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课件_第1页
第9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课件_第2页
第9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课件_第3页
第9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课件_第4页
第9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李文慧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资环系第八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李文慧

建筑与城乡规划1本章提要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7.2全球半导体工业的空间布局7.3全球纺织工业的空间布局7.4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全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本章提要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2基本研究思路:

全球产业链与全球产业转移1)产业链与产业链分析方法2)全球产业链与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3)全球产业链与公司内部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本研究思路:

全球产业链与全球产业转移1)产业链与产业链分3当代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1)技术进步、分工深化与产业转移2)全球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3)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与产业转移4)竞争优势、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5)产业转移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的本土化当代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1)技术进步、分工深化与产业转移4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1、汽车工业的价值链2、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意义3、汽车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4、当代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1、汽车工业的价值链5

图7.1汽车生产的基本价值链图7.1汽车生产的基本价值链6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意义第一,汽车工业前向关联效益大。它一方面创造了巨额的产值,另一方面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第二,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公路、城建等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第三,汽车工业的就业容量也十分庞大。第四,汽车工业的负面外部性是汽车工业发展中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之一。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意义第一,汽车工业前向关联效益大。它一方面7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1)汽车工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投资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供给)。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赖于适度规模的汽车市场的支持,这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多寡和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也与人、车、路综合系统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需求)。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1)汽车工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总体82)汽车工业发展受综合工业水平制约汽车工业要求所在区域具备广泛的专业化协作条件。汽车工业的效率与与之配套的企业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的技术特点)。2)汽车工业发展受综合工业水平制约93)汽车工业发展受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汽车工业受区域新汽车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管理体系创新、高质量劳动力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历史上,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使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和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的关联效应)。3)汽车工业发展受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10

4)汽车工业发展受关税等国家政策的影响

表7.120世纪80年代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保护政策

国家正式关税∕%

其它限制美国3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对日本汽车进口政府予以非正式限额;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德国11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

法国11对日本汽车进口非正式限额为市场的3%;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英国11对日本汽车进口非正式限额为市场的10%~11%;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

4)汽车工业发展受关税等国家政策的影响

表7.120世纪11表7.220世纪80年代5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保护政策

国家关税其它限制措施泰国2.3L以上轿车300%;商用车120%;2.3L以上轿车散装件42%;其它商用车散装件10%~30%禁止进口2.3L以下轿车;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马来西亚个人自用整车关税:轿车140%~300%;商用车35%;轿车散装件40%;商用车散装件5%原则禁止进口整车;国民个人允许进口自用车;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

菲律宾散装件进口关税:轿车30%;商用车20%。整车进口关税一律50%原则禁止进口整车;组装轿车,车型、数量均受限制印度尼西亚散装件进口关税:轿车100%;商用车20%原则禁止进口整车;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埃及轿车85%~300%;商用车33.5%~100%;散装件进口关税为整车的25%原则禁止进口整车;必须进口的整车实行许可证管理表7.220世纪80年代5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保护政策国12当代汽车工业的布局特征汽车生产集聚与新汽车产品开发分散化并存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汽车附件的标准化进一步发展,交通工具的改进,运输成本降低,拥有汽车工业发展优势的汽车生产大国将拥有更多的生产区位优势,使得汽车生产进一步向这些国家集中(全球化下的集聚)。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道路状况、自然条件、文化背景、能源税收政策等各不相同,各国消费者对汽车要求也不一样,因而发展适合各地情况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土化)。当代汽车工业的布局特征汽车生产集聚与新汽车产品开发分散化并存13经济全球化使汽车工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由于汽车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生产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发展给汽车工业的资本流动、重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汽车生产企业的合并,使规模收益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经济全球化使汽车工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14表7.31929-1982年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区分布

年份北美西欧日本东欧其它地区合计192947955-1-535193821488-5-3071950695111-10181719558302492156110119607005121727431299196510027527041641928197074910383187010122761975776933457177153249619807221037704212190286419817069826972011502735198258610276891971622661表7.31929-1982年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区分布15表7.41929-1980年除北美、西欧、日本以外的

世界汽车市场的汽车进口

年份出口来自/万辆

北美西欧日本192940.005.59-193814.929.63-195011.6737.57-196010.73121.260.7019707.60188.9172.56198017.06127.64394.72表7.41929-1980年除北美、西欧、日本以外的

世界16图7.21900-1980年世界汽车生产份额的地域变动

图7.21900-1980年世界汽车生产份额的地域变动177.2全球半导体工业的空间布局1、生产格局的全球变动2、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3、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等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7.2全球半导体工业的空间布局1、生产格局的全球变动181、半导体工业发展格局的全球变动生产:20世纪50-70年代,美国主导。从80年代开始,日本主导。在欧洲,产量最大的分别是德国、法国和英国。此外,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半导体生产者。贸易:从静态角度看,国际半导体贸易主要在美、日以及西欧之间进行。从动态角度看,电子产品的国际贸易分化、变动十分明显。1、半导体工业发展格局的全球变动生产:20世纪50-70年代19图7.3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图7.3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20消费性电子工业品的制造比半导体工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更广,全球化特征更加明显。与半导体生产相比,电视机制造业空间分布就较为分散一些。消费性电子工业品的制造比半导体工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更广,全球21图7.41987年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图7.41987年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22表7.51978-1987年世界主要区域电视机生产的变动情况

