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公共预算第一节几个相关的概念第二节公共预算决策程序第三节公共预算决策第四节公共预算的的经济分析1
第六章公共预算第一节几个相关的概念1作业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请举例说明帕累托改进。2、什么是外部效应?举例说明现实中影响你的正负外部效应。3、粮食是典型的私人产品,各国却积极扶持生产。为什么?2作业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请举例说明帕累托改进。26.1几个相关的概念6.1.1、公共预算的概念:公共预算:指政府在每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
。主要用于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即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1、从形式上讲,公共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列入特定表格,使人们清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2、从实际经济内容上讲(事前、事中、事后)其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其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使用过程;其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在我国,公共预算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财政机制。36.1几个相关的概念6.1.1、公共预算的概念:32009年预算执行与2010年预算报告
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财政部
全国财政收入68476.88亿元,比2008年(下同)增加7146.53亿元,增长11.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14亿元,地方本级收入32580.74亿元。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全国财政支出75873.64亿元,增加13280.98亿元,增长21.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279.84亿元,地方本级支出60593.8亿元。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2608.24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差额9500亿元。42009年预算执行与2010年预算报告2010年3月5日在中央财政收入35896.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增加3215.58亿元,增长9.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中央财政使用的收入36401.14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3901.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增加8512.58亿元,增长24.1%。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279.84亿元,增长14.5%;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621.3亿元,增长29.8%。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7500亿元,与预算持平。2009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0237.68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62708.35亿元以内。5中央财政收入35896.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增6677882010年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指标拟安排如下:中央财政收入38060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下同)增加2163.86亿元,增长6%。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100亿元。合计收入为381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6660亿元,增加2758.86亿元,增长6.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6049亿元,增加769.16亿元,增长5%;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0611亿元,增加1989.7亿元,增长7%。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8500亿元,增加1000亿元。相应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71208.35亿元。92010年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指标拟安排如下:9101011111212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2507.67亿元,完成预算的108.8%,增加0.82亿元,超预算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彩票公益金等收入超收较多。其中: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195.98亿元,铁路建设基金收入544.11亿元,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收入114.99亿元,港口建设费收入105.5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74.94亿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158.82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01.17亿元等。加上2008年结转收入574.58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3082.25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2426.54亿元,完成预算的84.2%,下降3.2%,主要是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结转下年使用。13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2507.67亿元,完成预算的108.8%2011年财政支出或超10万亿元中国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的预算报告显示,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指标拟安排为: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人民币,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支出100220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
