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发表课件_第1页
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发表课件_第2页
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发表课件_第3页
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发表课件_第4页
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发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发表主讲贾志永zhyjia@126.com1第七章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与发表主讲贾志永1

“写得好是因为想得好”“好文章是好思想的证明”2“写得好是因为想得好”2回忆:第四章内容一、问题的识别与界定123二、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四、数据收集与分析45三、概念的操作化五、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经济研究的一般过程3回忆:第四章内容一、问题的识别与界定123二、

忠告

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论文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研究一个问题可以有几个创新点——创新标点是分层次的)双主题的例子:区域新兴工业化目标模式及实现路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绩效评价4忠告4内容提要一、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123二、创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四、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4三、实例分析《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5内容提要一、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123二、创新性论文的写作规

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与变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论文,都已形成了相对统一和严格的写作规范。这种规范并不是任何一个或几个经济学家所拟就的,而是按照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要求,并随着它的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成的。一般地,我们可以将经济学的研究论文分为两类。每一类是总结或介绍某一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性论文,第二类是提出并解决一个理论或现实问题的创新性论文。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类论文的写作规范。6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与变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无论是理论研

一、综述性论文写作规范关于综述性论文,它的写作规范相对灵活,作者可以按照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主线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串联在一起。在这条主线可以是一个简化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也可以是一个理论发展或分化的线索。一般地,综述性论文由4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该理论的起源和简要的发展史,现实的应用和理论发展的前沿等。

第二部分,主要成果总结。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沿着主线展开。一般地,作者应将该命题或定理的出处加以标注,以示对原创者的尊重,通常,在综述性论文中,对于定理或命题都不加以证明,只标注出处。7一、综述性论文写作规范关于综述性论文,它的写作规范相

第三部分,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作者在介绍当前研究前沿的同时,应当着重指出理论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四部分,参考文献。综述性论文的参考文献尤其重要,因为它是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因而作者应当尽可能详尽地列出这一领域重要的参考文献。在主流经济学的期刊中,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和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是两本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论文期刊。它们主要为读者提供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的综述性论文,这些论文一般由在该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学者撰写,因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些论文可以成为新来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路线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8第三部分,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8

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创新是经济学的生命之源。经济学的研究一般都是问题导向的一般都始于发现或提出一个问题。经济学的问题无外乎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两大类。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因而这样的经济学论文也就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例如:“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二、创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9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创新是经济学的生命之源。经济学的研究一

对原有理论框架的修正和完善当然,导致根本性理论变革与方法论创新的论文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理论创新的论文是对原有理论框架的修正和完善,包括对原有理论结果的一般性推广,对部分限制性假设的放松,以及将其应用于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等。例如: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近代国际贸易理论列昂节夫之谜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10

对原有理论框架的修正和完善10

实际问题的发现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有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例如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1970)在考察旧车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发现了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效率的损失,而这一现象却无法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加以解释,当他试图用一个新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时,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诞生。行为经济学:针对人们风险、偏好、决策的“悖论”,提出全新的解释11实际问题的发现并解决11

经济学研究的第二步则是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研究者应当提出自己的观点(Basicidea)——基本假设

,并寻找一个合适的框架或模型进行论证。进一步地,如果是一个实际问题,则应当根据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的政策性建议。根据上面提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范式,我们可以将经济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归纳如下。一般地,一篇标准的创新性经济学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2经济学研究的第二步则是解决问题。12论文的写作框架1、导言(Introduction)2、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BasicFrameworkorBasicModel)3、模型的扩展(Extension)4、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5、结论(ConcludingRemarks)6、对策建议7、附录(Appendix)8、参考文献(References)13论文的写作框架1、导言(Introduction)131、导言(Introduction)≠伟大意义导言是一篇论文精华的浓缩,因而它是论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导言虽然放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但它的写作却往往放在最后。对于作者来说,导言是陈述自己观点的喉舌,而对于读者来说,导言是他们了解一篇论文的窗口。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言的质量,而审稿人则往往通过导言来了解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功底。Laffont教授曾经说过:"我每个月要审几百篇论文,对于大部分论文,阅读都不会超过4页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我很难想象一个作者如果连导言都写不好,他能写出什么好论文"。对于年轻的学者而言,在建立他们的学术声誉之前,尤其应该注意论文导言的写作,否则的话,他们的论文就永远难见天日。141、导言(Introduction)≠伟大意义导言是一篇论文

一般来说,论文的导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经济学问题的提出大致有两种情况:对于开创性研究,问题来自一些实际发生并不断重复的经济现象,但是尚无人对此进行研究。于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规律的经济事实便成为研究的起点。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对于继承性研究,虽然前人曾有过讨论,但是,或者由于被新的经验事实所证伪,或者由于内部的逻辑存在矛盾,需要进一步探讨,于是研究的起点是对前人的研究提出疑问,继而构建新的理论。如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么作者应该进一步阐述他重新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所在:是前人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是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当然,问题的提出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侧重实证的问题,或侧重规范分析的问题等等。15一般来说,论文的导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5

(2)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文献选择范围:内容相关、方法相关——与论文主体内容边界一致视角:批判性的回顾——述评这种评论绝对不是将参考文献简单地罗列,而是一种批判性的回顾。对于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前人有没有做过相关的或相近的研究,他们的成果和主要结论可借鉴的是什么,他们的工作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比之下作者所做的创新。为假说提出打伏笔这不仅是对前人贡献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比较阐述本论文创新之处的一种方法。切忌不要武断否定别人:……不系统、不深入指出的局限过多:别人没解决自己也解决不了16(2)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16