国家/地区产量/万台增长率/%占世界总产量比重/%

1978年1987年1978-19871978年1987年亚洲2118,6683+168.435.055.7日本13121478+12.721.714.5韩国4831466+203.98.014.4中国521934+3641.60.919.0马来西亚15124+726.70.31.2新加坡73212+192.81.22.1欧洲(除苏)17661919+8.729.118.8西德439354-19.57.33.5英国242302+25.04.03.0意大利217223+2.83.62.2法国210218+4.03.52.1美国9311131+21.515.411.1世界总计605910199+68.3100.0100.0表7.51978-1987年世界主要区域电视机生产的变动情232、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半导体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增长,而间接需求即生产过程中对半导体的需求更是需求的主要来源。美国早期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国防部门的订货。在欧洲和日本,半导体、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则主要依托其它工业部门的需求。从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政府是半导体最重要的直接消费者,计算机产业是最大的间接消费者。2、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半导体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24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技术快速更新和生产者之间激烈竞争所带来的价格大战。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电子产品单位效用的成本降低了10万倍。每bit储存器的成本在60年代中期为50美元,70年代末16000bit随机可读存储器(16kRAMs)的成本仅为0.0005美元,1991年1M的DRAM的售价仅为4.5美元。英国1991年2月23日出版的《经济学家》指出,在半导体产业短暂的发展历史中,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销售,甚至只是为了销售。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快,三代集成电路产品同时在市场上出现,价格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又迫使生产者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更新技术。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技术快速更新和生产者之间激烈竞25然而,需求的增长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价格下降并不是连续的,从时间系列上看,其发展曲线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特点。在1986年底,标准存储器大批量销售成交价格不足2美元,但到了1987年初却上升至2.70美元,到1988年夏更上涨到8美元与10美元之间,而后价格又开始非连续性下降。半导体需求的地理分布与其生产的空间分布基本类似,主要集中于美、日、西欧等三个区域。然而,需求的增长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价格下降并不是连续的,从时间26消费性电子产品是最终需求型产品,受需求收入弹性影响大。电视机消费市场首先集中于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电视机市场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亚地区电视机需求大幅度增加。全球半导体生产的转移开始显现消费性电子产品是最终需求型产品,受需求收入弹性影响大。电视机273、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等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技术

资本劳动力交通3、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等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技术287.3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纺织服装业是最早在全球广泛分布的产业,同时也是在全球化过程和反全球化浪潮中倍受争议的重要议题。在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口,减少这一产业的就业容量具有重要的政治敏感性;而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年轻女性在近乎19世纪欧洲和北美的相对恶劣的劳动环境下从事相关工作,它不仅是体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优势的重要产业部门,同时也成为劳工标准等新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领域。因此,无论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业都在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业已成为全球政治博弈的重要领域,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存在诸多矛盾,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纺织服装业也正成为日益激烈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源泉。7.3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纺织服装业是最早在全球广泛分29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开始的。作为纺织工业的中心,兰开厦地区成为19世纪典型的工业景观,常被描述为“地狱般漆黑的作坊”聚集地。“棉都”曼彻斯特对该产业体系的影响波及全球,因而成为第一个全球性的工业城市。19世纪的所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也发展起大规模的纺织工业,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并且形成了若干地理上的集聚区。19世纪后半叶的服装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类似的集聚模式。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开始的。作为纺3019世纪,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特别是印度)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曾经成功地扼杀了纺织工业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本国纺织工业的繁荣。然而,在这一工业化初期理想的产业部门,英国的优势地位毕竟难以持久。因为纺织和服装工业可以仅仅依靠相对简单的技术和低素质的劳动力就能发展起来,传统的手工纺纱、织布和裁缝技艺也为这一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与其他产业相比,资本的投入也相对较少。在发展中国家(地区),虽然本土原料供给不足的区域很少能成功发展起纺织服装业,但在那些原材料供给充足的地区,确实有许多纺织业成功发展的案例。19世纪,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特别是印度)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曾31纺织服装工业存在着一条比较长的生产链。虽然这条生产链的各个阶段最近数十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生产链各阶段的技术和管理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纺织工业主要包括纺纱和织布两个主要环节,从很小的家庭作坊到大型跨国公司的附属企业都可以从事这些环节的生产,但目前纺织工业日益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大型公司的地位也更为突出。但作为纺织工业最主要客户的服装工业,其技术的复杂和精密程度比纺织工业低,其生产组织方式也更为灵活,转包业务非常普遍。这主要因为服装的设计、裁剪和缝制过程一般可以分开,而后者很适合转包。此外,服装产品的个性化程度很高,分销商、特别是零售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这对服装产业的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上,服装产业的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购买者驱动”的特征。