142011年财政支出或超10万亿元中国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3%。此外,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15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其中,教育支出1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4745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1亿元,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2358亿元,增长30.7%;农林水事务支出8052亿元,增长19.8%。环境保护支出2426亿元,增长25.4%。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16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2010年,中国GDP值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4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美国2010年GDP值14.66万亿美元。1950年,美国总产值1507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一半,中国总产值只有574亿人民币。不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中国都是美国的零头。中国1952年的总产值才恢复到1937年的水平。172010年,中国GDP值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46.1.2预算年度预算年度,又称财政年度或者会计年度,是指预算的起止时间之间的跨度,它是预算编制和执行所应依据的法定界限。设立预算年度的理由主要有二:首先是财政立宪主义的要求。在宪政国家,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的议会按年度审核政府预算,而政府预算只有经议会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力。从立法角度讲,政府收支的合法性需要有一个时间界限,并非在任何时间都有效。186.1.2预算年度18一是历年制,即预算年度按日历年度计算,由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二是跨年制,即一个预算年度跨越两个日历年度,其具体起止时间一般根据具体预算收入入库旺季及立法机构召开会议的具体时间来定。19一是历年制,即预算年度按日历年度计算,由1月1日至12月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规定,我国预算年度实行历年制,即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按照目前的惯例,全国人大在每年3月初至中旬开会,审议批准政府预算报告。预算报告获得批准后,如加上财政部和各部门审批过程所耗费的时间,中央各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最快要等到4月才能得到批准。由于历年制的预算年度与全国人大会期之间的脱节,直接造成了每年前几个月的政府预算的执行缺乏法律依据——存在预算先执行后批准的问题。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规定,我国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8000亿财政部于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后,就已着手编制出了2009年财政预算的第一稿草案。此次财政预算方案的赤字包括两部分,其中中央财政赤字预算为60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2000亿元,总计8000亿元。如果这一预算方案经人大审议通过,将创下中国财政赤字水平的最高纪录。这份财政预算将由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全国财政赤字通过发国债弥补。
21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8000亿财政部于2008年12月中2010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财政工作将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经济财政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222010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2010年财政工作将6.1.3、公共预算的类别
1、以形式差别为依据分类:(1)单式预算含义:国家财政收支计划以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反映。优缺点:单式预算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并能从整体上反映某一年度财政收支状况,便于立法机构审批和社会公众了解。但其收支项目没有按经济性质分类,难以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和管理,透明度较差。
236.1.3、公共预算的类别1、以形式差别为依收入支出预算科目预算数预算科目预算数一、各项税收二、…三、…上年节余收入一、基建支出二、…三、…年终滚存节余收入总计支出总计24收入(2)复式预算含义:是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将预算收支科目按一定的方式划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式,分别编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照表。
我国1992年开始要求编制复式预算,预算模式是将各项预算收支按其不同来源和资金的性质,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部门预算框架体系构成见图6-1。
25(2)复式预算25部门预算部门一般预算部门基金预算部门收入预算部门支出预算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等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基金收入预算基金支出预算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其他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其他项目行政事业性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项目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
图6-1部门预算构成26部门预算部门一般预算部门基金预算部门收入预算部门支出预算财预复式预算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复式预算是针对国家干预经济、政府支出范围扩大、支出种类增加的“复杂”情况而产生的。为了控制越来越多的赤字、借债、资本投资、社会保障等而设置的复式预算,对不同的收支进行分类,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不同类型的资金要有不同的管理和控制办法,要根据政府资金的不同来源、不同去向,进行分类控制,复式预算体系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27复式预算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复式预算的优缺点:1、优点: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需求的影响,有助于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杠杆,有利提高就业水平。2、缺点:编制较复杂。3、运用情况: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都采用复式预算。但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陆续停止实施。