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2.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3.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学科素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认识到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知识点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秦朝:实行________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3.汉朝:_______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了封建国家的“________”。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定期进行________。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4.隋朝:命州县官“________”,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5.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6.宋朝:户籍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7.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________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8.明朝(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________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________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9.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概念阐释]“大索貌阅”隋唐时期管理户口的措施。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实行“大索貌阅”,政府下令州县官吏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并规定,如户口不实,里正、党正流配远方,奖励百姓互相检举。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见教材第99页·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封建政府无法准确掌握人口、田亩等信息。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为地主阶级的依附阶层,无法承担赋役。③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________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答案:2.分类登记3.丞相编户齐民人口调查4.大索貌阅6.主户客户7.职业8.(1)匠籍(2)里甲制9.(2)摊丁入亩知识点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从秦汉到明清,________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1)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________,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________。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2)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3)明朝:实行________,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1)秦汉时期:________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2)唐朝:________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3)北宋:王安石实施________。(4)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________,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5)清初:实行________,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农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________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________合一。答案:1.县(1)三老里正(3)里甲制2.(1)什伍(2)邻保(3)保甲制(4)十家牌法(5)里甲制乡里制保甲制知识点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社会救济(1)背景:古代社会________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________,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3)措施①汉朝:建立________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②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4)意义: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2.优抚政策(1)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________,以示尊重。(2)唐朝及以后: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3)宋朝以后:________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4)明清时期:________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3.特点(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_______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2)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________。答案:1.(1)生产力(2)政府(3)①常平仓2.(1)鸠杖(3)宗族内部(4)慈善组织3.(1)救灾(2)赈济,[特别提示]里甲制与保甲制的区别①里甲制与赋役制度紧密相关,按照赋役制度的原则安排,它把向封建国家承担赋役的人户实行编组,以连带负责的方式提供赋税和徭役。②保甲制是乡里治安制度,保甲组织就是通过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定居人口的编查与约束,来维护地方上的统治秩序。[拓展延伸]古代赈济的种类①抚恤鳏寡孤独:汉代刘邦、唐代李世民、宋代赵匡胤、明代朱元璋得天下后,都曾采用遣使巡行四方等方式,赈济鳏、寡、孤、独和穷民。②假民田苑:将公有山林、陂池或荒地分给贫苦劳动人民耕种、渔猎,并减免租赋,有时还贷种贷食。③赈贷:包括无偿的赈济和无息有偿的借贷。④以工代赈:主要是兴修农田水利及其他公共工程,计工给值。⑤平粜:丰年谷贱,朝廷则增价籴(买入),以免谷贱伤农;荒年谷贵则减价粜(卖出),以周贫民之急。此外,还进行移民就粟,或调粟就民。⑥施粥:古人认为救饥如救溺,施粥为最便捷、最有效的应急办法,历代多采用。⑦居养:即为救贫设置的收容机构。宋代设有福田院、安济坊、居养院,金朝有普济院,元、明两代有养济院、众济院,清代有栖流所、养济院、习艺所。·见教材第102页·想一想:古代政府为什么要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无依的人群进行救助?这样的法律规定能落实吗?提示:这一群体的存在是政府治理失当的表现,保障这一群体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责任;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中有着大量“仁爱”“民本”思想的阐述;古代政府多以礼法治国,以法律的强制性弥补道德自觉的不足。难以落实。这样的法律规定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封建社会吏治的腐败以及监管体制的缺失,导致其大多成一纸空文。研习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合作讨论]材料一北魏隋唐时期,户籍人口依其年龄而有“黄小中丁老”的登记。到宋代,户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户”与“客户”之间的区别,主户即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并且将全国的居民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即农村民户和城市民户,分别定等列籍。乡村主户五等,坊郭主户十等。坊郭户和乡村户皆由诸县三年一造版籍,推排物力,升降等第,送州府覆校,印缝保存。所谓物力,就是家业、家产、产业。对乡村户来讲,物力主要是指田地。而对于城市民户来讲,其物力则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方面的内容。不动产即为房地产,宋人谓之屋业,动产则主要是指经营工商业的资财。——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隋唐至宋代户籍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答案:表现,户籍登记分主户与客户;由按年龄登记到按资产登记;出现了农村民户和城市民户。原因,中唐以后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制度的改革;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城市的发展;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材料二清朝初期沿袭明朝制度,直到光绪年间,国内危机四伏,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得到迅速发展,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国策被他们的坚船利炮击的粉碎。晚清政府为了挽救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始进行变法图强。