纺织服装工业存在着一条比较长的生产链。虽然这条生产链的各个阶32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纺织服装业的生产链中处于不同地位,适合生产的产品各不相同。某些天然纺织原料充沛的国家从主要生产简单的布料和服装起步,其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同时从国际市场进口化纤产品和服装;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出口服装的生产,其产品或者是高度标准化的,或者手工制作精细,产品主要以低成本优势进入发达国家;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这些国家产品的质量也将有所改进,国内的化学纤维生产也逐步发展起来,这时该国将更深刻地卷入织品、服装、甚至合成纤维的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将进一步优化技艺、提高质量,全方位地参与国际贸易,并获得大量贸易盈余。然而,资本密集程度和个性化产品比例的提高使纺织服装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降低,遭遇的国际竞争也更趋激烈。最终,该国纺织服装业的从业人口和产品不仅绝对地、而且相对地大幅度下降,该产业出现贸易赤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纺织服装业的生产链中处于不同地位,适33中国是目前全世界纺织工业从业人口最多的国家,至少有600万劳动力在纺织工业部门工作,而位居第二的印度只有150万纺织工人,美国有大约80万劳动力在纺织工业就业,而日本还不到60万,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是纺织工业吸纳就业比较多的地区。中国有160万劳动力从事服装生产,同样高居全球服装业从业人口的榜首,分列第二至第四位的为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其服装业就业人口都比中国少很多。当然,服装业仍然是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在东欧的罗马尼亚和波兰,服装工业也吸收了较多的劳动力。东亚和南亚地区在诸多发展中国家中服装业发展更为迅速,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都是服装业工人聚集的地区。中国是目前全世界纺织工业从业人口最多的国家,至少有600万劳34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纺织和服装业生产明显下降,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主要转移到东亚、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东欧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这样的转移趋势在劳动力密集度较高的服装业比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纺织业更为明显。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同样能比较好地反映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特征。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纺织和服装业生产明显下降,纺织服装业的生产35在出口方面,比较1980年和2000年各国纺织品出口所占份额,七大工业国中只有美国和意大利基本保持了其地位,而东亚各经济体几乎都位于前列,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4.6%升至2000年的10.2%,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市场份额也都成倍增长,整个东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27%提高到2000年的39%。从进口数据看,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市场。但从贸易平衡的数据看,美国纺织产品的贸易赤字达47.5亿美元,各主要工业国中,意大利的贸易盈余最大,为58.4亿美元,韩国的贸易盈余达97.8亿美元,是纺织品贸易盈余最多的国家。在出口方面,比较1980年和2000年各国纺织品出口所占份额362000年各国服装业的进出口明显表现出和纺织工业不同的空间布局特点。首先,服装业的出口地区集聚程度远比纺织工业低,15个最主要的出口国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纺织工业为75%,而服装业只有63%;其次,中国在服装生产方面的出口优势更为明显,其出口市场份额由1980年的4%提高到2000年的18.1%,加上香港地区更高达23.1%;第三,墨西哥正迅速成为全球第四大服装出口国,其市场份额已达4.4%,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第四,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全球服装业出口中的比例正在迅速下降,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正在提高;第五,除美国外,包括意大利在内,各主要发达国家在服装出口中的比重都在下降。进口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服装进口国,全球近1/3的服装出口都以美国为消费市场;其次,日本在全球服装进口中的比例20年来提高了近两倍,和德国接近,都占到进口份额的9%以上。从贸易平衡数据看,意大利从服装业获得了71.5亿美元的贸易盈余,也是唯一有盈余的主要发达国家,而美国服装产品的贸易赤字高达近60亿美元。2000年各国服装业的进出口明显表现出和纺织工业不同的空间布37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转移现象日趋明显:50年代至60年代,该产业主要从北美和西欧转移到日本;70年代至80年代,又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80年代后期开始,又转移到中国大陆、东南亚国家和斯里兰卡;90年代,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诸国等美洲国家纺织服装业也有较为迅速的发展。当前,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虽然制造成本仍然是纺织服装业产业国际转移的根本动力,但国际产业转移的领域向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延伸,外包成为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在需求个性化和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下,纺织服装业出现了外资回流的现象,即一些发达国家撤回了在发展中国家的部分投资项目,转而在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生产。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转移现象日趋明显:38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纺织服装业发生的空间转移和空间布局调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营销方式的变化,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购买者驱动”的特征;而技术环境的变化和生产模式的调整也改变了企业的地域选择;此外,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贸易措施对纺织服装业的全球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纺织服装业发生的空间转移和空间布局调整39第9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课件40需求是纺织服装业在发展规模、组织结构和区位选择等方面表现出地域差异的基础性因素。众所周知,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档次、品牌等存在巨大差异,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对普通服饰、普通流行服饰和高档时尚服饰等三类服装产品的需求比例分别为45%、27%和28%。而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正是决定需求档次和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国、各地区的个人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而国内需求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球不同地域的纺织服装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形式、产品档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此外,不同档次纺织服装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同,高档次产品的弹性比较大,因此,随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增长比较大,而普通服饰的弹性比较小,贸易条件呈现恶化趋势。需求是纺织服装业在发展规模、组织结构和区位选择等方面表现出地4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性化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明显增长,这也促进了纺织服装产品营销方式的变革。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往像沃尔玛超市等大型零售商在服装销售中所占比重很大,但经过所谓“零售业革命”后,多样化的零售模式在服装销售中相互竞争,而专卖店在服务于特殊消费群体方面更表现出突出的优势。适应纺织服装业日益明显的“消费者驱动”的特征,短捷的销售渠道十分必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性化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明显增42各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也存在巨大差异,在发达国家该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比较高,而在发展中劳动力的密集度比较高。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服装业的资本密集程度比较低,劳动力密集程度比较高,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小,而技术比较简单;而纺织业、特别是合成纤维生产的资本密集度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规模经济明显,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大。因此,相对于纺织业,发展中国家在服装业、特别是普通服饰生产方面劳动力成本优势表现明显,而在合成纤维等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部门优势不明显,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服装企业多从事加工贸易,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高质量的面料,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大量进口纺织品。各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也存在巨大差异,在发达国家该部43虽然从事纺织服装业的企业遍布全球,但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然主导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大量纺织服装品其实是本国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生产的。不过与汽车等工业部门相比,该产业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当地化程度比较高,也就是说,东道国的投资和企业家参与程度比较高。这与该产业的技术特点有关。由于服装的设计、裁剪和缝制等工序可以在不同地方进行,因此,发达国家在完成设计和裁剪等工序后,可以通过转包等方式,将劳动力密集程度比较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利用当地廉价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这使得该产业虽然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仍然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虽然从事纺织服装业的企业遍布全球,但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44政府对纺织服装业进行政策扶持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通过补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第二类是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实施出口优惠措施刺激产业的发展;第三类则是发达国家通过减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产品的竞争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对纺织服装业的高度重视,政府政策对该产业的全球空间布局影响深远。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政府则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改进技术在该产业高端产品中仍具有较大优势。由此,纺织服装业也成为各国政治的角斗场,有关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贸易政策协调非常艰难,贸易摩擦不断,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贸易政策及其协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产业发展的外部市场,也制约着各国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从而成为影响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政府对纺织服装业进行政策扶持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457.4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全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演替2)收入增加和劳动时间缩短及闲暇时间的增加3)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7.4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全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1、现代服务业的发46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演替1.社会分工与服务业发展2.生产的多样化、专业化与服务业发展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演替1.社会分工与472)收入增加和劳动时间缩短