(3)问题的界定界定内容:考察范围、经济主体、制度安排、信息结构等界定方式:前提假定设立前提假定就是对所选定问题的范围及外生变量进行抽象和限定。包括两类a)研究范围界定有的时候,由于研究的手段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先排除复杂的情况,将问题限定在相对简单的范围内——。(例如:基于产品市场的政府竞争战略选择)b)外生变量界定如果为了解释的需要,不得不施加限制性的假设,则必须交代施加该假定的理由(合理性),它对模型应用的限制性以及对结论的影响。(例如:经济体制给定)17(3)问题的界定17

(4)假设的提出表达方式:任何层次假设的表述都是变量和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句假设属性:是待检验的结论+创新点假设树作用:本文的逻辑体系最底层假设一定要到变量层次注意:在导言中,只提出基本假设,“假设树”在正文中再展开。18(4)假设的提出18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假设树举例

19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假设树举例19

(5)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论证过程作者应当充分而又简明地阐述自己对于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例如: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生产成本分析

⇒交易成本分析经济市场

⇒政治市场信息完全

⇒信息不对称……一般地,如果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是该领域的一个新框架,则作者应当阐明使用该框架的理由和它的基本假定。无论是思想上的创新还是方法或模型上的创新,作者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表述这种创新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限制性。20(5)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论证过程20

(6)论文的结构安排。在导言的最后部分,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个论文的结构安排,包括除导言之外的各章节及其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大多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

2121导言的结构问题界定

文献综述尚待研究问题假设提出实际问题背景(明确实用价值)(实际问题的(理论价值(参照点选(创新点专业术语表述)定位)择)提出)

来自另一角度的简单归纳(1)问题的提出(2)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3)问题的界定(4)假设的提出(5)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论证过程(6)论文的结构安排22导言的结构问题界定文献综述尚待研究假设提出实际问2、建立模型:避免近来一种不好的倾向理论模型是对影响某一经济现象若干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表述的逻辑体系。影响经济现象的经济变量可能很多,理论模型就是对其中关键变量的相互关系的系统表述。理论模型的好坏主要就是看它能否抓住影响事物的关键变量并且简单明确;从数学的角度看,既简洁明了又能概括关键变量的相互关系的模型就是好的。构建一个理论模型需要有三个相应的子环节:前提假定;(前面分析侧重“范围”,下面分析侧重“质量”)

逻辑推导;导出假说。232、建立模型:避免近来一种不好的倾向理论模型是对影响某一经济

2-1前提假定什么是一个合理的前提假定呢?抓住本质特征:宏观个体合理的前提假定是指:被假定的对象仍然保留了它在自然状态中的本质特征,并且这些本质特征更为明显和一般。比如关于理性人的假定。一组假定的内洽性任何理论的前提都是一组假定,因此各假定之间不能有逻辑矛盾。比如不能既规定某种生产是收益递减的,又同时认为它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使逻辑推导具有可操作性假定前提必须使逻辑推导具有可操作性,最终得出明确的结论,否则再好的假定也没有意义。242-1前提假定24

设立前提假定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明确的假定条件排斥了无谓的概念之争。因为假定前提已经包含了对研究对象的定义,即对研究对象的限定。定义是前提假定的一种,因为它是对事物的内含和外延的限定。于是,如果不同意理论中的某些观点和结论,可以去寻找所由推导和产生这些观点的逻辑矛盾,或者修改某些假设使之更符合现实,而不必过分纠缠于概念本身。(例如:产权、公平、效率……)其次,重视前提假定可以避免对理论的曲解。经济学中的某些定理或命题由于产生于独特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假定是隐含的。于是当我们不加分析地一股脑地全盘拿来时,如果某些隐含条件在中国不存在,理论的应用就会受挫。25设立前提假定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25

2-2逻辑推导建立模型的第二个子环节是逻辑推导。这是利用演绎逻辑从设立的前提假定中推导出所需结论的过程。这是对“假设树”各层次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论证过程每一个定理或命题都必须加以证明,这是任何一门科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科学的结论可以信赖的根本。证明的过程就是作者运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从假定或前提中得到基本结论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证明至少保证了建立在模型假设之上的结论是逻辑上可信的。262-2逻辑推导26

逻辑推导有多种表述方法(a)一种是语言逻辑,即利用文字语言进行逻辑展开,很多经济思想家的著作一开始都是用文字写成的,比如凯恩斯的《通论》。当然,以文字语言表述的推导往往不够严格,并且容易产生歧义。(b)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比日常语言要严格得多且更加直观,而且比数学公式的表达简单清晰,尤其是在比较静态的分析中更加直观。但是几何图形大多只能分析二维或三维空间,还有很多模型无法直接用图形来表示。(c)最严格的表达方式是数学推导公式或方程式,虽不形象,但可描述多维变量。在理论推导中使用数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使用数学的程度完全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的。原则:对于同一个问题,能用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的,就不同复杂的方法——除非他能揭示更多的信息。27逻辑推导有多种表述方法27