户籍制度的变革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的。清政府效仿日本警察户口编审制度,成立了警察局,发布巡警清查户口条规,进行户口调查。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摘编自陈磊、董玉宽《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作用》[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原因。答案:特点,突出警察在户籍管理中的作用;颁布法律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维系统治的需要;日本警察制度的影响。,[课堂笔记]材料一:第一句话反映了北魏隋唐时期,户籍人口依据年龄而定,第二句话反映了宋代户籍变化的表现:户籍登记分主户与客户、出现了农村民户和城市民户、依据资产登记。原因从唐宋土地制度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材料二:材料的前半部分分析了晚清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内因是清政府维系统治的需要;外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日本警察制度的影响。后半部分反映了晚清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巩固练习]1.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D.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政府利用户籍等加强对百姓赋税、户口、军事训练等方面的管理,C项符合题意。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变法开始,材料没有提及户籍制度是否由此开始,排除A、D两项;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但材料还涉及其他方面,排除B项。2.据史料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C.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答案:C解析:“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主要服务于国家,不是为豪强地主,故A项错误;“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有利于特权阶层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主要是方便征税,故C项正确;西汉的这种政策与“世家大族”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史论背诵]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1)地域性。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2)等级性。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其中,特权户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但在宋代以后消失。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是主体户种,这些人是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3)世袭性。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4)社会治安职能。在我国历史上,户籍的管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要措施。研习2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合作讨论]材料一 eq\a\vs4\al(明嘉靖严州府遂安县黄册原本) eq\a\vs4\al(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材料二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厄;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释义:遗人掌管王国的委积,以待[向民]施以恩惠。乡里的委积,用以救济乡民中饥饿困乏的人;门关的委积,用以抚养[为国事而死者的]父母和孩子;郊里的委积,用以供给[出入王都的]宾客;野鄙的委积,用以供应寄居的旅客;县都的委积,用以防备灾荒。[探究1]从史料价值角度,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别,并分析其具体价值。答案:类别,第一手史料。价值,明朝户帖仅是登记每户人口的籍册,由材料一可知户帖的基本形式、基本内容以及户帖发挥的沟通国家与基层的作用;黄册是明代的人口档案,登记人口及其财产状况,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探究2]根据材料二,指出备荒机构设计的特点,谈谈该设计的影响。答案:特点,分门别类、针对性强;官方主导,体系完备。影响,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统治;相对完备的备荒设计,为后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经验。,[课堂笔记]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户帖的基本形式、内容等,属于一手史料。解题方法:史学价值类理论术语(如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绘画作品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等)+宏观分析史料的史学研究价值(出自某某名人的代表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时代风貌,可以作为史料的补充)+宏观史料的局限(文学创作含有艺术加工成份,具有一定的虚伪性,日记的主观性)+提出正确应对建议(如应认真甄别、与其它史料配合使用)材料二:不同的部门机构负责不同的对象,具有分工明确、体系完备的特点。[巩固练习]1.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徼禁贼盗。”由此可知,汉代的“乡”是一种()A.村民自治组织 B.地方政权机构C.社会教化团体 D.安全保卫机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可知,“乡”具有替政府收赋税的职能,不是村民自治组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乡具有管理地方、收取赋税等职能,是地方政权机构,故B项正确;C、D两项都是乡的一个职能,不是对乡的全面概括,故排除。2.《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答案:A解析:材料中“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是指直接救济,“大兴土木之役”是指“以工代赈”,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史论背诵]我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和不足(1)特点:政府主导,民间辅助。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商会、会馆组织等救济主体和宗族家族并存,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2)不足①具有宗教色彩。②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救济方式相对单一。③缺少制度和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俗对其进行调整。课堂小结[知识导图][要点记忆]1.我国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清朝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2.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封建时代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3.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4.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一、选择题1.[2022天津部分区高二模拟]在中国封建社会,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赋役征发的最主要依据是()A.户籍B.田亩C.人口D.财产答案:A解析:中国封建社会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为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劳役征派,从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统治者就加强对人口的管理,即制定户籍,作为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故选A项;户籍制度中包括了田亩的数量、人口性别和财产的统计,故田亩、人口、财产属于户籍的内容,排除B、C、D三项。2.[2022浙江衢州高二期末]明朝初年,在南京玄武湖湖心小岛修建库房,用于存放户籍册“黄册”,并派官员专门管理。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A.夏朝 B.战国时期C.西汉 D.明朝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3.[2022安徽宣城高二期末]公元59年10月,东汉明帝刘庄亲自主持宴会宴请清一色古稀老人,并赠送酒肉谷米和精美的鸠杖。“鸠杖”的扶手做成一只斑鸠鸟形状,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是希望老人进食防噎,长命百岁。由此可知,汉代()A.手工制作技术高超B.小农经济发达C.重视对老人的优抚D.民众普遍长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汉明帝刘庄亲自主持宴会宴请清一色古稀老人”“希望老人进食防噎,长命百岁”,可知汉明帝重视老年人的生活,关心老年人的日常饮食,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优抚,C项正确;材料主要介绍“鸠杖”的使用功能,而不是制作技术,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中国古代受到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限制,民众很难实现普遍长寿,排除D项。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