28复式预算的优缺点:1、优点: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22、以内容差别为依据分类:(1)增量预算: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是在以前财政年度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2)零基预算:是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年度财政状况。我国公共预算近年来开始试行复式预算,主要采用增量预算。部分地方试行零基预算。292、以内容差别为依据分类:29零基预算(美国为例)1、含义:是对每一年(或每一项目)预算收支的规模进行重新审查和安排,不考虑基期的实际水平。即以零为起点编制的预算。2、步骤:①选择“基本预算单位”,又称“决策单位”;②一揽子决策——活动分析总结报告;③确定预算安排的优先顺序——编制顺序表;④编制详细预算。美国通过编制零基预算,实现了“目标、有效性、效率”三原则,并成为西方世界指导政府公共支出管理公认的准则。30零基预算(美国为例)1、含义:是对每一年(或每一项目)预算收3、优缺点:没有现行框框,不受现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约束,避免了各部门严重苦乐不均现象,促使各级预算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率。同时,可以使政府根据需要确定优先安排项目,尽量避免政府为满足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而增税和扩大债务。313、优缺点:316.1.4公共预算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年度性原则4、可靠性原则5、公开性原则326.1.4公共预算的原则326.2公共预算的决策程序6.2.1、编制和提出1.联邦支出预算的编制一般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2.联邦收入预算的编制336.2公共预算的决策程序6.2.1、编制和提出336.2.2审议和批准6.2.3执行是指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预算实现的活动,是将公共预算由计划变现实的过程。6.2.4执行的监督问题:中国和美国预算比较。346.2.2审议和批准346.3公共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6.3.1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是:因这样一笔资金有政府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非政府部门的效益损失。如果一笔特定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恰好等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那么这是这个社会的资源(资金)配置处于最优状态。
356.3公共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6.3.1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6.3.2资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分配资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配置的说明中,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是: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公共物品的边际支出=私人物品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的边际支出
366.3.2资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分配资源在公共物品和6.4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6.4.1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6.4.2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6.4.3时间因素的考虑:贴现6.4.4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与局限376.4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6.4.1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3第二节公共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一、检查分析的内容:1、检查分析公共预算执行中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情况及对预算收支的影响。2、检查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对预算收支的影响。3、检查分析各项预算收支项目的完成情况。二、公共预算检查分析的方法1、实际调查研究,掌握预算执行资料
本期实际数与预算数比较2、对比分析本期实际数与上期数比较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间同类指标比较
38第二节公共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一、检查分析的内容:38第三节预算收入的执行一、预算收入的缴库(一)缴库依据税收执行计划国有企业利润缴库计划(二)缴库方式和方法就地缴库1、缴库方式集中缴库自收汇缴2、缴库方法按实际数缴库按计划数缴库39第三节预算收入的执行一、预算收入的缴库39二、预算收入的划分与报解1、划分:对每天缴库的预算收入按规定的划分范围及留解比例划分并计算: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2、报解:在划分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将各级预算收入的库款分别报解各级国库,保证各级预算收入的按时足额缴库。三、预算收入的退库:指将已经入库的预算收入退还给缴款单位40二、预算收入的划分与报解1、划分:对每天缴库的预算收入按规定第四节预算支出的执行一、预算拨款及拨款原则(一)预算拨款:是公共预算执行中分配预算资金的过程。是各级财政部门在核定的预算范围内,拨付给各预算单位和相关银行的预算资金。(二)拨款原则:1、按预算拨款2、按事业进度拨款3、按核定的支出用途拨款4、按预算级次拨款二、预算拨款的方法(一)预算支出程序:(见次页图)(二)预算支出的拨款方法实拨资金限额拨款(中央、省级)41第四节预算支出的执行一、预算拨款及拨款原则41拨款(由会议表决)按比例分配与拨款(承付款项根据)承付款项(已签署的合同)审核(已提交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供应商订单交付图5-1预算支出程序42拨款(由会议表决)按比例分配与拨款承付款项审核支出供应商订单第五节平衡公共预算一、影响公共预算平衡的原因1、主观分析与客观现实的差距2、预算编制时间与执行时间的不一致3、预算收支受季节性、自然灾害及不可预料事件的影响二、公共预算在执行中的调整内容:1、因特殊情况需要减少收入或增加支出,使原预算中的总支出>总收入2、因上述情况使原定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部分的变更。43第五节平衡公共预算一、影响公共预算平衡的原因43三、公共预算在执行中的调整方法(一)动用预备费1、预备费:是指国家为了防止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急需或难以预料的重大开支而设置的备用金,属各级预算的预备费。2、用途:主要用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没有列入预算而临时急需解决的特殊性开支的情况。44三、公共预算在执行中的调整方法(一)动用预备费44(二)预算的追加追减1、预算的追加:指在原核定预算总额以外增加的“支出数”。2、预算的追减:指在原核定预算总额以内减少的“收入数”3、审批程序:依据《预算法》规定进行审批。4、调整内容的规定:为了保持预算收支平衡:追加支出必须有相应的收入来源追减收入必须有相应的支出压缩。45(二)预算的追加追减1、预算的追加:指在原核定预算总额以外增(三)预算支出科目的流用含义:是指在预算中的各预算支出科目之间的经费流动,是由于不同预算科目之间资金的调入、调出和改变资金用途而形成的预算资金的再分配。又称“科目流用”。它是在原批准的预算支出总额内,部分改变预算资金用途的一种调节方法。注意:不同预算科目表明资金的不同用途,而资金的用途又和物资供应密切相关,所以,应避免资金与物资的脱节。(四)预算的划转: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行政区划或企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改变必须同时改变其预算的隶属关系,使预算的隶属关系一致。46(三)预算支出科目的流用含义:是指在预算中的各预算支出