2-3导出假说

建立理论模型的第三个子环节是推导出一个或一组清晰明确的理论观点。这是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一组:清晰交代其层级关系——假设树]有时,为了统计检验的需要,当理论观点中涉及的变量的数据无法采集时,往往可以从主要的理论观点中引申出一个或几个推论,将推论用于检验。为了论文结构的简洁美观,当定理或命题的证明较为冗长时,学者们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这同时也是为了论文可读性的需要。一般的读者是没有兴趣仔细阅读定理的证明过程的,除非这是一篇经典论文,并且它的证明具有方法论上的开创性。282-3导出假说283、模型的扩展(Extension):循序渐进先用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进行论证,以得到简洁优美的结论。然后再将基本模型扩展到更为一般的理论框架中,并验证基本结论是否成立。这种扩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本模型的扩展,如将离散的模型扩展为连续的模型,将静态的模型扩展为动态的模型。第二,简化假设的修正,如将某些限制性较强的基本假设放松,使得基本结论的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论最初的核心仅限于消费品市场,后来逐步扩大到两部门模型(加入资本市场)、三部门模型(加入劳动市场),以及四部门模型(再加入国际市场)。不要试图一开始就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模型!293、模型的扩展(Extension):循序渐进先用一个较为简

4、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统计检验(常见于:宏观经济、金融学)理论变量⇒可操作化变量数据的选取计量模型的选择及计算结果分析案例分析(常见于: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等)理论变量⇒可操作化变量数据的选取归纳性实证、或小样本的统计理论结果分析检验什么:底层假设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推论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304、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统计检验5、结论(ConcludingRemarks)任何一篇完整的论文都必须有一个结论。经济学论文的结论通常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凝练的语言将论文所得到的基本结论及其意义作一个归纳总结,这种总结应当尽可能简短,以节省篇幅并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第二部分,对于本论文所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作简短的说明。而指出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不仅是学者的一种科学态度,而且有助于其他的研究者对该模型加以改进,从而获得一种更好的分析工具。315、结论(ConcludingRemarks)任何一篇完整6、对策建议最后一个子环节是根据结论提出针对所研究经济现象的政策建议,即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当然,这是针对文章涉及的是实际问题而言的。若果属于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这一部分不一定有。326、对策建议最后一个子环节是根据结论提出针对所研究经济现象的总结性说明以上我们论述了现代经济学研究规范的基本环节,从提出问题,到建立模型,再到统计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思路。当然,由于每次研究的重点不同,在实践中这几个部分也是可以分离组合的。各项研究就完整程度来说是分为不同层次的:第一层次的显然是既提出假说,又进行检验;第二层次的是只提出假说,不进行检验;第三个层次是只进行检验性分析。无论处在那个层次都可能做出很优秀的研究。当然处在第一层次的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33总结性说明以上我们论述了现代经济学研究规范的基本环节,从提出7、附录(Appendix)前面已经提到,对于较为冗长的定理的证明,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实证检验所需要的大量数据、调查表格,也在附录中。347、附录(Appendix)前面已经提到,对于较为冗长的定理8、参考文献(References)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和写作的依据。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正确地引述参考文献不仅是为了尊重前人的贡献,同时也是为后来者提供研究的参考,因而参考文献实际上起着一种学术研究的承前启后作用。参考文献的引述必须恰当,既要避免遗漏重要的文献,从而让评委对你的创新点产生质疑,又要避免过多罗列并不直接相关的文献。——“两个凡是”的原则注意不要列入“低档次”的文献。评阅人从你引用文献的档次,可以一定程度推断你论文的水平[例如:一篇博士论文,数次引用某硕士论文的观点]358、参考文献(References)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和写作归纳:学位论文写作框架导言问题提出问题界定关键概念定义国内外文献述评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前提假定关键变量选择顶层假设假设树推导论证模型的扩展基本模型拓展简化假设修正实证分析变量转换数据选取计量工具选择结果分析结论对策建议36归纳:学位论文写作框架导言模型的扩展36外国银行进入与新兴市场银行业效率演变关系的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献评述与研究假设第三章竞争压力对效率演变影响的理论分析第四章市场权力对竞争和效率演变影响的理论分析第五章竞争压力、市场权力与效率演变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对中国银行业的应用分析第七章结论与展望附录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一篇优秀博士论文的体系框架:37外国银行进入与新兴市场银行业效率演变关系的研究第一章绪论一提醒:摘要的撰写一、内容结构比例1、引入(小于20%)2、主要内容简述(50%左右)3、创新点提炼(30%左右)二、各部分注意要点1、引入避免所占篇幅过大只谈现实伟大意义,忽略理论意义2、主要内容简述避免写成目录精炼揭示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3、创新点提炼创新点提炼应与假说呼应不要写作了什么,而是写作出了什么。新工具、新视角只是起点而不是创新点。较弱的、可有可无的,宁可不提炼。不要提炼过宽,以至于包含既有内容慎重使用“首次”之类的语言;也要避免平铺直叙,体现不出创新的意味38提醒:摘要的撰写一、内容结构比例3、创新点提炼38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方军雄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范文分析与评述39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方军雄范文分析与评述39

论文的结构内容提要一、引言二、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三、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实证模型四、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数据基础五、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六、稳健检验七、简短结论40论文的结构内容提要40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过近十年的改革,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显著提高。市场化改革对是否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借鉴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研究我国市场化进程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资本配置的效率有所改善。41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过近十一、引言资本的转投,实质就是资本的配置或重新配置。为什么有的国家资本配置效率高,而有些国家资本配置效率低呢?换言之,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资本配置或重新配置的进程和效率?42一、引言资本的转投,实质就是资本的配置或重新配置。42