及闲暇时间的增加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劳动的社会化需求愈来愈强烈;劳动时间减少,教育培训、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给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2)收入增加和劳动时间缩短

及闲暇时间的增加居民483)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对其它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社会分工等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成为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3)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吸引投资、增加492、现代服务业的特征1)内涵日益丰富、经营方式不断创新2)政府所属的服务业加速市场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减弱3)经营日益国际化、网络化和一体化4)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服务地域范围的重要形式2、现代服务业的特征1)内涵日益丰富、经营方式不断创新50

文娱、体育、旅游、保健、教育等新兴服务部门获得更快的发展。服务的自动化、连锁化和跨国经营不断增强。技术的进步使得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相互分离成为可能。

1)内涵日益丰富、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文娱、体育、旅游、保健、教育等新1)内涵日益丰富、经营512)政府所属的服务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减弱

电信、铁路运输、航空、供电供水等原有政府垄断的服务业领域,以及邮政快件服务、教育等不断市场化。2)政府所属的服务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减弱电信、铁523)经营日益国际化、网络化和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推动服务业经营的国际化;现代信息技术(通讯工具、电子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络)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国际化,而且还使服务业呈现出网络化、一体化趋势。3)经营日益国际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534)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服务地域范围的重要形式

服务商通过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形式谋求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和价格、取得规模效益,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服务地域范围的重要手段。4)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服务地域范围的重要形式服务商通过543、全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世界城市体系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全球服务业集聚区与世界城市服务业集聚与世界城市体系的格局变化3、全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世界城市体系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55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布局国际服务贸易指跨国界的服务。它既包括有形的劳务输出输入,也包括卫星传送、专利技术贸易等无形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下的交易活动。从GATS(《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的规定来看,具体包括跨境提供、过境消费、自然人流动和商业性存在等四种基本形式。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布局国际服务贸易指跨国界的服务。它既56表7.61980-1995年国家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的比重及增长率

