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探索活动。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测量角的方法,此时就可以安排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可以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填写在教材提供的表中。最后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我设计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二是借助三角尺中特殊角的度数,算一算也是180度。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直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度。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本课学习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并且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课上对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三、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4.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分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一副三角板。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师: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三角形我们就得出了那么多的知识,你们说数学知识神气不神奇?今天我们还要继续研究三角形的新知识。(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个内角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定义,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三)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以动启思1、师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们能够很快求出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所以能够很快求得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师: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2、师:老师让每个同学都准备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种不同的三角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每种各选一个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求出它们的内角和,把结果填在表中:汇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师:其实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是很准确。3、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2)汇报验证方法、结果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的?结果怎样?生A:我们小组是用剪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上来展示给大家瞧一瞧。(投影仪)你们看这位同学多细心呀,为了方便、不混淆,在剪之前,他先给3个角标上了符号。生:不管什么三角形三个角都能拼成一个平角。(播放课件)师:刚才这种剪拼的方法可以不用再一个角一个角来量,就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那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个小组。生B:我们小组是用撕的方法。我们是用手把3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结果也能拼成一个平角。(真会动脑筋,不用工具也行)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量、剪、拼等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0,(板书: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5、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80°。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80°。师: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师: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四)解决问题: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1)在锐角三角形中,已知∠1=70°,∠2=50°,求∠3。(2)在钝角三角形中,已知∠1=140°,∠2=25°,求∠3。(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求∠A可以选:(1)∠A=180°-55°(2)∠A=180°-90°-55°(3)∠A=90°-55°。2、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80°、75°、24°。()(2)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大于90°。()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4、拓展练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猜一猜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教学反思:三角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和探究。本课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在课后进行了小结,也听取了听课教师的意见,收获很大,授课过程中有讲得好的环节,也有处理得不好的环节,下面从几个方面小结:1.在本次授课中,引入是比较恰当的。先从三角形的内角认识入手,问学生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并借助学习工具——三角尺,让生指着三角尺说一说。紧接着说出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算一算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很快算出是180度。这个时候问学生: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你们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这样的引入和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非常地自然,学生也较容易进行验证。2.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用动画演示撕角拼一拼,折角,让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印象非常深刻,也给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以正确的指引。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整一节课都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的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组织好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讨论、归纳,没有太多的讲解。4.让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填表,这个环节在处理的时候不是很得当,因为量角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量角的技巧导致没能准确地量角,而且在本节课中,要进行量角实验的三角形个数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分工,所以在这个地方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而结果量出来的度数也不是很精确,虽说在测量中允许有误差,但是这与一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合同
- 《上海《广播歌选》研究(1949-1958)》
- 《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及焊缝金属迁移行为研究》
- 《辽宁省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技术运动学分析》
- 《低压交流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对比延伸)45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原卷版)
- 2024年南昌客运资格证答题技巧
- 2024年常德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培训资料
- 2024年广州客运资格证操作考试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技术标 )
- 静电粉末喷涂实用工艺
- 《十字绣》教学设计及反思
- 桥梁形象进度图
- C站使用说明JRC
-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推荐ppt课件
- 角的度量 华应龙(课堂PPT)
- 公路铣刨机整机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
- 浙江世贸君澜酒店集团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