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青苗学者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1页
2022年0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青苗学者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2页
2022年0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青苗学者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3页
2022年0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青苗学者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4页
2022年0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青苗学者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青苗学者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答案详解版(3套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模拟押题-全考点(共125题)1.根据第一段的内容,下列关于“偏见”和“灼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偏见是强烈地感情用事的结果

B.偏见是尽可能以完全开放的头脑去处理问题

C.灼见是认真考察某个主张的证据之后拒斥了它

D.灼见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锁定题干中“第一段”这一提示区间,然后根据选项表述,与原文一一验证。由“偏见,乃是强烈地感情用事的结果”可知,A项正确。由“当我们对某个主张的证据作了仔细而全面考察之后,如果我们拒斥了它,那就不是偏见。这或许可以叫‘灼见’”可知,C项正确。由“它无疑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可知,D项正确。文段未提及B项,且B项本身说法有误。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偏见,乃是强烈地感情用事的结果”,说法正确,排除A项。B项对应“假若我们希望找到一事的真理,那我们就必须尽可能以完全开放的头脑去处理问题”,该项不是对“偏见”的解释,而是和“偏见”相反的说法,表述错误。C项对应“对某个主张的证据做了仔细而全面的考察之后,如果我们拒斥它,那就不是偏见。这或许可以叫‘灼见’”,说法正确,排除C项。D项对应“可以叫‘灼见’。它无疑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说法正确,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阅读文段第一段“偏见,乃是强烈地感情用事的结果,而不是运用可靠推理的结果”。

而B项是在希望找到真理时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对偏见,而是对偏见相反的方法,应选B。

A选项是对此句的原文陈述,故A项是正确描述。而文中对灼见的描述为“当我们对某个主张的证据作了仔细而全面的考察之后,如果我们拒斥它”,则可以叫“灼见”。C项是对此句的陈述,故C选项是正确描述。

而第一段段尾“它无疑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即灼见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则D项陈述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观察发现,第一段图形面的数量均为2,第二段图形图一和图二面的数量均为1,则问号处应该填入含有1个面的图形,只有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3.从概念本身来说,“文化旅游”并非一个新名词,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已经尝试了以文化需求为诱导的外出旅行活动。宗教朝圣、探寻历史古迹、参加特殊节庆活动等,都是旅游体验的一部分。可以说,旅游本身就有文化因子,而文化旅游,更是可以在丰富旅游者旅行见闻的同时,提供旅行者和被访地双方更加独特的文化碰撞和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概念,“文化旅游”模式逐渐兴起。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蕴含文化色彩的旅游由来已久

B.“文化旅游”模式诞生于古罗马

C.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D.文化是促使人们旅游的关键因素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对应原文“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已经尝试了以文化需求为诱导的外出旅行活动”可知,A

项说法与原文相符;

B项,对应原文“从概念本身来说,‘文化旅游’并非一个新名词,早在古罗马时代……”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概念,‘文化旅游’模式逐渐兴起”可知,“文化旅游”概念本身产生于古罗马,但是“文化旅游”模式无法确认诞生地是否在罗马,无中生有,排除;

C项,对应原文“文化旅游……提供旅行者和被访地双方更加独特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可知是文化旅游推动了文化交流,而不是C项表述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旅游”,该项为因果倒置,排除;

D项,“关键因素”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4.GDP通常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性指标。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通常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故表述错误。5.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本富士摄影胶片公司将利用所掌握的胶片技术创新护肤产品,进军美容业。感光乳剂中的胶原蛋白可以防止胶片被氧化,与利用胶原蛋白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些忠实于富士品牌的消费者认为这对于爱美人士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消费者得出上述结论隐含的假设是:

A.含有胶原蛋白的护肤品在亚洲欧洲等地区广受消费者欢迎

B.富士公司具备了生产含有胶原蛋白护肤品的巨大生产能力

C.科学家们已经从富士公司的护肤产品中发现了抗氧化物

D.护肤产品能利用富士公司生产胶卷使用的科研成果和工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结论隐含的假设,观察发现,题干中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明显的跳跃,要使题干论证成立,需补充论据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即必须保证护肤产品能利用富士公司生产胶卷使用的科研成果和工艺。

题干论点:日本富士公司利用所掌握的胶片技术创新护肤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论据:感光乳剂中的胶原蛋白可以防止胶片被氧化,和利用胶原蛋白保护皮肤有异曲同工之妙。