金融体系对资本配置的作用,首先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一些研究认为,银行相比资本市场,在大额资金的筹集、企业信息的搜集以及监管方而做得更好;而其他研究则认为,资本市场相比银行更能有效地配置资本。在评述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后,Ievine(1997)认为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键不在于其身份(银行还是资本市场),而在于金融服务的质量。随后的文章开始研究金融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述研究尽管为我们理解金融体系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并没有直接检验金融体系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Wurgler,2000)。43金融体系对资本配置的作用,首先引起研究者的关注。43

Wurgler(2000)首次进行了尝试,他构造出直接估算资本配置效率的模型一一行业投资反应系数选取世界银行提供的6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直接检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变量与行业投资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即金融市场越发达,其在“上升”行业追加投资的幅度越大,在“下降”行业减少投资的幅度越大;即资本配置效率越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份额显著负相关;与股票市场的信息含量和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程度正相关。尤其是,对中小股东权益强有力的保护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衰退行业的“过度投资”。44Wurgler(2000)首次进行了尝试,他构造出

Wurgler(2000)提出的资本配置效率衡量模型得到了理论界的认同。AlmeidaandWolfenzon(2005)直接采用Wurgler(2000)模型,检验了外部融资需求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即使在管理层对现金流正当使用“有限承诺”(limitedpledgeability)的情形下,外部融资需求依然可以通过资本在不同投资项目之间的重新配置,而提高社会整体的资本配置效率。45Wurgler(2000)提出的资本配置效率衡量模

研究还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增长(张军,1999;Falcettietal,2000)但是,现有研究并没有直接检验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虽然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可能是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渠道。改革开放以后,尤其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过近十年的改革,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己经显著提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2003;樊纲、王小鲁,2001,2003,2004)。那么,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否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借鉴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研究我国市场化进程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46研究还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增长(张军,1999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做出了以下贡献:现有的研究,主要研究影响资本配置的一类因素(例如金融体系、法律保护)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则采用更为综合的市场化指数作为研究对象。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静态地比较各国的差异(横截而分析),而我们则用一个国家各个年度各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比较市场化指数变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此外,我们对Wurgler(2000)的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更加符合经济学帕累托效率标准的估算模型。47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做出了以下贡献:47二、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经济市场化的提高,意味着行政计划的减少或退出,从而可能导致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Becker(1995)对以色列水资本的管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实施以政府统一定价和配额管理为核心的集中计划管理模式,是导致以色列20世纪90年代用水持续缺乏的重要制度因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改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机制将能有效地解决用水紧缺的问题,而不能仅仅依赖增加水资本的供给。48二、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经济市场化的提高

经济市场化的提高,可以破除垄断进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垄断行为的存在,至少会产生两类损失:供应不足导致的社会财富的净损失和因为“X低效率”带来的成本过高所产生的损失(Leibenstein,1966)。实证研究发现,垄断行为造成资本配置扭曲进而产生的成本非常巨大(Kamerschen,1966)。而这种垄断行为得以产生、持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非竞争性。只要提高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竞争性和流动性(这正是经济市场化提高的重要方而),那么潜在的竞争者就会根据真实灵敏的价格信号进入该行业,从而按照竞争更加充分的价格提供更多的产品,最终导致资本配置的优化。49经济市场化的提高,可以破除垄断进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49

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使价格信号更加真实和灵敏能够及时地反映行业的供求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资本在行业之间的转移调整(Wurgler,2000)。Wurgler(2000)对65个国家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同涨同跌”程度越低,即股价中所包含的个性化信急越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何旭强、高道德(2001)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他们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信号对上市公司产业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信号在引导上市公司产业转移方而具有正向效应,虽然这种引导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因此,我们不难预见,经济市场化的提高,通过更加真实、及时的价格信号和更加流动的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使垄断行为受到制约,甚至瓦解,最终使得资本更加便利、有效地转移,即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

50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使价格信号更加真实和灵敏50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减弱恶性增资的倾向恶性增资(escalation)是导致资本配置失效,进而使得企业走向失败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恶性增资在企业当中普遍存在。周齐武等(2000)总结出产生恶性增资的原因,包括组织原因、与项目有关的原因、心理原因和外部环境,其中,“只有负责项目的管理者知道失败项目的未来预期业绩不佳”和“负责该项目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隐瞒或拖延披露有关失败项目的信急而获益”是两个重要的组织原因。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尤其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完善,使得关于项目的信息更加充分、及时,从而对上述两个因素加以制约,进而减弱恶性增资的倾向。此外,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发展大大便利了资本的转移,使得失败的项目得以清算,束缚于其上的资本得以解放,进而转移到相对高效的项目,从而实现资本配置的优化。51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减弱恶性增资的倾向51

转轨经济学也为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按照转轨经济学,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从市场微观基础——企业的角度看,一方而体现为非公有制企业份额的增加(樊纲、王小鲁,2004),另一方而体现为原有公有制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以及政府管制的放松(陈钊,2004),这样就可能引导企业经营目标开始逐渐转向利润最大化,进而使得企业的行为发生转变,最终导致企业重构的发生,或者通过裁减冗员提高效率,或者通过资本行业间的重新配置改善绩效(陈钊,2004)。市场化还可能通过经理市场(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完善对企业资本配置产生影响(陈钊,2004),Barbereisetal(1996)针对俄罗斯452家企业私有化之后的绩效的调查发现,新经营者的进入提高了企业进行重构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新的经营者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更强的能力(刘德强,2002)。52转轨经济学也为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改善提供了理论