项目金额/10亿美元,比重/%年均增长率/%

19801985199019951980-1995货物出口额(G)20361947348548755.99服务出口额(S)40240581112307.74出口总额(T=G+S)24382352429661056.31货物出口比重(G/T)83.682.881.179.8

服务出口比重(S/T)16.517.218.920.2

服务/货物(S/G)19.720.823.325.2

表7.61980-1995年国家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的比重及57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点

1.非实物性2.不可储存性3.生产、交换与消费的同时性4.服务生产的“公共性”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点1.非实物性58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2.技术进步扩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加快了各地域行业分化3.区域集团化使国际服务贸易打上了深刻的地域烙印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决定59当代国际商品贸易的新特点第一,在更广阔的地域展开。第二,贸易的种类将大大增加,将在传统食品、燃料和制成品的基础上,向更多国家出口比现在多得多的产品种类。第三,产品出口的时段提前,未来公司更倾向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寻求国外市场,而不是等到国内市场饱和后再行动。当代国际商品贸易的新特点第一,在更广阔的地域展开。60第四,贸易方式呈多样化特点,贸易种类将从过去的实物贸易、今天的商品和服务贸易进一步增加在因特网上进行的信息贸易,服务业和知识产品所占比重愈来愈大。第五,关税壁垒逐渐减少,资本、金融、贸易和投资之间国家界限越来越模糊。第四,贸易方式呈多样化特点,贸易种类将从过去的实物贸易、今天61图7.51970、1990年世界各国贸易伙伴、贸易导向分布图7.51970、1990年世界各国贸易伙伴、贸易导向分布62思考题1.根据汽车工业的影响因子,分析汽车工业布局的变化,并结合上海汽车工业近十年的发展分析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发展民族汽车工业。2.结合半导体工业生产格局的全球变动分析上海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方向。3.结合纺织服装业的全球转移分析贸易政策在传统产业转移和效率提升中的意义。4.怎样理解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全球城市体系的格局变化。思考题1.根据汽车工业的影响因子,分析汽车工业布局的63第八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李文慧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资环系第八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李文慧

建筑与城乡规划64本章提要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7.2全球半导体工业的空间布局7.3全球纺织工业的空间布局7.4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全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本章提要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65基本研究思路:

全球产业链与全球产业转移1)产业链与产业链分析方法2)全球产业链与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3)全球产业链与公司内部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本研究思路:

全球产业链与全球产业转移1)产业链与产业链分66当代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1)技术进步、分工深化与产业转移2)全球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3)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与产业转移4)竞争优势、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5)产业转移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的本土化当代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1)技术进步、分工深化与产业转移67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1、汽车工业的价值链2、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意义3、汽车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4、当代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7.1全球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1、汽车工业的价值链68

图7.1汽车生产的基本价值链图7.1汽车生产的基本价值链69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意义第一,汽车工业前向关联效益大。它一方面创造了巨额的产值,另一方面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第二,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公路、城建等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第三,汽车工业的就业容量也十分庞大。第四,汽车工业的负面外部性是汽车工业发展中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之一。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意义第一,汽车工业前向关联效益大。它一方面70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1)汽车工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投资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供给)。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赖于适度规模的汽车市场的支持,这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多寡和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也与人、车、路综合系统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需求)。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1)汽车工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总体712)汽车工业发展受综合工业水平制约汽车工业要求所在区域具备广泛的专业化协作条件。汽车工业的效率与与之配套的企业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的技术特点)。2)汽车工业发展受综合工业水平制约723)汽车工业发展受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汽车工业受区域新汽车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管理体系创新、高质量劳动力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历史上,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使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和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的关联效应)。3)汽车工业发展受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73

4)汽车工业发展受关税等国家政策的影响

表7.120世纪80年代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保护政策

国家正式关税∕%

其它限制美国3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对日本汽车进口政府予以非正式限额;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德国11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

法国11对日本汽车进口非正式限额为市场的3%;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英国11对日本汽车进口非正式限额为市场的10%~11%;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

4)汽车工业发展受关税等国家政策的影响

表7.120世纪74表7.220世纪80年代5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保护政策

国家关税其它限制措施泰国2.3L以上轿车300%;商用车120%;2.3L以上轿车散装件42%;其它商用车散装件10%~30%禁止进口2.3L以下轿车;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马来西亚个人自用整车关税:轿车140%~300%;商用车35%;轿车散装件40%;商用车散装件5%原则禁止进口整车;国民个人允许进口自用车;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