A项,护肤品受消费者欢迎不能在富士公司的新技术与护肤产品之间建立联系,属于无关项。

B项,富士公司具备巨大生产力,但无法得知是否用了富士公司的新技术,也就无法得知是否在富士公司的新技术与护肤产品之间建立联系,属于不明确项。

C项,抗氧化物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反向代入法,如果护肤品不能利用富士公司生产胶卷的科研成果,那么富士公司将不能成功进军美容业,因此该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前提。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富士的消费者认为,富士公司利用胶片技术创新护肤产品进军美容业对爱美人士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论据:感光剂中的胶原蛋白防止胶片被氧化和利用胶原蛋白保护皮肤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护肤品受欢迎程度与“富士公司应用新技术”无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富士公司是否具备巨大生产力,并不是其进军美容业必不可少的因素,关键前提在于胶片技术能用于护肤品的生产,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不明确项。虽发现了抗氧化物,但是否与胶片技术有关并不确定,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补充前提。利用“否定代入法”验证,如果护肤品不能利用富士公司生产胶卷的科研成果,那么富士公司将不能成功进军美容业,该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前提,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一些忠实于富士品牌的消费者认为日本富士摄影胶片公司将利用所掌握的胶片技术创新护肤产品,进军美容业,对于爱美人士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论据:感光乳剂中的胶原蛋白可以防止胶片被氧化,与利用胶原蛋白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富士公司利用胶片技术创新护肤产品,论据强调胶片技术的原理,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要加强论证,需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只是讲述含胶原蛋白的护肤品受欢迎的现象,没有提及富士公司胶片技术,与结论无关;B项不是得出结论必须具备的前提假设,假如富士公司不具备生产能力,会有其他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进行生产,关键前提仍在于胶片技术能够用于生产护肤品,B项为强干扰项;C项没有说明护肤产品与胶片技术的关系,属无关选项;D项符合题意,只有护肤产品能利用富士公司生产胶卷使用的科研成果和工艺,才能生产相关的消费品,才能使爱美人士受益。

故正确答案为D。6.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有:

A.合法

B.及时

C.真实

D.公正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二步,A项、D项: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五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则。AD项正确。

B项、C项: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B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7.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与故事主人公对应正确的是(

)。

A.立木取信——商鞅

B.卧薪尝胆——勾践

C.图穷见匕——荆轲

D.围魏救赵——孙武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立木取信这一典故是在商鞅变法中,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商鞅为取得民众信任,立木头于市,给搬走木头的百姓如约给予赏金,取得了百姓对新法的信任。

B项正确,卧薪尝胆是指初秋战国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C项正确,图穷见匕出自荆轲刺秦王,荆轲将匕首藏于献给秦王的地图中,慢慢打开,最后露出匕首。

D项错误,围魏救赵对应任务是孙膑。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

故正确答案为ABC。8.为了生存,植物必须对周边“视觉”环境的动态了如指掌。为此它们需要知道光的方向、强度、持续时间和颜色。毫无疑问,植物可以察觉人类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电磁波。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的一段电磁波,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不过,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它们却“看”不到图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植物没有眼睛,正如我们没有叶子。但是植物和我们都能察觉到光。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植物能看到人类可见或不可见的图像

B.植物通过把调控生长的指示转化为光信号来感知环境

C.植物利用神经系统感知波长

D.植物和人类一样有“视觉”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它们却‘看’不到图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由此可知植物是看不见“图像”的,曲解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由此可知B项主客颠倒,排除选项。C项对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植物不可能利用神经系统感知波长,曲解文意,排除C项。D项对应“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可知,植物也是有“视觉”的,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D选项。

9.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其基本规则要求: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必须清楚明确,不得使用否定定义,不得循环定义。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各选项中符合定义基本规则的是:

A.男人就是非女人

B.亲属就是有亲属关系的人

C.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

D.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发现其给出了定义的基本规则,可将选项与这几条规则进行比较,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题干中说明定义的基本规则是:①清楚明确;②不得使用否定定义;③不得循环定义。

A项使用了否定定义,不符合规则②。

B项是循环定义,不符合规则③。

C项是比喻,不符合规则①。

D项符合题干所述的定义的基本规则。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

②相应相称,必须清楚明确;

③不得使用否定定义,不得循环定义。

A项:非女人,使用了否定定义,不符合定义;

B项:循环使用了亲属一词,使用了循环定义,不符合定义;

C项:是祖国的花朵,不符合“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不符合定义;

D项: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属于“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且符合“清楚明确,不得使用否定定义,不得循环定义”,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关键词为“相应相称”、“清楚明确”、“不得使用否定定义”、“不得循环定义”。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男人就是非女人使用了否定定义,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亲属就是有亲属关系的人循环了亲属的定义,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并不清楚明确,而且也没有反映青少年的本质属性,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定义清楚明确,未使用否定义,未循环定义,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0.1994年到1997年4年时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10%多一点,到2011年接近22%,如果考虑到土地出让和其他政府基金性收入,有专家估计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0%。而同期,企业或者是资本收入占比也大幅度提高。一个佐证是,2002年底,企业存款为64298.47亿元,低于当时的个人存款,而到2011年底,企业存款(央行新的统计科目为“单位存款”,口径相当)上升到423086.61亿元,增长了5.58倍,远超同期个人存款2.68倍的增幅。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A.收入越来越向政府和资本倾斜

B.政府应适当降低税收

C.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

D.政府收入过高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然后通过“而同期”引导并列,指出企业或资本收入占GDP比重也大幅度提高,接着通过“佐证”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论证。文段为“分—分”结构,全面概括其内容,主要论述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比重越来越高。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和D项:“应降低税收”“成为企业的负担”均为无中生有。C项:“我国经济增长”概念过于宽泛,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

11.关于氨气,众所周知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这使得人们对之退避三舍。但鲜为人知的是,氨气确实是一种清洁的可燃气体,氨气在完全燃烧后只会产生水和氮气两种化学物质,这两种都不是污染性物质,不会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因此,科学家相信,氨气有望取代氢气,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质疑科学家的观点?