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Falcettietal(2000)发现,随着东欧经济转轨国家经济自由化和产权改革的深入,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显现。哈勒根、张军(1999)以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同样发现在包括东欧、前苏联和蒙古在内的26个国家当中,以世界银行公布的“标准化市场自由指数”衡量的改革速度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约为1.97。53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

综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待检验的原假设: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本配置效率也越高;备择假设: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本配置效率不一定越高。54综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54三、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实证模型1、市场化程度的衡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2003)在借鉴美国福特基金会和世界银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市场化指数模型,不过其时间跨度过短,这限制了该项数据的研究价值。樊纲、王小鲁(2001,2003,2004)主持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研究”,在深入研究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市场化测度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市场化指数”。55三、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实证模型1、市场化程度的衡量55

樊纲、王小鲁主持的市场化指数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市场化程度的测度,而不是对“国际竞争力”或“经济自由度”的测度;它的指标体系设置针对我国各地区,而不同于针对不同国家的测度;获取的资料上具有优势(樊纲、王小鲁,2004)。此外,相比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设计的“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测度指标”以及其他市场化进程测度指数,“中国市场化指数”不仅具有较长期间的数据,而包括各个地区的明细数据。该数据在实证研究上得到了应用(夏立军、方轶强,2005)。因此,樊纲、王小鲁(2001,2003,2004)设计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构成了本论文考量市场化程度的变量。56樊纲、王小鲁主持的市场化指数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经济转轨过2、资本配置效率的衡量2.1资本配置效率衡量的思路按照新古典经济学,资本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各个项目之间的边际成本之,比处处等于相应的价格之比,MCі/MCј=Pі/Pј;,经过简单转换,得到:如果项目A的边际收益率大于项目B,那么增加项目A的投资,同时减少项目B的投资,可以实现资本配置的帕累托优化。换言之,对效益处于“上升”的行业增加投资,对效益处于“下降”的行业减少投资,就意味着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正是按照上述逻辑,Wurgler(2000)首次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资本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投资反应系数。572、资本配置效率的衡量2.1资本配置效率衡量的思路57

2.2Wurgler(2000)模型参数选取的缺陷从资本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看,其边际收益率是指单位投入产生的边际收益,是比较项目在相同投入时收益的差异,即投资收益率的差异。而在Wurgler(2000)的模型当中,V为工业增加值,这可能不能恰当地反映行业的效益,因为工业增加值的增加,既可能来自效益的改善(工业增加值/销售毛利率),也可能源自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后者很可能意味着竞争的加剧。表1列示了我国1997-2003年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变动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82.2Wurgler(2000)模型参数选取的

2.3本文的改进因此,无论是采用工业增加值等绝对值指标,还是工业增加值率等效益指标,对投资反应系数的估计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为了研究的稳健性,本文同时估算了多种投资反应系数。我们遵循Wurgler(2000)的思路构造衡量资本配置效率的指标,其中V分别选取反映行业效益的工业增加值率和销售毛利率。592.3本文的改进59

2.4估计模型如下:

(1)其中:I为年末固定资产的原值,i表示行业,t表示年份;V为行业效益衡量,分别选取工业增加值率和销售毛利率;η即投资反应系数,其符号为正,说明处于“上升”的行业投资增加,而处于“下降”的行业投资减少;其值越大,表明投资增减对行业效益变动的反应越灵敏。602.4估计模型如下:603、研究模型3.1其他自变量选择政策保护行业的区分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取决于企业对产业发展潜力的未来预期,而且受到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即行业进入壁垒的影响(何旭强、高道德,2001),因此我们将行业是否受国家政策保护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我国证监会1999年配股政策中对“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的倾斜,并借鉴Teoh,Welch和Wong(1998)对保护性行业的分类,我们把“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设定为政策保护行业。613、研究模型3.1其他自变量选择61

行业状态的区分Wurgler(2000)在研究金融市场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时,区分了效益增长行业和下降行业,结果发现这两类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运作机理存在差异。此外,我们还控制了整体经济状况变动的影响。62行业状态的区分62

3.2模型设定综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完整的回归模型来检验市场化进程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其中:Indexi,为市场化指数总体评分;Shelteri,t,为政策保护行业哑变量,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行业取0,否则取1;Decdinei,t为行业状态哑变量,为负取1,否则为0,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工业)计算。633.2模型设定63四、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包括市场化指数以及工业投资和效益统计数据,因为樊纲、王小鲁(2001,2003,2004)的研究仅提供了1997-2003年的数据,因此我们的研究样本期间为1997-2003年。工业投资和效益的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4年),“按行业分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和“按行业分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别提供了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个明细行业的总体情况。具体数据见表2。64四、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1、数据来源64

表3列示了按照模型(1)估算的1997-2003年期间各个年度以及混合年度的投资反应系数。2、描述性统计65表3列示了按照模型(1)估算的1997-2003年期间各

