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细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1.gif)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细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2.gif)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细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3.gif)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细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4.gif)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细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9b6b54113452d617b6a8ae0e2690355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下册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细复习文言文精细复习《三峡》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二、语音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三、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四、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五、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六、一词多义1、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七、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急:急速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6、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九、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3、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松柏。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十、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清、荣、峻、茂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的地理特征:山高、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悲凉萧瑟的气氛。4、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5、为什么后写秋天?*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6、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7、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8、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十一、开放性试题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XX。――杜甫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二、语音颓〔tuí与〔yù歇〔xiē三、重点词语解释1、五色交辉交:交相2、四时俱备时:四季俱:都3、晓雾将歇歇:消散4、夕日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竞:争相6、古来共谈共:共同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在欲界:人间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四、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五、重点语句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5、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欣赏这奇美的山水。六、课文内容理解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七、开放性试题《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⑤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⑦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S226;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二、语音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三、重点词语解释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怀民未寝寝:睡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4、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6、月色入户户:窗户7、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8、解衣欲睡解:脱、脱下欲:想、打算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五、重点语句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十二、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叙描写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一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5、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怎样赏析这句话?*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XX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的悲凉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十三、开放性试题作者在文中对月色描写得美妙、形象,你也写出几句写月的古诗文名句。*①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⑤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观潮》一、文学常识1、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在元朝时所写。二、语音艨艟〔méngchōng乖骑〔jì舸〔gě泅〔qiú僦赁〔jiùlìn履〔lǚ绮〔qǐ三、重点词语解释〔1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2一舸无际舸:船〔3善泅者泅:游泳〔4僦赁看幕僦赁:租用〔5如履平地履:踩〔6溢目溢:充满〔7倍穹穹:高〔8不容闲容:许,使〔9远出海门出:发、起〔10仅如银线仅:几乎〔11如履平地履:踩〔12略不相睹略:一点儿四、一词多义仅仅如银线几乎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能以此夸能技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观天下之伟观也景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看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五、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XX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以比喻手法描写江潮到来的景象的句子是: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赞美海潮的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4、写观潮人多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六、重点语句翻译〔1XX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的雄伟景象。〔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潮远远地从入XX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七、课文内容理解1、《观潮》第一句说:"XX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2、文中作者引用诚斋诗句的作用是什么?*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3、第一段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按从远到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描写海潮的壮观景象。4、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5、最后一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八、开放性试题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几句。①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②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③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湖心亭看雪》一、文学常识1、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有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二、语音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拏〔nú一小船三、重点词语解释是日更定是:这②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拏一小船拏:撑船④上下一白一白:全白独往湖心亭看雪独:独自⑥雾凇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客此客:客居⑩及下船及:等到<11>惟长堤一痕惟:只<12>铺毡对坐坐:相对四、一词多义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五、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六、重点语句翻译<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五更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两三粒而已。<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七、课文内容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7附肢骨幻灯片
-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课件
- 大型设备电控复习试题附答案
- 《露沙尼亚讲》课件
- 《领导科学》课件
- 小学低段古诗整合教学的策略
- 《封装工艺流程》课件
- 昆虫记中的生物世界解读
- 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1 Avatars Reading 逐字稿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有效教学的策略》课件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初中地理实验设计
- 2024年云南昆明市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污水处理设备培训方案
- 车寨矿井及选煤厂1.5Mt-a新建工程环评
- 复工复产消防安全培训
- 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带流程图
- 培训机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带附件)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
- 通用级聚苯乙烯简介介绍
- 湿疹病人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