.医嘱处理做到"五不执行":口头医嘱不执行〔抢救除外;医嘱不全不执行;医嘱不清不执行;用药时间、剂量和途径不准不执行;自备药无医嘱不执行。3.执行临时医嘱,需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医嘱班班核对,每周总查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补救。4.非抢救时,医生不能下达口头医嘱;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先向医生复述两遍〔抽吸药物前和准备注药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液体瓶、安瓿应保留至抢救结束,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5.已执行的口头医嘱,应在抢救结束后2小时之内完成医嘱的补记工作,医生将口头医嘱记录于临时医嘱单上并签名,执行护士补签名;特殊药物如剧毒、麻醉等药物不能执行口头医嘱。二、操作查对制度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服药、注射和各项治疗,在执行前、中、后各查对一次;"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3.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以便必要时核对。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三、输血查对制度1.在血液输注前,一名注册〔在职护士应同另一名注册〔在职护士〔单人值班时与一名值班医生一道进行核对。2.核对医生的医嘱、血型报告单和输血执行单。3.对血液上的信息与临床用血发血单的信息进行"三查、十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及血液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十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血袋条码、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4.在病床前再次复核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床头卡、手腕带,如果可能应直接向患者本人核实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5.核对人均在临床用血发血单上签名〔双签名。6.经复核无误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执行人双人在临床用血发血单上记录下输血的开始时间并签名。HL—002:护理交接班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坚守岗位,履行岗位职责。交班者在接班者未到岗与交接清楚之前,不得离开岗位。二、交班前要完成本班各种工作任务〔交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按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完成各项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清理环境。三、做好交班前工作〔交班者在交班前应整理和补充常规需要的物品,为下一班做好必须用品的准备。白班应为夜班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以便于夜班工作。四、接班者提前30分钟到病房,完成各种物品清点并签名,阅读病室报告、阅读重点患者〔危重患者、手术患者、新患者及特殊病情变化患者的护理记录。五、做到清清楚楚交接班。书面写清、口头讲清、床前交清。交班中发现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物品器械的数量不符应立即查问、寻找。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六、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注意查看患者病情是否与交班相符,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是否符合要求,病室是否达到管理要求。七、注意特殊患者。如情绪异常、行为异常、未请假外出的患者应及时向值班医生和护士长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交接双方共同处理好后交班者方可离去。八、交接班方式: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边交班。九、交班内容及要求:1.交清住院患者总数,包括出入院、转科〔院、手术〔分娩、病危、病重、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明日手术、当日手术、分娩、危重、抢救、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标本收集情况等;按要求书面病室护理交班报告。2.床头交班要查看病危、病重、抢救、昏迷、大手术、分娩、特殊治疗、高危药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的病情〔如: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执行情况。十、严格执行"十不交接":1.仪表不规范不交接。2.治疗室、办公室不整洁不交接。3.医疗器械物品不齐不交接。4.抢救物品、药品不完好不交接。5.危重患者床铺不整洁、不干燥不交接。6.各种引流管不通畅不交接。7.输液输血不通畅不交接。8.本班医嘱或工作未完成不交接。9.医嘱未查对不交接。10.交班报告、护理记录未完成或记录不合要求不交接。HL—003:分级护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特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二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二、一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二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二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二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HL—004: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严格执行卫生部管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二、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纳入患者安全管理质控,确实做好输血安全管理的监控工作。三、受血者血样采集管理:在医生开出输血医嘱后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按查对制度的要求,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诊断,然后按抽血操作规范采集血标本,一个护士每次只为一位患者采集,禁止同时为两位患者采集血标本。四、血样送检和领血管理:由护士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受血者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取血时凭领血单与输血科工作人员按输血查对要求共同做好"三查、十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对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条码、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五、输血:1.取回的血液在30分钟内输入,不得放置过久和自行贮血。对于短期不能及时输注的多袋血液,不可在常温下放置过久,应暂时存放在符合温度要求的血液转运箱内或酌情送回血库保存,一袋血液输液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2.开始输血时,应观察5~10min后才能离开患者,并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3.