6666

3、描述性计量结果分析3.1总体分析我们发现,投资反应系数为正的有4个年度(6个年度),而且有2个年度(1998年和2003年)显著为正,7年平均投资反应系数达到0.564(0.509)各年分布差异较大,最大的为2003年,达到4.454(2.374),最小的为-0.735(-.185)。1998年、2002年和2003年模型拟和程度相对较好,达到5%以上;其他年度模型拟和程度较差,这说明这些年度中行业前景以外的因素对投资决策产生了较大影响。从混合年度数据的回归结果看,无论是采用工业增加值率还是采取销售毛利率指标,衡量资本配置效率的η显著为正,分别为1.987和0.478。673、描述性计量结果分析67

3.2特殊年份分析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模型拟和程度达到7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年度行业景气度对投资变化的解释能力显著上升?为此,我们分别对增长行业和下降行业进行了分析。结合表4和表5,对于增长行业,2003年模型的拟和程度步没有显著超过其他年度;下降行业当中,2003年模型拟和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度,因此,2003年模型的强解释能力主要源于下降行业。换言之,在2003年资本更灵敏地从下降行业中撤出。原因可能在于2003年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1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减少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以增强企业的自主能力,随后我国加入WTO,上述政策和WTO效应可能到2003年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资本更多、更灵敏地从不景气行业中撤出。683.2特殊年份分析68

6969

7070

3.3总体结论对比分析表4和表5,不难发现,各个年度中上升行业和下降行业投资反应系数正负的分布差异不大,但是上升行业投资反应系数显著小于下降行业,前者7年平均为-0.033,后者为1.484。而且,两者的模型拟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按照混合年度得到的R2前者为0.029,后者却为0.193。我们可以推测,1997-2003年期间,我国资本配置效率更多地体现为下降行业投资的减少,行业投资的增加更多地受到行业前景以外因素的影响。713.3总体结论71五、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实证检验72五、市场化与资本配置效率:实证检验72

1、“变量相关矩阵”分析的结论表6显示,该行业投资的增减与行业效益的变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我国资本配置具有一定效率。行业投资的增减与行业是否受到保护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受到国家保护的行业相比未受到保护的行业,行业投资增加幅度显著更小;行业投资的增减与行业发展态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处于下降的行业相比上升行业,行业撤资幅度显著更大。同时,我们发现市场化程度与行业投资变动、行业效益变动以及行业态势显著相关。731、“变量相关矩阵”分析的结论73

7474

2、按模型(2)回归分析的结论从表7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AdjustedR2都达到26%以上,模型在0.001统计水平上显著。无论是模型1还是模型2交叉项Index×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市场化程度越高,投资增减对行业效益变动的反应越灵敏,即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本配置效率越高,原假设得到支持。与预期一致,Shelter×,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没有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行业相比受保护的行业,行业投资变化对效益变动的反应更加敏感。同时,我们发现我国行业投资反应系数与行业态势显著相关,处于“下降”的行业相比“上升”的行业,投资变动对效益变化更加灵敏。752、按模型(2)回归分析的结论从表7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六、稳健检验此部分,我们遵循Wurgler(2000)检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与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设计:即首先估计出各个年度的投资反应系数(η),然后将其作为因变量,检验与市场化程度的关系,重新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列于表8和表9。76六、稳健检验此部分,我们遵循Wurgler(2000)检验

7777

7878

从表8和表9看在单独就市场化指数进行回归的模型(1)中,虽然系数为正,但是统计上并不显著。在控制了衡量整体经济环境变动的变量(加入GDP变动率)之后的模型(2),市场化指数与投资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即市场化程度越高,按照投资反应系数衡量的资本配置效率越好。以三个子市场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3)、(4)和(5)中,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而且,在控制整体经济环境变动之后,模型的解释能力普遍较高,R2基本在40%以上。这样,原假设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79从表8和表9看79七、简短结论本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从低效行业撤资、往高效领域增资的投资弹性系数也随之增加,换言之,市场化程度较高时,资本更快地实现由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的转移,即资本配置进一步优化。在通过一系列的敏感性测试之后,上述发现依然成立,这说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资本配置的效率有所改善。此外,我们发现国家政策对行业的保护可能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负而影响。80七、简短结论本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从低效行业

本文的局限限于数据的缺乏,我们的研究仅着眼于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在工业领域里的状况,上述发现是否在规模以下的非国有企业中,以及是否在农业、建筑业、第二产业中存在,依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此外,我们没有考虑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差异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而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和调整非常复杂,未来的研究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81本文的局限限于数据的缺乏,我们的研究仅着眼于国有及规模以上

补充一个经济学理论推出的发展框架:直觉(洞察力:提出问题、给出假设)--逻辑推理(模型)--计量实证(数学)--定位理论意义(人文背景)--讲一个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原于生活)并进一步用一个产品过程来描述一个经济学理论的推出:发现商机(直觉)--投资生产(建构理论)--质量保证(实证计量检验)--多功能产品应用(开拓理论在其他学科意义)--向市场推销(讲故事)82补充82四、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何帆也许是因为在经济学界出了几位像科斯和莫里斯这样的传奇人物的缘故,使得人们相信:在经济学研究中,发表的数量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少发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经济学家的风范。像科斯那样有两篇论文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因为已经修炼成旷世高手了。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像科斯这样的人物,只能在统计中做为异常数据忽略掉。经济学家的成才之道,仍然应该是“不发表,就发臭”(publishorperish)。而且我相信,经济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成正相关的。83四、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何帆83(一)我有四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第一,经济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技巧,而这种技巧是“心照不宣的知识”(tacitknowledge),是需要“从干中学”的。经济学论文是为了阐述作者的观点,所以至少应该写得准确、明白。这听起来像是在初中的作文课上就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从我近年来做经济学刊物编辑的经验来看,我发现至少超过一半的作者似乎都不会受到他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喜爱。如何选择题目,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区分主次观点,甚至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不动笔永远也不会知道写论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更何况,经济学有自己的行规和行情,比如行文的规范化、选题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写得多,发表得多,才能逐渐摸索出个中诀窍。84(一)我有四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第一,经济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技巧