菲律宾散装件进口关税:轿车30%;商用车20%。整车进口关税一律50%原则禁止进口整车;组装轿车,车型、数量均受限制印度尼西亚散装件进口关税:轿车100%;商用车20%原则禁止进口整车;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埃及轿车85%~300%;商用车33.5%~100%;散装件进口关税为整车的25%原则禁止进口整车;必须进口的整车实行许可证管理表7.220世纪80年代5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保护政策国75当代汽车工业的布局特征汽车生产集聚与新汽车产品开发分散化并存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汽车附件的标准化进一步发展,交通工具的改进,运输成本降低,拥有汽车工业发展优势的汽车生产大国将拥有更多的生产区位优势,使得汽车生产进一步向这些国家集中(全球化下的集聚)。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道路状况、自然条件、文化背景、能源税收政策等各不相同,各国消费者对汽车要求也不一样,因而发展适合各地情况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土化)。当代汽车工业的布局特征汽车生产集聚与新汽车产品开发分散化并存76经济全球化使汽车工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由于汽车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生产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发展给汽车工业的资本流动、重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汽车生产企业的合并,使规模收益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经济全球化使汽车工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77表7.31929-1982年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区分布

年份北美西欧日本东欧其它地区合计192947955-1-535193821488-5-3071950695111-10181719558302492156110119607005121727431299196510027527041641928197074910383187010122761975776933457177153249619807221037704212190286419817069826972011502735198258610276891971622661表7.31929-1982年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区分布78表7.41929-1980年除北美、西欧、日本以外的

世界汽车市场的汽车进口

年份出口来自/万辆

北美西欧日本192940.005.59-193814.929.63-195011.6737.57-196010.73121.260.7019707.60188.9172.56198017.06127.64394.72表7.41929-1980年除北美、西欧、日本以外的

世界79图7.21900-1980年世界汽车生产份额的地域变动

图7.21900-1980年世界汽车生产份额的地域变动807.2全球半导体工业的空间布局1、生产格局的全球变动2、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3、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等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7.2全球半导体工业的空间布局1、生产格局的全球变动811、半导体工业发展格局的全球变动生产:20世纪50-70年代,美国主导。从80年代开始,日本主导。在欧洲,产量最大的分别是德国、法国和英国。此外,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半导体生产者。贸易:从静态角度看,国际半导体贸易主要在美、日以及西欧之间进行。从动态角度看,电子产品的国际贸易分化、变动十分明显。1、半导体工业发展格局的全球变动生产:20世纪50-70年代82图7.3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图7.3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83消费性电子工业品的制造比半导体工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更广,全球化特征更加明显。与半导体生产相比,电视机制造业空间分布就较为分散一些。消费性电子工业品的制造比半导体工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更广,全球84图7.41987年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图7.41987年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85表7.51978-1987年世界主要区域电视机生产的变动情况

国家/地区产量/万台增长率/%占世界总产量比重/%

1978年1987年1978-19871978年1987年亚洲2118,6683+168.435.055.7日本13121478+12.721.714.5韩国4831466+203.98.014.4中国521934+3641.60.919.0马来西亚15124+726.70.31.2新加坡73212+192.81.22.1欧洲(除苏)17661919+8.729.118.8西德439354-19.57.33.5英国242302+25.04.03.0意大利217223+2.83.62.2法国210218+4.03.52.1美国9311131+21.515.411.1世界总计605910199+68.3100.0100.0表7.51978-1987年世界主要区域电视机生产的变动情862、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半导体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增长,而间接需求即生产过程中对半导体的需求更是需求的主要来源。美国早期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国防部门的订货。在欧洲和日本,半导体、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则主要依托其它工业部门的需求。从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政府是半导体最重要的直接消费者,计算机产业是最大的间接消费者。2、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半导体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87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技术快速更新和生产者之间激烈竞争所带来的价格大战。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电子产品单位效用的成本降低了10万倍。每bit储存器的成本在60年代中期为50美元,70年代末16000bit随机可读存储器(16kRAMs)的成本仅为0.0005美元,1991年1M的DRAM的售价仅为4.5美元。英国1991年2月23日出版的《经济学家》指出,在半导体产业短暂的发展历史中,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销售,甚至只是为了销售。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快,三代集成电路产品同时在市场上出现,价格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又迫使生产者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更新技术。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技术快速更新和生产者之间激烈竞88然而,需求的增长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价格下降并不是连续的,从时间系列上看,其发展曲线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特点。在1986年底,标准存储器大批量销售成交价格不足2美元,但到了1987年初却上升至2.70美元,到1988年夏更上涨到8美元与10美元之间,而后价格又开始非连续性下降。半导体需求的地理分布与其生产的空间分布基本类似,主要集中于美、日、西欧等三个区域。然而,需求的增长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价格下降并不是连续的,从时间89消费性电子产品是最终需求型产品,受需求收入弹性影响大。电视机消费市场首先集中于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电视机市场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亚地区电视机需求大幅度增加。全球半导体生产的转移开始显现消费性电子产品是最终需求型产品,受需求收入弹性影响大。电视机903、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等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技术