A.氢气燃点低、易爆炸,且很难液化存储和运输

B.氨气的合成需要氢气,氢气本身也可以燃烧

C.氨气本身是一种污染性气体,泄露的话会危及人体健康

D.液氨需要在纯氧环境中才能燃烧,在空气中更为安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氨气有望取代氢气,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论据:氨气确实是一种清洁的可燃气体,氨气在完全燃烧后只会产生水和氮气两种化学物质,这两种都不是污染性物质,不会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氢气燃点低、易爆炸,且很难液化存储和运输,说明了氢气作为绿色能源的劣势,说明氨气有望取代氢气,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氨气的合成需要氢气,且氢气也可以燃烧,与氨气是否能取代氢气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反向论据。氨气本身是一种污染性气体,泄露的话会危及人体健康,说明氨气在是使用过程中的劣势,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液氨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能燃烧,与氨气是否能取代氢气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结论的选项,需补充论据削弱题干的论点。题干的论点和论据都较为明显,抓住关键信息“氨气”和“绿色能源”之间的关系,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题干论点:氨气有望取代氢气,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论据:氨气在完全燃烧后只会产生水和氮气两种化学物质,这两种都不是污染性物质,不会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A项,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方式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氨气的合成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

C项,氨气本身是一种污染性气体,泄漏的话会危及人体健康,直接否定了题干结论,可以削弱。

D项,液氨燃烧的安全性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12.有两种农产品甲和乙,甲不能生长在干旱的气候里,乙不能生长在寒冷的气候里。在某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或者可以种植农产品甲,或者可以种植农产品乙。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这个国家有一半地区的气候既干旱又寒冷

B.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非常寒冷的

C.这个国家根本不种植农产品甲

D.这个国家只能种植农产品甲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推断为假的一项,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题干细节信息:①甲不能生长在干旱的气候里;②乙不能生长在寒冷的气候里。③某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或者可以种植农产品甲,或者可以种植农产品乙。

A项,根据题干细节信息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或者不干旱,或者不寒冷,该项一定为假。

B项,根据题干细节信息可知,该国可能只能够种植甲,即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可能是寒冷的,该项可能为真。

C项,根据题干细节信息可知,该国可能只能够种植乙,该项可能为真。

D项,根据题干细节信息可知,该国可能只能够种植甲,该项可能为真。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或者”,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甲→¬干旱

②乙→¬寒冷

③某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甲或者种植乙。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③中的“甲”和“乙”是对①和②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④该国不干旱或者不寒冷,等价于“¬(干旱且寒冷)”,该项与之矛盾,一定为假,可选;

B项:根据④及“或关系”的性质可知:存在非常寒冷的可能,排除;

C项:根据③及“或关系”的性质可知:存在不种植甲的可能,排除;

D项:根据③及“或关系”的性质可知:存在只种植甲的可能,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①甲:-干旱的气候;②乙:-寒冷的气候;③某国大部分地区:甲∨乙。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题干信息可知,某国大部分地区要么是寒冷的气候,要么是干旱的气候,不可能既干旱又寒冷,A项的推论不成立;

B项因为大部分地区可能可以种植农产品甲,所以B项可能成立;

从③某国大部分地区可知:甲∨乙,可知C项不种植农产品甲和D项只能种植农产品甲均有可能成立。

只有A项一定为假。

故正确答案为A。

13.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通常所用的农历并不是纯粹按月相周期排定的历法

B.农历中干支用来编排年号,一个天干搭配一个地支,地支在前,天干在后

C.“更”是古人计时的单位,“三更”指的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D.古代人们根据天干计时,把一日分为12个时段,称为十二时辰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天文历法。

第二步,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而不是仅仅按照月相周期。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古代天文历法的相关知识。

A项正确,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即并不是纯粹按月相周期排定的历法。

B项错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而非选项中“地支在前,天干在后”。

C项错误,“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即五个时辰,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三更是晚上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选项中“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为二更。

D项错误,古代人们“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是根据天干地支纪时,而仅非选项中的“天干”。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古代天文历法知识。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种由太阳运动而确立的24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又叫农历。我国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亏盈周期为一月。阳是“太阳”,阴是“太阴”即月亮,所以我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而不是纯粹按月相周期排定的。A项说法正确。

农历用天干地支排年号,天干在前,地支在后。B项说法错误。

“三更”指晚上十一点到子夜一点。C项说法错误。

古代人们根据十二地支计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D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14.假期综合症是指出现于长假期或节日后的疲倦、失眠等症状,以至于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难以集中精神工作,这是人们在长期休闲后,身心无法承受工作压力所出现的心理不适。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假期综合症的是:

A.小李从印度归来之后,领略到新的人生价值,立即辞去了工作

B.小王假期里吃坏了肚子,结果上班后不想吃午饭

C.小张国庆节去爬黄山,假后上班总感觉腰酸腿疼

D.小赵春节玩得很尽兴,上班后却总是心不在焉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假期综合症是出现在“假期或节日之后”,表现为“疲倦、失眠等症状,以至于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难以集中精神工作”,“身心无法承受工作压力”。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领略到新的人生价值、B项上班后不想吃中午饭、C项因为爬山导致的腰酸腿疼,均不是上述症状的表现,排除;