输血前将血袋内的血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动,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制剂。4.输血前和输注两组血之间应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管。5.输血应在患者签署《输血同意书》及医生下达输血书面医嘱后方可执行输血。6.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临床用血发血单〔即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报告单和血袋进行"三查、十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对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条码、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无误后方可输入。核对人、执行人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7.输血开始和输血结束时间、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等情况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8.在输血的全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9.一个护士一次只为一个患者输血,执行完后再为下个患者输血,禁止同时为两个患者输血。10.输血完毕保留血袋送血库保存、处理。HL—00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抢救患者时必须严肃认真,不得谈论与抢救无关的话题。二、抢救车、抢救设备及药品必须24小时处于备用状态,定位放置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三、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记录。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五、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两遍〔抽吸药物前和准备注药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醒医生抢救结束2h内据实补记医嘱。六、当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七、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6h内补记,并加以注明。八、及时与患者家属及单位联系,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九、凡涉及法律、民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十、抢救结束后,做好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HL—006:护理首问负责制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护理工作首问负责制是指护士对患者、家属或其他有关人员询问的事项负有问答和解决的责任的规定。首问责任人是指在本病区范围内第一位被患者、家属或其他有关人员询问的护士。二、护理工作首问负责制要求全体护士必须熟悉本专业的业务知识和相关部门、科室的工作流程,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三、护士长必须对本科的护理工作首问负责制负全面责任。四、每个护士都要树立"患者至上"的护理工作理念。五、当患者或家属询问护士时,属于本人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立即给予答复,对其要求给以妥善解决;不能回答和解决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解释清楚,同时确保通知到相关负责护士,必要时报告护士长。六、为落实"首问负责制",护士长负责对科内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尽可能减少传呼,当患者传呼时,原则上由责任护士前往完成,其他护士接到传呼时也应立即应铃,不得以分组为由不理不睬。七、当患者病情变化时,每个护士都有责任进行及时和主动的应对处理,当患者需抢救时,所有护士都必须服从统一调度,投入抢救。八、探视者询问时,被询问者必须主动、热情应答。九、当有咨询时,接者应给予确切的回答,无法回答时应记录号码,帮助联系解决问题的人,做好超前服务以及患者离院的延伸服务。十、导诊护士必须认真解答患者的询问。HL—007:口头医嘱执行与确认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及通知的医嘱。二、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需复述两遍〔抽吸药物前和准备注药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三、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须请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给药途径。四、执行口头医嘱后应保留药瓶到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五、应请医生在抢救结束2h内按照抢救实时记录的顺序补开所下达的口头医嘱。第二部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HL—008: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门诊就诊患者身份识别:患者出示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诊断、开药、治疗前须用上述相关证件与患者本人核对信息;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和患者家属或陪诊人员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或身份证号,由家属或陪诊人员说出患者姓名、性别和年龄作为最后确认。二、医技检查〔放射、CT、磁共振、心电图、超声、碘131、放疗等患者身份识别:患者进行各种医技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将医生开出的检查单与患者本人核对姓名、性别和年龄、科室、床号或住院号;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和患者家属或陪检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检人员说出患者姓名和检查项目,再将申请单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三、标本检验〔检验科、皮肤检验室、血液检验室等患者身份识别:检验科〔室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必须将化验单与标本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扫条码,确认信息无误方可执行;在出具报告时必须确认患者信息与结果报告单上的信息无误。四、病理检查患者身份识别: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接收病理标本时,必须将病理申请单与标本上的信息进行核对,在出具报告时必须确认患者信息与结果报告单上的信息无误。五、介入患者身份识别:介入患者进入介入室时,接诊医护人员必须将介入申请单与患者本人〔意识清楚或护送人员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和年龄、科室、床号或住院号;再将申请单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六、高压氧患者身份识别:患者进仓前,高压氧工作人员必须将申请单与患者本人〔意识清楚核对姓名、性别和年龄、科室、床号或住院号;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的等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和患者家属或护送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检人员说出患者姓名,同时核对患者"腕带"信息,确认无误方可入仓。七、手术患者身份识别:1.