资本劳动力交通3、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等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技术917.3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纺织服装业是最早在全球广泛分布的产业,同时也是在全球化过程和反全球化浪潮中倍受争议的重要议题。在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口,减少这一产业的就业容量具有重要的政治敏感性;而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年轻女性在近乎19世纪欧洲和北美的相对恶劣的劳动环境下从事相关工作,它不仅是体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优势的重要产业部门,同时也成为劳工标准等新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领域。因此,无论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业都在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业已成为全球政治博弈的重要领域,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存在诸多矛盾,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纺织服装业也正成为日益激烈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源泉。7.3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纺织服装业是最早在全球广泛分92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开始的。作为纺织工业的中心,兰开厦地区成为19世纪典型的工业景观,常被描述为“地狱般漆黑的作坊”聚集地。“棉都”曼彻斯特对该产业体系的影响波及全球,因而成为第一个全球性的工业城市。19世纪的所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也发展起大规模的纺织工业,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并且形成了若干地理上的集聚区。19世纪后半叶的服装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类似的集聚模式。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开始的。作为纺9319世纪,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特别是印度)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曾经成功地扼杀了纺织工业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本国纺织工业的繁荣。然而,在这一工业化初期理想的产业部门,英国的优势地位毕竟难以持久。因为纺织和服装工业可以仅仅依靠相对简单的技术和低素质的劳动力就能发展起来,传统的手工纺纱、织布和裁缝技艺也为这一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与其他产业相比,资本的投入也相对较少。在发展中国家(地区),虽然本土原料供给不足的区域很少能成功发展起纺织服装业,但在那些原材料供给充足的地区,确实有许多纺织业成功发展的案例。19世纪,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特别是印度)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曾94纺织服装工业存在着一条比较长的生产链。虽然这条生产链的各个阶段最近数十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生产链各阶段的技术和管理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纺织工业主要包括纺纱和织布两个主要环节,从很小的家庭作坊到大型跨国公司的附属企业都可以从事这些环节的生产,但目前纺织工业日益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大型公司的地位也更为突出。但作为纺织工业最主要客户的服装工业,其技术的复杂和精密程度比纺织工业低,其生产组织方式也更为灵活,转包业务非常普遍。这主要因为服装的设计、裁剪和缝制过程一般可以分开,而后者很适合转包。此外,服装产品的个性化程度很高,分销商、特别是零售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这对服装产业的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上,服装产业的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购买者驱动”的特征。