D项符合定义,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长假期或节日后的疲倦、失眠等症状;

②难以集中精神工作;

③在长期休闲后,身心无法承受工作压力所出现的心理不适。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李从印度归来之后,领略到了新的人生价值,并非出现“疲倦、失眠等症状”,不符合定义;

B项:小王是因为吃坏肚子而不想吃午饭,并非出现“疲倦、失眠等症状”,也未体现“在长期休闲后,身心无法承受工作压力”,不符合定义;

C项:小张因为爬山后遗症而造成腰酸腿痛,未体现“在长期休闲后,身心无法承受工作压力所出现的心理不适”,不符合定义;

D项:小赵在春节假期愉快地玩耍后,导致上班心不在焉,体现了“难以集中精神工作”,属于“在长期休闲后,身心无法承受工作压力所出现的心理不适”,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假期综合症的定义要点有:①出现于假期或节日后,②疲倦、失眠等症状,以至于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难以集中精神工作。A项领略到新的人生价值、B项上班后不想吃中午饭、C项因为爬山导致腰酸腿疼均不符合定义②,D项符合定义。故本题答案选D。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描述的地区是河套平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知识。

第二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自《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由此可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地区是河套平原。

因此,本题正确。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在几字形的黄河湾。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河套平原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

16.自制力不仅关乎自我控制,还包括排除不相关刺激的干扰和坚持完成相关任务(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任务)的能力。自制力是稳定不变的,还是会被消耗的,学界各派的看法不一。心理学家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让他们同场解决难题。一组解题时只能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结果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因为他们在抵制饼干的诱惑的同时,消耗了自制力。他们由此得出结论: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实验对象对解决难题的兴趣不完全相同

B.饼干和萝卜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不相同

C.饼干和萝卜补充人体能量的效果不相同

D.两组实验对象抗干扰的能力不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

论据:心理学家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让他们同场解决难题。一组解题时只能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结果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因为他们在抵制饼干的诱惑的同时,消耗了自制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否定论据。实验对象对解决难题的兴趣不完全相同,说明实验对象有差异,具有削弱作用。

B项:补充前提。可用“否定代入法”验证,如果饼干和萝卜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相同,就不需要抵制饼干诱惑,题干结论也就无法得出来,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C项:无关选项。饼干和萝卜补充人体能量的效果不相同,与自制力若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否定论据。两组实验对象抗干扰的能力不完全相同,说明实验对象有差异,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使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根据一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论据为实验结果,即只能吃萝卜的一组坚持时间更短,因为他们在抵制饼干的诱惑的同时消耗了自制力。论点为“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补充的前提应该为实验成立的必要条件。题干通过一个对照实验:一组解题时只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而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得出“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的结论。由于题干实验中涉及萝卜和饼干,如果两者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是相同的,则只吃萝卜这一组就不需要额外消耗自制力去抵制饼干的诱惑,因此实验成立的必要条件是萝卜和饼干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不相同,B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

A项,实验对象对解决难题的兴趣不完全相同,则无法确定是由于自制力消耗而坚持时间不同,还是由于缺乏兴趣而坚持时间不同,实验结果未必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结论,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C项,饼干和萝卜补充人体能量的效果不相同,与题干研究的自制力是不是有限的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D项,两组实验对象的抗干扰能力不完全相同,则无法确定是由于自制力消耗而坚持时间不同,还是由于抗干扰能力有差异而坚持时间不同,实验结果未必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结论,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

论据:心理学家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让他们同场解决难题。一组解题时只能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结果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因为他们在抵制饼干诱惑的同时,消耗了自制力。

论据和论点话题一致,且问题为“前提”,优先考虑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实验对象对于解决问题的兴趣不同,说明实验起点不一致,并不知道过度使用自制力是否会消耗自制力,无法加强,排除;

B项:饼干和萝卜对人们的诱惑力不同,如果相同的话,那么就不需要消耗自制力,是论证成立的前提,当选;

C项:饼干和萝卜对人体的能量补充的效果,与题干论点无关,为无关选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实验对象抗干扰能力不同,说明实验起点不一致,并不知道过度使用自制力是否会消耗自制力,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7.下列文种结构中均有主送机关的是:

A.指示

B.通知

C.通报

D.批复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公文的一些文种通常是不需要标注主送机关的,例如直接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周知性文件如公告、通告、公报;规范性文件如章程、条例、规定、办法;计划性文件如方案、规划、计划,还有决议、决定、会议纪要等等。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报告、转文性通知、请示、批复、指示是必须标注主送机关的。

因此,选择ABCD选项。

18.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最优规模”,它取决于城市规模正反两个效应的相互对比。正面效用主要是城市的集聚效用,负面效用则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昂、基础设施不足等。经济集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使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价格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均会有所上升。此外,城市的拥挤、污染等问题都会抵消城市扩张带来的好处。最终,只有当一个城市所带来的正效应超过其生产或生活成本时,企业和居民才会留在这个城市。相应地,城市的最优规模就是最大化劳动生产率的规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为何城市应该保持动态平衡

