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措施【论文】》_第1页
《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措施【论文】》_第2页
《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措施【论文】》_第3页
《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措施【论文】》_第4页
《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措施【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措施目录TOC\o"1-2"\h\u15054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能力;培养 121310一、绪论 214852(一)研究背景 28421(二)研究目的 322613(三)研究意义 329878二、幼儿挫折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4688(一)案例内容 428124(二)案例分析 429116三、解决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相关措施 518403(一)让幼儿养成正确认知 519023(二)让幼儿拥有真实体验 530166(三)让幼儿掌握战略方法 6摘要: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指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要从小抓起,幼儿园的孩子刚刚离开家庭,还存在诸多如入园适应、入园焦虑、社会性交往、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生活与学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幼儿所需要面对的“挫折”。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挫折能力培养的现状,通过对所获得的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在人为创设的或自然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认识挫折,提升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提升其应对挫折的自信心和毅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小班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与实施方法。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民族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儿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的人生是漫长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会面临很多挫折和挑战,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和同龄人沟通不顺畅,和别人竞争失败等。因此,孩子应该具备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大部分的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支持风险,缺乏生命的脾气,也缺乏挫折,失败的尝试,更可能不是委屈,有时甚至有点奇怪的性格,挫折或逆境往往选择逃避,希望有人可以来解决。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儿童所谓的“挫折感”是指儿童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外界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预设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即情感体验。王苏杭提出挫折有三层含义:“第一,挫折情境,即干扰和阻碍意志行为的具体情境;第二,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状态;第三,挫折行为,即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行为反应,如焦虑、愤怒、攻击等。”幼儿面对挫折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会退缩,有的则会由于挫折而激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差异与儿童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很大关系。挫折感较容易发生在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意志软弱、独立性差、个性发展有偏差的人身上。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幼儿会形成其个性与品格,有许多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会在这一时期内养成,幼儿的个性、品格、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且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能为其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幼儿在挫折教育中能渐渐经受住考验并将习得的经验逐渐累积,这可以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坦然面对挫折与困难,并能够尝试自己独立战胜这些问题,也可在成人的恰当引导、帮助下坦然面对挫折,使幼儿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何为挫折,培养幼儿的抗挫折承受能力,这是挫折教育的关键。然而有许多人认为刻意让孩子吃苦、受打击才是挫折教育,这种人为地制造一些“困难”去使稚嫩的心灵受挫的方式,真的对每个孩子都切实可行吗?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式方法?是不是幼儿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呢?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一定要适度,尤其是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地进行挫折教育,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埋下自卑的种子。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幼儿的调查研究,了解幼儿园挫折教育的现状以及幼儿抗挫能力的水平,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以更好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使其健康成长。(二)研究目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要从小抓起,年龄段的幼儿刚入园,还存在诸多如入园适应、入园焦虑、社会性交往、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生活与学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形成了新入园的幼儿所需要面对的“挫折”。因此,在人为创设的或自然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认识挫折,提升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提升其应对挫折的自信心和毅力等,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笔者将对幼儿挫折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意在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幼儿挫折教育的现状:调查幼儿中常见的“挫折”,幼儿应对挫折的情绪心理和能力,以及教师的教育引导策略。2.分析幼儿挫折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受挫”的原因和抗挫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挫折教育的策略进行利弊分析,为教师有效地实施挫折教育提供合理的建议。3.探讨挫折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为当前的幼儿园进行幼儿挫折教育提供实践意义方面的借鉴。(三)研究意义当幼儿遇到挫折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幼儿进行思考,让幼儿理解什么是挫折,并能初步认知自己可以如何对待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挫折教育应渗透进幼儿生活的每一天,增加一些幼儿能够亲身实践、尝试、判别和认知的活动,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挑战,受到挫折,理解挫折的含义,锻炼自己,尤其是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减少幼儿的依赖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施挫折教育有利于儿童坚强意志和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儿童抗挫折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心理健康的孩子更自信,更强大,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不容易受到挫折。因此,形成以自信、快乐、努力为基础的心理素质,是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关键。