纺织服装工业存在着一条比较长的生产链。虽然这条生产链的各个阶95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纺织服装业的生产链中处于不同地位,适合生产的产品各不相同。某些天然纺织原料充沛的国家从主要生产简单的布料和服装起步,其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同时从国际市场进口化纤产品和服装;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出口服装的生产,其产品或者是高度标准化的,或者手工制作精细,产品主要以低成本优势进入发达国家;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这些国家产品的质量也将有所改进,国内的化学纤维生产也逐步发展起来,这时该国将更深刻地卷入织品、服装、甚至合成纤维的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将进一步优化技艺、提高质量,全方位地参与国际贸易,并获得大量贸易盈余。然而,资本密集程度和个性化产品比例的提高使纺织服装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降低,遭遇的国际竞争也更趋激烈。最终,该国纺织服装业的从业人口和产品不仅绝对地、而且相对地大幅度下降,该产业出现贸易赤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纺织服装业的生产链中处于不同地位,适96中国是目前全世界纺织工业从业人口最多的国家,至少有600万劳动力在纺织工业部门工作,而位居第二的印度只有150万纺织工人,美国有大约80万劳动力在纺织工业就业,而日本还不到60万,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是纺织工业吸纳就业比较多的地区。中国有160万劳动力从事服装生产,同样高居全球服装业从业人口的榜首,分列第二至第四位的为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其服装业就业人口都比中国少很多。当然,服装业仍然是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在东欧的罗马尼亚和波兰,服装工业也吸收了较多的劳动力。东亚和南亚地区在诸多发展中国家中服装业发展更为迅速,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都是服装业工人聚集的地区。中国是目前全世界纺织工业从业人口最多的国家,至少有600万劳97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纺织和服装业生产明显下降,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主要转移到东亚、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东欧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这样的转移趋势在劳动力密集度较高的服装业比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纺织业更为明显。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同样能比较好地反映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特征。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纺织和服装业生产明显下降,纺织服装业的生产98在出口方面,比较1980年和2000年各国纺织品出口所占份额,七大工业国中只有美国和意大利基本保持了其地位,而东亚各经济体几乎都位于前列,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4.6%升至2000年的10.2%,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市场份额也都成倍增长,整个东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27%提高到2000年的39%。从进口数据看,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市场。但从贸易平衡的数据看,美国纺织产品的贸易赤字达47.5亿美元,各主要工业国中,意大利的贸易盈余最大,为58.4亿美元,韩国的贸易盈余达97.8亿美元,是纺织品贸易盈余最多的国家。在出口方面,比较1980年和2000年各国纺织品出口所占份额992000年各国服装业的进出口明显表现出和纺织工业不同的空间布局特点。首先,服装业的出口地区集聚程度远比纺织工业低,15个最主要的出口国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纺织工业为75%,而服装业只有63%;其次,中国在服装生产方面的出口优势更为明显,其出口市场份额由1980年的4%提高到2000年的18.1%,加上香港地区更高达23.1%;第三,墨西哥正迅速成为全球第四大服装出口国,其市场份额已达4.4%,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第四,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全球服装业出口中的比例正在迅速下降,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正在提高;第五,除美国外,包括意大利在内,各主要发达国家在服装出口中的比重都在下降。进口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服装进口国,全球近1/3的服装出口都以美国为消费市场;其次,日本在全球服装进口中的比例20年来提高了近两倍,和德国接近,都占到进口份额的9%以上。从贸易平衡数据看,意大利从服装业获得了71.5亿美元的贸易盈余,也是唯一有盈余的主要发达国家,而美国服装产品的贸易赤字高达近60亿美元。2000年各国服装业的进出口明显表现出和纺织工业不同的空间布100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转移现象日趋明显:50年代至60年代,该产业主要从北美和西欧转移到日本;70年代至80年代,又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80年代后期开始,又转移到中国大陆、东南亚国家和斯里兰卡;90年代,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诸国等美洲国家纺织服装业也有较为迅速的发展。当前,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虽然制造成本仍然是纺织服装业产业国际转移的根本动力,但国际产业转移的领域向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延伸,外包成为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在需求个性化和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下,纺织服装业出现了外资回流的现象,即一些发达国家撤回了在发展中国家的部分投资项目,转而在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生产。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转移现象日趋明显:101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纺织服装业发生的空间转移和空间布局调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营销方式的变化,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购买者驱动”的特征;而技术环境的变化和生产模式的调整也改变了企业的地域选择;此外,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贸易措施对纺织服装业的全球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纺织服装业发生的空间转移和空间布局调整102第9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课件103需求是纺织服装业在发展规模、组织结构和区位选择等方面表现出地域差异的基础性因素。众所周知,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档次、品牌等存在巨大差异,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对普通服饰、普通流行服饰和高档时尚服饰等三类服装产品的需求比例分别为45%、27%和28%。而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正是决定需求档次和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国、各地区的个人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而国内需求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球不同地域的纺织服装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形式、产品档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此外,不同档次纺织服装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同,高档次产品的弹性比较大,因此,随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增长比较大,而普通服饰的弹性比较小,贸易条件呈现恶化趋势。需求是纺织服装业在发展规模、组织结构和区位选择等方面表现出地104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性化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明显增长,这也促进了纺织服装产品营销方式的变革。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往像沃尔玛超市等大型零售商在服装销售中所占比重很大,但经过所谓“零售业革命”后,多样化的零售模式在服装销售中相互竞争,而专卖店在服务于特殊消费群体方面更表现出突出的优势。适应纺织服装业日益明显的“消费者驱动”的特征,短捷的销售渠道十分必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性化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明显增105各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也存在巨大差异,在发达国家该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比较高,而在发展中劳动力的密集度比较高。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服装业的资本密集程度比较低,劳动力密集程度比较高,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小,而技术比较简单;而纺织业、特别是合成纤维生产的资本密集度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规模经济明显,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大。因此,相对于纺织业,发展中国家在服装业、特别是普通服饰生产方面劳动力成本优势表现明显,而在合成纤维等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部门优势不明显,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服装企业多从事加工贸易,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高质量的面料,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大量进口纺织品。各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也存在巨大差异,在发达国家该部106虽然从事纺织服装业的企业遍布全球,但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然主导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大量纺织服装品其实是本国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生产的。不过与汽车等工业部门相比,该产业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当地化程度比较高,也就是说,东道国的投资和企业家参与程度比较高。这与该产业的技术特点有关。由于服装的设计、裁剪和缝制等工序可以在不同地方进行,因此,发达国家在完成设计和裁剪等工序后,可以通过转包等方式,将劳动力密集程度比较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利用当地廉价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这使得该产业虽然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仍然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虽然从事纺织服装业的企业遍布全球,但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107政府对纺织服装业进行政策扶持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通过补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第二类是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实施出口优惠措施刺激产业的发展;第三类则是发达国家通过减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产品的竞争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对纺织服装业的高度重视,政府政策对该产业的全球空间布局影响深远。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政府则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改进技术在该产业高端产品中仍具有较大优势。由此,纺织服装业也成为各国政治的角斗场,有关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贸易政策协调非常艰难,贸易摩擦不断,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贸易政策及其协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产业发展的外部市场,也制约着各国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从而成为影响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