接入手术室前:由病区护士按照"腕带识别"管理制度,给患者戴上腕带。2.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区护士将病历与手术通知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核对无误后,再到患者床边将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与患者本人核对姓名、年龄〔由患者说出自已姓名、年龄;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由家属或陪护说出患者的姓名、年龄,同时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由手术室工作人员将患者接入手术室。3.进入手术室或预麻室:患者进入手术室或预麻室时,巡回护士或预麻室护士与接手术患者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患者信息,将病历与手术通知单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再将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与患者本人核对姓名、年龄〔清醒患者,由患者自己说出姓名和年龄,同时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等措施。4.麻醉前:麻醉师、手术医师、手术护士三方由手术医师负责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年龄、性别、病区、床号、病案号,确认无误方可实施麻醉。5.手术开始前:麻醉师、手术医师、手术护士三方由麻醉师负责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年龄、性别、病区、床号、病案号,确认无误方可准备开始进入手术程序。6.切皮前: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由麻醉师负责共同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年龄、性别、病区、床号、病案号,确认无误方可开始手术。7.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由手术医师负责共同核对患者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病案号,确认无误方可离开手术室。八、无名患者身份识别:对意识不清或沟通障碍等又无家属或陪同人员,无法确认患者身份的无名患者,一律为患者挂上特别警示标识,配上"腕带",在腕带上、病历上同时标上"无名氏A"或"无名氏B",有多名无名患者时用大写英文字母依次向后推。核对程序:门急诊留观的无名患者,核对腕带上的"姓名"及科别;住院的无名患者除核对腕带上的"姓名"外还应核对科别及住院号。九、采集标本时患者身份识别:采集标本时,采集人员必须将标本采集单与患者本人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或住院号;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和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护说出患者姓名和年龄;住院患者还要将标本采集单与腕带上的信息核对,同时还要将标本采集单与标本采集盒或试管上的信息核对,核对无误方可采集〔采集血标本,尤其是采集血交叉标本,一次只能为一个患者采血,禁止同时为两个患者采血,标本采集后再次核对标本采集单与标本采集盒或试管上的信息,确认无误方可送检。十、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给药前必须将给药单与患者本人核对姓名、性别和年龄〔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的等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和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护说出患者姓名和年龄;住院患者还要将给药单与腕带上的信息核对,确认无误方可给药;给药后再次核对以上信息,确认无误方可离开患者。十一、输血时患者身份识别:1.输注前:两人〔注册护士与注册护士或注册护士与注册医生将临床用血发血单上的信息与医嘱和输血执行单、血型报告单核对〔9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核对无误后,再将临床用血发血单与血袋上的信息"三查、十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对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条码、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核对无误后,核对双方在发血单上签名。2.输血时:带临床用血发血单及输血治疗单到患者床旁,由两名医护人员"三查、十对",再将输血执行单、临床用血发血单与床头卡和患者本人进行核对〔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对于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应与手腕带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并和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护说出患者姓名和年龄,确认无误后方可输注。3.输血后:再次将输血执行单与床头卡和患者本人核对〔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特殊患者对手腕带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确认无误方可离开患者。十二、输注血制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患者身份识别:1.输注前:将执行单与医嘱单上的信息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品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核对无误后,再将执行单与血制品上的瓶签核对〔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品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2.输液时:执行者在患者床边先将执行单与床头卡和患者本人进行核对〔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应与手腕带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并和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护说出患者姓名和年龄,核对无误方可输液〔同时由家属或陪护再次确认药名。3.输注后:再次将执行单与床头卡和患者本人或手腕带〔特殊患者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确认无误方可离开患者。十三、各种侵入性操作〔胸穿、腹穿、腰穿、脑室穿刺、深静脉穿刺、骨髓穿刺、取各种活体组织等患者身份识别:执行者在患者床边先将执行单与床头卡和患者本人进行核对〔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应与手腕带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并和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护说出患者姓名和年龄,核对无误方可执行。执行前应核对有关资料明确操作部位;执行后再次核对以上信息。十四、发放特殊饮食〔管饲、要素饮食、肠外营养患者身份识别:执行者在患者床边先将执行单与床头卡和患者本人进行核对〔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应与手腕带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并和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核对上述信息〔由家属或陪护说出患者姓名和年龄,核对无误方可执行。