第六章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第一节预算外资金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预算外资金的效应第三节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第四节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47
第六章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第一节预算外资金第一节预算外资金的形成与发展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是指由各地区、部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提取、自行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包括:地方财政部门按国家规定管理的各项附加收入事业、行政单位自收自支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各项专项资金。其性质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二、预算外资金的形成与发展:(见次页)48第一节预算外资金的形成与发展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48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经济改革时期78—96
96-今内容1.机关生产收入(后纳入预算)2.农村自筹的征收地方附加公粮(包、筹、禁)1.开征工商税附加2.部分零散收入(养路费、中小学杂费收入等)划到预算外3.企业设置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等专项基金,并放入预算外管理。1.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并留于预算外。2.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转预算外。1.国营企业的折旧基金全部上交改全部留给企业。70年代县办“五小”企业实行利润留成(40%)1.恢复企业基金制度。2.多种形式利润留成制度3.对一些企业实行收入留用、经费包干等制度。1.法律、法规等单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附加收入。2.上缴资金3.乡自筹、统筹资金4.其他来纳入预算内项目。用途用于补充机关经费和举办农村公益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的维护等。可以兴办企业企业更新改造财政设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管理方式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下的自行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下放财权和管理权,增加地方机动财力管理较混乱行政事业采取财政专储、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管企业及主管采取计划管理、政策引导规模1952年为13.62亿占7.8%1953年8.9亿,4.2%57年26.33亿8.5%1960年117.8亿20.6%1965年降至16%至1976年275.32亿35.5%78年347.11亿31%。92年3854.92亿110.7%?继续增加二、预算外资金的形成与发展49第一个五年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济改革时期小组讨论问题:中外预算外资金比较资料:见附件1案例7、81、中国预算外资金的增长2、预算外资金在泰国时间:25分钟小组发表:50小组讨论问题:中外预算外资金比较50第二节预算外资金的效应一、预算外资金的正面效应1、调动了各地方、部门、单位理财的积极性2、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建设事业3、保证了各种专项事业的发展4、弥补预算内资金不足,减轻公共预算的负担。5、减少调拨手续、简化财政手续51第二节预算外资金的效应一、预算外资金的正面效应51
二、预算外资金的负面效应
1、财政资金过于分散,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局面,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2、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使用较混乱且效益不高。3、分配关系不够稳定,渠道混乱,冲击了正常的国民经济管理秩序。4、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52
二、预算外资金的负面效应
1、财政资金过于分散,加剧了国家第三节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2、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原则3、增收节支、提高效益原则53第三节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53第四节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预算外资金的范围的重新界定二、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三、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规模四、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五、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六、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54第四节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预算外资金的范围的重新界定54专题:论税费改革一、税费改革的含义二、各国财政收入格局比较三、税费改革的途径55专题:论税费改革一、税费改革的含义55一、税费改革的含义:是指将可以通过税收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56一、税费改革的含义:56二、各国财政收入格局比较:1、我国财政收入格局:预算内收入税收预算外收入收费预算外资金增长>预算内资金增长收费增长>税收增长此外,还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形成的“制度外收入”其中:57二、各国财政收入格局比较:1、我国财政收入格局:其中:572、国外财政收入格局
税税为主占90%以上费费为辅主要为规范化收费规范化收费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为居民、团体提供特殊服务规费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其他582、国外财政收入格局税三、税费改革的途径1、首先规范“费”,将其纳入“三费”。2、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同时将一部分具备税收性质的纳入税收管理。3、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或取消。59三、税费改革的途径1、首先规范“费”,将其纳入“三费”。59小组讨论问题:我国费改税的意义何在?你认为应如何改革?时间:30分钟小组发表60小组讨论60