第二,通过阅读做研究和通过写作做研究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方法,但是仅仅靠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做不出好的经济学的。正如《论语》里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地刺激研究者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发散性的,只有坐下来,确定了要写作的论文的题目,才能使作者的思维集中,并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方向。有一位名叫莱德(Ladd)的经济学家建议,应该自我训练写下自己的思想,因为“当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直觉就会产生。有一个事实常常是真实的,即直到我写作的时候,才对我所思考的东西有所认识。”85第二,通过阅读做研究和通过写作做研究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方法,

第三,我个人觉得,能否持续不断地发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区分才气高低的重要标准。才气意味着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才气意味着不断地对自我提出挑战,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主题。研究生涯是马拉松比赛,起跑时的爆发力对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仅仅靠写出一本自传体的小说轰动文坛的作家多半不会是伟大的作家。第四,只要你是重要的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一定会比别的经济学家发表的数量更多。因为重要经济学家的课题和研究项目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约稿也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名气大则往往论文发表的概率更大,所以成就和发表的数量是相辅相成的。86第三,我个人觉得,能否持续不断地发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区分才二、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论文应该说,最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的期刊太多,专业性的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目前流行的刊物分类方法是根据刊物主办单位的级别进行评级,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87二、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论文应该说,最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和

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那么,什么是好的经济学刊物?公认的学术期刊必须满足:(1)论文写作的规范化;(2)实行匿名审稿制度。88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附:按学科划分的国际顶尖杂志经济类顶级期刊ImpactFactor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经济学季刊4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政治经济学期刊2.3ECONOMETRICA;

计量经济学2.215AMERICANECONOMICS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1.8ECONOMIST;

经济学家

HEALTHECONOMICS;

健康经济学

ECONOMICGEOGRAPHY;

经济地理

JOURNALOFHEALTHECONOMICS;

健康经济学期刊

JOURNALOFECONOMICSLITERATURE经济学文献期刊

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经济观察期刊

89附:按学科划分的国际顶尖杂志经济类顶级期刊ImpactFa(三)提高论文命中率的小诀窍下面是我从做编辑的角度给作者提出的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显得非常琐碎甚至愚蠢,但是,相信我,它们非常有用。1.投稿之前一定要读过所要投稿的杂志。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但是,确实有很多向我们投稿的作者其实并没有读过我们的杂志,否则我想他们是不会向我们投稿的。有很多稿件根本就不适合在我们杂志上刊登,比如有的稿件只是人物传记,还有些是属于其他经济学分支比如会计理论的。也许你为这篇稿件花了很多功夫,但是你没有花最多1个小时的时间浏览一下我们的杂志,判断这本杂志的主要内容、风格和体例,结果是在30秒的时间内,你的论文就被丢进了废纸篓。90(三)提高论文命中率的小诀窍下面是我从做编辑的角度给作者提出

2.用点心思写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就像是你的论文的简历。如果你找工作要投寄简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30秒法则,如果你的简历不能够在30秒之内引起雇主的注意,那么你必定失败。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不重视论文的内容提要,认为这是画蛇添足。但是,我可以从编辑的角度告诉你,内容提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流的学术期刊那里。比如说,《世界经济》每天大约收到10篇稿件,但每期最多能刊登15篇论文,所以我们的录用率在5%以下。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论文的题目、内容结构、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还有,就是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清楚地表述你想要研究的问题,你的方法,你的结论,你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创新等等。912.用点心思写内容提要。91

3.当第一篇论文投稿之后,马上准备下一篇论文。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之后,论文的发表周期将会随之拉长。实际上,如果你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一般的发表周期会是2-3年。国内的发表周期要短的多,但是也至少要有半年到1年。因为审稿人提出审稿意见之后,作者还需要修改,像原来那种作者寄来的稿件不经过修改直接刊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研究生的在校时间只有3年,如果你二年级才动手写论文,寄出后用情专一地痴心等待这篇论文发表,万一发表不了,马上就要毕业了,再想另起炉灶就太晚了。923.当第一篇论文投稿之后,马上准备下一篇论文。92

4.不要在论文中对别人的工作妄加批评。因为你所批评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的审稿人。5.试图激怒审稿人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当你遭到退稿的时候,你可能会很自然地责怪编辑和审稿人没有理解你的论文的价值。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并不排除有的审稿人只花15分钟读您的论文就匆忙作出结论的可能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恰恰对您的论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您能够使自己的论文表述得更为清楚,问题更有趣、结论更鲜明,能够在15分钟之内给审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您成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更多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审稿人会认真地花费数个小时甚至数天阅读您的论文,而且他们都是在这一领域内的一流的专家。如果这些专家还是理解不了您的思想,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您的论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934.不要在论文中对别人的工作妄加批评。93