HL—009: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120与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流程:患者由120送到急诊科时,120医护人员要将患者有关证件交与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科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有效证件〔身份证、驾驶证、军人证件、医保证等与患者本人〔清醒患者进行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并及时为患者配上"腕带",填写120与急诊科交接记录单;对无名患者按无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执行;120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交接清楚后,并在交接单上签名,120医护人员方可离开急诊科。二、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重症监护室、介入室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流程:转出前,由急诊科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无误后,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床头卡和手腕带上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转出;到达手术室、病房、重症监护室、介入室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和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双方共同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的信息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急诊科医护人员和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方可离开。三、手术室〔介入室与病房、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流程:转出时,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填写围手术患者评估与交接记录〔术后,填写后将交接单再次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到达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时,护送手术患者的护士与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护士共同将围手术期患者安全评估与交接记录单与患者手腕带核对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在交接单上签名,确认无误后手术室护士方可离开。四、病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产房与手术室〔介入室之间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流程:转入时,由病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产房护士填写围手术期评估与交接记录单〔术前,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床头卡和手腕带上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与护送手术患者的工作人员共同将交接单再次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到手术室时,护送工作人员与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交接单与患者手腕带上的信息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并在交接单上签名。五、ICU与手术室〔介入室、病房之间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流程:转出前由ICU护士填写围手术期患者评估与交接记录单或患者转科评估与交接记录单,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再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床头卡和手腕带上的信息核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转出;到达手术室或病房时,ICU医护人员和手术室或病房医护人员双方共同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的信息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ICU医护人员和手术室或病房医护人员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后,ICU医护人员方可离开。六、产房与新生儿科之间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流程:转出前由产房护士填写产科新生儿转科护理交接单,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新生儿病历及医嘱核对〔新生儿姓名和母亲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新生儿小床床头卡和双足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新生儿姓名和母亲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住院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转出;到达新生儿科时,产房医护人员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双方共同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的信息与新生儿双足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新生儿姓名和母亲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住院号核对无误,产科医护人员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后,产房医护人员方可离开。七、病区与病区之间转科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流程:转出前由转出病区护士填写患者转科评估与交接记录单,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再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床头卡及患者本人核对姓名、性别和年龄〔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的等特殊患者应与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转出;到达转入病区时,转出和转入病区医护人员双方共同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的信息与患者本人〔由患者本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或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双方医护人员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后,转出病区医护人员方可离开。HL—010:"腕带识别"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佩戴腕带前必须双人核对〔班内只有1名工作人员时,由下一班人员在交接班时进行核对。手术患者使用蓝色腕带,其它患者使用粉红色腕带。二、"腕带"标识应注明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字迹清楚,严禁涂〔修改。三、新生儿必须佩戴"腕带",其内容包括新生儿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出生时间、体重,同时做好与家属的核对工作。四、对于无法确认患者身份的无名患者,腕带上、病历上标上"无名氏A"或"无名氏B",有多名无名患者时用大写英文字母依次向后推。