第七章公共支出理论
第一节公共品及其提供方式第二节公共支出的分类第三节公共支出的规模及衡量方法第四节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第五节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
61
第七章公共支出理论
第一节公共品及其提供方式61第一节公共品及其提供方式一、公共品的分类与特征(一)物品或劳务的分类:纯粹私人品或劳务纯粹公共品或劳务混合公共品或劳务(二)公共品或劳务的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2)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3)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62第一节公共品及其提供方式一、公共品的分类与特征62(三)准公共品的特征:准公共品或劳务(混合公共品):指不能同时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劳务。1、利益外溢性准公共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或劳务,如教育、医疗、森林公园;2、拥挤性准公共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达到一定程度具有竞争性,而受益排他的成本较低的物品或劳务,如电影院、足球赛、公路、桥梁;3、竞争性准公共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排他性,但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的物品或劳务,如公共草原、公共湖泊。63(三)准公共品的特征:63二、公共品的提供方式1、纯粹公共品或劳务:财政应保障其经费供给
2、混合公共品或劳务:(1)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实行最低保障原则。(2)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与公益企业,如供水、供电、供暖、排污、机场、道路、桥梁等的支出,应实行以市场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原则
私人品或劳务:与财政供给脱钩,逐步走向市场64二、公共品的提供方式64讨论:公共品的判别下列哪些是纯粹公共品或混合公共品?请说明理由。国防——道路和桥梁——国家公园和电影院——教育和医疗——电视和广播——自来水——警察、司法与消防——污水及垃圾处理——邻居种植的花园。65讨论:公共品的判别下列哪些是纯粹公共品或混合公共品?请说明理第二节公共支出的分类与结构一、含义: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其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目的:政治目的、社会目的、经济目的意义: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66第二节公共支出的分类与结构一、含义: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一、按公共支出的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投资性支出二、按公共支出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三、按控制能力分为:可控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四、按受益范围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五、预算上的分类:国防支出、外交事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其他等。国际分类方法:P6867一、按公共支出的性质分为:67以美国为例联邦支出范围:国防费、外交费、科学技术、航天技术、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就业训练、社会服务与福利、商业和住房信贷、社区和地方发展等州政府支出:公共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福利项目、最低收入保险、警察与消防、水电煤气等地方政府支出:一般行政经费、家庭和社区服务、健康服务、教育、治安、消防、道路和交通、公用事业、地方基础设施等。68以美国为例联邦支出范围:68项目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总支出/10042.668.492.211819533259194612521519国防32.262.452.242.841.82622.726.723.917.9人力资源33.421.828.430.938.552.153.049.949.460.8社会保障1.86.512.614.815.519.520.119.919.822.1收入保障9.67.48.08.08.015.114.713.511.714.5医疗保险
3.23.95.47.07.810.5净利息11.37.17.57.37.47.08.913.714.715.3卫生0.60.40.91.53.04.03.93.54.67.6教育0.60.71.01.84.44.85.43.13.13.6退伍军人20.66.85.94.84.45.03.62.82.32.5物质资源8.64.08.79.58.010.711.26.010.04.1交通2.31.84.44.93.63.33.62.72.42.6其他用途18.79.88.414.58.88.37.67.24.94.8表7-1美国联邦财政支出结构单位:总支出为10亿美元,其余为%69项目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
表7-2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单位:亿元项目1960197019801990199519971999总支出643.18649.411228.83083.56823.79233.513187.国防58.11145.26193.84290.31636.72812.571076.4基本建设支出354.45298.36346.36547.39789.221019.52116.5增拨企业流动资金67.4731.2336.7110.9134.8052.2056.41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2.5514.9880.45153.91494.45643.20766.05地质勘探费10.258.7622.5736.1266.3273.3783.69工交商部门事业费19.586.5822.8546.93102.76136.41128.07支农费用33.7315.9182.12221.76430.22560.77677.46文科卫经费50.4643.65156.26617.291467.01903.52408.0抚恤和社会福利7.946.5320.3155.04115.46142.14179.88行政管理费26.7625.2766.79303.10872.681137.11525.6政策性补贴
117.71380.80364.89551.96697.64表7-2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单位:亿元70