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他们跌倒后爬起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过程,可以增强孩子的意志,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总结出以下关于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意义。1.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实施挫折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坚强的意志品格,提升抗挫心理素质,以及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我们应多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摔倒了之后就要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过程,这能够强化幼儿的意志及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2.有利于引发幼儿教师对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挫折教育的对策。3.有助于促使教育者对幼儿挫折教育的独特价值的重视,进一步分析幼儿挫折教育的独特的年龄特点,进而增强挫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挫折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二、幼儿挫折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分析(一)案例内容案例1:小玺小朋友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开始闷闷不乐,进食速度很慢,老师们发现他在吃饭时习惯含着饭,用门牙咬碎食物,我们都知道食物在口腔中是用臼齿来嚼碎的,所以比较之下可以发现,小玺吃饭的速度比正常吃饭的速度慢了许多,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会开始催促他吃快一点,不然其他小朋友要出去散步,他就来不及了。小玺在老师的催促下会变得着急起来,常常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吃快一点,问题得不到解决,小玺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变得有些紧张,不能独立用餐,长时间的困扰、紧张、焦虑影响了小玺的心理健康,甚至有时不敢讲话。案例2:悦悦小朋友在同龄的幼儿中年龄偏小,又因为开学前在家玩耍时摔到了手臂在家休养,比其他小朋友晚入园一个月,她的表现明显与早入园一个月的幼儿不同,他遇到的挫折比其他幼儿多,当家长把悦悦送来时,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悦悦显得很轻松,到处走到处看,接触新鲜事物,但是当妈妈要走的时候,她开始嚎啕大哭,拉住妈妈不让她走,最终在老师的帮助安抚下,渐渐接受了没有妈妈的陪伴,自己在幼儿园。但是接下来的几天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出现,吃饭时常常吃得很少;有时上着课就会哭起来,老师通过询问得知原因是她想妈妈,同样的在午睡时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午睡时来不及起床小便,把杯子弄湿了,变得紧张害怕不敢说话;抵抗力变差,来园后的几天因夏秋季节温度变化不适应又感冒了。(二)案例分析幼儿应对挫折困难的能力差,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在与同伴交往时,遇到一点困难就觉得自己无法解决,立刻找老师或家长代替自己解决,有时还会表现出紧张、害怕、消极、沮丧、愤怒等情绪,甚至还出现攻击性行为,迁怒于其他人。根据案例1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在生活方面的挫折是很普遍的,并且这类挫折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解决这类挫折的重点是幼儿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处理生活琐事,学习如何自我服务。首先,幼儿的年龄还小,处于新入园的时期,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和困难会比中大班的幼儿多。如入园适应、入园焦虑、社会性交往、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生活与学习方面的问题,就连吃饭、喝水、上厕所、睡觉都变成了巨大的挑战。有的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几天,就开始生病了。所以根据案例2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年龄、沟通能力、体质还有安全感是影响抗挫能力的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对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教师的教育行为即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方法,对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有直接的影响。三、解决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相关措施(一)让幼儿养成正确认知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是实施挫折教育的关键,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认知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A、B、C不同挫折理论。该理论强调挫折并不会导致人们情绪的恶化,而是在于对挫折的认知,即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知、评价和理解。因此,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是提高儿童挫折承受能力的关键。儿童思维的发展依赖于知觉的形象。通过对挫折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孩子可以直观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对挫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成年人对挫折的理解需要启发,通过不断的经验,逐渐认识到挫折是客观的、普遍的。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对挫折的恐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二)让幼儿拥有真实体验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情绪。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们面对困难时,成年人往往不相信孩子能面对自己,而选择为他们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可能对挫折有充分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从长远来看,儿童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对困难的恐惧和依赖心理。挫折教育必须打破孩子的依赖性,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亲自感受困难,使孩子真正进入挫折的情境,进入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只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的痛苦体验时,他们才会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同时,如果这个过程不断强化,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心理过程,使他们在受挫的情况下由被动变为主动。(三)让幼儿掌握战略方法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根本的在于对幼儿行为的引导。通过挫折教育,使孩子在解决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学会正确解决挫折的方法,并通过不断地训练强化,使自己对挫折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当幼儿再次遇到这种问题时,就会有意识地用相应的方法来解决,获得成功。所以,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办法,幼儿的抗挫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一般来说,幼儿战胜挫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出现的挫折进行教育。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玩,学习基本的技能。3.培养幼儿坚强勇敢、敢于迎面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未接触过的事物,充满信心地面对困难。4.为幼儿营造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可以大胆地探索发现,积累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5.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帮助幼儿在遭遇挫折后疏导情绪,消除心理障碍。6.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幼儿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幼儿现阶段通常会模仿老师和家长的行为,这些行为在老师与家长无意识的情况下能对幼儿造成影响,所以老师和家长本身需要正确对待挫折,给幼儿做出榜样。参考文献:[1]陈艳荣.幼儿挫折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2]崔华芳.左手赏识,右手挫折[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