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以史为鉴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以史为鉴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以史为鉴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以史为鉴构建和谐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史为鉴构建和谐社会考点梳理一、人与人的和谐1、中国的民本思想(1)孔子关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2)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他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赋,这体现出孟子建立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思想。(3)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代表平民的利益,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爱无差等”。“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臣”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是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尚贤”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爱无差等”就是不能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实行无阶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主张是建设理想社会的方案,但“兼爱”、“爱无差等”,在阶级社会中是空想,不可能实现。(4)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2、近代农民阶级建立“大同”社会的主张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虽然这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脱离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反映了中国农民阶级要求建立“大同”社会的理想。3、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1)人文主义思想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思想。它提倡用人性或人道主义的新世界观代替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利益和愿望。它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新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即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当时对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启蒙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开始摆脱封建迷信的束缚。早期启蒙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二、人与自然的和谐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和谐发展及其对自然的破坏(1)中国古代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和谐发展的主要主张。①先秦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整个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超过50%。先民在此逐水而居,繁殖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③中国历代都对山林实施国家管理,很少开放山林川泽,经常封山育林。(2)中国古代史上对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①秦统一后,开始大兴土木,乱砍滥伐。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和经济萧条,生态环境有较大幅度的退化。③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放火烧山、开垦土地、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存平衡有所影响。2、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资源的掠夺(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开工厂、修铁路、开矿山,掠夺了中国大量的资源,垄断了中国的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2)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在农业、工矿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掠夺中国的资财和劳动力。其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3、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趋于全面崩溃,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1953-1956年,新中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实施“一五”计划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4、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1)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此后是法、美、俄、日等。它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基础动力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提供了动力,但也释放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的污染物质,造成了环境污染。(2)19世纪70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得到发展,污染源增加,新的更为复杂的污染形式出现,因而公害事业增多。(3)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大国竞相发展经济,但经济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主要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等。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各国形成共识。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谋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在发展中寻求平衡,这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思想。三、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①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齐国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为齐首先称霸中原打下了基础。②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改革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③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北宋王安石变法,内容涉及财政、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变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但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后被废除。2、中国近代的重大变法与改革①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筹建了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②戊戌变法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3、中国现代的重大变法与改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4、资产阶级改革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日本:推翻幕府统治以后,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①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②东欧国家改革:③中国的改革。练习检测一、选择题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运用这一思想成功实现了A、与苏联签定友好同盟条约。B、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C、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政策。D、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答案:D解析:中国与美、日社会性质不同,但能关系正常化的和解,正说明了这点。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实行土地改革,这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施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实施打击富农和地主的政策。D、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答案:c解析: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特点是中立富农,故C项错误。3、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指出:“人类处于备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但却受到了众多因素妨碍与破坏。”这说明了()A、知识经济的兴起。B、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c、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D、人类进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时代。答案:B解析:里约热内卢会议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成为行动,标志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4、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答案:A解析:本题重要考察同学们的知识能力。四个选项均属于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但符合题干要求“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的只有青苗法,因为“青苗法”是指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这样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从而缓和社会矛盾。因此答案为A。5、纵观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这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①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②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要看其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保留。③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A解析:本题可以将①②③④分别放到古今中外重大改革中去对照分析。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非,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