五、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以能容入一指为宜,防止过紧,婴儿及新生儿要定期查看,预防皮肤损伤。腕带造成遗失、损坏、字迹不清等,必须及时更换"腕带",不得在原"腕带"上进行修改。HL—011:患者转科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凡住院患者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室医生在临时医嘱开出转科医嘱。二、转出科室护士告知患者和家属,转科的原因和需要配合的相关工作,做好转科准备。三、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完成转科护理记录。通知转入科室,告知对方病人病情和需做好的相应准备。四、根据病情备好相应的抢救用物,选择转运工具。五、转入科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备好床单位,危重患者应根据转出科室的通知要求备好相关的急救用品,通知医生。六、转出科室护士应整理好患者的病历,检查治疗完成情况、检查费用、填写好患者转科记录单。完善相关工作后,再次通知转入科室,是否准备好,确认后,带上患者和相关资料到转入科室。七、患者到达转入科室后,双方应共同将患者安置好,并进行认真仔细的交接。交接双方完成转科记录单并签名后,转出科室护士才能离开。八、患者转入流程:准备床单位,根据需要准备用物→通知转出科室送患者→与转出科室交接〔病情、生命体征、过敏史、引流、用药、皮肤情况等→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名→通知医生→检查病历、查当日治疗、核对护理记录与病情是否相符→根据病情建立患者标识→介绍经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病区环境→执行转科后的医嘱→按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九、患者转出流程:医生开出转科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完成转科护理记录→通知转入科室,告知患者病情,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根据病情备好随带抢救用物→选择转运工具〔危重患者需护士和医生一起转运→撤销患者所有标识卡及电脑上的信息→床单位终末消毒→如有未返回的检查、检验报告单,待取回后及时送至转入科室。十、手术室患者转至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流程:手术结束手术前→手术室巡回护士应通知病房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做好迎接手术患者的准备→转运前巡回护士与手术者、麻醉师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查检皮肤完整、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等和确认患者的去向→评估转运途中的风险→选择转运工具→检查和安置好监护仪、微量泵、输液通道、引流管〔瓶等→做好途中监护→患者到达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时→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和病房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共同将患者安置好→按照围手术期患者评估与交接护理记录单中的内容认真仔细的交接→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十一、急诊科转至手术室、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流程:急诊科护士应通知手术室护士或病房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患者到达手术室或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时,陪同的急诊科护士应和手术室护士或病房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共同将患者安置好,按照转科交接护理记录单中的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交接〔必要时协助抢救。交接清楚并在转科记录单上签名后,急诊科护士才能离开。十二、120与急诊科转接流程:120转入的患者,120护士和急诊科护士应共同将患者安置好,并进行认真仔细的交接〔必要时协助抢救。交接清楚并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后,120护士才能离开。HL—012:患者安全转运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患者转运包括所有从原来科室转运到其他科室需要用推床、轮椅等转运工具转运的患者。一般患者转运须有护士或医院内陪检人员陪同。二、在转运前必须先通知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包括患者离开所在科室去其他科室检查或接受治疗,在转运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陪同转运的医护人员必须配合检查科室和治疗科室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对该患者的安全负责。三、护士长、责任护士有权决定转运工具〔包括约束带的使用,按患者病情安排人员护送。〔除医生特殊医嘱外四、危重患者〔手术患者转运前护士应协同经管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全面评估,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做好应急准备,准备充分后再进行转运。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应先进行处理,平稳后才能进行转运,转运前应先清空各种引流瓶,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确保患者各项指征能在转运期间维持平稳方可转运。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的安全。五、危重患者需要检查时,医护人员应事先与检查科室沟通,确定检查时间,以减少等候检查的时间,降低转运风险。六、危重患者〔手术患者转运前,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并通告电梯等候,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七、危重〔躁动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取得理解和配合后才能转运。八、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转运途中〔或检查时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关注管道是否正常和随身的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九、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或发生其它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果断采取措施,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十、转运后陪同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交接内容为:交接科室与交接人姓名,离开原科室与到达接收科室时间,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简要病情、生命体征,各种管道,药物及治疗,卧床患者及昏迷患者的全身皮肤情况,护理文书,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治疗和护理措施等关键信息。交接完毕双方确认签全名,实施交接者应为在班注册医护人员。附1:按危重患者转运要求的患者1.生命体征不稳定。2.意识改变。3.抽搐。4.气管内插管。5.使用镇静剂后有意识抑制可能者。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道。7.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附2:禁止转运的情况1.心跳、呼吸停止。