6.不妨在一开始向平庸的杂志投稿。什么?你在前面不是劝告我们不要往平庸杂志投稿吗?--别误会,我说的这两点并不矛盾。如果你只往平庸杂志投稿,会很快消磨掉你的才华,你写得太多,写得太手顺,最后就会沦为只能在平庸杂志上发论文。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直接向一流杂志投稿,遭到退稿的概率会很大,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能会消磨掉你的锐气。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不断有小的成功才能够激发更大的成功。所以,你的确需要一点小小的成就感。7.千万不要抄袭。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每个入学的新生都会领到一本写作手册,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千万不要抄袭。这是学生能够犯下的最严重的罪过,比你考试不及格严重多了,如果发现抄袭,马上勒令退学。946.不妨在一开始向平庸的杂志投稿。94

8.千万不要一稿多投。我们有一个黑名单,所有一稿多投的作者将永不录用。其实,如果你在一个月之内没有收到我们的通知,就可以视作稿件未被采用,可以另投其他刊物。其他的刊物也都有类似的声明。如果你连这点耐心也没有,请参照第3条。9.记住在寄出稿件之前检查公式和图表的错误,改正错别字。审稿人会上升到写作态度的高度来看你。10.记住写清楚自己的名字、单位和联系方式。958.千万不要一稿多投。95国外期刊被录用的评价标准你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热点问题-新问题你所研究问题的研究意义体现-具有某种意义的实质性发现(新视角与新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上的新发展和普适性;-重要的方法上的改进与提升;-对已有理论的检测、考察与实证;-采用比较的方法:回答了诸如“谁是最好的这样的问题”-实证研究:回答了诸如“为什么一些公司表现得要好些”等等;-提倡学科间的交叉。论文的可读性-英文的熟练度,语言逻辑,表达等96国外期刊被录用的评价标准你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96高拒绝率最终接受投稿的不到所有稿件的1/9稿件一般由一个副主编和至少两个评审人来评阅;往往会发生评审人与稿件的研究兴趣相冲突;一个知名评审人的意见权重很大;消极的评价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

没有经验的新手;评审人与作者在种族、国家、民族、宗教上的冲突,作者与评审人的往来是否密切等97高拒绝率最终接受投稿的不到所有稿件的1/997发表学术文章有没有诀窍?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从基本的层面来说,没有诀窍。做学问,是老老实实的事。学问做好了,一定是用工,“工夫不负有心人”。要多动脑筋,多花时间,多流汗。当然,单是用工还不行,还要找到好的题目,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下工夫。用句老话,“只管埋头拉车,不去抬头看路”不行。另外,从技术的层面来说,还是有些地方要注意,也可以说有些诀窍。98发表学术文章有没有诀窍?这个问题不好回答。98一些论文发表的技巧持之以恒-稿件从投出到被录用等待的时间平均为三年;而被拒绝的时间平均为4-8个月;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两个子领域与已有发表经历的作者合作。先尝试顶级杂志再考虑二流杂志。不要在一篇文章里展示你太多的想法。先尝试着在某个国际会议上提交自己的论文。先以WorkingPaper的形式写出来。与你这个研究领域内的活跃的学者保持联系。99一些论文发表的技巧持之以恒99一些论文写作的技巧较早的引起评审人的注意;把握好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度;论文中在评价别人观点的时候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词;引用可能是(潜在)论文评审人发表的文章;从知名的学者那了解一些信息;要注意在文中总结论文理论上的发现;对一些技术性的或较长的“Derivation”以附录形式列出。写好你的摘要,能够做到提请评审人注意或引发争议。使用专业的英文编辑器,消除文字错误;仔细研究所投刊物的范文,学习它的表达方式;严格遵守刊物的格式要求;明确、自信的表达自己论文的贡献。

100一些论文写作的技巧较早的引起评审人的注意;100退稿后的修改不要轻言放弃;即使评审人暂时不懂你的论文,你也要承认是自己的“错”;一直在大脑中转悠,一有机会就认真进行修改;严肃认真对待评审人的意见,给出详尽的修改报告;对评审人不要使用攻击性的话语;将修改后的论文在3个月内再次投稿;仔细阅读编辑的回执;向编辑解释你是如何修改论文的,你的想法是什么。101退稿后的修改不要轻言放弃;101附:按学科划分的国际顶尖杂志计算机、MIS和DSS的顶尖杂志(按影响因子排名,经整理)ImpactFactorINFORMSYST信息系统

3.327MISQUART管理信息系统季刊

2.811INFORMMANAGE-AMSTER信息与管理

1.768INFORMPROCESSMANAG信息处理与管理

1.179DECISSUPPORTSYST决策支持系统

1.316EXPERTSYSTAPPL应用专家系统

1.067JSTRATEGICINFSYST战略信息系统

0.808INFORMCOMPUT信息与计算机

0.851JCOMPUTSYSTSCI计算机系统科学期刊

0.795COMPUTIND工业计算机

0.692COMPUTOPTIMAPPL计算机优化应用

0.650ENERGCONVERSMANAGE能量转换与管理

0.620ROBOTCIM-INTMANUF机器人技术与集成计算机制造

0.618EURJOPERRES运作研究欧洲杂志

0.605OMEGA-INTJMANAGES欧米加(管理系统国际期刊)

0.558COMPUTOPERRES计算机与运作研究

0.486COMPUTSECUR计算机与安全

0.4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