B.什么是城市的最优规模

C.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的限制

D.要防止城市过分集中的情况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最优规模”这一概念,并说明它取决于正反两个效应。接着对正面效应和反向效应分别进行阐释,最后通过“相应地”引出结论“城市的最优规模就是最大化劳动生产率的规模”,呼应第一句。因此,文段是“总—分—总”结构,主旨句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动态平衡”,无中生有。C项:“受资源环境的限制”,属于分句中负面相应的内容,非重点。D项:“防止城市过分集中”,无中生有。

19.下列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的是:

A.重庆大轰炸南京大屠杀湘西会战鄂西会战

B.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湘西会战

C.七七事变重庆大轰炸湘西会战百团大战

D.重庆大轰炸七七事变鄂西会战湘西会战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重庆大轰炸的时间为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为1937年12月13日;湘西会战的时间为1945年;鄂西会战的时间为1943年夏季;九一八事变的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的时间为1937年7月7日;百团大战的时间为1940年。按时间顺序排,可知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事件。

第二步,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日军侵华的开端;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军全面侵华的标志;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成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湘西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9日至1945年6月7日,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掌握抗日战争相关事件及其时间。考查战争时间排序这类试题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需对国内、国外发生的战争事件及时间等进行整理和记忆。A项错误。重庆大轰炸发生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时间排列错误。

B项错误。湘西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至6月,而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时间排列错误。

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湘西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至6月,四个事件时间排列正确。

D项错误。重庆大轰炸发生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时间排列错误。

故本题选C。20.协议制决策:指具有同等权限的单位或部门就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协商作出决定的决策方法。

下列属于协议制决策的是(

)。

A.某林业局提出的项目申请,经过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后,已正式立项

B.在厅办公会上,经过协商、讨论,大家一致通过了某下属部门提交的方案

C.某县环保局、城管局和卫生局多次会商环境问题,就环保局的方案讨论后形成了决议

D.某科室购买办公用品的方案经正副主任签字同意后交由秘书小赵办理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具有同等权限的单位或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协商作出决定”。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林业局和其上级主管部门,不具有同等权限且没有进行协商,不符合“具有同等权限的单位或部门”、“协商作出决定”,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通过协商讨论通过下属部门提交的方案,不属于具有同等权限的部门,不符合“具有同等权限的单位或部门”,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环保局、城管局、卫生局属于具有同等权限的部门,就环境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后形成决议,符合“具有同等权限的单位或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协商作出决定”,符合定义,当选;

D项:科室购买办公用品,是部门内部需求,不符合“共同面临的问题”,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1.紫外线是一种可见光,具有杀菌的作用,但过强的紫外线会损害人体。(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为400nm~1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它是频率比蓝紫光高的不可见光。后续表述正确,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医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线消毒,但过强的紫外线会伤害人体,应注意防护。

故表述错误。22.角色过载冲突是指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角色过载冲突的是:

A.节目主持人黄女士在主持节目的同时还接拍电影、撰写剧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觉得力不从心

B.保险业务员张先生为人热情,经常帮助客户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很多人都找他办理保险业务,因而张先生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任务

C.李女士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又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同时还要照顾老人,但乐观的性格和充沛的精力使她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

D.小刘是一名实验员,每天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与各种危险的化学品打交道,还要防止化学品外泄,这让他感到身心疲惫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要求的工作”,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角色过载冲突的定义要点:①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大;②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时面临的冲突。

A项,黄女士身兼数职,角色要求多,工作量大,觉得力不从心,符合定义。

B项,张先生只有保险业务员这一个角色,不符合要点①。

C项,李女士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并没有面临冲突,不符合要点②。

D项,小刘只有实验员这一个角色,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

②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要求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冲突。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黄女士身兼数职,角色要求多且工作量大,属于“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觉得力不从心,属于“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要求的工作且面临冲突”,符合定义;

B项:张先生对工作和生活应对自如,并超额完成任务,未体现“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要求的工作且面临冲突”,不符合定义;

C项:李女士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未体现“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要求的工作且面临冲突”,不符合定义;

D项:与化学品打交道和防止其外泄,都是实验员这一个角色要求的任务,不属于“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角色过载冲突强调由于“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导致“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并且因此“面临冲突”。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黄女士身兼多职,多项活动符合“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力不从心”说明黄女士“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并且“面临冲突”,A正确;

B中“超额完成任务”说明张先生“完成了所有工作”,没有“面临冲突”,B错误;

C中“游刃有余”说明李女士没有“面临冲突”,C错误;

D中小张只是“实验员”不符合“角色要求太多”,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23.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朝代,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体现了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故表述正确。24.国内马拉松热了多年,目前已从一二线城市逐渐深入到三四线城市,发展速度太快,我们既要看到马拉松赛事带来的经济增量和赛事消费额的飙升,更要对频频发生的各种因为赛事准备不足和服务欠缺而出现的种种事故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描写的是:

A.目前国内对于马拉松这项运动的认识还不足,在赛事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B.马拉松赛事自带流量,已成为不少城市推广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