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3.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附3:危重患者转运前需做好的准备1.开通留置的静脉输液通道,对于大出血患者,应保持两条以上的快速输液通道。2.接上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仪。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已充电微量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稳定给药,禁止用间断推注或关闭通道。4.备好合适型号的呼吸球囊和充足的氧气。5.急救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士和医生陪同护送。HL—013: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患者入院时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对有"晕倒"病史的患者应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在患者床头牌上插上"防跌倒"标识,并作好交班。二、对患者所使用药物进行评估,如服用冬眠灵类药物、降压药等的患者,应做好防跌倒宣教,24小时有人陪护,观察服药后反应。三、了解患者的病情,对贫血、低钾、低钙、低钠以及老年人、视力障碍、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殊患者,应加强防范跌倒的知识宣教。四、病区内环境应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平整、干燥,病室、走廊等处无障碍物,病室内的摆设简单,过道禁止放陪护床,床铺不能太高。五、卫生间地面应不能有积水、有防滑设施和设有扶手。六、患者的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不穿拖鞋,鞋底应有防滑的软底;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七、患者在行动前应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步态不稳患者应有人搀扶或拄拐杖。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切忌下床行走。九、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边,不得擅自离开。十、高危患者医生要开陪护医嘱,告知家属24小时留陪护。HL—014:患者坠床防范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等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护栏、约束带等保护性器具,防止患者坠床,在患者床头牌上插上"防坠床"标识,并作好交班。二、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患者,睡觉时应拉起护拦。三、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床铺不宜太软,软床不宜翻身和移动体位,并使用护栏。四、对没有护栏设施的病床,可使用活动护栏妥善固定于病床上,保护患者。五、家属不应睡在病床上,以保证患者睡眠舒适,防止坠床。HL—015: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对高风险人群如有跌倒病史,体位性低血压,肢体障碍,视力障碍,使用高危药物〔主要包括麻醉药、抗癫痫药、抗痉挛药、肌肉松弛药、缓泻剂、利尿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的住院患者或入院患者,应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①评估频次:总评分1-4分为低度危险,每周评估一次;5-9分为中度危险,每3天评估1次;≧10分为高度危险〔医生要开陪护医嘱,每天进行评估;危重、手术当天、手术后三天内的患者每天进行评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经评估存在危险因素应挂警示标识。②首次风险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班完成,入院后行急症手术患者于手术返回后即需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二、在患者入院时必须告知患者和家属跌倒/坠床的风险,签订告知书,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三、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立即通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四、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说明事情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判断。五、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生可将患者移至病床或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体检。六、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等,并向家属作好解释和宣教工作。七、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伤情与处理或抢救经过,应在护理记录及病程记录中记录。八、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断结果,应报告纠纷办公室。九、护士长组织对意外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十、报告流程:发现患者跌倒/坠床→当班护士在1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责任组长→护士长或当班责任组长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告科主任及护理部→护士长在24小时内使用信息平台报告上报护理部→病区在24小时内召开分析讨论会议→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报送护理部。HL—016:患者压疮防范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建立患者压疮防范护理程序与工作流程。二、对评估分值在危险范围的高危人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同时在病房、患者床头悬挂醒目的警示标识,采取积极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三、对可能发生压疮或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要加强巡视,落实基础护理,局部皮肤情况要作为重点交班内容之一。转科时,相关记录应随同患者转入下一科室,直至患者出院,以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四、手术患者应正确安置体位,注意衬垫适宜、皮肤完整、无皮肤烧灼伤、体位压伤。使用约束带,注意约束带松紧适宜、避免肢体过度外展。五、注意观察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如:昏迷、瘫痪者;老年人;肥胖者;身体瘦弱、营养不良者;水肿患者;疼痛患者;石膏固定的患者;大小便失禁者;发热患者;使用镇静剂的患者。六、掌握压疮好发部位。如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部、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等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等处;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六、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每30分钟1次,必要时建立翻身卡。七、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防止患者身体滑动,搬动患者时切忌拖、拉、拽,忌使用破损搪瓷便盆,使用便盆注意保护皮肤。