项目196019701980199019951997199第三节公共支出的规模一、衡量指标:1、绝对指标:当期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2、相对指标:人均实际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二、规模分析:P71表3—2和3—3;另见表7-3、表7-471第三节公共支出的规模一、衡量指标:71表7-2主要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年份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美国20.922.823.424.825.724.725.024.923.923.5法国38.139.542.043.344.344.644.744.043.743.1德国28.830.331.331.731.131.130.830.330.430.3英国36.738.440.541.140.540.739.939.138.235.6瑞典41.842.844.145.048.246.146.745.043.741.772表7-2主要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年份1979表7-41981-2000年我国财政收支及其占GDP的比重单位:亿元,%年份非债务财政收(IFI)IFI/GDP财政支出(FO)FO/GDP财政赤字(d)19811175.7924.181201.3024.7025.5119821212.3322.901285.5024.2873.1719852004.8222.302043.8122.7438.9919862122.0120.802255.0622.10133.0519902937.1015.793273.9917.60336.8919945218.1011.156291.9813461073.8819956242.2010.677702.0813.171459.8819967407.9910.917937.5511.69529.5619978651.1411.629233.5612.40582.4219989875.9512.6110798.1813.78922.05199911444.0813.9413187.6716.101743.59200013395.2314.9815886.5017.772491.2773表7-41981-2000年我国财政收支第四节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一、宏观模型的解释(1)瓦格纳(Wagner)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P72(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引致说(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74第四节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一、宏观模型的解释74小组讨论:问题:1、实证说明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具体因素有哪些?2、1981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呈现下降的原因?时间:30分钟小组发表75小组讨论:问题:1、实证说明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75第五节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公共支出效益:是指集中于财政手中的资源对整个社会产生的有益作用。1.机会成本分析: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评价预算决策的效率2.成本效益分析:未考虑时间因素和考虑时间因素3.最低费用选择法:计算费用现值,选择费用现值最小的项目4.公共劳务收费法:政府对某些公共项目采取收费的方法,不在于优选支出方案,而在于限制社会对该公共品的消费量。
76第五节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公共支出效益:是指集中于财政手中的
第八章公共支出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第二节转移性支出第三节投资性支出77
第八章公共支出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77第一节购买性支出一、购买性支出的构成1、含义: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进商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或有偿支出。2、特点:等价交换、公共需求、确保运转购买支出一般消费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行政管理类支出国防支出文科卫支出文化教育支出科学支出卫生支出基础设施支出农业支出78第一节购买性支出一、购买性支出的构成购买支出行政管理类支出二、行政管理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1、含义:是政府在履行其职能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资源。是维持国家政权的存在和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也是全社会成员必须担负的社会成本。2、性质: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而它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是全体公民共享的具有显著的外部效应。79二、行政管理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79(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国家机关经费行政业务经费干部训练经费其他行政经费行政管理支出行政支出公检法支出外交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议费公安机关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干部训练经费其他公安经费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经费司法检查机关经费司法检查业务费司法学校及干部训练经费其他司法检查费80(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国家机关经费行政管理支出行政支出公安(三)行政管理支出的分析1、表6-2中国行政管理支出与财政收支比较单位:亿元年份行政管理支出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1991343.64169.963386.621992424.584373.293742.271993535.775171.534642.301994729.475950.545792.621995872.686897.746823.7219961040.807407.997937.5519971137.168651.149233.56年增长率(%)22.0812.9318.202、影响因素:A、社会经济的增长;B、行政职能和机构设置;C、财政收支水平;D、通货膨胀;F、政策性增长。3、行政效率分析:“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分析P85表4-181(三)行政管理支出的分析1、表6-2中国行政管理支出与财政收三、国防支出(一)国防支出的性质1、含义:是公共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费用,构成国家的一项基本支出。2、性质:从总体上看,具有纯粹的社会消费性质。即消费大量的社会产品,而不会增加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却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二)内容及提供方式1、内容: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专项工程支出和其他支出等。2、提供方式:1)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并进行公共提供;2)私人组织生产并和政府采购制度相结合进行公共提供。82三、国防支出(一)国防支出的性质82(三)国防支出的增长及合理规模1、表8—11997年中国国防支出与部分国家国防支出比较单位:亿美元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中国国防支出2671.8160356367430172982、表8—2中国国防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份国防支出增速财政支出增速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8198019851990199519961997199812.6-12.96.015.415.613.112.815.033.0-4.117.89.217.816.316.316.915.015.89.69.49.39.18.88.783(三)国防支出的增长及合理规模1、表8—11997年中国国3、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大炮(国防)和黄油(民用品)的选择黄油