C.跑者们除了享受运动快乐之外,还可以通过发朋友圈分享、加入跑群等,让跑步更有趣

D.我国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介绍马拉松赛事在国内众多城市快速发展,给经济带来了增量以及赛事消费额的飙升等好处,接着通过“更”指出要重视赛事准备的不足以及服务欠缺等问题。因此,文段的话题落脚点落在“要重视赛事准备的不足以及服务欠缺等问题”,接下来应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和C项偏离文段话题落脚点,排除B项和C项。D项在前文“马拉松赛事带来的经济增量和赛事消费额的飙升”已有提及,下文不会重复相同的内容,排除D项。A项“赛事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即说明要重视管理水平、能力方面的进一步提高。A项与文段话题落脚点一致,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25.大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只用直尺和圆规,能否作出一个与给定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圆为方”问题成为尺规作图领域的经典题目,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许多数学家尝试解答却都未能成功。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答,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几何学问题,还是一个代数学问题。在尺规作图问题中,给定若干角度或线段长度,实质是给出了若干实数;只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这条规则,保证了作出的角度或线段的长度,是给定实数的和、差、积、商、平方根的组合。因此每个尺规作图问题,其实都对应着一个代数问题。

关于“化圆为方”问题,文中没有谈到:

A.提出问题的具体背景

B.关于问题实质的分析

C.问题难以解答的原因

D.对该问题的大体描述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文段并未提及“提出问题的具体背景”,无中生有,当选;

B项,根据“在尺规作图问题中,给定若干角度或线段长度,实质是给出了若干实数;只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这条规则,保证了作出的角度或线段的长度,是给定实数的和、差、积、商、平方根的组合。因此每个尺规作图问题,其实都对应着一个代数问题”可知,“关于问题实质的分析”文段有所论述,排除;

C项,根据“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答,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几何学问题,还是一个代数学问题”可知,“问题难以解答的原因”文段有所论述,排除;

D项,根据“大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只用直尺和圆规,能否作出一个与给定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可知,“对该问题的大体描述”文段有所论述,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腾讯网《如何把圆等面积地变成正方形?这个问题困扰了数学家数千年》26.红海市场指现已存在,且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属于红海市场的是:

A.班级学生排名

B.国内旅游

C.星际旅行

D.氢能源汽车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现已存在”、“竞争极为激烈”、“市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班级学生排名,不属于市场,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国内旅游是现已存在的,而且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符合定义,当选;

C项:星际旅行,不是“现已存在”的,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氢能源汽车现已存在但市场竞争不属于极为激烈,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7.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

)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A.杨利伟

B.刘伯明

C.聂海胜

D.刘洋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正确,2003年10月15日,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B项错误,刘伯明于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于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

C项错误,聂海胜于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于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于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三入太空。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D项错误,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于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

故正确答案为A。28.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知识和技术

C.原料和燃料

D.劳动力数量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因素有科技水平、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等,其中科技因素是主导因素,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技术人员或专家较多的沿海地区或省会城市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优选地区。

故正确答案为B。2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西方的说理方式不尽相同

B.让人感到“本来如此”的法律论证方式其实是最有效的

C.使用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会使法律论证“很有道理”

D.日常生活的论证语境更强调利益的诉求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根据第2自然段“比如中国古代的许多经典文本,以模糊思维和飘逸说理为特征······而西方许多经典文本,却以分析思维和精细说理为特征”,可知中国和西方的说理方式不同,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第1自然段“多数情况下,仅仅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推理,这种论证只会让人感到‘本来如此’”;以及第3自然段“仅适用细节化的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以展现法律裁判的理由,是最理想的,它清晰明确、难以质疑,几乎能最好、最有效地抵挡外部裁判异议”可知,“本来如此”的法律论证方法就是最有效的,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第1自然段“而要实现‘很有道理’的论证,则势必需要不断地使用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等”可知,最有效的论证方式应该是“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等”,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第2自然段“其二,日常生活的论证语境和法律过程的论证语境存在较大区别,后者比前者更凸显利益以及是非立场的纠葛”可知,法律过程的论证语境更强调利益诉求,表述错误,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老问题与新见解——读刘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信息的判断。考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关键信息从文章中找出对应信息,仔细核对,从而选出无法对应或对应不正确的一项。由文章第二段的“其一,人们关于‘说理方法’的日常经验……两种思维说理方法明显不同”可知,A项说法正确。

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B项说法正确。

由文章第一段的“而要实现‘很有道理’的论证,则势必需要不断地使用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等”可知,C项说法正确。

由文章第二段的“其二,日常生活的论证语境和法律过程的论证语境……后者比前者更凸显利益以及是非立场的纠葛”可知,D项表述与文段不符,当选。

故本题选D。30.甘肃境内大地湾彩陶的发现解决了中国彩陶艺术的起源地问题。20世纪初,为了探索华夏文明的源头,学术界从考古、文献两个角度作出尝试和努力。1923年,为了寻找彩陶的起源,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到甘肃,随着甘肃马家窑彩陶的不断出土,安特生认为,甘肃彩陶受西欧、西亚彩陶的影响比较明显。但是,之后大地湾一期出土的彩陶在年代上明显要早于马家窑彩陶,与目前发现的最早含有彩陶文化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耶莫有陶文化、哈孙纳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华夏文明受西欧、西亚文化影响明显