八、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鼓励患者活动。HL—017: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压疮风险评估:新入院患者应在6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上,并根据Braden评分结果确定后续措施;若评分≤18分应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并在床头挂"防止压疮"标识,填写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一〔压疮危险度评估、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二〔压疮高危患者跟踪记录和压疮风险告知书,定时进行评分〔评分在15-18分每2周评估一次;评分在13-14分每1周评估一次;评分在10-12分每3天评估一次;评分在9分以下每天评估一次;评分≤10分还需在床头挂"压疮高危"标识。二、对院外发生的压疮或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启动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一〔压疮危险度评估、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二〔压疮高危患者跟踪记录和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三〔压疮治疗护理转归记录和压疮风险告知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三、报告制度和程序:〔一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应立即给病人使用气垫床;18分作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轻度风险报告责任组长;评估≤12分必须报告护士长。〔二住院期间发生或院外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在医院综合查询平台上进行网报。四、会诊制度: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含Ⅲ期以上压疮、疑难病例、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需填写护理会诊申请单上报压疮小组,压疮小组进行会诊,提出治疗措施,并定时监控措施的落实。五、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科内压疮小组的指导下处理,Ⅲ期压疮或疑难病例由医院压疮小组进行会诊讨论,确定护理措施,科室按照压疮小组确定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六、患者转科时,相关记录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转入科室需重新进行压疮危险度评估和在医院综合查询平台上进行压疮高风险上报。七、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一〔压疮危险度评估和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二〔压疮高危患者跟踪记录和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三〔压疮治疗护理转归记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转归在医院综合查询平台上填报。八、难免压疮,实行三级申报。〔一难免压疮的定义:患者因自身体质和病情因素〔如严重水肿,恶液质,有医嘱禁翻身等,虽经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后仍然不可避免发生的压疮称难免压疮。〔二申报条件:住院期间发生压疮并有以下情形者,强廹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或心率者、使用呼吸机患者、重度心力衰竭、重度休克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大小便失禁,重度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可申报难免压疮。〔三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发至医院资源管理平台上的压疮上报平台,压疮小组进行会诊。..〔四跟踪处理:对压疮小组确认为难免压疮和可避免压疮的病例,护士长应根据压疮小组提出的建议制订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压疮小组每周1-2次进行跟踪,观察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护理措施。HL—018: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生效日期:20XX8月20日修订日期:2015年8月26日一、定义:20XX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将压疮的定义更新为: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二、好发部位:1.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2.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3.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4.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三、诊断:〔一压疮分期: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更新的分期如下:1.Ⅰ期压疮:通常在骨隆突处发生指压后不能褪色的局限性红斑,但皮肤完整。色素沉着严重的皮肤可能没有明显的变红,但其皮肤温度〔发热或凉爽,发红部位有疼痛、变硬、表面变软。2.Ⅱ期压疮:部分表皮和真皮缺失,在临床可表现为粉红色的擦伤、完整的或开放/破裂的充血性水泡或表浅的溃疡。3.Ⅲ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外,可见皮下组织。临床上呈现深弹坑伴有或不伴有相邻组织破坏,表面可出现腐肉,可能有潜行和窦道。4.Ⅳ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局部可现坏死组织脱落或焦痂,通常有潜行和窦道。5.可疑深度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组织完整但可以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泡,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或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即使辅以最适合的治疗,病变仍会迅速发展,可疑深度的压疮需在完成清创后才能准确分期。6.难以分期的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的底部腐痂〔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和褐色和〔或痂皮〔黄褐色、褐色或黑色覆盖。只有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四、治疗原则〔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一全身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等。〔二局部治疗:1.Ⅰ期压疮处理原则:Braden评分并上报,卧气垫床减压或局部减压,班班交接,预防其他部位压疮,动态观察效果,根据结果调整措施。具体方法: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透明贴、溃疡贴、安普贴、美皮康或者减压贴保护。2.Ⅱ期压疮的处理原则:Braden评分并上报,查找高危因素和影响愈合的因素,采取减压措施和班班交接,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红色伤口选择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黄色伤口需要清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