E
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生产可能曲线
大炮图8-1大炮和黄油的均衡
843、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大炮(国防)和黄油(民用品)84小组讨论问题:1、所在地区或单位行政管理支出状况及控制建议。2、案例9:了解现代战争的军费开支规模及对公共支出的影响。时间:30分钟小组发表85小组讨论问题:85四、教育支出1、公共部门提供教育的原因
教育属非纯粹的公共品,而且教育费用收取不太困难,因此,应由个人或私人部门来提供。然而实际情况相反,公共部门在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方面起主要作用。
1)
教育有正的外部性:即受教育者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
实现社会成员享受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政府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可以实现社会成员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而且受教育的机会一般不受财富多少的影响。3)
资本市场不完善银行顾虑学生贷款的回收困难,由政府出面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86四、教育支出1、公共部门提供教育的原因862
教育支出方式及其选择1)学费补助:美国政府补助给学校当局2)收入补助:通过福利性开支增加某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提高教育方面的消费。3)定额补助:居民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如美国中小学。三种方式的选择:普及义务教育应选择定额补助,而学费补助通常只限于有机会有能力进入高等学府的人和家庭受益;而收入补助,会产生收入效应,收补者可以用补助购买食品和服装,因此它不适合于用于普及义务教育。872
教育支出方式及其选择873、西方国家公共教育支出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教育、卫生支出等在主要西方国家增长迅速。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长很大,且幅度高于财政支出占GDP的增幅。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开始控制财政支出的增长。美国的教育和卫生继续增长,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有所回落,英国则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并增。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小学与中学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20世纪70年代以后州政府的作用在加强,联邦政府拨款数量级十年以来一直增长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下降。在美国大约87%中小学生,在公立学校读书,大学教育中以私立大学为主。
883、西方国家公共教育支出的变化884、中外教育支出比较分析表8—3中国教育支出水平的变化情况(单位:%)年份教育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占GNP比重1991532.3915.722.461992621.7116.612.331993754.9016.262.1919941018.7817.592.1819951193.8417.502.08表8-4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NP比重(单位:%)年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总计1980198519901991199219952.52.52.52.82.72.32.83.44.03.93.83.55.85.04.7--3.83.74.53.73.54.2-7.47.17.47.47.67.36.75.05.3-5.55.35.05.85.55.85.75.94.74.54.0--4.75.64.94.95.2-5.55.55.65.35.5-5.64.94.94.95.15.1-894、中外教育支出比较分析表8—3中国教育支出水平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问题:1、国家或本地区教育支出的现状、问题及改革的政策选择或对策?(作业)2、评价多种办学方式的利弊?时间:30分钟小组发表90小组讨论:问题:90五、政府采购(中国公共支出制度的
重大改革)
1、政府采购的内涵政府采购: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与程序,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的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政府采购由来(PPT102)91五、政府采购(中国公共支出制度的
3、政府采购的特点1)采购主体的特殊性2)采购行为的非盈利性3)采购资金的公共性4)政府采购的政策性5)采购对象的广泛性6)采购数量的归模性7)政府采购的公开性和竞争性923、政府采购的特点1)采购主体的特殊性924、政府采购的程序1)拟定采购计划2)预测采购风险和选择采购方式3)供应商的资格预审和签定采购合同4)办理资金结算5)进行效益评估934、政府采购的程序1)拟定采购计划935、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a制定政府采购条例;b制定非约束规定;c推动中央本世纪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规定责任;规范和管理采购行为;财政监督采购行为。945、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a制定政府采购条例;94小组讨论:问题:你了解我国哪些地区采取了政府采购试点工作,运行状况如何?你的评价?时间:30分钟小组发表95小组讨论:问题:你了解我国哪些地区采取了政府95第二节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收支出、债务利息及政府捐赠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一)内涵与由来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并对由多种原因而使生存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与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二战时期,罗斯福和丘吉尔签订的大西洋宪章中再次使用该词,后为国际劳工组织使用。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或政策体系。96第二节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保障支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补贴社会福利设施社会服务职工福利抚恤社会优待退役军人就业退休安置优抚社会化服务97(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养老保险社会补贴(三)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集模式1、来源:∵社会保障目的是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筹集社会保障的资金既要满足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家、经济组织、个人的负担能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三方负责的办法,由三方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2、筹集模式1)基金制模式:2)社会保险税模式:3)混合制模式:98(三)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集模式1、来源:∵社会保3、社会保险制度特征、模式与管理A、社会保险(socialinsurance):是一种将风险集中转移给政府服务机构的制度措施。是社会保障支出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福利性”的特征。国际劳工局的规定,社会保险包括:1)