B.甘肃是世界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之一

C.大地湾彩陶文化是最早的彩陶文化

D.甘肃地区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中指出,甘肃彩陶受西欧、西亚彩陶的影响比较明显,不能代表整个华夏文明受西欧、西亚文化影响明显,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最后一句指出,大地湾彩陶与目前发现的最早含有彩陶文化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耶莫有陶文化、哈孙纳文化的年份大致相当,可以推出甘肃是世界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之一,当选;

C项:题干最后一句指出,大地湾彩陶与目前发现的最早含有彩陶文化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耶莫有陶文化、哈孙纳文化的年份大致相当,不代表大地湾彩陶文化是最早的彩陶文化,无法推出,排除;

D项:题干第一句指出,甘肃境内大地湾是中国彩陶艺术的起源地,选项中甘肃地区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彩陶艺术起源地不能代表整个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无法推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及题干特点,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只是提到甘肃马家窑彩陶受西欧、西亚彩陶的影响,未提到“华夏文明”受其影响,无由猜测,排除;

B项:根据题干中“大地湾一期出土的彩陶……与目前发现的最早含有彩陶文化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耶莫有陶文化、哈孙纳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可知,甘肃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之一,可以推出;

C项:“最早”的彩陶文化,表达过于绝对,排除;

D项:题干并未提到甘肃地区是否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无由猜测,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由题干内容推出的一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能扩大或缩小题干所述的范围。A项,题干中说“安特生认为,甘肃彩陶受西欧、西亚彩陶的影响比较明显”,并非“华夏文明受西欧、西亚文化影响明显”,该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

B项,根据甘肃大地湾彩陶与目前发现的最早含有彩陶文化的另外两个陶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可知该项正确。

C项,大地湾彩陶文化是否为“最早的彩陶文化”在题干中没有明确说明,无法推出。

D项,题干中说安特生是为了寻找彩陶的起源来到甘肃,大地湾彩陶的出土可以证明甘肃是世界彩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并非“华夏文明的起源地”,该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B。31.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________。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______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________的基本手段。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品质情形联系

B.修养背景联络

C.素质环境连通

D.素养情境沟通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主语是“口语交际能力”,不涉及道德或态度,A项“品质”涉及道德,不符合语境。B项“修养”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故排除A、B两项。

再看第三空,“连通”适用于自然物之间,如连通器;“沟通”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且“交流”与“沟通”为常用的并列词语,结合语境,“沟通”更为合适,故排除C项

第二空,对D项进行验证。“情境”多指人的内心或人与人之间的场合,如内心情境,会场情境等,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32.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航船行进在“新常态”这片新海域上。尽管有风浪、有礁石,但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世人

的答卷,呈现出增长平稳、改革深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侧目

B.注目

C.炫目

D.瞩目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固定搭配。

空格处与“令世人”搭配共同形容“答卷”,且根据后文的内容可知这份答卷是一份写满成就的答卷。“令人瞩目”、“举世瞩目”为常见固定搭配,且多用于修饰“成就”。故D项为正确答案。

A项“侧目”指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如侧目而视,排除。

B项“注目”强调集中目光,如这身打扮太惹人注目了,排除。

C项“炫目”指耀眼夺目,如南京路上光彩炫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驾驭宏观经济的大哲学》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转折关联词“尽管……但”可知,填入空处词语应与前文“风浪、礁石”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反,且与后文“良好态势”的积极表达倾向一致。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侧目”指斜眼看人,不以正眼看人,有敬畏、戒惧、怨恨、愤怒之意,含消极色彩;B项“注目”形容视线集中于一点,为中性词,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与B项。C项“炫目”为形容词,多用来形容事物的光彩耀眼,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瞩目”指注视,注目,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缺词语的语义。第二步,辨析四个词语的语义,首先排除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的A及语义程度过重的C。然后辨析“注目”“瞩目”侧重点的不同,结合具体语境,选出正确选项。由“呈现出……的良好态势”可知,答卷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侧目”指眼睛不正视对方,形容敬畏;也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词义与语境不符,排除A。“炫目”侧重于光彩夺目,对应“有风浪,有礁石”,程度过重,排除C。“注目”和“瞩目”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引起别人注意,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后者侧重于影响范围广,很多人关注。句中用来描写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用“瞩目”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D。33.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实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

)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基金。

A.强制

B.商业

C.自愿

D.公费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因此,选择A选项。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条,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非机动车的外形尺寸、质量、制动器、车铃和夜间反光装置,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34.民间工艺是艺术的,也是生活的。民间艺人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常呈现出某种稚拙的艺术风貌,但这些风貌稚拙的作品,却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出广大民众的心声,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观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利用自然是人的能力。民间工艺的制作离不开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其材料来源于当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根据上文叙述,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事例是:

A.湘西土家族织锦上出现了抽象的几何纹样

B.贵州的蜡染和扎染用的是当地的植物材料

C.瑶族师公绘制的《八仙图》的制作和使用

D.民间流传的端午门楣上插“艾蒿”的风俗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话题落在“民间工艺的制作材料源于当地提供的自然资源”。接下来所讲述的事例应该围绕“使用当地自然资源”展开。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和D项:均未提及“当地自然资源”。

35.寺院∶佛像∶游客

A.商场∶商品∶顾客

B.画廊∶展品∶观众

C.城市∶公园∶市民

D.学校∶黑板∶学生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佛像”摆放在“寺院”供“游客”参观,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且“佛像”是用于参观的物品。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商品”陈列在“商店”供“顾客”购买,但“商品”不是用于参观的物品,排除;

B项:“展品”陈设在“画廊”供“观众”欣赏,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且“展品”是用于参观的物品,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公园”建造在“城市”供“市民”游玩,但“公园”是场所,排除;

D项:“黑板”是“学生”学习辅助工具,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36.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且无数量类或属性类规律,考虑其他图形规律。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从左到右观察各图形,第一段,图形从里向外沿线条画箭头,箭头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段应用规律,前两幅图从里向外沿线条画箭头,箭头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问号处图形遵循此规律,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37.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经观察数量类或属性类无规律,继续观察题干,题干图形均为凹图形,A、B、D项都是凸图形,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38.审慎原则并不是不尊重科学,而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科研成果的取得及其社会认可,往往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甚或科学家的终身成就,这就很难保证科学家不会放松科学原则要求而违规;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往往与企业利益相连,企业逐利时难免会刻意隐瞒危害;由于科研的未知性因素和危险的发现难度及时间跨度过大,即使科学家和企业都秉承道德原则,也很难保证能发现科研成果的潜在危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对科学成果的应用应当秉承谨慎态度

B.科研成果应用的潜在危险无法被预测

C.科学附带的经济效益腐化了科学精神

D.道德原则是科学研究首要遵循的原则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总分结构,提出观点—具体论述,选择与观点句表意一致的一项。文段首句提出“审慎原则”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这一观点,接着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在科学成果应用中如果不秉承审慎原则将会造成的后果。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对科学成果的应用应当秉承谨慎态度。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D三项均为论述的部分内容,不能概括中心。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审慎原则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然后通过两个分号引导的并列分句从科学家、企业和科研的未知性和危险性的角度论证审慎原则的重要性。文段结构为“总—分”,首句为主旨句,主要讲的是对科学应用应该持务实的审慎原则。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首句表明审慎原则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后文详细解释说明科研成果的一些情况,来论证为什么要“审慎”地对待。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A项与观点表述意思一致,当选。

B项是对文段最后一句话意思的表述,非重点,排除;C项“经济效益”也是解释说明部分提到的内容,非重点,且文段表述的意思为科学家或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腐化了科学精神,而不是经济效益本身腐化了科学精神,排除;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说道德原则是首要原则,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9.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它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是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产生于商朝(公元前1300年左右~公元前1046年左右)。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的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

因此,按照时间排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故正确答案为D。40.根据下图数字之间的规律,问号处应填

A.22

B.41

C.61

D.71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出现图形,凑大数。数字差距较大,考虑乘积。由已知4=1×2+2,9=2×3+3,19=3×5+4,33=4×7+5,可推出所求项?=5×11+6=61。

故正确答案为C。41.①近年来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少,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依然不乏职能部门_______。

②每一级单位部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都应_______、守土尽责。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

兢兢业业

B.屡试不爽

各尽其职

C.重蹈覆辙

恪尽职守

D.以身试法

兢兢业业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转折词“但是”可知,本空应与前文“前车之鉴”语义相反相对,“前车之鉴”指前人的失败,可作为后人的借鉴,故本空应体现“没有吸取前人的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含义。C项“重蹈覆辙”指不能吸取教训而再犯同一类的错误,符合文意。A项“赴汤蹈火”指奋不顾身,不避艰险;B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D项“以身试法”指不顾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以上三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和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守土尽责”构成并列关系。

因此,选择C选项。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守土尽责: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42.有限∶无限

A.奇数∶偶数

B.陆地∶海洋

C.正数∶负数

D.远亲∶近邻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有限”与“无限”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奇数”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偶数”指能被2整除的整数,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地球的组成部分除了“陆地”“海洋”还有天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C项:数字中除了“正数”和“负数”之外还有零,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项:除了“远亲”和“近邻”之外,还有身边的其他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43.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主要控制的排放物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碳水化合物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的。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并不是低碳生活主要控制的排放物,不当选。

C项:一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一氧化碳并不是低碳生活主要控制的排放物,不当选。

D项: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并不是低碳生活主要控制的排放物,不当选。

44.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而是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________________。典型的例子就是晋代的潘岳,他虽然有“拜路尘”的卑劣行径,但其《闲居赋》一文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品格并不高尚的人同样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篇

B.人格是否高尚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下的唯一要素

C.一些杰作的作者反而更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D.“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在创作领域尤为常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前后文语句的衔接呼应。由关键词“换句话说”可知,填入句子应为前文的总结句。再结合设空位置在段中,必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选择与前后文呼应最恰当的一项。“换句话说”提示横线部分与前文呈解释对应关系,即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