老年、残废及遗属保险。2)
疾病及生育保险3)
工伤保险4)
失业保险
993、社会保险制度特征、模式与管理A、社会保险(socialB、社会保险制度的模式1)俾斯麦模式:工伤、残废、失业等保险。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2)贝弗里奇模式: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制度。英国、爱尔兰、丹麦、芬兰挪威、瑞士、瑞典C、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1)承保对象的选择2)保险费费率的选择3)社会保险费的负担(三方组合)4)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a现收现付制:当期收当期付,大体平衡b准备金制:据将来给付需要定期提取c现收现付与准备金结合制:区别险种、给付期确定100B、社会保险制度的模式100D、西方社会福利支出的主要内容:1)
向穷人提供的可随意使用的现金救济,包括家庭及子女救济支出(AFDC)和社会保障附加支出(SSI)。前者为没有收入的家庭;后者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的资金2)
向受益人提供特定的内容的救济,即物品救济支出。如医疗补助支出(medicaid)是为低收入者提供免费医疗。现状:美国过去州与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后来联邦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开始增加。1965-1985年增加了4倍。原因救济人数大幅增加,而家庭与子女的领取救济人数430万增加到1080万人;食品券由40万人增加到1990万人,社会保障附加领取人由270万增加到420万人。但是人均份额却没有增加。101D、西方社会福利支出的主要内容:101(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P1181、现行的缺陷A制度缺陷1)大锅饭2)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狭窄3)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不健全B社会救济资金不足(P119表5-2)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改革的思路:(P120有5点)102(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P1181、现行的缺陷10课堂讨论: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社区居民(包括城市和农村)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提供保障?你了解这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吗?一个典型的实例:上海里弄的退休老人自发组成“劳动银行”,用储蓄劳动的办法,互帮互助,安老扶残,成为一种“俱乐部”式的中介市场。在社区政府的支持下,这一形式已在整个城市普及。讨论:所在地社会保障状况、问题及改革建议。103课堂讨论: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社区居民(包103二、财政补贴支出(一)含义与特征1、含义: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及制定的方针、政策,为了有计划地调节社会供求和社会经济生活,通过资金再分配给予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一种财政性特定补助。2、其性质:是一种与相对价格变动紧密相连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进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3、特征:政策性、时效性、灵活性。104二、财政补贴支出(一)含义与特征104(二)分类
按项目与形式划分
物价补贴:价格补贴、职工生活补贴、房帖等企业亏损补贴政府贴息税前还贷农副产品价格补贴
按经济性质划分生活补贴:职工生活补贴生产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政府贴息
按环节划分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分配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105(二)按项目与形式划分物价补贴:价格补贴、职工生活补贴(三)财政补贴支出的效应分析1、稳定物价、稳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结构3、促进对外贸易增长4、配合其他经济杠杆
106(三)财政补贴支出的效应分析1、稳定物价、稳定经济、安定人民小组讨论:问题:1、你个人享受到哪些财政补贴?效用如何?2、西安市财政补贴现状及产生的影响。3、在我国有无案例1的“政治恩惠”?表现?时间:30分钟小组发表107小组讨论:问题:107三、税收支出(一)概念和性质1、概念: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其实质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二)种类:1、照顾性税收支出:客观原因政策性亏损、自然灾害造成的临时性财务困难等。目的:扶植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企业、微利企业及外企2、刺激性税收支出: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目的: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
市场供求等。108三、税收支出(一)概念和性质108(三)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一定期间对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医用指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农村水电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光网络终端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住宅装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与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不锈钢无蒂取石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与实践策略
- 互联网企业财务年度数据分析计划
- 慢性病患者康复治疗计划
- 幼小衔接阶段教育评估工作计划
- 小学三年级音乐复习计划
- 罗秀米粉加工技术规程
- 王慧文清华大学互联网产品管理课
- 2024年养老院免责协议书(特殊条款版)
- 光伏项目施工管理手册
- 异常子宫出血健康宣教
- 脑出血钻孔引流手术后护理
- 物业工程部作业指导书样本
- 氢能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 国开2023秋《人文英语4》第5-8单元作文练习参考答案
- 拦沙坝施工工艺
- 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